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育能學校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學科課程設置和選課指導意見及裝備規范_第1頁
沾益育能學校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學科課程設置和選課指導意見及裝備規范_第2頁
沾益育能學校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學科課程設置和選課指導意見及裝備規范_第3頁
沾益育能學校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學科課程設置和選課指導意見及裝備規范_第4頁
沾益育能學校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學科課程設置和選課指導意見及裝備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沾益育能學校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學科課程設置和選課指導意見(試  行)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穩步推進我校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的實施,結合我市實際,特提出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學科課程設置和選課指導意見。一、課程結構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現代農業技術汽車駕駛與保養服裝及其設計家政與生活技術建筑及其設計電子控制技術簡易機器人制作圖一 課程結構模塊圖二、課程內容 必修模塊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是“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兩個必修模塊之間呈遞進關系,即“技術與設計1”是“技術與設計2”的基礎。“

2、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的基本內容是技術設計。技術設計是技術的基礎內容,是技術發展的關鍵,是動手與動腦結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載體,對學生理解技術、使用技術、應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技術素養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內容集中反映了提高學生技術素養的基本要求,體現了技術發展的時代特征,是學生未來生活必備、終身發展有用的基礎內容,也是學生學習通用技術課程選修模塊的基礎。技術與設計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習的導入模塊。旨在使學生理解技術及其性質,經歷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并在九年義務教育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基礎上,形成結構較為完整的技術素養。具體內容有技術及其性質、設計過

3、程、設計的交流、設計的評價。技術與設計2 是技術與設計1基礎上的必修模塊。具體內容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專題性技術設計,它們是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這些技術設計專題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廣泛的應用性,實施條件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選修模塊通用技術課程的選修模塊著眼于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要求,其內容是必修模塊在不同具體技術領域的延伸和深化,旨在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更為多樣的技術實踐的機會,拓展學生的技術經歷,提高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通用技術課程設置選修模塊7個,模塊之間為并列關系,供學生在修學必修模塊之后根據興趣和條件自由選擇。選修1(電子控制技術) 以電子技術為基礎設立的

4、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傳感器、數字電路、電磁繼電器、電子控制系統及其應用。學生可以通過設計和制作電子控制產品進行一些簡易的技術試驗,接觸一些更具挑戰性、更富有趣味的技術問題。選修2(建筑及其設計) 立足于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廣泛的建筑技術而設立的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建筑與文化、建筑結構及其簡單設計、建筑材料及其加工、建筑構造及其設計。該模塊人文內涵豐富,實用性強,設計和制作內容簡便易行。選修3(簡易機器人制作) 基于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平臺、將機械傳動與單片機的應用有機組合的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單片機及其控制程序、單片機與控制電路、單片機與傳動機械。該模塊給學生提供了運用當代先進技術和先進思想方法進

5、行設計、制作,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選修4(現代農業技術) 以較為先進的、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現代農業技術的理念和方法,以及農業技術試驗為主要內容的選修模塊。該模塊設置了可供選擇的6個研修專題,它們是:綠色食品、品種資源的保護和引進、無土栽培、營養與飼料、病蟲害預測及綜合治理、農副產品營銷。每個專題18課時,選修2個專題即可獲得該模塊的學分。選修5(家政與生活技術) 以家政與技術的聯系為基點、旨在提高學生未來生活質量而設立的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財、家庭保健。該模塊緊貼學生生活,內容豐富有趣,設施要求低。選修6(服裝及其設計) 旨在通過學生對服裝的認識、欣賞、設計及簡單

6、制作增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增強審美和創造美能力的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服裝與材料、服裝與文化、著裝設計、服裝設計。該模塊蘊含豐富的人文因素,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選修7(汽車駕駛與保養) 側重于技術應用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的選修模塊。具體內容有汽車構造與工作原理、汽車駕駛有關法規、汽車駕駛技術、汽車例行保養。該模塊為學生提供了接觸當代技術產品、學習和使用具體技術的機會,具有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操作性強等特點。三、課程設置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創造條件,積極開齊選修課程。建議高中一年級至少開設一個必修模塊。在修學必修模塊之后即高二年級至高三、學段開設選修模塊。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實施參見下述

