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基礎知識1-6章檢測題._第1頁
統計基礎知識1-6章檢測題._第2頁
統計基礎知識1-6章檢測題._第3頁
統計基礎知識1-6章檢測題.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單項選擇題1.社會經濟統計具有如下特點()。A數量性、總體性、具體性和社會性B. 數量性C數量性、總體性D具體性、綜合性2.要了解某工業企業職工的文化水平,則總體單位是()。A 該工業企業的全部職工B.該工業企業的每一個職工C該工業企業每一個職工的文化程度D. 該企業全部職工的平均文化程度3.下列屬于品質標志的是()。A. 身高B.工資C.年齡D.文化程度4.一個總體 ()。A. 只能有一個標志B.可以有多個標志C. 只能有一個指示D. 可以有多個指示5.某職工月工資為1800 元,“工資”是 ()。A品質標志B.數量標志C.變量值D.指標6. .統計調查的基本任務是取得原始統計資料,所謂

2、原始統計資料是指()。A.統計部門掌握的統計資料B.向調查單位搜集的尚待匯總整理的統計資料C.對歷史資料進行分析后取得的預測數據D.統計年鑒或統計分報上發布的資料7. 全面調查是對調查對象所有單位的調查,因此,下述調查中屬于全面調查的是:()。A.就全國鋼鐵生產中的重點單位進行調查B.對全國的人口進行普查C.到某棉花生產地了解棉花收購情況D.抽選一部分單位以已有的資料進行復查8. 重點調查中重點單位是指()。A.標志總量在總體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單位B.具有典型意義或代表性的單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屬性差異的品質標志的單位D.能用以推算總體標志總量的單位9.對某市自行車進行普查,調查對象是()。A

3、. 該市每一個擁有自行車的人B.該市所有擁有自行車的人C.該市所有自行車D.該市每一輛自行車10.一個退休人員對寄居在家中的一窩燕子很感興趣,他每天觀察并記錄燕子飛出飛進的時間以及他們喂養小燕子的習慣,這種收集數據的方法是()。A. 普查B. 直接觀察法C.科學實驗法D.面談訪問法二 .多項選擇1. 總體的基本特征有()。A. 同質性B.大量性C.差異性D.相對性E.絕對性2.()屬于離散變量。A. 全國總人口B.年齡C.平均工資D.鋼鐵產值E.某市三資企業的個數3.統計調查按組織的方式不同可分為()。A 全面調查B專門調查C非全面調查D經常性調查E統計報表4.在人口普查中,()A. 全國人口

4、數是總體B.每一個人是總體單位C.全部男性人口數是統計指標D.人口平均年齡是統計指標E.人口性別比是總體的品質標志5 某管理局要求所屬企業在2015 年 1 月底上報 2014 年工業總產值資料,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 要調查的工業總產值是時點現象B.要調查的工業總產值是時期現象C.調查時間為一年D.調查期限是一個月E.調查期限是一年三、判斷題1. 某工業企業作為總體單位時,該企業的工業總產值是數量標志;若該企業作為總體,則企業的工業總產值是統計指標。()2.變量按其值是否連續,可分為確定性變量和隨機性變量。()3 有限總體是指總體中的單位數是有限的,對有限的總體只能進行全面調查。()4.

5、數量指標一般表現為絕對數。()5.只能歸于某一類別的非數字型數據稱為順序數據。()6.在統計調查中,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是一致的。()7.總體的同質性是指總體中的各個單位在所有標志上都相同。()8. 對全國各大型鋼鐵生產基地的生產情況進行調查,以掌握全面鋼鐵生產的基本情況。這種調查屬于非全面調查。()9.()10. )第二章統計調查與統計整理一、單項選擇題12.統計調查所搜集的資料可以是原始資料,可以是次級資料,原始資料與次級資料的關系是()A.次級資料是從原始資料過渡來的B.兩者不相干C.原始資料就是次級資料D. 次級資料質量上次于原始資料3.統計調查有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之分,它們劃分的標志

