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和弦與屬七和弦_第1頁
七和弦與屬七和弦_第2頁
七和弦與屬七和弦_第3頁
七和弦與屬七和弦_第4頁
七和弦與屬七和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和弦與屬七和弦轉自王力德的博客在我們學習樂理過程中,大小三和弦等都比較好理解,唯獨七和弦較難理解,講得少,用的也不多,但既然已經學過,總希望搞清。為此撰文,與同學交流,向老師請教。 我從網上看到,很多年輕人的個人主頁,或博客,或網上昵稱,都命名為“屬七和弦”,似乎在向世人炫耀其高貴典雅,卓爾不群的白領氣質,或有附庸風雅者混跡其中,但起碼表明“屬七和弦”不同凡響。就為這我們也得多少懂一點兒屬七和弦,以免被時代淘汰。 屬七和弦5724的個人空間: 屬七和弦愛好者公布在網上的自創歌曲屬七和弦(在網上可聽唱): 為弄清屬七和弦的“屬”字從哪兒來,首先需要復習幾個基本概念。一, 音級、音名、基本音級

2、樂音體系中每個音即為一個音級。每個音級有自己的名稱叫做音名,比如CDE等等。 按照一定的全音與半音之間的排列規則出現的7個獨立音級為基本音級。比如C大調七個音,D大調七個音等等,就構成基本音級。 音的名稱有好幾種表達方式: 表一 音名CDEFGAB唱名1234567級數別稱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屬音屬音下中音導音主音很好理解,是每個調中最主要最穩定的音,比如C大調中的C,D大調中的D。以前制作鋼琴時首先要確定下來C大調各組主音的位置,從倍低音C直到倍高音C。我們在純律和平均律一文中分析過,在C調中,主音之外的其它六個音里,與主音C之間最和諧,頻率比最簡單的音就是G,或者說,G這個音是主音C之外最穩定

3、的音,我們把它叫做“屬音”。為什么要用“屬”這個字為它命名?我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有答案。只好查詞海,“屬”這個字有“錄屬”“從屬”的意思,比如皇帝出行時的從車就叫做“屬車”,也叫“副車”,史記曰:“張良以鐵椎擊秦始皇于博浪沙,中其副車?!薄案避嚒保础皩佘嚒薄倪@兒我們就好懂了,“屬音”可以理解為僅次于“主音”的“從音”“副音”,假如主音為正主任,則屬音就是副主任,第二把手。 制造琴時確定好主音位置后,接下來就要確定屬音的位置,因為它和主音之間的弦長比關系最簡單,最好確定。 當然,如果是D大調,則主音為D,屬音就是A了,依此類推??傊?,屬音和主音之間永遠是純五度關系。有了這兩個主要的別稱之后,其

4、它別稱就都跟它們走了。 主音上面的那個音,比如上表中的D,就叫“上主音”。 主音與屬音中間的那個音,如上表中的E,就叫“中音”。屬音下面的那個音,如上表中的F,就叫“下屬音”。而A這個音介于屬音與更高一組的主音(比如高音C)中間,也類似于中音的地位,又因為它在高一組主音的下面,所以叫它“下中音”。我們知道,B這個音與主音之間的頻率比值最復雜,最不和諧,所以也最不穩定,具有隨時靠向主音的趨勢,所以叫它“導音”,也就是說,由這個音可“導向”“導出”主音。 我們常以C大調為例講解,但實際上每個音都可以做為主音構成另一個調,比如#C,D,#D,等等。 另外,我們知道,C大調對應的自然小調叫做a小調,實

5、際上,這兩個調的唱名位置完全一樣,比如C大調的1這個音,在a小調中還唱1,等于說這兩個調實際是一碼事,但主音變了,或者說,音級的起點變了,6(A)成了第一個音,于是我們得到了下面這張表: 表二 音名ABCDEFG唱名6712345級數別稱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屬音屬音下中音導音 現在主音成了6,而屬音則成了3。 我們看到在簡譜中寫“1=C”,意思是C大調,或者說把C這個音唱成1,如果“1=D”,則把D唱成1,這其實是首調唱名法的概念。 如果遇到a小調的歌,我們一般也寫做“1=C”,因為這兩個調的唱名位置全一樣,而且彈的時候也是同一個調。但如果認真說起來,似乎應該寫成“6=A”才對,因為你應該標明主音

