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竅門[頻段]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3/d880ab67-67b8-4dde-abd8-1c7b55d047a7/d880ab67-67b8-4dde-abd8-1c7b55d047a71.gif)
![混音竅門[頻段]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3/d880ab67-67b8-4dde-abd8-1c7b55d047a7/d880ab67-67b8-4dde-abd8-1c7b55d047a72.gif)
![混音竅門[頻段]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3/d880ab67-67b8-4dde-abd8-1c7b55d047a7/d880ab67-67b8-4dde-abd8-1c7b55d047a73.gif)
![混音竅門[頻段]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3/d880ab67-67b8-4dde-abd8-1c7b55d047a7/d880ab67-67b8-4dde-abd8-1c7b55d047a74.gif)
![混音竅門[頻段]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3/d880ab67-67b8-4dde-abd8-1c7b55d047a7/d880ab67-67b8-4dde-abd8-1c7b55d047a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混音竅門均衡:提升或衰減某些頻段的音量。因為我們錄入的某段音頻,是由很多頻率段組成(基音的頻率段,和泛音的頻率段),由于人發聲的方法不同,高音很容易“噪”(就是齒音很明顯)或聲音過亮,會有爆音現象,低頻容易“渾”,感覺吐詞含糊不清此外,還由于電腦中常用電容式話筒的中高頻拾音率或靈敏度高,高頻很容易“噪”,下面是常用的頻點調整范圍-1、男聲的音色頻率調節男聲基音頻率在64-523Hz左右,泛音可擴展到7-9KHz。(1)對64-100Hz做小的提升,可以增加一些渾厚感,這一段頻點也是男低音的音域;(2)100Hz以下頻率切除,可以消除低頻噪聲,使音色更加純凈;(3)男聲音域比女聲低一個8度音程,
2、頻率低一個倍頻,在100Hz衰減了3dB左右,可以增加清晰度。(4)在250-330Hz做大的提升,可增加基音的力度和飽滿程度,聲音的響度也會增強,因為男聲基音的主要頻率在這個區域。(如果聲音渾濁,要衰減250hz附近的頻段。250hz左右的頻段范圍決定聲音飽滿或渾濁。)(5)在500-800Hz要小量衰減,使音色不要太生硬。(如果聲音聽起來有喇叭音,請衰減500hz附近的頻段。)(6)對1KHz左右頻段做小的提升,這樣可保證泛音的頻率表現,增加音色的清晰明亮度,這個頻段可延續至3-8KHz;聲音聽起來發散的話可提升中頻,另外混響量不要過度。(7)4khz鑲邊,鋒銳感;8khz高頻哨聲或齒音,
3、輪廓清晰;16khz空氣感。2、女聲的音色頻率調節女聲基音頻率在160Hz-1.2KHz左右,泛音可擴展到9-10KHz。(1)160Hz以下,頻率低于女聲音域,為無用的低頻成分,切除掉;(2)250-523Hz音區是女聲基音主要音域,依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做提升處理;在320Hz處增加3-5dB,可增強溫暖的感覺。增強清晰度是在150-500hz之間的提升。(3)對中頻范圍2-4KHz進行提升,其目的是為了使音色結構的泛音表現出良好的頻率導通厚實特性,使音色更加完美,這是增加音色明亮度的頻段。在2502Hz、4000Hz兩個頻點上做衰減處理,就相當于削弱了中頻的信號,這樣的調節相信會更加適用于需
4、表現出冰冷、飄渺效果的女聲上面。(4)10KHz以上頻率給予小的提升,目的是為了使音色的色彩有足夠的表現力,可對音色微小,細膩的部分加以表現,但要注意高頻部分容易產生S音(嘶聲),在7-10KHz衰減了3-5dB,可以消除S音對演唱和聲的均衡處理:1 / 15hy1.標準的高八度合唱,通常使用與主唱相同的均衡設置;2.有3-4個不同聲部的背景和聲,聲像范圍跨越整個聲場(最后有提及),這時要使用不同的均衡設置,要讓他們聽起來富有空間感并且超凡脫俗:對于高聲部和聲,我通常過濾掉400Hz以下的頻率,對于低聲部和聲,過濾掉100Hz以下的頻率,在不喪失合唱清晰度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中頻(1-4kHz