6、是()。A.是否進行登記、計量B.是否按期填寫調查表C.是否制訂調查方案D.是否對所有組成總體的單位進行逐一調查4.16.質量指標的表現形式是()。A. 絕對數B. 絕對數和相對數C. 絕對數和平均數D. 相對數和平均數17.統計指標按其時間標準不同可分為()。A. 預計指標和終期指標B.時點指標和時期指標C.基本指標和報告期指標D.先行指標和滯后指標18.統計指標體系是由()5.經常性調查要隨著調查對像情況的變化進行連續不斷地登記取得資料。下述調查A. 若干個相互聯系制約的統計指標級成的整體中屬于經常性調查的是()B.若干個相互矛盾的指標組成的整體A. 每隔 10 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B.對

7、1991 年大學畢業生分配狀況的調查C.若干個相互聯系的數量指標組成的整體C.對近來年物價變動情況進行一次摸底調查D. 按旬上報鋼鐵生產量D.若干個相互限制的數量指標組成的整體6.對 1990 年 6 月 30 日 24 時的全國人口進行逐一調查,這是()。19.下列調查屬全面調查的是()A. 定期調查方式B. 統計報表制度C.普查D.典型調查A. 抽樣調查B.重點調查C.住戶調查D.快速普查7.通過調查鞍鋼、武鋼等幾個大鋼鐵基地,了解我國鋼鐵生產的基本狀況。這種調20.某市通過調查 100 個大中型企業來了解全市職工工資情況, 則該調查屬于()。查方式是()A. 典型調查B.重點調查C.抽樣

8、調查D.全面調查A. 典型調查B.重點調查C.抽樣調查D.普查21.要了解某批燈泡的平均壽命,宜采用()方法。8.屬于專門組織的統計調查有()。A. 重點調查B. 抽樣調查C.直接調查D.全面調查A. 普查B.非全面調查C.全面調查D.專業統計報表22.抽樣調查()9.下列情況的統計調查屬一次性調查的是()。A. 在調查對象中有意識地選出個別或少數有代表性的典型單位進行調查A.全國實有耕地面積B.職工家庭收入與支出的變化B.在所要調查的總體 中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進行的調查C.商品購銷季節變化D. 單位產品成本變動C.在調查總體中抽取全部重點單位進行調查10.普查是()。D.按照隨機原則從調查總

9、體中抽取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A.專門組織的經常性全面調查B.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23.統計調查中代表性誤差是()產生的誤差。C.專門組織的一次性非全面調查D. 專門組織的經常性非全調查A. 全面調查B.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11.抽樣調查和重點調查都是非全面調查,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C.工作不準確D.用部分總體單位資料估計總體A. 靈活程度不同B.組織方式不同C.作用不同D.選取單位方式不同二、多項選擇題12.連續調查與不連續調查的劃分依據是()。1.非全面調查是僅對一部分調查單位進行調查的調查方法,下列項目中屬于非全面A. 調查的組織形式B.調查登記的時間是否連續C.作用不同調查的有()

10、。D.調查資料的來源A. 重點調查B.抽樣調查C.典型調查D.全面統計報表E定期調查13.重點調查中重點單位是指()。2.全面統計報表是指調查對象中全體單位都要報告的統計報表, 因此,它是一種()。A.標志總量在總體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單位B.具有典型意義或代表性的單位A. 全面調查方法B.報告法調查C.經常性調查方法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屬性差異的品質標志的單位D.一次性調查方法E.快速調查方法D.能用以推算總體標志總量的單位3.通過調查鞍鋼、首鋼、寶鋼等幾個大鋼鐵基地來了解我國鋼鐵的基本情況,這種14.在生產過程中,對產品的質量檢查和控制應該采用()。調查屬于()。A.普查的方法 B.重點調查的

11、方法C.典型調查的方法D.抽樣調查的方法A. 典型調查B.重點調查C.抽樣調查D.普查E.非全面調查15.統計指標反映的是()。4.重點調查是一種()。A. 總體現象的數量特征B.總體現象的社會特征A. 統計報表制度B.非全面調查C.就重點單位進行的調查C.個體現象的數量特征D. 個體現象的社會特征D. 可用于經常性調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調查的調查方法E.以上都不對5.重點調查的實施條件是()。A所研究問題比較重要B沒有能力進行全面調查C研究目的只要求掌握總體的基本情況D總體單位比較集中且存著重點單位E經費較少6統計調查按組織的方式不同可分為()。A全面調查B專門調查C非全面調查 D經常性調查E統

