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及土壤學實習報告_第1頁
地質學及土壤學實習報告_第2頁
地質學及土壤學實習報告_第3頁
地質學及土壤學實習報告_第4頁
地質學及土壤學實習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習報告實習課程: 土壤學及地質與地貌學 學 院: 生命科學學院 專 業: 生態學081班 姓 名: 張朝鳳 學 號: 9 指導教師: 劉元生 一、實習概況(一)、實習目的與意義土壤是固態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動、處于生物與環境間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的疏松表層。它既是獨立的歷史自然體,也是最易受人類活動影響、為人類提供食物的自然資料。土壤和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因為人類生存必須發展農業,以取得食物。農業生產,首先是綠色植物的生產,是以土壤為物質基礎的。各種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過根部從土壤里取得養分和水分,才能生長繁茂。其次,人們飼養動物,也必須以植物為飼料。很明顯,沒有土壤,也就沒有農業

2、。為了發展農業生產,人們必須重視土壤資源的開發、利用改良??茖W地開發和利用土壤在國民經濟建設,特別是在農業生產和改善環境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學作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質運動規律及其與環境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農業科學和資源環境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土壤學在農業生產、環境保護以及工程建設中發揮著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土壤學的研究成果在農業生產上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為土壤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地質學是研究巖石圈的組成、產狀、成因及其分布規律,研究巖石圈運動及其所產生的各種地質構造和發展規律,研究巖石圈的發展歷史及地球上的氣候、生物演變規律,將地質學的理論應用在工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建設方面。地貌學是

3、研究地表的形態特征、成因、分布及其發育規律的科學。各種地貌的形成主要是來源于內營力如地殼運動、火山作用、變質作用及地震等和外營力如風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風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剝蝕作用和堆積作用。地質地貌學和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有很大關系。地質地貌學為農業區域規劃和農田基本科學建設提供依據,為研究土壤的形成發育和改良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同時在農業用水方面,農用礦石的開發與利用方面,元素的地球化學行為與人類環境的保護管理離不開地質地貌學。當今社會不斷日益頻繁出現的資源與環境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地質地貌學。地質地貌與土壤實習是我們專業基本教學實習環節。通過此次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地質地貌

4、學及土壤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土壤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野外考察實習使我們對地質地貌學土壤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煉了我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和土壤類型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地的地質演變歷史。了解了土壤的常見的類型,對土壤的形成過程及其發育階段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對土壤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二)、實習點及其概況1、惠水縣惠水縣位于貴州省中南部,黔西南州西部,東

5、臨平塘縣,西接羅甸縣,東北部分與貴陽市、龍里縣和貴定縣毗鄰。縣城南北長68公里,東西寬72公里,總面積2470平方公里,縣城北距省城貴陽市48公里,東距州府都勻市157公里。惠水縣地質構造一褶皺構造為主,向斜背斜相間,呈北東至南西走向,隔檔式平行排列。還受著巖性差異和巖石產狀不同的影響。在風化剝蝕流水侵蝕、搬運和堆積以及地下水的溶蝕作用等外營力影響下,發育形成峰叢石山為主的巖溶地貌,受剝蝕、侵蝕作用而形成的常態中,低山和丘陵地貌以及松散沉積物發育形成的堆積地貌。全縣地勢特點為東北高、西南低。一般海拔1000-1040米之間,最高海拔1690.7米,最低666米。惠水縣位于苗嶺南側,所有河流均屬

6、于珠江水系。全縣地表徑流量比較豐富,河流眾多,共有河流259條,總長968公里,主要河流有漣江河、霸王河及槽渡河支流,縣境內共有大小地下河32條,分別流入漣江河和霸王河?;菟h自然條件好,土地資源豐富,大米產量居黔南州各縣市的首位,黑糯米、金錢橘、大頭菜、柿子具有一定的特色優勢。礦產資源豐富,石英砂、煤儲量大,質量好。硅石、石灰石、水晶石、白云石等建筑材料分布全縣,為全縣工業及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料。2、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孟關苗族布依族鄉位于貴陽市東南郊,全鄉總人口2.1萬余人,主要以苗族、布依族人口為主。全鄉共有孟關村、上板村、沙坡村、紅星村、付官村等9個行政村。該鄉交通便利,經濟主要