5、)。在中高頻和高頻我做了較大提升,直到聽前來猶如天使發出的聲音。對念白的均衡處理:對于那種不許要與音樂相融合的念白,可以讓聲音盡量厚重,盡可能保留更多的低頻。如果想讓宣講者的聲音聽起來猶如上帝般宏亮,可以根據情況提升60Hz及120Hz。然后提升7kHz附近的高頻。有時需要降低一點中頻,但要注意不要喪失聲音的清晰度。(五)拉寬聲場把人聲的聲場拉寬,能有效的調整聲音的縱深,從聽感上可以感受人聲是靠后的而并非飄在伴奏音樂之前而造成一種分離感。一種方法是利用延遲效果器。延遲效果器一般都是通過“干濕比”來控制延遲聲的比例,這個參數需要邊聽邊調,找到最合適的點。另一種方法就是使用立體聲擴張器。利用立體聲
6、擴展器來達到拉寬聲場的目的可以說很簡便且有效,不過要注意的是,這里拉寬的幅度并不能很大,原因在于,過分的拉寬聲場,會產生中空的不良效應。這一點很多朋友不太注意,經常為了寬而無度地做立體聲擴展處理,最后人聲的聲場中間顯得很空,實際上也破壞了整體的聲場和聽感。要提醒的是,用立體聲擴展器,只要稍稍做出一點能讓自己聽出發音位置在靠后移動的效果就行了,因為立體聲效果的制作最好不要在這個擴展器上得到。要制造出真正的立體聲音效,還得需要在同期錄制的音頻中選取幾軌效果相對于置中的一軌來聽不那么好的音頻,先把音量收小,再分別進行相等的左右相位擺放(這是疊加處理方法,同期錄音選取最好一段置中,然后有兩軌Pan到兩
7、邊40%,再用兩軌Pan到兩邊100%,像周董這樣的歌曲中一般會存在10軌以上的疊加)。Mixing(混音)步驟:、1.將配器按照要素分類2.戴上耳機播放音樂,檢查音頻的瑕疵3.調整整體音量平衡4.調整各項配器EQ(均衡),Filter(過濾)不需要的頻段5.壓縮各項配器(Compress)6.視需求加注各項效果器(如Distortion)6.創建立體聲效,聲向的配置需考量到配器頻段(低頻無指向需求)7.增加需要的或刪減不需要的音頻區段8.整體空間感的營造,先建立整體音場,再針對單一樂器:9.微調各項Effect的數據10.製作歌曲所需的Auto machine,如淡出與淡入、聲向變化等等11
8、.在不同的系統聆聽混音結果人聲處理步驟:2 / 15hy1.降噪2.麥克風仿真和真空管仿真3.均衡:提升6KHz以上區段,其他區段可不處理4.壓限與聲效激勵5.迴響:將高中低頻分開製作,高頻衰減的時間長,濕度要大;中低音區衰減的時間要短,濕度要小。 高音區的迴響加身歷聲增強器,可擴大聲場。中低音區的混響要儘量小,小到聽不太清最好。中低音區的混響容易製造空間感,必須要留出一軌乾聲,用來強化人聲定位動態處理實例:1.對人聲音軌行進行壓縮處理少量壓縮RATIO 2:1 Threshold:-10DBAttack time & Release time根據音樂節奏設置輕柔的人聲使用過度壓縮RATIO
9、6:1至10:1可增加空氣感在Compress(壓縮)器後面加放DE-ESSER(嘶聲消除器)消除齒擦音2.對BASS進壓縮/限制處理壓縮器可以使Bass變得肥厚,增加聲音的持續聲音。在壓縮器之前放一個限制器, 可以有效地防止信號發生超載3.用擴展器處理TOM鼓使用擴展器來擴展TOM鼓的動態,TOM的持續音會自然衰減4.對軍鼓進行壓縮處理對小鼓使用雜訊門!對小鼓進行壓縮,以得到鼓聲中的持續音5.對合唱背景進行壓縮在同一個單聲道聲軌上,壓縮器可以使多重人更為融合.6.HIP-HOP風格的動態處理每一軌都進行壓縮,參考值RATIO 3:1 Threshold:-10dB對整個音樂進行身歷聲的壓縮處
10、理,參考值8:17.對處理Foundation的鼓組加上GATE REVERB效果(門檻式迴響)門檻式混響效果可使鼓組變得肥厚凝重,有一定的混響效果且不冗長9.DeEsser(嘶聲消除器)嘶聲消除器等於是在副線上安裝有等化器的壓縮處理器,能有效的消除3K-8KHz之 間的唇齒音11.母帶製作中的壓縮處理。一般使用多頻段的壓縮處理器,如WALES L3可針對不同的頻段進行適當壓縮,觸發和解除時間不宜過快若歌曲的結尾部分是淡出的,要逐漸將壓縮率減少到1:1,避免壓縮處理破壞掉你淡出效果先做一個簡單的練習:閉上眼睛,代上耳機,放一首你最熟悉的流行歌曲,仔細聽每個鼓件、樂器的位置:底鼓(bass dr
11、um/kick drum)?正中間;軍鼓(snare drum)?差不多,也在中間;貝斯?在中間;鋼琴?低音在左邊,高音在右邊,就好象你正坐在鋼琴旁彈奏一樣3 / 15hy是的,大多數混音師是從聽眾或演奏者的角度來擺放樂器位置的。我喜歡從演奏者的角度來混音:一.鼓和貝斯:在一首流行或搖滾歌曲里,底鼓、軍鼓、貝斯構成了歌曲的感覺、風格,是除了主唱外最顯著的部分。我們先從底鼓開始吧,音量調到-3db(從立體聲總輸出看)。如果需要一些沖勁可以在用均衡器在2.5khz提升一點;如果聽起來有些發悶可以在300hz衰減一點。接下來調節貝斯,逐漸提升音量直到與底鼓融為一體,聽起來就好像在你的胸腔上敲打一樣。
12、現在該加入軍鼓了,音量接近但不要超過底鼓、貝斯。加一點板式或房間混響(plate or room reverb),延遲時間可以設為1秒。加入桶鼓(tom)、鈸(cymbal),調節聲像:鈸1、高音桶鼓(high tom)都放在左邊,中音桶鼓(mid tom)放在中間,鈸2、低音桶鼓(floor tom)放在右邊。如果你的桶鼓聽起來象在敲紙板箱,可以用均衡在低音區提升一點、在300-500hz衰減一點、在高端提升一點增加啪啪聲。對于釵(hi-hat),我通常不作過多的處理,它往往可以自恰于音樂中。二.其他樂器:鼓和貝斯調好后,就可以加入其他樂器了。電吉他:聲像放在靠近最左面,加一個短暫的延時效果