7、2種方案。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計劃年級方案一方案二學 段教學模塊學 段教學模塊高一、必修:技術與設計1或必修:技術與設計1、必修:技術與設計2或必修:技術與設計1高二、選修、必修:技術與設計2,選修、選修、選修高三、選修、選修、四、選課建議 必修模塊必修模塊采用每周2學時連課、占用4個學段完成。 選修模塊模塊名稱優先順序電子控制技術1簡易機器人制作2家政與生活技術2服裝及其設計2現代農業技術3汽車駕駛與保養3建筑及其設計3注:表格中的數字為學校選擇開課的優先順序,1首選。 學生修完必修的2個模塊并獲得4個學分,是高中畢業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就業或升學的需要修學選

8、修模塊。建議具有工科、農科取向的學生在獲得必修的4個學分之后至少再選修4個學分,即共獲得8個學分。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專用教室裝備規范(試行)浙江省教育裝備和勤工儉學管理中心1 總則1.0.1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是一門以實踐和操作為基礎的學科。對學生形成和保持對技術的興趣和學習愿望,培養正確的技術觀和較強的技術創新意識,養成積極、負責、安全地使用技術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作用。1.0.2 通用技術專用教室場地和器材是開展通用技術教學和操作實踐的物質基礎。通用技術專用教室和工具材料的裝備,必須充分重視各項產品的工程質量,充分重視并遵守各項操作規程。1.0.3 為規范我省通用技術專用教室和工具材料的

9、裝備,保證通用技術專用教室的裝備質量,建成規范、安全、適用專用教室,特編制本規范。1.0.4 本規范根據DC33 / 1025-2006寄宿制普通高級中學建設標準、JY / T 0385-2006中小學理科實驗室建設規范、浙江省中小學現代教育裝備標準,國家和有關行業關于家具質量的標準以及國家標準化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和標準編制。1.0.5 新建的通用技術專用教室均應符合本規范。已建但不符合本規范的通用技術專用教室,應根據本規范進行改進。1.0.6 裝備我省通用技術專用教室以及配套工具和材料的廠商均應持有產品標準(須具有法律效力)。企業標準應符合本規范的要求。廠商應具有符合本規范要求的通用技

10、術專用教室裝備資質。2專用教室2.1 教室位置和面積2.1.1 通用技術專用教室應建在一樓并應考慮操作噪音對其他教學場所的影響。通用技術專用教室的環境應較干燥。2.1.2 通用技術專用教室的使用面積為96m2120m2。2.1.3 每6個平行班應建一間專用教室(當建二間以上專用教室時,宜按功能分為教室一和教室二,見2.6.1.2條)。2.1.4 專用教室附近(在同一層面)應安排通用技術器材室,用于貯存通用技術教學儀器、模型、掛圖、部分工具和實踐材料,面積和間數按DC33 / 1025-2006寄宿制普通高級中學建設標準(條文說明)表6.1的勞動教具室。2.2 教室的排布2.2.1 通用技術專用

11、教室的空間距離1 專用教室兩操作臺間前后的凈距離:雙人單側操作時,不應小于600mm ;四人雙側操作時,不應小于1300mm。超過四人雙側操作時,不應小于1500mm。2 專用教室兩操作臺中間縱向走道的凈距離:雙人單側操作時,不應小于600mm ;四人雙側操作時,不應小于900mm。3 教室前排操作臺與黑板的距離,不應小于2500mm,后排公共通道寬度不宜小于1500mm。2.2.3 專用教室應有前后門,門洞寬度不應小于1200mm。教室門不應設門檻。教室內外地面高度宜相同,如果不同,可設坡度。2.2.4 專用教室前后門附近1000 mm內不應安排操作臺或陳列柜、工具柜。2.2.5 機械設備之

12、間以及機械設備側面與墻柱的距離應符合表1。表1 機械設備之間以及機械設備側面與墻柱的距離類別長寬(參考)mm間距mm備注儀表車床1000750儀表車床背面與墻之間600700儀表車床側面與墻柱間(無工作區)400600儀表車床側面與墻柱間(有工作區)10001200儀表車床之間(無工作區)800兩臺(含)以上車床斜放儀表車床之間有工作區并有行人通道1200儀表車床兩邊有工作區1500儀表車床兩邊有工作區并有行人通道1800銑鉆床500300鉆床300200鉆床、銑鉆床背面與墻之間距離可靠墻鉆床、銑鉆床兩側與墻之間距離1000鉆床、銑鉆床之間距離1000砂輪機(吸塵式)595350(360+77