7、以冶金、化工、養殖等為主。全鄉地形是以低中山丘陵為主的丘原地貌,山、丘、壩均有,類型復雜多樣,海拔在10801200米之間,由于孟關鄉位于黔中隆起與黔南凹陷的過渡地段,地質結構與地質構造差異較大,東部、北部及南部為丘陵盆地,西部付官一帶為泥質灰巖層結構。地下水資源豐富質優,均為水質較好的重碳酸,鈣水和重碳酸鈣鎂水,鄉境內共有大小溪流6條,總長約30公里,全部匯入南明河,另有南部部分坡地徑流流入漣江(蒙江上游、屬珠江水系),未形成溪流。境內溪流多屬雨源性河流,地處分水嶺地帶,河道源短流急,在境內滯留時間短。春季河道基流小,易造成春旱 ,汛期山洪常造成洪澇災害。3、高坡高坡苗族鄉位于貴陽市東南端,

8、距貴陽市51公里,距花溪區政府所在地31公里,地處花溪與龍里、惠水三縣(區)交界處,總面積120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121個村民組,87個自然寨;耕地面積15532畝;總人口20897人,其中苗族占70.9%、布依族占3%、漢族占26%。全鄉平均海拔1500米,境內最高處皇帝坡海拔1712.1米,也是貴陽市最高處。高坡為地壘式巖地隆起。四周峽谷深陷,中間隆起為山。高坡為典型高原臺地,地勢北高南低,北為高山臺地,南為峰叢畦地。地質系喀斯特巖溶地質,山高巖底,多溶洞。水系屬珠江水系。高坡氣候清涼,是絕佳避暑勝地,常年平均氣溫為12.514。入秋至仲夏,霧猶多,濃霧彌漫,似人間仙境,令人有虛無

9、縹緲之感。高坡鄉地下礦藏豐富,有硅、煤、鐵、石英石、大理石、僅云石、冰洲石、水晶石等。尤以硅礦藏量豐富,約5700萬噸,硅石品位高,含量在98.43%以上。大理石以“晶墨玉”著稱,石質純墨,光可鑒影。高坡鄉以水稻、玉米為主產?!案咂录t米”最為有名,煮熟后色澤紅潤,香氣襲人,入口糯軟爽口,高坡土煙吸味清香,回味綿長,且具有清火化痰、醒神清心功效。“高坡豬”,也稱“六白豬”,是有數百年歷史的地方良種,已收入國家畜牧志。4、花溪公園花溪公園位于花溪風景區中心,花溪風景區地處亞熱帶,海拔1100米,氣候溫涼,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早就公認的旅游渡假勝地?;ㄏ珗@在布局上的特點是四山夾一水、一水帶四山,

10、山環水繞,相依相存,相得益彰。5、花溪水庫花溪水庫位于南明河上游花溪河段,地處貴陽市花溪區,下游距花溪僅3千米,距貴陽市市區僅20 千米,壩址以上控制面積為315 平方公里?;ㄏ畮齑髩螢榛炷林亓危畲髩胃邽?1.6 米,壩頂長384 米,壩頂高程1146.00 米。6、天河潭天河潭風景區位于貴陽市花溪區石板鎮境內,是典型的薄層碳酸鹽巖裸露地塊,褶縐頻繁,斷裂交錯,河谷拐曲,縱橫深切;河床上堆積的二十多處鈣化灘壩,串連著二十余個溶洞,形成明河、暗洞、橋中洞、洞中湖、天窗、豎井、絕壁、峽道等復雜紛紜、多姿多彩的巖溶洞景觀。河水被阻塞,產生旋回流,在強烈的溶蝕作用下,經歷千百萬年的漫長歲月,形

11、成的“腹中天地闊”的龍潭洞龐大空間-地下天樓、天橋樓、鵲巢樓、月牙樓、海螺宮、潮夕潭、木魚潭等地下暗湖溶潭。二、實習內容本次實習主要是對花溪附近的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點進行實地觀察,對典型的地質地貌類型、巖層產狀、巖石類型及土壤類型進行觀察,并對其粗略測定,分析其形成年代、形成原因及過程。第一天實習從貴大校園出發,來到惠水縣。由于受風化剝蝕流水侵蝕、搬運和堆積強烈,形成了惠水縣地貌的多樣性。首先我們來到的在貴州很難得一見的流水侵蝕堆積形成的平原地貌,這里廣闊的平地、肥沃的土壤、豐沛的水熱條件使其成為稻米的優良產地。我們來到漣江河惠水城中下游段進行觀測。通過觀察和測定,及老師講解,是我們知道到這周