12、計報表7下列統計調查屬于非全面調查的有()。A統計報表B重點調查C典型調查D抽樣調查E普查8統計指標的特點主要有()。A同質事物的大量性B事物的差異性C事物 的大量性D同質事物的可量性E量的綜合性9按統計指標的作用和表現形式來劃分,統計指標可分為()。A數量指標B總量指標C質量指標D相對指標E平均指標10統計調查按調查組織方式不同,可分為()。A統計報表調查B 重點調查C典型調查D抽樣調查E普查11按其實施范圍劃分,統計指標體系可分為()。A基本統計指標體系B國家統計指標體系C行業(或部門)統計指標體系D地方統計指標體系E基層單位的統計指標體系12統計分類標準化的主要特點有()。A統一性B規范

13、性C強制性D穩定性E可比性13抽樣調查的應用范圍主要有()。A調查一些不可能進行全面調查的社會經濟現象B調查一些難于進行全面調查而又必須取得全面數值的社會經濟現象C調查一些不必要進行全面調查的社會經濟現象D調查一些不要求掌握全面數據的社會現象E對普查等全面調查資料的質量進行檢驗14以填報單位來劃分,統計報表包括()。A全面統計報表B質量指標C相對指標D時點指標E時期指標三、判斷題1、全面圓滿結束是對調查對象的各方面都進行調查。()2、我國的人口普查每10 年進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種經常性調查方式。()3、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詳細的資料,但花費較大。()4、統計報表是按國家有關法規頒布的,是必須履

14、行的義務。故各級領導部門需要統計資料時,都可以通過頒布統計報表來收集。()5、普查是比較容易取得全面資料的和種調查方法。()6、抽樣調查是非全面調查中最有科學根據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適用于完成任何調查任務。( )7、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是根據調查結果所取得的資料是否全面來劃分的。()8、我國的人口普查每10 年進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種連續性調查。()9、重點調查中的重點單位是根據當前工作的重點來確定的。()10 與普查相比,抽樣調查調查的范圍小,組織方便,省時省力,所以調查項目可以多一些。( )11、12、統計設計意義上的統計指標包括指標名稱、計量單位和指標數值等三個要素。( )13、統計指標反

15、映的是總體的量,它是許多個體現象的數量綜合的結果。()14、某個概念有了質的規定性,就能成為統計指標。()15、數量指標一般用相對數的形式來表示。()16、質量指標通常以絕對數和平均數的形式來表示。()17、統計指標體系是若干個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組成的整體。()18、統計分類是從統計總體內部對所有總體單位進行分類。()19、統計調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資料和次級資料。()20、國家統計局新建立的5000 家工業企業聯網直報制度屬于抽樣調查和重點調查的結合。()21、一次性調查是間隔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所做的調查,需要連續登記。()22、抽樣調查的主要特點是按照隨機原則抽取樣本,同時根據樣本的資料推斷總

16、體的數值,它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起到全面調查的作用。()23、統計調查中的代表性誤差在全面調查和非全面性調查中都會產生。()24、普查一般用來調查一定時點上的社會經濟現象總量, 它是一種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 )25、國家統計報表制度按照調查范圍的不同,可分為國家報表、部門報表和地方報表。( )26、“某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為1000 億元”是一個要素完整的統計指標。()27、質量指標是反映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的指標。()統計整理一、單項選擇題1、統計分組是統計資料整理中常用的統計方法,它能夠將()A 總體中性質相同的單位劃分開來B總體標志區分開來C一總體與它總體區分開來D總體中性質相異的單位區分

17、開來2、統計分組的關鍵在于確定()A 組中值B組距C組數D 分組標志和分組界限3、按照反映事物屬性差異的品質標志進行分組太為按品質標志分組。下述分組中屬于這一類的是()A 人口按年齡分組B在校學生按性別分組C職工按工資水平分組D企業按職工人數規模分組4、按數量標志分組的關鍵是確定()。A變量值的大小B 組數C組中值D各組界限5、全國總人口按年齡分為5 組,這種分組方法屬于()。A簡單分組B復合分組C按品質標志分組D以上都不對6、對某校學生先按年級分組, 在此基礎上再按年齡分組, 這種分組方法是()。A簡單分組B復合分組C再分組D平行分組7、對某校學生分別按年級和年齡分組,由此形成的分組體系是(