13、0)落地式,座高770mm砂輪機側面與墻之間距離300安放在墻角2.2.6 儀表車床的操作位置應便于學生觀看。2.2.7 砂輪機的安裝位置應避免設在學生易集中的地方。2.3 專用教室環境2.3.1 采光專用教室應有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內陽光直射。教室宜兩面采光。機械設備應避免使操作者面向窗,因條件所限,只能這樣排布時,應安裝窗簾。2.3.2 照明1 操作臺面的平均照度應符合GB 50034-1992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的有關要求,不應低于300lx,其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7。2 燈具懸掛高度距操縱臺面不應低于1700mm,不宜用裸燈。3 書寫板宜設局部照明,書寫板面的平均照度應符合GB 50

14、034-1992的有關要求,不低于500lx,照度均勻度不低于0.7。4 機械設備區應采用降低頻閃效應的照明。2.3.3 遮光當專用教室有陽光直射時,宜安裝窗簾。2.3.4 溫度室內設計溫度應符合GB 5701-1985 室內空調至最適溫度的有關要求,宜在1628。2.3.5 通風換氣專用教室通風換氣不應少于4次 / 小時,換氣量為17立方米 / (小時.人),教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應大于1.5。2.3.6 環保1 室內環境噪聲不應大于65dB,鄰近一般教室的噪聲不應大于55dB。2 新建、改建、擴建實驗室及附屬用房時,甲醛、苯、氡等有害氣體和放射性污染必須符合有關標準中的限量值。3 砂輪

15、機宜選用吸塵式。2.3.7 洗手池有條件時,教室二可設洗手池。2.4 安全2.4.1 消防安全專用教室必須配備有效的消防設施。應采用干粉滅火器。2.4.2 用電安全1 機械設備操作位置應設木質踏腳板。2 行燈必須采用安全電壓(不高于36V)。3 專用教室電源必須安裝接地線,接地線的要求必須符合GB 50169-19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2.4.3 機械安全1 必須加強對師生的安全教育,使師生了解有關危險因素,熟悉各項操作規程。2 防護網罩外露的旋轉部件,如皮帶輪、鏈輪,齒輪,鏈條、旋轉軸,法蘭盤和軸頭應加防護罩。隔離磨屑、切屑和潤滑冷卻液等應加防護擋板。一般用鋼板,鋁板和

16、塑料板均可,妨礙操作人員觀察的擋板,可用透明材料制作。3 警告標志機械設備附近應有隔離區,并應有禁止標志、警告標志和指令標志,以及操作規程。標志應采用永久性材料制作。2.4.4 避免銳利邊角 隔離網、操縱臺以及臺面鋪墊材料都應避免鋒利尖銳的邊、角。2.4.5 常見外傷應急救護 專用教室應設置常用外傷藥箱,對藥箱中的藥品應注意經常檢查,及時更換。2.5 專用教室的電源2.5.1 導線截面選擇選擇導線截面不應小于安全載流量,并留有余量。2.5.2 電氣安全基本措施1 學校供電系統宜用TNS系統,也可用TT或TNCS系統,不得使用TNC系統。使用電網電源的用電器和機械設備應根據電力系統類型,必須可靠

17、地安裝保護接地或接保護線。配線和接地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2 通用技術教室供電應安裝剩余電流保護器和過電流保護器。室內電氣布線按GB 50303-2002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附條文說明)。每臺機械設備應有單獨的帶剩余電流保護的自動空氣斷路器。3 每個通用技術教室和機械設備都應有單獨的配電箱并上鎖。2.5.3 專用教室操作臺安裝電網電源插座時的布線1 當專用教室操作臺安裝電網電源插座時,嚴禁采用明線。宜采用地面內暗裝金屬線槽或地面明敷金屬線槽布線, 當不能采用地面內暗裝金屬線或地面明敷金屬線槽布線時,也可采用地面明裝并用半圓形布線槽。2 布線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3 室內應使用護套線。2.