13、器發送到最右面,音量小一些,這樣你就可以得到一個寬廣、響亮的電吉他了。古典吉他:聲像放在右邊,少加一點諧波效果器(譯者注:應該是指吉他用的激勵器)。將吉他復制一軌,音調稍微下調一點,聲像放在左邊。這樣不用提升音量就可以得到一個寬廣、響亮的古典吉他聲音。這就是混音的秘訣。鋼琴:我通常從彈奏者的角度來處理。但如果在左邊有吉他,我就不會把鋼琴的低音鍵與吉他放在同一位置,而是比吉他稍微靠右一點,比如說把低音鍵放到左30度,高音鍵放到右30度,這樣就不會打架。為了使鋼琴的高音清脆、低音有力,可以加一個立體聲壓縮器,啟動時間(attack time)快一些,釋放時間(release time)長一些。接下
14、來你可以再添加一些樂器,但要記住它們在空間上不能打架。三.背景人聲:假設有兩軌背景人聲,每軌有三人合唱,想讓他們聽起來象天使就這樣做:將一軌的聲像調到極左,另一組調到極右,用濾波器過濾掉一些中低頻率。最好再加一些立體聲混響,比如說延遲時間為1.5秒的板式混響(plate reverb)。四.主唱:聲像當然在正中間,音量調大。近些年主唱好象趨向“干”,所以可以不用混響,或稍加一些板式或室內混響(plate or chamber),延遲時間要短。也可以在主唱上加一點延時效果,這樣可以使之聽起來顯著,而不用提升太大音量。是的,不用提升太大音量就使各種樂器聽起來壯觀、層次分明是混音的真正技巧,均衡是做
15、這項工作的極佳工具,但要理解均衡對每種樂器的作用需要花些時間多聽。4 / 15hy上面介紹的是基礎性的,當你把它用的滾瓜爛熟后,就可以進行一些新的嘗試了。在許多情況下,一種樂器單獨聽起來很悅耳,但仍需進行均衡調節使之頻響與其他樂器沒有抵觸、突出最亮麗的部分,從而融入到作品中去,這就是均衡調節的主要目的。下面讓我們看一下常用樂器及人聲均衡調節的一些訣竅:1.底鼓(Kick Drum):底鼓是一首歌曲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為它推動著節奏向前進行。這里我們討論如何處理常見的三種底鼓:第一種我稱之為“80年代蓬頭底鼓”,你一定熟悉的:強而有力、富含中頻、含有重擊的砰聲,想得到這種比較懷舊的底鼓聲音,可
16、以先過濾掉60Hz以下的頻率,然后根據情況在78-84Hz提升3到6dB(Q值大約為1),使之聽起來象是敲在你的胸膛上。接下來在1.5-2.5kHz提升大約6dB來增加砰聲(Q值在1.5-2.5比較適合),最后在120Hz降大約4dB(Q值1.0)。參數可以反復調節直至聽起來象White Lion的作品。第二種是當今最流行的Bonham搖滾底鼓,我通常在120-240Hz提升4dB或更多來得到這種聲音,還需要過濾掉1.5kHz以上的所有頻率,有時候可能需要在80Hz略降低1-2dB、在60略提升2-3dB。還有一種現在常用的底鼓:比較空、有摩擦聲,想得到這種聲音,你可以過濾掉100Hz以下的所
17、有聲音,在125Hz提升大約3dB,在250-350Hz提升大約4dB。然后過濾掉2kHz以上的所有頻率。2.軍鼓:目前有兩種使用最廣泛的軍鼓類型:一種緊湊、有力,另一種松散、比較長(通常用于ballads風格的歌曲)首先,任何軍鼓都不需要150Hz以下的聲音,所以把它們過濾掉。軍鼓的中心頻率通常在1kHz附近數百Hz的頻段內,所以在這一頻段提升3-6dB通常會非常有益。對于緊湊型軍鼓,你可以嘗試分別提升中高頻(5kHz附近)、部分高頻(8-9kHz),提升量可以從3dB開始逐漸上升,左右變化一下提升的頻點直到得到理想的效果。過濾掉250Hz以下、11kHz以上的頻率會使這種軍鼓聽起來很舒服。
18、對于松散型軍鼓,需要在低端(250Hz附近)進行一些提升,我通常提升6dB。高頻不用象緊湊型軍鼓那樣大幅提升,但在7kHz附近略作提升通常會有益處,再往上的頻段可以過濾掉。關鍵是中頻,先把提升的頻點在800Hz-2kHz之間移動,找到那個能引起共鳴的頻點,然后調整一下提升的幅度和Q值。對于這種軍鼓,往往需要加上啟動時間(attack time)較長的壓縮、較重的混響來與之配合。3.鈸(cymbal):對于這些富含高頻的鼓件,可以降低4kHz以下的頻率,根據情況提升高頻區(10-14kHz)大約3dB。4.沙錘(shaker), 手鈴(tambourine), 手鼓(conga)、拍手(hand
19、 clap)等:沙錘(shaker)和手鈴(tambourine)很相似,要明亮并且貫穿高頻區,對于沙錘,我通常過濾掉2kHz以下的所有 頻率,略提升高頻,比如在9kHz提升6dB;手鈴要略帶叮當聲,所以我過濾掉800Hz以下的頻率,在1.5或2kHz提升4dB,在7kHz略作提升。對于手鼓(conga),我通常用掃頻的辦法找到那個引起共鳴的頻點,根據情況略作提升或降低。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提升過多,尤其是共鳴頻點較低的時候,可能與鼓和貝斯形成干擾。為了突出conga的沖擊效果,我通常在中頻(5kHz附近)略作提升,比如提升6dB。對于拍手聲,可以通過提升中低頻使之厚實,通常在250Hz提升2dB