18、)。A平行分組體系B 復合分組體系C再者兼而有之D兩者都不是8、組距數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A本組變量的最大值B本組變量的最小值C總體內變量的最大值D總體內變量的最小值9、組距和組數是組距數列中的一對基本要素, 當變量的全距一定時,組距和組數( )。A不相干B關系不確定C有正向關系D有反向關系10、等距數列和異距數列是組距數列的兩種形式,其中等距數列是指()。A各組次數相等的數列B各組次數不等的數列C各組組距相等的數列D各組組距不等的數列11、用離散變量作分組標志時,相鄰組的上下限應()。A重合B間斷C不相等D相等12、某村農民人均收入最高為426 元,最低為 270 元,據此分為六個組,形

19、成閉口式等距數列,則組距應為()。A71B26C156D34813、統計資料的整理是對()A匯總資料進行整理B原始資料進行整理C次級資料進行整理D原始資料和次級資料進行整理14、對各組的上限與下限進行簡單平均,得到的是()A組中值B 組平均數C組距D組數15、在組距數列中,用組中值代表組內變量值的一般水平,是因為()A組內各變量值是相等B組中值比組平均數更具有代表性C組中值和組平均數是一致的D不可能得到組平均數16、在分組時,如遇到某單位的標志值剛好等于相鄰兩組上一限數值時,一般是()。A將此標志值單列一組B將此值歸入作為上陰的那一組C將此值歸入作為下限的那一組D將此值歸入作為上限的組或下限的

20、組均可17、對連續變量的分組()。A 能進行單項分組B只能進行組距式分組C既可以進行單項式分組,又可以進行組距式分組D以上均不對18、企業按資產總額分組()。A 只能使用單項式分組B只能使用組距式分組C可以用單項式分組,也可以用組距式分組D無法分組19、某連續變量數列,其末組為開口組,下限為200,又知其鄰組的組中值為170,則末組中值為()。A260B215C230D18520、統計整理主要是對()的整理。A 歷史統計資料B統計分析資料C原始調查資料D綜合統計資料21、統計分給的關鍵是()。A 確定分組方法B確定分組組數C選擇分組標志并劃分各組組限D確定分組表式22、簡單分組與復合分組的主要

21、區別在于()。A 分組對象的復雜程度不同B分組組數的多少不同C各自采用分組標志個數不同D分組的目的和方式不同23、分配數列包含兩個組成要素,即()。A 分組標志和組距B分組和次數C分組標志和次數D分組和表式24、劃分組限時相鄰組的上下限如重疊,則()。A 與上限相等的標志值計入上一組B與下限相等的標志值計入下一組C與上限相等的標志值計入下一組D與下限相等的標志值計入上一組25、在分配數列中,頻數是指()。A 各組單位數與單位數之比B各組分布次數的比率C各組單位數D總單位數26、將某地區 30 個商店按零售額多少分組而編制的分配數列,其變量值是()。A 零售額B商店數C各組的零售額D各組的商店數

22、二、多項選擇題1、統計分組是將統計總體按一定標志區分為若干部分的統計方法,它()。A 是統計研究中的基本方法B是在統計總體內部進行的C對個體而言是合D對總體而言是分E、對個體而言是合2、統計分組有按品質標志分組和按數量標志分組兩種,下述人口總體分組屬于按數量標志分組的是()。A按性別分組B按年齡分組C按文體程度分組D按收入水平分組E、按居住地區分組3、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數列屬于什么類型()。按勞動生產率分組(件 /人)職工人數5060XX6070XX7080XX80100XX合計XXA品質數列B變量數列 C分組數列D組距數列E、等距數列4、對一些企業按計劃完成程度不同分為三組:第一組為80%