12、圍的大部分地區都是以侏羅紀時期的砂巖、頁巖經過長時間風化形成的紫色土壤為主。紫色土一般發育于亞熱帶地區石灰性紫色砂頁巖母質。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紅色,層次不明顯。主要分布在中國的亞熱帶地區,以四川盆地為主貴州部分地區也可見。紫色土是在頻繁的風化作用和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其過程特點是:物理風化強烈、化學風化微弱、石灰開始淋溶。紫色土土層淺薄,通常不到50厘米,超過1米者甚少。一般含碳酸鈣 ,呈中性或微堿性反應。有機質含量低,磷、鉀豐富。由于紫色土母巖松疏,易于崩解,礦質養分含量豐富,肥力較高,是中國南方重要旱作土壤之一,除丘陵頂部或陡坡巖坎外,均已開墾種植。因侵蝕和干旱缺水現象時有發生,利用時需

13、修建梯田和蓄水池,開發灌溉水源。開辟肥源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氮的含量,也是提高其生產力的重要措施。接著我們對漣江河的水樣及河岸土壤和岸邊農田土壤進行pH測定,其測定結果如下:取樣地點樣品pH漣江河水樣8.0左右岸邊農田土壤8.1左右河岸土壤土壤7.8-7.9由測定結果我們可以得知河水及岸邊土壤均呈弱堿性,因此我們可以推測河流的上游地區為典型的石灰巖地質,由上游流下來的水由于石灰巖風化鈣鎂含量很高,水質呈弱堿性,并直接導致河流沿岸及灌溉農田土壤也呈弱堿性,高鈣鎂。由于鈣鎂含量較高,土壤的磷的有效性比較低,因此此區域的農田土壤應該進行改良,多施用一些有機質肥料,降低土壤堿性,提供磷的有效性。在河流的

14、沿岸我們還看見很多堆積的鵝卵石,這些鵝卵石多是上游地區的沉積巖在和河水的沖蝕搬運過程中不斷磨平磨圓,形成光滑的石塊。其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鐵和微量的錳、銅、鋁、鎂等元素及化合物。它們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如赤紅者為鐵,藍者為銅,紫者為錳,黃色半透明為二氧化硅膠體石髓,翡翠色含綠色礦物等等;由于這些色素離子溶入二氧化硅熱液中的種類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現出濃淡、深淺變化萬千的色彩,使鵝卵石呈現出黑、白、黃、紅、墨綠、青灰等色系。鵝卵石被廣泛應用于于公共建筑、別墅、庭院建筑、鋪設路面、公園假山、盆景填充材料、園林藝術和其它高級上層建筑。它既宏揚東方古老的文化,又體現西方古典、優雅,返

15、樸歸真的藝術風格。鵝卵石還為凈水、污水處理、電力、園林等項工程提供了優質材料。還為陶瓷、精密鑄造、造紙、噴磨、化工、單晶硅、國防等提供原輔材料。在河岸不遠處的一個小山丘的土層中我們看見了很多的鵝卵石,這說明這里曾經是這條河流的一條老河道,因為地質作用或者流水作用使河流改道。也真是長期的流水作用下,區域地貌不斷演替,形成今天這樣的地丘寬谷和一些地勢略有起伏的平坦地面。這些山丘地區的水土流失現象比較嚴重,弱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其流失量將會更大。在山丘的頂部我們挖了一個土層剖面,由剖面我們看到這里的土層厚度只有30cm左右,下面就是砂巖頁巖等組成的母質層,土壤剖面不完整。我們對這里的土樣進行了pH測定結

16、果如下:取樣地點樣品pH山頂土樣8.0左右山頂土層剖面上層7.7山頂土層剖面下層8.0第二日我們從校園出發去往高坡云頂草原,沿途經過孟關鄉。我們首先在公路旁的山體下停下,此山體大部分是由三疊紀的石灰巖和二疊紀的白云巖組成,由于是石灰巖,所以極易風化溶解,風化碎屑大量淋失,只形成一層薄薄的土層,并且土壤鈣質含量較高,我們對其土壤測定顯示pH在7.6-7.8,呈現弱堿性。因此這里只是生長了一些低矮的灌木,沒有高大的喬木。這里環境脆弱,極易產生石漠化現象。在山體不遠處是一塊水稻田。這片水稻田位于低洼處,兩側環山,山體上的流水都匯聚于此,這里長期水淹,因此形成潛育化,土壤長期漬水,呈嫌氣狀態,產生較多