20、(Q值1.5)。同樣為了加強沖擊力,可以提升中頻(在1.5kHz附近提升約4dB)和高頻(在8kHz附近提升2-3dB)。5.鋼琴:如果鋼琴是主要樂器,只與人聲或少量陪襯樂器構成音樂,這時5 / 15hy可不必做太多調整,如果沒有貝斯,我通常會略微提升低頻(140Hz附近),另外可以在高頻區(8.5kHz附近)略作提升,比如3dB。如果鋼琴與其他7-8種樂器一起構成非常豐滿的音樂,則需要對鋼琴做一些衰減的均衡處理。由于鋼琴的彈奏多集中在中音區,因此你可能需要在中頻區(3或4kHz)略作衰減使之聽起來不那么honky。過濾掉140Hz以下的頻率,因為這段頻率毫無疑問會與底鼓和貝斯形成干擾。在8k
21、Hz附近略作提升可以使高音鍵聽起來更明亮。另外盡量使中頻到高頻的過渡自然些。6.電貝斯:電貝斯的種類很多,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我最喜歡的是這種貝斯:豐滿、厚重、每個音符都很突出。對于這種貝斯我通常這樣處理:過濾掉100Hz以下的所有頻段,降低520Hz以上的頻段,在260Hz提升6dB使音調變得豐滿,在730Hz提升3dB來增加撥弦的噪聲,然后再配合適當的壓限效果器,就可以產生這種適用于多種音樂風格的貝斯聲音了。對于擊弦貝斯(slaps and punches),處理方法大體同上,但有兩處不太一樣:不必從520Hz就開始降低高頻,在中頻(2kHz附近)提升4-6dB突出slap聲;低頻過濾點可
22、以設在50Hz,以便保持足夠的隆隆聲。7.電吉他:與鋼琴一樣需要根據整個作品的配器來決定處理方法。如果只有一軌電吉他外加鼓與貝斯,可以讓電吉他聽起來響亮;如果有好幾軌電吉他,另外還有鋼琴、電鋼琴、打擊等樂器,就必須讓電吉他在頻譜中占據合理的位置,從而融入到音樂中。對于第一種情況,只要不與貝斯發生沖突,可以盡可能的響亮,我處理那種只有一個吉他手的小型搖滾樂隊時,會盡可能提升電吉他的低頻,通常會在160Hz提升3dB以上,同時注意與貝斯相融合。另外根據電吉他的聲音特點可以在700-800Hz稍作提升。有時需要突出中頻,可以在3kHz附近提升。如果想要得到那種壓碎般的聲音(crunchier),可以
23、在高頻區(7kHz)提升6dB左右。同樣,把不需要的低頻和高頻過濾掉這是一個好習慣,但要仔細聽,以免過濾掉有用的泛音和諧音。對于第二種大型樂隊的情況,假設還有另外兩把電吉他。首先過濾掉200Hz以下和9kHz以上的頻率,重點是中頻,可以先通過掃頻來判斷哪些頻段需要提升、哪些頻段需要衰減。我發現提升4kHz、衰減6kHz通常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有時卻正好相反,主要取決于作品的整體要求。對于有多把電吉他同時演奏的情況,要確保其聲音略有不同,否則聽上去會非常刺耳。8.木吉他與弦樂:對于不同的混音作品,木吉他的均衡處理會有極大的不同。圖六(抱歉在原文里沒有找到圖例)示范了一個與鼓、貝斯、鋼琴、電吉他、打
24、擊樂以及大量人聲一起演奏的木吉他均衡處理。我過濾掉了90Hz以下的所有頻率,在360Hz作了少許提升。在中頻、高頻作了相當大的提升:在2kHz提升了10dB,在7.1kHz提升了9dB,這樣處理后木吉他聽起來的確比其他樂器都要明亮了。來看圖七,這首作品里除了木吉他外只有人聲、少量打擊樂器。為了使木吉他聽起來更飽滿,我把低頻過濾點降低到了43Hz,在166Hz提升了3.4dB。中頻提升點放到了3.1kHz,只提升了7dB,用更平滑的均衡曲線在高頻區(7.1以上)提升了9dB。弦樂的均衡處理與木吉他非常類似,在樂器很多的音樂里,我通常會過濾掉大部分低頻,然后在中高頻(7kHz)提升大約4dB,最后
25、也許會在高頻區(10kHz)用坡形曲線做提升來增加一些空氣感。9.銅管和木管樂器:通常中頻比較突出,處理好中頻非常重要。對于象小號這樣的樂器,低頻過濾點可以設在200Hz甚至更高,在對中頻進行處理時要注6 / 15hy意避免混濁。對于那些低音突出的銅管樂器來說,情況正好相反,需要過濾掉高頻部分,比如過濾掉9kHz以上,通常要提升中低頻,比如1.5kHz附近。對于大號,記住一定要過濾掉40Hz以下的頻段,以免引起某些音箱發出低頻噪音。大多數木管樂器需要突出氣流聲,通常可以通過提升9kHz以上的頻段來達到這一目的。巴頌管可以演奏非常低的音符,所以不要過濾掉它的低頻。但對大多數木管樂器來說,過濾掉低
