《碳的多樣性》同步練習4_第1頁
《碳的多樣性》同步練習4_第2頁
《碳的多樣性》同步練習4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碳的多樣性同步練習(30分鐘 5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1. 對于碳及其化合物間轉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 大氣中CO含量的劇增,對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間的平衡沒有影響B. 木炭燃燒過程中,發生著碳單質、CO CO之間的轉化C. 碳的氧化物間的相互轉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 含碳的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之間存在著嚴格的界限,無機化合物不能合成有機化合物2. 要除去CO氣體中混有的CO常采用的方法是()A.通過澄清石灰水B.通過灼熱炭C.通過水D.通過灼熱的CuO粉末3.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將CO通入次氯酸鈣溶液可生成次氯酸B. NazO NazQ組成元

2、素相同,與CO反應產物也相同C. CQ通入CaCb溶液,能生成沉淀D. 過量CO通入Ca(OHb溶液能生成沉淀4. (雙選)向100 mL 0.3 mol L-1的Ca(OH)2溶液中通入CO氣體,當得到1 g沉淀時,通入 CO的物質的量是()A.0.015 molB.0.01 molC.0.025 molD.0.05 mol5. 有兩種鉀鹽的混合物,加熱該混合物時有氣體產生,向該混合物中加水時也有氣體產生,則這兩種鉀鹽可能是()A.&SQ和 KHCOB.KHSO和 &COCKSQ 和 KzCOD.KHSO和 KHCO6. (能力挑戰題)如圖所示,裝置中持續通入X氣體,并在管口 P處點燃,實驗

3、結果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X、Y可以是()H2和NaHCO妙 N&CO COD CuO H2 和 F e2QA.B.C.D.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20分)7. (10分)設定下圖所示裝置中的反應是完全進行的(1) 分別寫出A、B、C裝置中的化學反應方程式(2) 若D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是少量的,則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用化學方程式解釋上述現象 :。8. (10分)為探究CQ和NaO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設計出了下列2種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 實驗裝置A產生的實驗現象為。實驗裝置B產生的實驗現象為 。(2) CO2和 NaQ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在原實驗的基礎

4、上,請你設計實驗證明CO和NaOl反應生成的產物中有 NqCQ簡述所用試劑和實驗現象):。(3) 用“侯氏聯合制堿法”制得的純堿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鈉。為測定某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 含量,小明稱取該純堿樣品 3.3g,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鈣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 與加入氯化鈣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22,2溶液的質量/g求該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答案解析1. 【解析】選B。大氣中CQ增多,即其他物質相對減少,對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間的平衡存在影響。木炭燃燒, C轉化為CC或CQ, CQ與C生成CO COHCIO,反應為CQ+HC+Ca(CIO)2=CaCOJ +2HCIO

5、; B項,NqO與CO反應生成NsbCO, N&Q與CO反應生成N&CO和Q; C項,CO通入CaCb 溶液,不反應;過量 CO通入Ca(OH)2溶液能生成Ca(HC(3)2O【易錯提醒】本題易錯選 C,主要原因是錯誤地認為 CO可與CaCl2溶液反應生成CaCO沉淀, 而忽略弱酸(H2CO)不能制強酸(HCI)這一事實。4. 【解析】選B、Do (1)若CO不足,發生反應Ca(OH)2 + CO 2CaCOj +H2O,0.01 mol 0.01 mol選B項;(2)若CO過量,發生反應Ca(OH)2 + CO = CaCOj +H2O0.03 mol0.03 mol 0.03 molCaC

6、O +CO2+ H 2O=Ca(HCO 20.02 mol 0.02 mol共消耗 CO:0.03 mol+0.02 mol=0.05 mol,選 D項。5. 【解析】選D。加熱時有氣體產生的情況只能是含有KHCO,答案只能從A或者D上選,加入水后能產生氣體的只能是含有 KHSO所以答案選Db6. 【解析】選A。P處可以點燃,說明X氣體為H或CO又因為丫受熱可以分解產生 CO,也可以 是相應氣體(CO)被氧化產生CQ,因為在此題中只有 CO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所以丫可以是 NaHCO此時X為H2 ; 丫也可以是CuQ此時X是CQ故正確答案為 A。7. 【解析】這是一道對 C、CO CO性質

7、進行綜合考查的題目。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CaCO具有熱不穩定性、CO+眩2CO CO勺還原性(高溫條件)、CO是酸性氧化物等。尤其是 CO作為一種多元酸酸酐,與不同量的堿反應時,產物有酸式鹽和正鹽之別,需要引起特別注意, 若需充分吸收CO,需要過量的堿。如果僅僅是鑒定CO的存在,可以用澄清石灰水。而如果吸收CO,則最好選用足量的一定濃度的NaO類堿溶液(因澄清石灰水中OH濃度較小)。答案:(1)CaCO3仝COf +CaO CO+C 2CO3CO+FeCfe 空 2Fe+3CO(2)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漸溶解CO+Ca(OH)2=CaCOj +HzQ CaC(3+C2+F2O=Ca(HC3)28.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后,裝置內的氣壓會減小,會使裝置A氣球脹大,裝置B燒杯內的水流入錐形瓶中。(2) 如果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則一定生成碳酸鈉,只要能證明碳酸鈉的存在即 可。可加入少量BaCb溶液驗證。(3) 設該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 x,則NazCO+CaCl2=CaCOj +2NaCI106 100x3.0 g106/x=100/3.0 g解得:x=3.18 g所以,該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3.18/3.3 X 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