23、100%,第二組為100% 120%以上,則()。A若將上述各組組別及次數依次排列,就是變量分布數列B該數列的變量屬于連續變量,所以相鄰組的組限必須重疊C此類數列只是等距數列,不可能采取異距數列D各組的上限分別為80%、100%、 120%,某 企業計劃完成 100%應歸第一組E、各組的下限分別為80%、100%、 120%,某企業計劃完成100%應歸第二組5、某地區 1983-1985 年糧食產量如下所示:198319841985糧食總產量(萬公斤)111301124011280糧食作物耕地面積(萬畝)414241畝產(公斤 /畝)271.5267.6275.1該表屬于()A簡單表B簡單分組

24、表C調查表D分析表E、時間數列表6、下列分組中,按數量標志分組的有()。A企業按所有制分組B企業按產值分組C企業按工人數分組D企業按計劃完成程度分組E、企業按隸屬關系分組7、統計分組是()。A在統計總體內部進行的一種定性分類B在統計總體內進行的一種定量分類C將同一總體區分為不同性質的組D把總體劃分為一個個性質不同的、范圍更小的總體E、將不同的總體劃分為性質不同的組8、在次數分配數列中()。A 總次數一定,頻數和頻率成反比B各組的頻數之和等于100C各組頻率大于0,頻率之和等于 1D頻數越小,則該組的標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E、頻率又稱為次數9、下面哪些分組是按品質標志分組()。A 工石按產值計劃完

25、成程度分組B學生按健康狀況分組C企業按所有制分組D職工按工齡分組E職工按文體程度分組10、統計整理的內容包括()。A 對原始資料進行審核與檢查B對各項指標進行分組綜合匯總C編制統計表與分析表D對統計資料進行系紡各界E與上期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發展變化情況11、報送統計資料的組織形式有()。A 郵寄報送B電話報送C計算機遠程傳輸D使用磁介質報送E用電報形式報送12、選擇分組標志應考慮()A 研究目的與作務B能反映事物本質或主要特征C現象所處歷史與經濟條件D與過去的分組標志一致E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13、組中值的計算公式為()。A 組中值 =(上限 +下限)÷ 2B組中值 =上限 +下限&#

26、247; 2C組中值 =上限÷ 2+下限D組中值 =下限 +(上限 -下限)÷ 2E組中值 =上限 +(下限 -上限)÷ 214、將某班學生的統計學考試成績分為60 分以下、 6070 分、7080 分、8090分、 90 100 分共 5 個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某學生的成績如果是80 分,他應歸入 70-80 分這一組B第一組的假定下限是50C相鄰組組限是重疊的D第 3 組組中值為 75E它屬于等距分組15、在某廠工人按日產量(件)分組的變量數列中()。A “日產量”是分組數量標志B各組工作的日產量數值是變量值或標志值C各組的工人數是次數或頻數D各組工

27、人數的比重是頻率E分組變量是離散變量26、對數據進行邏輯性審查,就是利用邏輯理論檢查數據之間是否有矛盾。()16、按所起作用不同,統計表可分為()。27、在統計分組中,頻數實際上是各組標志值 的加權,用以權衡各組作用的大小。()A調查表B匯總表C簡單表D復合分組表E分析表28、所謂統計分布,就是按順序列出各組標志變量和相應的頻率。()三、判斷題29、按品質標志分組可以將總體單位劃分若干類型。( )1、統計整理僅指對原始資料的整理。 ()四、計算題2、統計分組是統計整理的中心問題。 ()某企業工人日產量資料如下:3、分組標志是將統計總體區分為不同性質的組的依據。()日產量分組(件)工人數日產量分

28、組(件)工人數4、根據數量標志下的各變量值,很容易就能判斷出現象性質上的差異。()50-60690-100155、各組次數占總體次數的比值通常稱為頻數。 ()60-7012100-110186、某一變量分為下述兩組: 15-20,21-25,由此可以判斷該變量為一連續變量。()70-8012110-120227、用組中值可近似地表示一組中各個體變量值的一般水平。()80-9014120-13088、用統計表表示次數分布,各組頻率相加之和應等于100%。()合計1079、統計表是表達統計整理結果的唯一形式。 ()請解答:10、統計分組實際上是通過分組保持組內統計資料的同質性,組間統計資料的差異(