26、頻是有益的。10.主唱:往往需要在音樂里處于顯著、靠前的位置,通常可以通過提升中頻來實現。主唱是音樂最關鍵的部分,要求能聽清每一個字又不讓人感到煩擾。對于不同特點的人聲,處理方法各不相同,需要通過多聽來判斷。有一點必須要注意,男聲和女聲的處理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我前一陣剛完成一首男女聲二重唱歌曲,男歌手和女歌手在同一個錄音棚錄音,用的都是U67話筒,但聲音的差別讓我大吃一驚。我對他們分別進行了均衡處理,見圖8(抱歉在原文里沒有找到圖例)。男聲我用坡形均衡曲線在高頻區提升了1dB,女聲我在8.8kHz衰減了3dB。由于男歌手那天感冒了,鼻音較重,所以我在5.1kHz衰減了5dB,在7.5kHz提升
27、了2dB。女聲的低頻區我分別在733Hz和283Hz提升了4dB,目的是用女聲低頻來補充男聲。有趣的是我對男聲和女聲都在2.5kHz作了提升,可見提升中頻對于人聲來說有多重要。11.背景人聲:有兩種類型的背景人聲,一種是標準的高八度合唱,我通常使用與主唱相同的均衡設置;另一種是有3-4個不同聲部的背景和聲,聲像范圍跨越整個聲場,這時我會使用不同的均衡設置,要讓他們聽起來富有空間感并且超凡脫俗:對于高聲部和聲,我通常過濾掉400Hz以下的頻率,對于低聲部和聲,過濾掉100Hz以下的頻率,在不喪失合唱清晰度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中頻(1-4kHz)。在中高頻和高頻我做了較大提升,直到聽前來猶如天使發
28、出的聲音。12.念白:對于那種不許要與音樂相融合的念白,可以讓聲音盡量厚重,盡可能保留更多的低頻。如果想讓宣講者的聲音聽起來猶如上帝般宏亮,可以根據情況提升60Hz及120Hz。然后提升7kHz附近的高頻。有時需要降低一點中頻,但要注意不要喪失聲音的清晰度。正確的均衡處理可以成就作品,而錯誤的均衡處理會毀掉作品。這主要取決于操作者的聽力、經驗、知識,經驗不能在課堂上傳授,只有多實踐、多體會、多創新。總之,在混音時千萬不要忘記多轉動均衡按鈕!譯者注:這篇文章使用大量實例闡述了均衡處理的訣竅,但要記住:千萬不要死搬硬套例子上的均衡參數,要理解作者的思路、意圖,同時結合頻譜分析。 樂感!節奏、旋律、
29、和聲是音樂表現人類內在情感的三要素,而舞蹈則依據音樂所表達的情感,用人的“外在”肢體、身段、面部肌肉的動作來表現人的精神生活。的確,在諸多藝術門類中,音樂與舞蹈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舞蹈動作的連續、節奏的變化、情緒的表現都有賴于音樂。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對“樂感”的培養。首先要把“節奏感”的認識教給學生,使他們懂得音樂節奏與舞蹈節奏該怎樣配合。舞蹈和音樂一樣,也被叫做“時間的藝術”。誠然,我們的舞蹈老師們都在大聲數著拍子,特別是在設計動作時,在訓練過程中都需要這樣做。我們出于權宜之計,必須以它來說明舞蹈和音樂這兩種相互合作的藝術語言的結構,在時間方面使它們互相協調,達到和諧一致的融洽關系。但“
30、拍子”是沒有生命力的,是僵化的,而學生表現出來的舞蹈形象也只能成為一個“工匠”,失去了7 / 15hy舞蹈的個性特點,縮小了舞蹈的表現范圍。所以,學生在把桿動作和中間動作的基礎訓練時,我們采用了經典歐美金曲來伴奏。舉個例子,如腰,以訓練腰的軟度、力量、靈活性和韌性為目的,因此動作過程要求呼吸均勻、自然,腰部柔軟自如,但又具有較強的控制力和靈活性。音樂可使用3/4和4/4拍子,慢下腰和慢涮腰要求音域寬闊,色彩豐富,音樂如能與動作十分均勻地合上節奏,對訓練緩慢自如的控制能力將受益非淺。快涮腰的音樂則要有流動感,右手旋律優美,線條起伏,左手可采用和弦流動或琶音伴奏來加強音樂的動力,使音樂如動作一樣,
31、做到柔中有剛,剛柔并重。音樂伴奏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技術動作時,使舞蹈動作做得更完美、更準確。實踐證明,這比原先的“一嗒嗒、二嗒嗒”的“吆喝”更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再如“控制”,這是課堂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通過腿部和上身的控制,使腿靜止在空中,形成各種舞姿并充分表現出美感,因此,我選編了藝術較高、和聲織體較豐富的樂曲。另外,動作的特點是要加強腿部和上身的控制能力,因此伴奏音樂要有起伏、有動力,要連續不斷地把樂曲一氣呵成彈奏完。這樣的控制音樂促使舞姿更優美、更抒情、更富有表現力,更可以延伸動作的控制力量和時間,以最佳的水平把動作圓滿完成。可見,音樂的節奏型與旋律線條在訓練中對動作的提示、身體的位置
32、、情緒的變化都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音樂的強、弱、高、低,旋律的起伏都會在舞者的內心產生不同的形象思維和動力。因而,學生的動作在質感上也發生著變化。我們上面所談到的“腰”和“控制”只是一些個別的例子,在許多課堂訓練的動作中,如“跳”、“轉”、“翻”等,如果音樂旋律刻板,對大幅度的動作就不能起推動和幫助作用,在“身韻”這類練習中,如“提沉”、“沖靠”、“含腆”、“橫擰”等極有韻味的動作,要給學生一個優美的旋律,音樂也要給予學生一個到位的“呼吸”,在氣息上、情緒上充分誘導學生進入“舞”的境界,學生才不會感到自己是在“賣苦力”。所以說,在培養學生掌握動作要領的同時,音樂感覺的培養與滲透是不容忽略的。