6、放在哪里。 二, 七和弦的概念 三和弦是三個音之間按三度關系疊加起來,如:135,246(實際上應該豎起來疊加著寫成柱式,但在WORD上寫成柱式比較費勁,只好橫著寫省點事),總的包括五度。 而七和弦是四個音之間按三度關系疊加起來,如:1357,2461,總的關系包括七度。我覺得“三和弦”跟“七和弦”這兩個名子起得標準不統一,有點兒不倫不類。三和弦是三個音,所以叫三和弦,而七和弦是四個音,按說應該叫四和弦才一致;或者反過來說,七和弦因為總的包括七度,所以叫七和弦,那么三和弦總的包括五度,也應該叫五和弦才一致。我想也許這都是約定俗成的習慣,大家都理解,也就這樣沿用下去了。 七和弦其實可以看做一個三

7、和弦的上面再疊加一個七度音(跟根音之間是七度關系)。但首先要鬧清楚,七度音有大七度和小七度之分,比如(1-7)就是大七度,因為它里面只包含了一個小二度(3-4),而(3-高音2)就是小七度,因為它里面包含了兩個小二度(3-4,7-高音1)。 現在我們看看C大調音階中的七個七和弦:1) 1357,是個大三和弦(135),再疊加一個大七度(1-7),叫做“大七和弦”。我們在電子琴上彈這個和弦,屏幕上將出現“CM7”,表明這是一個以C為根音的大七和弦。2) 2461,是個小三和弦(246),再疊加一個小七度(2-高音1),叫做“小七和弦”。屏幕顯示“Dm7”,表明這是一個以D為根音的小七和弦。3)

8、3572,是個小三和弦(357),再疊加一個小七度(3-高音2),也是“小七和弦”。屏幕顯示“Em7”。 4) 4613,是個大三和弦(461),再疊加一個大七度(4-高音3),也是“大七和弦”。屏幕顯示“FM7”。 5) 5724,是個大三和弦(572),再疊加一個小七度(5-高音4),叫做“大小七和弦”。注意這時屏幕顯示“G7”,7后面什么字母都沒有。 6) 6135,是個小三和弦(613),再疊加一個小七度(6-高音5),也是“小七和弦”。屏幕顯示“Am7”。 7) 7246,是個減三和弦(724,即上下兩個都是小三度),再疊加一個小七度(7-高音6),叫做“減小七和弦”。屏幕顯示“Bm

9、7-5”,其中“-5”表示“724”是個減五度的三和弦。我們知道,在三和弦中,減和弦724一般是不用的,同理,這個七和弦一般也不用。 當然,如果加上升降音,還可以制造出其它樣式的七和弦,比如:246#1,是個小三和弦,再疊加一個大七度(2-高音#1),叫做“小大七和弦”。屏幕顯示“DmM7”,注意,“小大七”要寫“mM”表明“先小后大”,而前面的“大小七”只寫“G7”,不必注明“Mm”(先大后?。?,說明G7這類大小七和弦用得廣泛,可省略注明。 724b6,是個減三和弦,再疊加一個減七度(7-高音b6,即比小七度還少半個音),上下全是“減”,所以干脆叫做“減七和弦”。 我們在純律和平均律一文中說

10、過,各個音之間的疊加,如果關系簡單(即頻率比簡單,比如1和5,頻率比是二比三,非常簡單),聽起來就和諧,如果關系復雜,則不和諧。顯然,七和弦過于復雜,所以肯定都是不和諧關系。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配和弦時七和弦用得較少。 但反過來說,樂曲也不能全都用和諧關系,那樣就太單調,缺少變化,里面也要插入一些不和諧關系,變化一下,再轉到和諧關系上去,這樣聽起來就比較豐富,有變化,所以七和弦還是要用的。 三, 七和弦的轉位及省略 我們在學三和弦時學過轉位,比如135: 先把最底下的根音拿到頂上:351,為第一轉位。 再次把第一轉位最底下的“三音”拿到頂上:513,為第二轉位。 同理,七和弦也可以這樣轉位,比如

