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練習題_第1頁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練習題_第2頁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練習題_第3頁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練習題_第4頁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練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5分鐘訓練 (預習類訓練,可用于課前)1.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形象地比作雞蛋,也可以分為三層,地球的最外層是最薄的_,中間一層是_,最里層是_。思路解析: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三層,由外向里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把它形象地比做雞蛋是因為,它的薄厚也像雞蛋一樣,蛋皮最薄、蛋清其次、蛋黃最厚。地球內部三層也由外向里依次增厚。答案:地殼 地幔 地核2.根據水儲藏空間,地球上最多的水體是_,最多的淡水體是_,這些淡水約有2/3儲藏在_和_地區。思路解析:水圈的主體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積約占全球面積的71%,所以地球上水以咸水為主,其中淡水僅占全球總水量的3%,這些淡水中有2/3儲

2、藏在南極和北極的巨大冰川中。答案:海洋水 冰川水 南極 北極3.讀“地球外部圈層圖”(圖1-4-1),圖中代表大氣圈的是_;地球外部圈層是指(_)+(_)+(_)(填字母)。圖1-4- 地球外部圈層圖思路解析:從地球的外部到內部可以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殼、地幔和地核六個圈層,其中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為外部圈層,在圖中A為大氣圈,B為生物圈,C為水圈。答案: A A B C4.下列關于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巖石圈指地殼部分 巖石圈是地殼加地幔 軟流層之上部分為巖石圈 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合在一起為巖石圈A. B. C. D.思路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巖石圈概念的理解。巖石圈指軟

3、流層之上的部分,軟流層位于地幔的上部,所以也可以說巖石圈是地殼加上地幔的頂部。答案:D10 分鐘訓練 (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1.科學家在劃分固體地球為三個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時,主要的根據是( )A.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B.科學家向地下打深井而得到的樣本成分C.厄爾尼諾現象D.地球上高大山脈的巖層結構思路解析: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還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茖W家正是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質,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透視”了地球內部的結構。答案:A2.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的地球內部圈層是( )A.地殼 B.巖石圈 C.地幔 D.地核思路解析:

4、科學家通過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主要圈層。三層之間的兩個界面依次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莫霍面以上為地殼,莫霍面與古登堡面之間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為地核。答案:C3.下列各地的地殼厚度,最厚的是(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渤海大陸架C.青藏高原 D.云貴高原思路解析:本題主要是考查對地球內部圈層中的最外層地殼厚度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陸殼均厚33千米,洋殼均厚6千米,青藏高原區厚度達6070千米。答案:C4.大氣上界的高度大約為( )A.500800 km B.1 0002 000 kmC.2 0003 000 km D.3 0004 0

5、00 km思路解析:在2 0003 000 km的高空,每立方厘米的空間,平均只有1個氣體分子,與星際空間的情況很接近,一般把這個高度作為大氣圈的上界。答案:C5.下列關于水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水圈按照它們存在的位置和狀態可分為液態水、固態水和氣態水B.水圈按照它們存在的位置和狀態可分為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和生物水C.水圈按照它們存在的位置和狀態可以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D.水圈按照它們存在的位置和狀態可以分為潛水和承壓水思路解析:此題主要考查關于水體的分類角度的有關知識。水圈按照它們存在的位置和狀態可以分為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和生物水。按水儲存的狀態可以分為液態水、固態水和氣態水,所以

6、選項A是錯誤的。陸地水可以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下水又可以分為潛水和承壓水,所以選項C、D均是錯誤的。答案:B6.地球的外部圈層中,其中最活躍的圈層是( )A.巖石圈 B.大氣圈 C.水圈 D.生物圈思路解析:地殼表層以外的外部圈層可以分為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所以選項A是錯誤的。生物圈因為具有生命,所以是地球的主體和最活躍的因素。答案:D7.有關大氣層中臭氧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主要存在于平流層 B.主要存在于暖層 C.能反射無線電波 D.能大量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紅外線思路解析:大氣中臭氧層存在于平流層中,它能夠大量吸收紫外線,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傷害,而少量穿透大氣到地面的紫外線對

7、人類和生物則是十分有益的。答案:A8.關于大氣垂直分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A.電離層分布在高層大氣 B.云雨現象分布在平流層C.中間層上冷下熱,熱層下熱上冷 D.對流層的直接熱源是大氣思路解析:大氣垂直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電離層)。對流層和人類關系最密切,云雨現象都分布在這一層,熱量來自地面;平流層適宜高空飛行,其中的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中間層和熱層都屬于高空大氣,中間層下熱上冷,熱層相反。答案:A快樂時光號脈 “一切正常,你的身體好極了?!贬t生粗聲粗氣地說,“你的脈搏像時鐘一樣平穩?!薄翱墒沁@這大夫,您剛才的手指是按在我的手表上了!”30分鐘訓練 (鞏固類訓練,可用于課

8、后)1.有關地震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A.縱波的傳播速度較慢,橫波的傳播速度較快B.縱波可以穿過固態、液態、氣態三態物質C.橫波只能穿過氣態的物質D.縱波傳播的速度隨經過的物質不同而發生變化,而橫波不變思路解析:此題考查了有關地震波的知識,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縱波的傳播速度快,能通過固態、液態和氣態三態物質,而橫波的傳播速度慢,只能通過固態的物質。答案:B2.巖石圈的下界在(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軟流層上界 D.下地幔上界思路解析:地球內部圈層分為地殼、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內核、外核),巖石圈包括上地幔軟流層以上部分。答案:C3.下列關于地殼的說法,正確的是( )