33、既然“樂感”的培養對舞蹈如此重要,那么培養“樂感”對學生來講比培養“節奏感”更為重要,因為“樂感”是要全面理解舞蹈音樂的內涵。舞蹈又是“空間的藝術”,是想象的空間,是非理性的空間。這一空間它可以打破所有身體的界限,可以轉化為外貌流暢的姿態進入一種永無止境的意象中去,有如光線,有如溪流,有如呼吸那樣無止境地在自我完成中失去自己的意象中流暢的姿態。因此在教學中,除了要教給學生一些基礎知識外,重要的是在具體排練一部舞蹈作品時,引導他們通過想象,用他們的身體來體驗,來感受,從而形成活生生的經驗。經常在學生面前或者和學員經常演練技巧如何跟音樂搭配,這樣學生有了體驗,對音樂有了進一步的感悟,從而獲得了較理
34、想的教學效果。其次,我還經常播放一些舞蹈名作,讓學生體會什么是“樂感”,如何掌握“樂感”去塑造舞蹈形象。例如欣賞課鋼管舞娘,在學生觀看錄相后,我提問:“剛才的舞蹈讓你聯想到了什么?”有的說技巧,有的說美感,然后讓學生討論如何配合音樂來表演這些技巧和舞蹈動作。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音樂氛圍,給他們以情感、意境、想象等大量形象思維的啟迪,換句話說,從頭到尾培養的是“樂感”,使他們能更好地配合肢體上的表現能力,為創造完美的舞蹈形象打下基礎。“樂感”的培養,歸根到底是一個藝術素質的培養問題。作為一個藝術教師,我深深地感到我們更應該重視“樂感”的培養對舞蹈教學的積極作用,讓藝8 / 15hy術的苗
35、子能在音樂的潛移默化的滋養下,逐漸做到樂中有舞,舞中有樂,聲情并茂。Bass聲部:1、在50-60Hz加7-9db,加了EQ后把filter 4k左右調整2、手指撥弦的聲音一般在1k-3k。3、4k以上全部拿掉。4、40-30HZ filer掉Snare:有時要和stick分開調。Kick:(用了兩只mic,一只放在后邊鼓皮處另一只在外圍)把不必要的頻率都拿掉,聲音會結實。用SSL4000的chanel,在4.5-8k增加db值。中高頻處也可以稍微加一點點。300-800之間,調整。HiHat:以overhead來判斷,單獨的HH軌道只是輔助作用。EQ的分布TOM:跟overhead一起修,因
36、為overhead里面也有很多tom。人聲:1、先加壓縮,注意output。大小聲差不多了就可以了。2、修齒音用deesser。3、然后加EQ,12K和7k是喉嚨摩擦的聲音。4、加DELAY。左右都是8分。5、給人聲畫詳細的音量變化線,以便讓音量始終如一。這一步大概要用去兩個小時。做表情。6、音準太準會缺少感情,可以允許音準上的一點小偏差。7、效果鏈:壓縮-消齒音-EQ-加效果(REV)-DELAY8、DELAY、REV多消高頻,減少齒音撞效果器的聲音伴唱:用原唱修出來一軌伴唱,因為沒來得及錄原唱者的伴唱聲部。再加一個8-voice讓聲音成群。聲音會被強迫變形,不過躲在人生后面,聽不太出來。因
37、為是拉出來的,所以其他效果通常照搬尼龍弦吉他:(左邊是midi右邊是演奏的)做EQ時在高頻多加,還要加limiter。中低頻不能過。9 / 15hy還要加一些比較短的DELAY,防止單調。歌曲速度101,加1/8的。86442的弦樂隊:做一個立體聲的group,調整個樂隊。弓弦摩擦聲,在10-15k之間做。先把db拉到最大,再調頻段,找出自己最想要的頻段,然后再把db拉到正常。 600-800k加一些db。加壓縮器,防止中低頻和高頻打架。以立體聲軌為主來調整,需要幫助時再利用分軌的錄音加進來。REV:1、鼓組里只給snare、overhead和tomtom上加。在overhead加混響可以把整
38、組鼓往后推。2、弦樂:用了一個預設,溫暖感變不一樣,體積也會變龐大。3、一個room一個hall,兩個搭著用。4、整組鼓加REV,空間感調節Pan:1、弦樂:在180度里平鋪五種樂器,在加上一個立體聲的全部音。2、鼓組:hihat和SNARE一般都放在中間,hihat放在右邊時要有樂器在左邊跟它對應。3、兩把木吉他一左一右。鋼琴不能擾亂吉他,分出輕重,看你想要的側重點。 格式:MP3、Wav,同時放在一起的時候,可能會造成速度上的微弱偏差。總結:1、經驗,個人感覺很重要。MIX都是以個人感覺來做的,沒有特定的規定。2、盡量少用效果器。MIX前,先在推子上做動作,然后得出總體感覺后,再開始在效果
39、器上做動作。3、EQ的分配和調整很重要。4、軟件效果器會和硬件效果會有一定的差距。軟件效果能出感覺,但是沒有硬件效果器那么真實。Bass聲部:1 、在50-60Hz 加7-9db,加了EQ后把filter 4k左右調整2 、手指撥弦的聲音一般在1k-3k。3、 4k以上全部拿掉。4、40-30HZ filer掉Snare:有時要和stick分開調。Kick:(用了兩只mic,一只放在后邊鼓皮處另一只在外圍)把不必要的頻率都拿掉,聲音會結實。10 / 15hy用SSL4000的chanel,在4.5-8k增加db值。中高頻處也可以稍微加一點點。300-800之間,調整。HiHat:以overhe