11、1357。 先把最底下的根音拿到頂上:3571,為第一轉位。 再把第一轉位最底下的三音拿到頂上:5713,為第二轉位。 再把第二轉位最底下的五音拿到頂上:7135,為第三轉位。 轉位和弦在電子琴上與原位和弦完全一樣,這四個音無論怎么轉,出來的效果都是一樣的。 七和弦共有四個音,太多,手指不好按,所以電子琴上有“省略”這一方法。七和弦可以省略“五音”,比如:1357=137=371=713,彈出來全是一樣的,雖然沒彈5這個音,但出來的聲音里已包含了5。 其它七和弦也是這樣,比如;5724,可省去五音2,結果是:5724=574=745=457。四, 屬七和弦概念 1, 屬七和弦的名稱從哪兒來 有

12、人把上面所說的那七個七和弦換成樣一種說法: “以自然大調為例,各級七和弦結構分別是: 主七為大大七、上主七為小小七、上中七為小小七、下屬七為大大七、屬七為大小七、下中七為小小七、導七為減小七?!庇谑巧瞎澦v的七個七和弦就可以分別叫做:主七和弦、上主七和弦、上中七和弦、下屬七和弦、屬七和弦、下中七和弦、導七和弦。由此可知,“屬七和弦”的名稱就是從“屬音”那兒來的。2, 各個調的屬七和弦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C大調七個七和弦中,只有一個屬七和弦,它就是屬音上的七和弦。可是我們看新編電子琴教程269頁,卻列出了13個屬七和弦,其根音分別是:C、#C、D、bE、E、F、#F、G、#G、A、#A、bB

13、、B。 我們知道,從C到B,實際上一共有12個調,上面的#A和bB其實是同一個音。每個調只有一個屬音,當然也就只有一個相應的屬七和弦。12個調分別有自己的屬七和弦。 比如C7(以C為根音的屬七和弦),它并不是C調的屬七和弦,而是在這個調里,C是屬音。那么是什么調呢?或者說它的主音是誰呢?我們現已先知道C是屬音,即唱做5,根據它往回找1,于是往回退七個“半音”(七個鍵),恰好是F,也就是說,F調的屬音是C,所以C7就是F調的屬七和弦。同理,#C7是#F調的屬七和弦,D7是G調的屬七和弦,依此類推。 3, 屬七和弦有何獨特之處 為什么要單獨把屬七和弦挑出來講呢?因為在七和弦中真正使用的比較多的主要

14、是屬七和弦。我們又要進一步問:為什么屬七和弦用得最多呢? 專家們這樣解釋:“屬七和弦在自然調性中是唯一的,所以異常重要,也就是說,因為三整音的存在,屬七和弦是最能明確調性的,可以這樣說,因為有了屬七,西方和聲理論才如此完整,如此魅力無窮?!?這段話對我們來說不大容易理解,我是這樣理解的: 所謂“在自然調性中唯一”,我們從上面C大調七個七和弦中可以看出,只有 屬七 才是 大小七和弦,其它幾個都不是?!敬笕拖壹由弦粋€小七度】所謂“三整音”,即三個全音,在屬七和弦中有四個音,5724,其中,從4到7是三整音,反過來,從7到高音4,也是三個全音。 我們再看看其它幾個七和弦,1357,2461,357

15、2,4613,6135,沒一個能找出三整音關系,只有屬七和弦里才有“三整音”。所謂“最能明確調性”,意思是傾向性最明顯,有的專家是這樣解釋這一點的: “屬七和弦包括的四個音,除五音外,其它三個音都是調式構成與調性建立的骨架音,它們都有明確傾向性?!痹?724中,2是五音,其它三個音是574,很明顯,在大調里面,5和4都是骨干音,他們加上主音1,以這三個音為根音構成的三個三和弦,都是大三和弦,它們構成大調的三個正三和弦,所以45這兩個音的性質都傾向于主音1。而7呢,是個導音,導音的意思本來就是傾向于主音1,或者說能“導向”“導出”主音1。 所以,總體來說,所謂屬七和弦的“調性”“傾向性”,其實就