18、5.4 專用教室的電源 教室一采用截面積不小于4.0mm2的導線,操作臺上每個插座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0mm2的導線,采用6A規格的電源插座(二極、三極)。教室二采用截面積不小于4.0mm2的導線,操作臺上每個插座采用截面積為1.0 mm2的導線,采用6A規格的電源插座(二極、三極)。教室一和教室二的總進線可以采用截面積為10.0mm2的導線。2.5.5 專用教室機械設備的電源1 宜采用三相電源,條件不允許時也可采用單相電源。2 采用截面積不小于4.0mm2的導線,室內應使用護套線,采用10A規格的電源插座。3 非靠墻放置的機械(例如儀表車床),電源插座應安裝在機械設備安裝位置,并按本規范2.

19、5.3條第1款布線。靠墻放置的機械(例如臺鉆),電源插座安裝在墻上,與機械設備的距離不大于1m。2.6 專用教室家具2.6.1 操作臺2.6.1.1 通用要求 以部分金屬(鋼木結構)為材料的專用教室操作臺應符合GB / T 3325-1995金屬家具通用技術條件第4章。 其中的木制件用料要求、木工要求、涂飾要求和力學性能要求符合GB / T 3324-1995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第4章。以人造板為原料的專用教室設備,力學性能參照GB / T 3324-1995。2.6.1.2 分類1 根據教室主要用途不同,通用技術教室的操作臺分為通用工作臺和設備操作臺。教室一用于聽課、設計、一般手工制作和電子控

20、制類制作,教室二用于鉗工類、木工類操作、使用小型設備制作。2 專用教室一安裝通用工作臺,專用教室二安裝設備操作臺。3 當暫時采用合用教室方案時,應按專用教室二的要求建設,并選用設備操作臺。2.6.1.3 規格1 通用工作臺高為750mm,寬度宜為1000mm,寬度宜為平均每人750mm,雙面就座。2 設備操作臺高為800mm,寬度宜為600mm,寬度宜為平均每人600mm,最小不少于500mm,單面就座(同組),雙面安排,兩組中間有安全隔離網。操作臺面邊沿寬度不少于5cm。 可以靠墻安排單面操作臺。3 當設備操作臺長度超過2400mm時,應為兩張拼接;2000mm以上、2400mm以下時中間應

21、加桌腿。2.6.1.4 結構和材料1 通用工作臺宜采用鋼木結構,桌面可用彎曲防火板等人造板,宜有抽屜。鋼管尺寸為40mm60mm2mm,或50mm50mm2mm。(方鋼管)。2 設備操作臺宜采用鋼木結構,桌面選用硬木集成材,也可用松木板,兩組之間應有防護隔離網。宜有抽屜。鋼管尺寸為40mm60mm2mm,或50mm50mm2mm。(方鋼管)。3 桌面厚度應不小于35mm。保證牢固需要。4 桌面右邊固定臺虎鉗。當使用合用方案時,臺虎鉗用為可方便拆卸式固定。臺虎鉗安裝位置為固定鉗口位于桌邊上方。5 隔離網宜用鋼絲網,高度不小于600mm,網孔對角線(或直徑)不大于1cm,鋼絲直徑不小于1.28mm。隔離網宜采用可拆卸式。6 需要使用木工刨時,可用活動式方法固定鐵爪、鐵釘或木板夾。2.6.1.5 電網電源插座1 通用工作臺和設備操作臺上宜安裝電源插座。2 電源插座必須安裝在臺面以下操作中不會碰到的地方。3 電源線不得暴露在外,可以從桌腿的鋼管中走線,并應采用護套線。4 教師可對插座電源進行總控制,開關應裝在教師講臺上操作方便的地方。2.6.2 陳列柜2.6.2.1 陳列柜的高度宜為1800mm,上部陳列用,下部儲藏用。深度宜為500mm,寬度宜為1200mm,可根據教室實際情況定。2.6.2.2 陳列柜上部嚴禁采用普通玻璃,必須采用鋼化玻璃或有機玻璃。下部采用木門或鐵門。2.6.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