29、1)上述變量數列屬于哪一種變量數列?性。()(2)指出表中的變量、變量值、上限、下限、次數。11、復合分組就是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組標志對同一總體進行的并列分組。 ()(3)計算組距、組中值和頻率。12、統計分組的關鍵問題是確定組距和組數。 ()13、統計分組的關鍵是選擇分組標志和劃分各組界限。()14、統計整理是統計由對個別現象的認識上升到對總體現象認識的一個重要階段,它在統計工作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15、統計資料整理就是對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匯合,并按要求進行各種分組。()16、統計分組就根據研究的任務和對象的特點,按照某種分組標志將統計總體為若干組成部分。()17、統計分組的關鍵是

30、選擇分組標志。 ()第三章統計綜合指標18、將同一總體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標志重疊起來進行分組,就是復合分組。()19、平等分組體系是要按照主要標志和次要標志結總體進行多次分組。( )一、單項選擇題20、簡單分組就是簡單標志進行的分組。 ()1、總量指標按其反映內容不同,可分國()21、對連續變量數列,既可以編成單項式變量數列,也可以編制成組距式變量數列。()A 、總體指標和個體指標B、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22、在同一變量數列中,組數與組距成正比關系。 ( )C、總體單位總量指標和總體指標總量指標23、分布(分配)數列是反映總體各單位分配情況的數列。 ()D、總體單位總量指標和標志單位指標24、

31、在劃分組限時,相鄰組的上下限如果重疊,則與上限相等的標志值應該計入上2、反映同一總體在不同時間上的數量對比關系的是()一組。( )A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B、比較相對指標25、統計表的內容可分為主詞和賓詞兩部分,前者是說明總體的統計指標,后者是C、動態相對指標D、比例相對指標統計表所要說明的總體。 ( )3、某企業計劃要求單位產品成本降低2%,實際降低 7%,則其單位成本降低計劃完成程度為()A、 102.3%B、94%C、140%D、94.9%4、假設計劃任務數是五年計劃中規定最后一年應達到的水平,計算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可采用()A、累計法B、水平法C、簡單平均法D、加權平均法5、在不掌

32、握各組單位數資料,只掌握各組標志值和各組標志總量的情況下,宜采用()A、加權算術平均數B、加權調和平均數C、幾何平均數D、簡單算術平均數6、甲、乙兩數列的平均數分別為100 和 14.5,它們的標準差為12.8 和 3.7,則()A、甲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高于乙數列B、乙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高于甲數列C、兩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相同D、兩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無法比較7、對于不同水平的總體不能直接用標準差比較其標志變動度,這時需分別計算各自的()來比較。A、標準差系數B 、平均差C、極差D、均方差8、總量指標按其反映的時間狀況不同,可分為()A、長期指標和短期指標B、當期指標和遠期指標C、長期指標、中期指

33、標和短期指標D、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9、2003 年全國男性人口數為 66556 萬人;2002 年全國金融、保險業增加值為 5948.9 億元; 2003 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 55566.61 億元; 2003 年全國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103617.7 億元。以上總量指標依次為()A、時期指標、時點指標、時點指標、時期指標B、時期指標、時期指標、時點指標、時期指標C、時點指標、時期指標、時期指標、時點指標D、時點指標、時期指標、時點指標、時期指標10、某企業有職工 1000 人,職工年工資總額為28464.4 萬元,要研究該地區40 個企業 狀況,()A、 1000 人為總體單

34、位總量、 2846.4 萬元為總體標志總量、 40 個為總體單位總量B、1000 人為總體標志總量、 2846.4 萬元為總體標志總量、 40 個為總體標志總量C、 1000 人為總體標志總量、 2846.4 萬元為總體單位總量、 40 個為總體單位總量D、 1000 人為總體標志總量、 2846.4 萬元為總體標志總量、 40 個為總體單位總量二、多項選擇題1、下列指標中屬于總量指標的有()。A、工資總額 B、鋼材消耗量 C、商業網點密度 D、年度國內生產總值E、流動資金周轉天數2、相對指標的計量單位有()A、百分數B、千分數C、系數或倍數D、成數E、復名數3、時期指標的特點是()A 、不同

