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邏輯》讀后感(共3頁)_第1頁
《金融的邏輯》讀后感(共3頁)_第2頁
《金融的邏輯》讀后感(共3頁)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讀金融的邏輯有感近來有幸拜讀了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先生金融的邏輯一書,對于一個金融學專業的本科生來說,感觸良多,收獲亦豐。在贊嘆陳志武先生對于金融理解所達到的的深度和廣度,從多種角度分析金融對歷史、文化乃至一國發展影響的精辟剖析之余,我也對此書的一些觀點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思考,并也將提出自己的質疑和想法。縱觀全書,此書的寫作思路我理解為兩條線:一條則是由古至今,從歷史發展角度來分析金融(包括債券、股票等)對于一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從純金融技術發展史的角度分析資本化對于國家財富和資本的積累的作用,得出金融對于世界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同時也提出資本化是美國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第二條則主要將美國和中國兩國進行對比,其中對美國的金融危機進行了剖析,論證充分,邏輯嚴謹。作者還從兩國的制度和文化的角度對比了兩國金融發展的情況。我認為,此書從這兩條線中綜合得出了中國未來的發展路徑:即資本化和制度化。此書中作者談到了自己對于儒家文化的金融學反思。對于其批判說“西方文明真的只是物質文明,而東方文明是更高尚的精神文明”的觀點,我認為論證嚴謹科學,我表示贊同。其提出經濟獨立是個人獨立自由的基礎也是非常有先見的。陳先生認為傳統的中國儒家文化的“三綱”的規則正是促成并保證了個人經濟風險交易功能由家庭來承擔,金融的功能由傳統的血緣和親情的關系來維持,諸如“養兒防老”,親戚間的相互幫扶、借

3、貸等,都是一種隱性的金融關系,而儒家的文化正是為這種金融關系提供了道德約束上的保障。而如果這種經濟功能主要由市場來承擔,那么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必須有相應的內容,在此背景下西方發展出自由、民主與法制,西方的“家”越來越成為一個單純的精神生活細胞,更多的不是利益上的交換,更多的是“愛”這種情感的基礎。由此,作者提出了未來隨著中國金融業的發展,這種儒家文化影響下的家庭血緣隱性的金融關系將走向衰落,隨著社會結構的改革,會被法制的金融市場所替代,從而老人和后輩都能更加的有尊嚴和自由。這個過程(市場經濟框架下的金融發展)也是個人解放的唯一之路。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陳志武先生著此書就是從金融角度的出發的,也就

4、是將所探討的內容置于金融這個框架下。由此帶來的邏輯會很嚴謹,論證會更加深刻。但其出發點就是基于西方古典經濟學的基礎,即從理性經濟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如將中國傳統的諸如“養兒防老”的家庭血緣情感聯系看作是隱性的金融關系。我并不是說這樣說不對,只是認為其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有些片面。因為,任何我們所看到的風景都是基于你所處的位置。根據行為學派的觀點,人不僅是經濟人,也同樣是社會人;人不僅有物質等可量化的需求,更有尊重、歸屬和自我實現的心理和社會需求。單純地將中國傳統的親情血緣關系看作是利益的交換,是隱性的金融關系,未免太過于牽強。另外,也不能就其結果來對這種現象進行定義,我們可以說“養兒防老”結果是

5、可以帶來一個當下的投資以獲取未來的“孝順”,但對于中國許多傳統的父母來說,當初養育兒女,恐怕不是單純地計劃老的時候有人照顧吧。還有“傳宗接代”、“多子多福”加上周圍環境的約束(鄰居的眼光等),最重要的是父母對于子女真正的愛,那種不求回報,甘于付出,偉大無私的愛。因此,我認為,單純地從金融角度來分析中國傳統家庭血緣親情關系具有一定片面性和強加性。此書中關于資本化的邏輯思維論述也是十分精辟的。其中,作者從歷史的分析中提出了負債對于一個國家的積極作用,認為負債累累的政府是一個權力難以擴張的政府,因為負債后,一方面政府就得面對債券市場,另一方面就得征稅,就得面對納稅人。金融不只是能幫助一個國家平攤一時

6、的支付壓力,還能促進制度的良性發展。作者對負債等證券化方式懷有極大的好感,基于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論,認為證券化能將未來和固定或者“死”的資產轉化為現金流,從而滿足當下的需求,簡單說來就是現在花未來的錢,改善今天的生活。作者還對美國消費驅動型模式大為贊揚,認為美國金融危機后這種模式不會消亡,仍會繼續。眾所周知,美國建國就是靠負債起家的,如今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政治經濟強國。但這一切的一切并不代表負債發展就一定是好的,長久的。畢竟負債是借未來的錢,終究是要還的,縱使現在環境多么的安定,將來的事情也不可能完全預料到。美國的建立從事件新大陸的發現、五月花號的航行可以看出美國人身上體現的冒險精神,敢于挑

7、戰未來,戰勝未來。中國則不然,由于傳統孔孟文化和君主專制的影響,中國人更多的是步步為營,較為保守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發達的金融市場可以將未來的收入為現在所使用,提高現在的生活質量。看起來確實不錯,使用先進的金融技術平衡人一生的收入支出情況,使幼有所教,老有所養。這種情況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的民主制度,領導者為了博得群眾的支持,必須用盡一切的手段來提高民眾現在的生活質量,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其不會管債臺高筑誰來還錢,未來收入無法跟上誰來負責?相反,中國人講究勤勞致富,掙一分錢,花一分錢,適當的提前支取未來收入以便提高當下生活水平。這種穩步前進的方式未嘗不可呢?為什么我們總是急功近利的要改善當下的情況而不顧未來的確定性呢?兩種方式似乎更多的人贊同前一種,因為前一種至少能改進自己的生活,而美國和中國兩種不同的方式,中國不也逐漸發展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