40、ad來判斷,單獨的HH軌道只是輔助作用。EQ的分布TOM:跟overhead一起修,因為overhead里面也有很多tom。人聲:1、先加壓縮,注意output。大小聲差不多了就可以了。2、修齒音用deesser。3、然后加EQ,12K和7k是喉嚨摩擦的聲音。4、加DELAY。左右都是8分。5、給人聲畫詳細的音量變化線,以便讓音量始終如一。這一步大概要用去兩個小時。做表情。6、音準太準會缺少感情,可以允許音準上的一點小偏差。7、效果鏈:壓縮-消齒音-EQ-加效果(REV)-DELAY8、DELAY、REV多消高頻,減少齒音撞效果器的聲音伴唱:用原唱修出來一軌伴唱,因為沒來得及錄原唱者的伴唱聲部
41、。再加一個8-voice讓聲音成群。聲音會被強迫變形,不過躲在人生后面,聽不太出來。因為是拉出來的,所以其他效果通常照搬尼龍弦吉他:(左邊是midi右邊是演奏的)做EQ時在高頻多加,還要加limiter。中低頻不能過。還要加一些比較短的DELAY,防止單調。歌曲速度101,加1/8的。86442的弦樂隊:做一個立體聲的group,調整個樂隊。弓弦摩擦聲,在10-15k之間做。先把db拉到最大,再調頻段,找出自己最想要的頻段,然后再把db拉到正常。 600-800k加一些db。加壓縮器,防止中低頻和高頻打架。以立體聲軌為主來調整,需要幫助時再利用分軌的錄音加進來。REV:1、 鼓組里只給snar
42、e、overhead和tomtom上加。在overhead加混響可以把整組鼓往后推。2、 弦樂:用了一個預設,溫暖感變不一樣,體積也會變龐大。11 / 15hy3、 一個room一個hall,兩個搭著用。4、整組鼓加REV,空間感調節Pan:1、弦樂:在180度里平鋪五種樂器,在加上一個立體聲的全部音。2、鼓組:hihat和SNARE一般都放在中間,hihat放在右邊時要有樂器在左邊跟它對應。3、兩把木吉他一左一右。鋼琴不能擾亂吉他,分出輕重,看你想要的側重點。 格式:MP3、Wav,同時放在一起的時候,可能會造成速度上的微弱偏差。總結:1、經驗,個人感覺很重要。MIX都是以個人感覺來做的,沒
43、有特定的規定。2、盡量少用效果器。MIX前,先在推子上做動作,然后得出總體感覺后,再開始在效果器上做動作。3、EQ的分配和調整很重要。4、軟件效果器會和硬件效果會有一定的差距。軟件效果能出感覺,但是沒有硬件效果器那么真實。單聲道伴奏轉“立體聲”的8步混音方法1、先用Sequoia 10的FFT濾波器(Sam 7、8、9、10、11都自帶這個插件),把原單聲道伴奏的30Hz以下完全切除 350Hz以上也完全切除 提升80-150Hz 這樣基本上80%是Bass的聲音和一些低頻聲音了(FFT相對于EQ 插件來說 會處理的狠一點 慎用)2、用BBE D82 稍微激勵一點低頻 低音分頻點口子開到“9點
44、鐘“位置來點低頻的泛音渲染3、然后用Sonnox的Transient 調整一下動態飽和度 這一步很關鍵!Bass音色的彈性 張力就在此了!4、接著用Lawo插件包的聲場擴展插件重新擺位(Pan右 15度)喜歡把Bass放左邊的朋友 也可以放左邊 但不要太多!Pan旋一點點 就可以了5、如此炮制 用濾波器濾除一些2K以下 12K以上的頻率 就”基本上” 80%的“提取出”沙錘和镲 弦樂的頻帶然后做一下EQ 激勵渲染 ,切記不要加太多味精!接著用Lawo 重新擺位(Pan 左 15度左右)6、然后接著“提取”原伴奏的中頻元素 .(具體方法如上 FFT BBE頻點有所變化罷了)7、接著把這幾軌道 和
45、原單聲道伴奏混在一起 小心相位互擾,邊調整邊聽 邊看相位分析表聲場如何擺位 這要看操作者混音的理念 “混音的藝術”一書中 大師們在樂器聲場擺位上 都沒有定論的(感謝ddyyk_hello翻譯的那樣好的混音書)BASS有的喜歡放中間 有點喜歡稍微偏左一點 我喜歡偏右15度 因為擺放太中間了,用我的貝爾耳機 聽感上 Bass的彈性會抵消一部分人聲的位置!這樣人聲的細節就出不來了.8、最后在BUS總輸出上 掛個混響 設置成Room模式加5%濕度,只是為了做一12 / 15hy點點空間立體聲的渲染。切勿加太多混響(我用的是Yamaha2000硬件效果器,沒條件的同學趕快下載個最新的Air- Lexic
46、on吧)接著掛上一個經典的R3 Phase拉寬聲場 我一般設置成25 。135混音怎樣才能做的干凈,自己寫的小感悟在“混音怎樣才能做的干凈?”里面看到那么多朋友有這些或那些問題問出于是重新開貼來詳細說說我自己的一些看法,都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悟,也有一些老師教給我的一些方法。不一定是正確的,大家可以在以后的混音中嘗試一下,另外也算拋磚引玉,希望大家有什么好點子,能出來說說。1:不要產生相位干擾何謂相位干擾,大家知道聲音是由無數的波組成的,一個復雜的音色的組成,可能由很多的正弦波,余弦波,三角波,方波等等構成。當兩個以上的音色同時播放時,就有可能出現同相位或者反相位的兩段波同時出現,也就會造成在某些