16、是傾向于主和弦,便于“導出”主和弦,而其它的七和弦都沒有這樣的性質。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使用屬七和弦最根本的原因。 其實我們以前在前面那個電子琴班學習“功能圈”的時候,也講過這個“連接和導出”的意思,比如大調的功能圈為:T-S-D-T,或者:135-461-572-135,或者:主和弦 下屬和弦屬和弦主和弦,也就是說,在三和弦里面,也是由屬和弦“導出”“走向”“連接”主和弦。而七和弦不過是三和弦的延伸和擴展罷了。所以屬七和弦也自然會“導出”“傾向”主和弦。4, 屬七和弦與調無關另有一點要注意,“屬七和弦是不分什么調的,都是大三和弦再加上小七度?!奔?,只要是大小七和弦,不管它在哪個調里面,都叫做

17、屬七和弦。 換句話說,當我們彈C調時,并不僅僅限于使用C調的屬七(G7),其它調的屬七,比如C7、D7、E7、F7、A7等等全都能拿來用,而且全叫做屬七和弦。比如我們在C調中也可用E7,雖然它的根音E在C調中已不是屬音,但它還叫做“屬七和弦”。有人說:這是“將固定的結構概念與非固定的調性概念進行概念上的偷換?!北緛怼皩倨吆拖摇钡摹皩佟弊质歉{有關的,是個調性概念,而現在卻不管調了,只看它在結構上是不是大小七,只要是,就叫“屬七和弦”。 五, 屬七和弦用法 屬七和弦一般常用在樂曲結尾前的倒數第二個和弦,為什么呢?我們知道,樂曲的最后一個音肯定得用主音,才有穩定感,歸屬感,否則樂曲沒法結束,總像沒

18、完似的。所以最后一個和弦必然是以主音為根音的主和弦。 那么最后的主和弦之前的那個和弦用誰好呢?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屬七和弦具有最明確的傾向于主音的性質,可以“導出”主音,所以我們在這里便要用屬七和弦。 在和聲理論中,從不協和到協和、不穩定到穩定稱為“解決”。(高雅的音樂理論中使用這個政治中生活中經常用的詞我總覺得很滑稽很幽默) 屬七和弦是不協和、不穩定的和弦,因此需要“解決”。如果屬七和弦后面緊跟一個主和弦,這就叫做“解決”了。如果屬七和弦后面沒跟主和弦,就叫做“沒解決”。(就跟當年沒入黨叫做“組織問題沒解決”,沒結婚叫做“個人問題沒解決”一樣有趣)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屬七和弦具有最明確的

19、傾向主和弦的性質,為什么不在每個主和弦之前都用屬七,只在最后才用呢? 其實,屬七在曲子結束前和曲子中間都可以用,在某些作品中屬七和弦的使用率比屬三和弦還要高。有人說:“屬七和弦最常用于結束終止之中,結構內部使用亦非常多。一般來講,凡是可以使用屬三和弦的部位都可以使用屬七和弦,可根據作品表現的需要來決定?!鄙踔劣行┒绦〉淖髌穬H由主和弦和屬七和弦便可構成。但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這些初學者,能在結束前用好屬七就已經很不錯了。 所謂“因為有了屬七,西方和聲理論才如此完整,如此魅力無窮?!边@句話太深奧,我們對西方和聲理論基本不懂,無法窺其堂奧,很難理解屬七的“無窮魅力”。不過僅從我們所學到的一點兒西方音樂

20、知識,也能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變化無窮,科學嚴謹而且浪漫。從屬七和弦所起的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可略知它的貴不可言。 六, 小調的屬七和弦 以上都是以大調為例講解,那么小調的屬七和弦是什么呢?這一問題眾說紛紜,更不好理解。以C大調的自然小調a小調為例,主音是6,屬音是3,以3為根音的七和弦是3572,顯然這是個“小小七和弦”(小三和弦+小七度),并非前面所說的屬七和弦特有的“大小七和弦”,那怎么辦呢? 有人這樣說:“屬七和弦是不分什么調的,都是大三和弦再加上小七度。所以小調的屬七和弦是要把三音升高半音的。” 也就是說,不能用3572,而要用3#572。 但是也有人這樣說:“小調的屬七到底是EGBD

21、(3572)還是E#GBD(3#572)?答:前者是Em7,后者是E7。在a自然小調里面,屬七和弦是Em7。在a和聲小調里面,屬七和弦是E7?!?很明顯,兩者說法不一致,前者說不論大小調,屬七和弦一律是“大小七”,后者說小調在不同的情況下為不同的七和弦,或者“大小七”,或者“小小七”。 還有人這樣總結: “大多數情況下調式中的屬七和弦都是大小七和弦,當然,除了自然小調。因為大多數和聲分析的調式全部都用的是和聲小調,很少用沒有升七級的自然小調。所以說這種說法有一定局限性?!?這個說法跟后者是一致的,和聲小調中屬七和弦都是“大小七”,自然小調中用“小小七”。 再看我們的課本新編電子琴教程269頁,