9、A.地殼是地表至古登堡界面之間的部分B.地殼包括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大洋地殼較厚,大陸地殼較薄C.在地球內部圈層中,地殼的厚度最小D.地殼是地球的最外層,其主要由巖石構成思路解析: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急劇變化的兩個面:一個在地面以下平均33 km處,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大陸部分)叫莫霍面;另一個在地下2 900 km處,在這里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面叫古登堡面。莫霍面以上叫地殼,莫霍面至古登堡面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為地核。其厚度地核地幔地殼;陸殼洋殼,地殼是由巖石構成的。地球的外部圈層中最外層是大氣圈。答案:C4.據有關的證據說明,地球內部圈層中物質為液態的是

10、(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地核 D.內地核思路解析:根據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而且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還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地震波在到達古登堡界面時,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所以推斷外核物質為液態。答案:C5.地球上巖漿的發源地一般認為是在( )A.外地核 B.內地核 C.軟流層 D.上地幔思路解析:此題考查了軟流層的位置。一般認為巖漿的噴發地為軟流層,而軟流層分布在上地幔頂部,所以排除錯誤答案A、B。但軟流層只是上地幔的一部分,而非整個上地幔全部為軟流層,所以最準確的答案是C項。答案:C6.大氣層中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水汽

11、C.水汽和固體塵埃 D.氮氣和氧氣思路解析:大氣層中除了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外,固體塵埃物質可以作為成云致雨的凝結核。答案:C7.下列大氣成分所在的大氣層及其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平流層中的臭氧,保護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B.對流層中的二氧化碳,對地面起保溫作用C.從平流層頂部到5 000千米的高空是高層大氣,該層存在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D.對流層中的水汽和雜質,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思路解析:高層大氣是指從平流層頂到3 000千米的高空,而不是5 000千米。高層大氣的密度非常小,與星際空間相當接近,且能反射無線電波,所以選項C是錯誤的。答案:C8.有關地球外部圈層的說法

12、,正確的是( )A.大氣圈是由大氣組成的簡單的系統B.水圈是一個連續不規則的圈層C.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層之間關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內部圈層沒有關系思路解析:此題考查了有關地球內部圈層的知識,大氣圈是由氣體和懸浮物組成的復雜系統;水圈是一個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生物圈是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它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但和巖石圈的關系也較密切。答案:B9.“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降落過程中( )A.所穿過的大氣層溫度越來越高B.由臭氧層進入平流層、對流層降落地面C.所穿過的大氣

13、層溫度隨高度降低是先降再升再降再升D.在平流層要穿過電離層思路解析:本題結合實際案例考查地球外部圈層中大氣層的基本知識。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高空大氣,高空大氣又細分為中間層、熱層、外逸層,由下而上溫度變化依次為先降再升再降再升。大氣分層中,對流層和人類關系最密切,平流層中臭氧的存在,使得該層成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電離層存在于高空大氣中。答案:C10.海平面附近某地對流層頂氣溫為50 ,近地面氣溫為11 ,該地對流層的厚度為( )千米 B.9.34千米 C.11.47千米 D.12.02千米思路解析:該題是道計算題。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 。頂層為50 ,近地面氣溫為11 ,共

14、相差61 ,用610.610.17千米。答案:A11.一架飛機由北極向赤道飛行,保持萬米高度,它穿過的大氣層是( )A.始終在對流層 B.由平流層進入對流層C.始終在平流層 D.由對流層進入平流層思路解析:此題關鍵是掌握對流層在不同緯度的厚度。隨著緯度的增高,地面的熱量會逐漸遞減,對流層所能達到的高度也會隨之降低,在低緯度對流層的厚度為1718千米,在中緯度地區為1012千米,高緯度地區為89千米。一架飛機保持萬米高度,在極地應處于平流層中,到了低緯度則進入對流層,所以正確選項應為B。答案:B12.我們的氣象工作者經常利用氣象氣球來獲取一定方面對流層的氣象數據,在下列各地點中,氣象氣球上升高度

15、最高的是( )A.0 B.30N C.60N D.90N思路解析:本題主要是考查對流層厚度隨緯度變化規律的了解程度。該層上部冷下部熱,有利于空氣的對流運動,對流運動顯著,對流層即因此得名。對流層的高度因緯度而異,低緯度地面受熱多,對流旺盛,對流層高度可達1718千米;高緯度地面受熱少,對流運動弱,對流層高度僅89千米。答案:A13.讀圖1-4-2,完成下列問題。圖1-4-2 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的內部圈層的劃分(1)地震波:E_,F_。(2)不連續界面:A_,B_。(3)A面以上為_,它是厚度_的一層;A和B之間為_,軟流層就存在于_,B面以下為_。(4)圈層:D_,C_。(5)地震波在經過

16、B界面時傳播速度有什么變化?思路解析:此題考查了地震波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關系。從圖中可以看出E的傳播速度慢,并且不能通過外核,應該是橫波;F是縱波。從深度上和內部圈層的劃分圖上信息可以看出:A是莫霍界面,B是古登堡界面,C是外核,D是地殼。答案:(1)橫波 縱波(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3)地殼 最小 地幔 上地幔頂部 地核(4)地殼 外核(5)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14.讀圖1-4-3,完成下列問題。圖1-4-3 地球內部的結構(1)地球內部圈層的名稱:A和B是_,A和B+C是_,D是_,C+D+E是_的一部分。(2)不連續界面:F_。(3)地震波在經過F時速度發生什么變化?(4)A和B為什么厚度不均?思路解析:此題考查了地球內部結構的有關知識及讀圖、析圖的能力。從圖上看:A、B所在的圈層是地殼,因為從深度上看從幾千米到幾十千米應是地殼的范圍。地殼的厚度不均,A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