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學要學會運用國學知識和體會內涵_第1頁
學習國學要學會運用國學知識和體會內涵_第2頁
學習國學要學會運用國學知識和體會內涵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習國學經典要學會運用國學知識和體會內涵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中,深刻地感受到國學不應該只是學者們的研究,而當是我們每個國人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都能用到的,并且能對我們產生到非常大的影響的。回顧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國學文化一直貫穿于每個朝代。兩千多年來,以漢文化為基礎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賢的經典為教材。就是在元、清時,其他民族入主華夏時,這種教育方式也沒有多大改變,為此歷朝歷代以來,出現了眾多的文化巨人及治國能臣。在我們今天的教育中,如果加大對國學經典的學習和應用,一定會對人的品德修養和為人處事方面產生巨大影響。國學經典中有很多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 “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

2、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的名句,到現在我們也在用。這些關于學習,事業,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我們先人早就歸納在國學中了,并且到現在一樣的適用,我們要好好珍惜國學經典文化,并學會運用。一、學習國學經典要從小開始,打好基礎。古人言:幼無學,老何為?我們要從小學習國學經典,要讓國學經典精神指導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比如說一年級的讀經典小朋友在爺爺被選上了孝悌楷模后說出:“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的話,我們可以想象她在背誦這一句的時候,可能根本不知道它的意思。只是熟讀、并把它背下來而已,但是當他看到他的爺爺選上孝悌楷模,她就明

3、白是怎么回事了,原來爺爺是一個孝順的人,還為此獲獎。因而她就能有所體會,講出了孝悌是為人的根本。所以要預先墊底,有了基礎以后,才能運用。就像蓋一座大樓,沒有基礎絕對不能蓋起來。以圣賢經典為地基的扎根教育就非常重要。二、學習國學經典要學以致用,注重靈活運用。孔子很強調學用聯系,學以致用。他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說,盡管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叫他去處置政務,卻行不通;派他去出使外國,卻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雖多,又有什么用途呢?孔子的意思是要“學而優則仕”。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又問:“賜也可使從

4、政也與?”孔子說:“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再問:“求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說:“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意義是說他的學生有的判斷,有的靈通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藝,這對于辦理政事會有什么艱苦困難呢?孔子培育學生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為了奉行其政治理想,教育學生可以出仕為官,為國育才,造福百姓。所以他要求學生要學以致用,言行相符,這對于我們今天現代社會也是同樣適用的。三、學習國學經典要把圣賢的經典知識收納到自己的大腦中變成自己的知識,用來解決生活中困難或是挫折。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們就會想到古人說“遇到困難應當愈挫愈勇”你就會勉勵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難過。孟子說道:“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5、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你要記起這樣的話就會認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會自暴自棄,還會勇于承擔一切困難和艱辛。我們縱觀歷史上的圣賢、偉人的成長歷程:孔老夫子自幼失去父親,由母親含辛茹苦將他教育成人,最終成為至圣先師。“孟母三遷”,其母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終使孟子成為中國歷史上的賢人。范仲淹靠苦學,經歷了種種的艱辛,最終成為國家的宰相、國家的棟梁。他廉潔奉公的品行流傳至今。歷史上所有成圣成賢的人哪一個不是歷盡艱辛,經歷種種考驗最后成為圣賢之人的?我們想一想,如果讀了圣賢的書,存于腦海,雖然沒有辦法一下子用出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人生的看法,對人際關系的處理,借由圣賢經典的教誨,我們可以做到最合理的應對。最起碼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懂得如何把握方向和掌握目標。比如我們讀到孔子說:“四十而不惑”,到四十歲以后我們對人生的看法是不是更進了一層呢?如果我們越活越倒退,就說明對于圣賢經典,我們未曾讀過或沒有讀進去。如果我們從小就接受經典的熏陶,圣賢就可以常相左右,當我們遇到任何的問題,信手拈來圣賢的教誨就會發現圣賢經典原來就是我們人生導航,可以帶領我們走向光明。最起碼在面臨挫折時,我們有能力勇于接受,不至于在挫折來臨時,束手無策。由此可見,國學經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可以運用得到,只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運用,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