17、的還原物質,土壤逐漸變成灰藍色或青灰色,質地變黏。土壤的改良和治理應從環境治理做起,治本清源、因地制宜、綜合利用。主要方法措施如下:1、開溝排水,消除漬害 在稻田周圍開溝、排引水源,排灌分離,防止串灌。2、多種經營,綜合利用如稻田養殖系統,如稻田魚塘、稻田鴨魚系統?;蛘唛_辟為淺水藕、荸薺等經濟作物田。有條件的實施水旱輪作。3、合理施肥,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稻田N肥的效益大大降低,宜施P、K、Si肥以獲增產。4、開發耐漬水稻品種,這是一種生態適應性措施,探索培育耐潛育化水稻良種。隨后我們又去參觀了一個天然形成的粉砂巖小山丘,主要由粉砂碎屑組成的。粉砂巖的碎屑組分一般比較簡單,以石英為主,長石和巖屑

18、少見,在山丘上生長一些矮小的馬尾松。離開小山丘后我們又來到了一片茂密的針葉林地,林地以馬尾松為主,物種組成比較單一。此林地馬尾松栽植比較密集,使得植株比較高、比較細。我們對林下土層挖剖面,測定了不同層土壤的pH,結果如下:土層該土層pH值A4.8-5.0B5.5C-由于馬尾松的生活習性導致該地區的土壤呈現明顯的酸性。弱多年栽植馬尾松土壤將嚴重酸化,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長。離開針葉林地后來到一塊水田地,在水田地我們對流經水田的小河水水樣、灌溉水樣水和農田土壤的pH測定,結果分別在8.0、7.0、7.0左右。農田土壤本來為弱堿性,但是由于長期的灌溉已經使得土壤朝中性化發展。隨后我們驅車趕往高坡云頂草原

19、,由于海拔較高,植被已經明顯呈現垂直地帶性規律,從山腳向上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草地。來到頂部是地勢較為平坦的草原,下面是梯田,景色優美。這里由于海拔高所以氣溫比較低。對草原土壤挖取土層結構剖面觀察到,表層土壤為淋溶層層,土壤為灰黑色,腐殖質含量高,養分豐富,土壤肥沃,其下是E層漂洗層,土壤為白色,最后是B層淀積層,土壤為黃色。由于土壤時常會發生淹水,土壤發生潴育化,在漂洗層有明顯的銹紋銹斑。隨后對不同層土壤進行pH測定和各土層厚度測量,其結果如下:土層pH值土層厚度(cm)A淋溶層4.515E漂洗層4.030B淀積層5.0-這里的草原生態系統比較脆弱,一旦受到嚴重破壞將很難進行恢復,因此要求

20、對這里嚴加保護,預防因旅游開發而帶來的生態環境的破壞。第三天我們首先來到了花溪公園,這里是一個人來干擾明顯的生態環境,這里有很多人為景觀。由于多年來的保護工作,這里的生態環境很好,石灰巖發育的土壤土層雖然淺薄,但仍然生長著茂密的喬木灌木。但是其脆弱性還是不可忽視的,在旅游開發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工作。由于這里是典型的石灰巖發育地區,所以這里的土壤和水質都成弱堿性,鈣鎂含量高。之后我們趕往花溪水庫,在途中我們看見了一片由白云巖形成的土坡,這里的土層依舊較薄,生長著一些草本和小灌木。但這里與石灰巖發育形成的土層有很大區別,相比石灰巖發育的土壤,白云巖發育的土層連續性更好。石灰巖在用鹽酸滴的時候會大量冒泡,渾濁,說明其雜質含量較高,而白云巖大量冒泡的同時形成的是比較清澈的液體。之后又來到花溪水庫附近,在那里我們看見了一個典型的斷裂構造。其是由于巖石因受地殼內的動力,沿著一定方向產生機械破裂,失去其連續性和整體性而形成的。最后我們來到了天河潭,是典型的薄層碳酸鹽巖裸露地塊,褶縐頻繁,斷裂交錯,河谷拐曲,縱橫深切。在這里可以看見很多的喀斯特地貌,如地下河、溶洞、溶孔溶隙等。喀斯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