35、時期的指標數值可以相加B、不同時期的指標數值不可以相加C、某時期的指標數值與該期時間長短成正比D、某時期指標數值的大小與該期時間長短無關E、更長時期的指標數值可通過連續相加得到4、屬于兩個總體之間對比的相對指標為()A 、比較相對指標B、強度相對指標C、動態相對指標D、比例相對指標E、結構相對指標5、下列指標中屬于時點指標的有()A 、資產庫存B、耕地面積C、產品產量D、進出口總額E、年末人口數6、屬于同一總體內部之比的相對指標有()A 、計劃完全程度相對指標B、比較相 對指標C、動態相對指標D、結構相對指標E、強度相對指標7、相對指標數值的計量形式有兩種: ()A 、一種是復名數,另一種是百

36、分數B、一種是復名數,另一種是無名數C、一種是以百分數、千分數、系數或倍數、成數等表示,另一種是復名數D、一種是無名數,另一種是以分子分母的復合單位計量E、一種是系數,另一種是復名數三、判斷題1、下列指標中,哪些是總體單位總量指標?哪些是總體標志總量指標?哪些是時期指標?哪些是時點指標?A 、 2000 年大連市工業總產值 10991552 萬元B、 2000 年年底大連市總人口數達 551.47 萬人C、 2000年末湖南小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3917326 人D、 2000 年城鄉居民年底儲蓄存款余額64332.4 億元E、 2000 年年末四川省城市實有公共車7229 輛2、下列指標中,

37、哪些屬于同一總體內部之比的相對指標?哪些屬于兩個總體之間對比的相對指標?A 、 2000 年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死亡總人數24.38%B、 2000年廣東省大中型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7.99%C、 2000年紡織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國比重炎5.01%D、 2000 年中國谷物產量比美國高17.84%E、我中 2000 年每千人口醫院、衛生院床位數為2.38 萬張3、下列說法中哪種正確?哪種錯誤?A、平均指標是將一個總體內每個單位在某個標志上的差異抽象化,以反映總體、一般水平的綜合指標B、平均指標代表了總體、 各單位某數量標志的一般水平, 它抵消了標志數值的差異C 、平均指標可以使不同的總體具有可比性

38、,并能以此分析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如分析勞動生產率水平與平均工資水平的關系等月工資(元)甲單位人數(人)乙單位人數(人)400 以下42400-6001518600-8008473800-10001261031000 以上2842D、簡單算術平均數與加權算術平均數計算上的區別在于變量值出現的次數即權數的不同4、指出下列說法中的對錯。A、在分組數列中,各組的次數 fI 有權衡各組變量值輕重的作用,某組的變量值越大,對平均有選舉權的影響就越大B、在分組數列中,某一組的次數越大, 則該組的變量值對平均數的影響就越大;反之,則越小C、加權算術平均的大小受兩個因素的影響, 一是受變量值大小的影響, 二是

39、受權數的影響D、只掌握各組的標志值和各組的標志總量,則用調和平均數的方法計算平均指標E、標志變異指標能衡量平均指標對總體單位某個標志的代表性程度。 平均差能夠綜合反映總體中種單位標志值的離散程度F、標準差愈大說明標志變動程度不大,因而平均數代表性愈小G、可以用標準差直接比較不同水平的總體標志變動的大小5、下列說法哪種對?哪種錯A、實物單位有自然單位、度量衡單位、復合單位、標準實物單位B、人數、噸公里、米、臺時、億元為實物單位C、 15 馬力 /臺、千瓦時、艘、工日為實物單位D、不同的實物可以進行匯總,指標的綜合性能較強6、要保持對比指標的可比性, 兩個批標就必須在哪些方面具有可比性?以下說法哪

40、種對哪種錯?A、經濟形式、統計范圍、計算方法、計算價格以及計算單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B、經濟內容、統計對象、統計方法、計算價格以及計算手段等方面具有可比性C、統計方式、統計時間、統計手段、計算價格以及計算方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D、計算方式、計算范圍、計算時間等方面具有可比性E、經濟內容、統計范圍、計算方法、計算價格以及計算單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四、計算題等級單位(元 /公斤)銷售額(萬元)一級20216二級16115.2三級1272試求該商品的平均銷售價格。2、199 年,甲、乙兩企業人數及月工資資料如下:要求:月工資(元)甲 單位人數(人)乙單位人數(人)400 以下42400-600451860