22、除了13個“大小七”的屬七和弦,另有八個小七和弦,分別是:Cm7、#Cm7、Dm7、Em7、#Em7、Gm7、Am7、Bm7。 也就是說,在這本書的定義里,屬七和弦單指“大小七”,而“小七”則另列出來,似乎不屬于“屬七和弦”。我的觀點是這樣,其實這不過是個叫法而已,你愿意只把“大小七”叫“屬七”也行,他愿意在“屬七”中還包含“小七”也行,但在使用的時候我看都是一致的,即和聲小調用“大小七”,自然小調用“小七”,所以課本上才把他們都列出來,說明他們都有用的地方。七, 自然小調與和聲小調 接下來我們必須了解什么叫自然小調與和聲小調,才能了解在小調中屬七和弦究竟應該如何使用。【自然小調式】是直接從自

23、然大調式轉化而來的,就像我們在前面所舉的例子,a小調就是直接從C大調轉化而來。它也是由七個自然音級組成,只是用6做主音,即6、7、1、2、3、4、5、6,見表二。音名ABCDEFG唱名6712345級數別稱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屬音屬音下中音導音 其音程結構為全半全全半全全。它的三個“正三和弦”(主和弦、屬和弦、下屬和弦)都是小三和弦,這使得它帶有柔和、暗淡的色彩。 此外,由于自然小調式的級音(5)到主音(6)不是半音關系,所以不具有導音的強烈傾向性。把自然小調中的5叫做“導音”有點兒勉強。 【和聲小調式】是在自然小音階的基礎上 升高級音 (5)形成的,音程結構為 全半全全半增半,用唱名來說就是6、

24、 7、 1、 2、 3、 4、#5、6。這樣等于是“制造”了一個導音,加強了調式的推動力。 不過,在級(4)和級(#5)之間的增二度很別扭,既不好唱,也不好聽。為了避免這個不利因素,在作曲時通常不使這兩個音連續進行。和聲小調式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調式,在歐洲傳統音樂中它的使用頻率超過自然小調式。 也就是說,自然小調 在通俗 流行歌曲 中用得多一些,而和聲小調 在 古典音樂 中用得多一些。即上面所說“大多數和聲分析的調式全部都用的是和聲小調?!睔W洲古典音樂特別重視和聲,不能容忍沒有“導音”,所以硬把自然小調中的5改成#5,雖然變得不自然了,但符合和聲規范了。而自然小調多用于通俗流行歌曲,主要強調的是

25、旋律,和聲意義不大,所以有沒有“導音”關系不大。我們平時怎么判斷一個小調曲式,到底是和聲小調,還是自然小調呢?有一個辦法,如果旋律中的級音多為5,不升高,則為自然小調,否則,級音多為#5,升高,則為和聲小調。我們試舉剛剛學過的兩首歐洲曲子分析一下。 山楂樹旋律中的級音全部都是5,所以我覺得似乎是自然小調式。而多瑙河之波旋律中的級音一上來就是兩個#5,而5卻并不多,所以我覺得似乎更接近于和聲小調。 通過分析這兩種小調,我們就可以清楚了,因為自然小調的級音為5,不升高,所以屬和弦亦為小七和弦3572,而和聲小調的級音為#5,要升高,所以屬和弦為大小七和弦3#572。 八, 屬七和弦用例 我們以電子琴中外名曲100首中的和弦編配為例,幫助理解屬七和弦的使用。 友誼地久天長為C大調,比較容易懂。最后兩小節旋律為|1 |1 |,和弦為C(135),倒數第三小節旋律為|65|,和弦為G7(5724),用的正是C調中的屬七和弦。只是和弦外音(6)占了兩小節,看來著重在于利用屬七和弦的“傾向性”,導出主音和主和弦。全曲共用了6次G7,兩次D7,兩次E7,可知其它屬七和弦都可以用,而且全曲七和弦用的比較頻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