47、頻段出現相位疊加,或者相位衰減,聲音呢,就變得在某些頻率聲音增加,或者聲音抵消。所以,我們再做混音的時候,也應該非常注意這些問題。我的習慣是,在mix中,每加進來一件主要樂器,都會把主輸出變成單聲道,來看看有沒有嚴重的相位的干擾,一般在單聲道的情況下沒有什么問題,在立體聲中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解決相位干擾,大多數人可能都喜歡用eq去解決,或者把其中一軌反相處理,我自己還有一個小小的方法,就是在兩條出現相位干擾的軌中,挑選一個,然后向前或者向后稍稍移動,非常稍稍,在人耳聽不出來的范圍內,但把波形無限放大后,可以看到兩個波形并不是完全按拍子。2:盡量切除不需要的頻段的頻率這點很有解釋,樂器都會有自
48、己的垃圾頻率,那些地方根本不會影響樂器的音色,但還是會存在一些東西,特別是低頻,把這些切除,聲音肯定會干凈。說一些我的習慣吧。kick我一般會切40以下,snare會切60-80以下,HH會切200以下,cym會切1K以下,BASS會切50-60以下,電吉他切80以下,等等,當然切的時候肯定也要聽著切,高頻也可以切,比如KICK我會切掉6K以上,BASS切掉8K以上等等。3:在混音中,把握好各軌樂器的音量大小,有時不惜用mute把多余的聲音m掉在音樂中要把握強弱,長短,粗細,這是常識,在同一時間內,盡量不要同時出現很多的音樂元素。在這說一下音樂中的各個元素。基礎元素,DRUM ,BASS一類的
49、延音元素,鋪底的合成器音色或者背景弦樂等節奏元素,基本上除了DRUM以外的,各種小打,節奏吉他之類的13 / 15hy領奏元素,主唱,主音吉他等主奏樂器填充元素,段落間的鋼伴之類的最好不要同時出現4個以上的元素,否則音樂會顯得擁擠,只要使用得到,三個元素足夠使音樂豐滿。所以有時音樂顯得混亂,或者臟,是因為同時出現了過多的元素,這時候我們可以把不重要,或者不需要的元素降低音量,甚至MUTE掉。4:盡量少用效果器,本著能不用則不用原則。效果器越多,音樂越渾濁。特別是數字音樂制作,曾經記得某位大師(是真大師)說過的,他建議不要在同一軌中掛超過2個以上的效果器,否則那軌會變得渾濁,或者失真。可能單軌聽
50、不出來,但是很多軌放在一起的失真,就不能忽視了。很多時候,根本也不用著效果器。不要怕麻煩,多在音量自動化,聲相自動化上做文章,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5:用高品質的效果器。這點不用多說什么了,好的肯定比爛的干凈。特別是REVERB,DEALY這類效果器。 最后說一點,把音樂的層次擺好,也會聽起來好很多。混音手冊技術文章1.不要作過份的效果處理,特別是混響。越干的聲音就越*前,如果非得把主唱的聲音加入大混響徹云霄,可以用Pre-Delay調節干濕比例,使歌聲更加自然。2.不要把低音樂器如Bass、大鼓的聲相位置放偏,因為這種高能量的聲音平均分配到兩個喇叭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低音只包含少量甚至沒有聲音的指向信息。3.EQ和一些效果器應該在多軌整體播放時加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液壓系統在滑雪場設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紙質汽車內飾設計趨勢與市場分析考核試卷
- 危險品倉儲事故應急預案修訂考核試卷
- 期貨交易技巧分享考核試卷
- 電力設備供應鏈管理考核試卷
- 紡織品企業人力資源規劃考核試卷
- 紙品工業實踐考核試卷
- 纖維素纖維在生物醫學工程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日照航海工程職業學院《時尚攝影賞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含遺傳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車司機勞務協議書
-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4年版)
- 2020最新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總結(最全版)
- 儲氣罐年度檢驗報告
- 數學教師實習日記16篇
- 財產保全申請登記表
- 家裝施工驗收手冊(共13頁)
- 《責任勝于能力》PPT課件.ppt
- 先后天八卦與風水羅盤131712904
- (完整版)氨法煉鋅項目建議書
- 英文形式發票樣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