41、0-8008473800-10004261031000 以上2842要求:(1)比較甲乙兩企業的平均工資水平(2)分別計算兩企業平均工資的標準差和離散系數,并作簡要說明。3、某單位有職工 1500 人,其中 30 歲以下(含 30 歲)人數為 500 人, 30 至 45 歲(含 45 歲)人數為 700 人, 45 歲以上人數為 300 人,求員工年齡構成。人數(人)員工年齡構成 %30 歲以下(含 30 歲)50030 至 45 歲(含 45 歲)70045 歲以上300總人數4、某地區 2003 年生產總值為 3250.18 億元,其中第一產業90.64 億元,第二產業3130.72 億

42、元,第三產業3029.45 億元,求比例相對指標。5、某建設施工隊蓋一棟大樓,計劃 320 天完成,實際 290 天就完成了,求計劃完成程度。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如下:指標名稱2000200120022003投資額(億元)32917.737213.543499.955566.6以 2000 年作為基期,求歷年投資的發展速度。7、某城市人口數為20 萬人,零售商業機構600 個,求該城市零售商業網密度。8、某生產小組 5 個工人的日產量分別為: 30、32、35、38 件,求工人平均日產量。9、某車間工人日產量如下表,求工人的平均日產量。日產量分組工人數(人)總產量(件)各組工人數xfxf

43、所占比重(%)合計32542672762810、某水時市場有 3 個攤位銷售蘋果(見下表) ,計算蘋果的平均價格。攤位蘋果價格(元)銷售額(元)銷售量xmm/xA370B3.265C4.550合計某一等距連續變量數列其中一組的下限是100,組中值是 140,求相鄰高值組的上抽樣技術基本知識限。第四章一、單項選擇題1、一項調查,當數年據需要從總體中每一單元中搜集時,稱為()。A 、抽樣調查B、重點調查C、概率抽樣D、普查2、一項調查,當數僅從總體中的部分單元來獲取時,稱為()。A 、抽樣調查B、概率抽樣C、非概率抽樣D、普查3、下列屬于抽樣調查的是()A、經濟普查B、人口普查C、農業普查D、1%

44、人口調查4、下列屬于概率抽樣的是()A、志愿者抽樣B、判斷抽樣C、隨時抽樣D、簡單隨機抽樣5、按照某一標志,先將總體分成若干組(類) ,再在層內按簡單隨機抽樣方法進行抽樣,此種方法為()A、簡單隨機抽樣B 、系統隨機抽樣C、分層隨機抽樣D、整群抽樣6、先將總體中各單位按一定的標志排隊,然后每隔一定的距離抽取一個單位構成樣本,此種方法()A、簡單隨機抽樣B 、系統隨機抽樣C、分層隨機抽樣D、整群抽樣7、將居民小區共 4000 戶居民從 1-4000 編號,在 1-100 號中隨機抽取 1 個號碼為 3,則 3,103,203, .3903 構成抽樣調查樣本,這樣的抽樣方法為()。A、簡單隨機抽樣

45、B 、系統隨機抽樣C、分層隨機抽樣D、整群抽樣8、某校高三年級學生共1000 人參加考試,將 1000 份試卷編好號碼后,從中隨機抽取 30 份計算平均成績,此種抽樣方法為()A、簡單隨機抽樣B 、系統隨機抽樣C、分層隨機抽樣D、整群抽樣9、為獲得某批日光燈產品平均壽命數據,現隨機從中抽取100 件產品,測得平均壽命為 2000 小時,則樣品平均數為()A、1005B、98%C、2%D、無法計算二、多項選擇題1、下列抽樣方法中屬于概率抽樣的有()A、志愿者抽樣B 、簡單隨機抽樣C、系統隨機抽樣D、分層隨機抽樣E、整群隨機抽樣2、下列抽樣方法中屬于非概率抽樣的有()A、隨意抽樣B、判斷抽樣C、配額抽樣D、簡單隨機抽樣3、下列屬于抽樣調查特點的有()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