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30講種群和群落學案_第1頁
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30講種群和群落學案_第2頁
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30講種群和群落學案_第3頁
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30講種群和群落學案_第4頁
2015屆高三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30講種群和群落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生物穎韜工作室”整理學案30種群和群落課前探究案【預習目標】1 .區分說出種群的數量特征和空間特征有哪些2 .了解構建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能解釋種群的數量變化特點3 .說出群落的特征及演替的方式,會判斷生物的種間關系。【課本必看】1. (圍)看探究實驗,明確取樣的方法有哪些?(與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相區分)取樣的關鍵是什么?樣方法適用的生物是什么?2. (R3)種群的空間特征。3. (P65)數學模型的建構方法和意義。4. (P66)“J”型增長的數學模型的建構。5. (P67)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出現的原因?什么是環境容納量?(P68)探究實驗。6. (雨

2、)資料分析,(P73)種間關系。7. (R5)探究實驗,明確生物豐富度是生物的物種數目的多少。8. (R9)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基礎知識回顧】一、種群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的全部個體。種群是生物的基本單位,種群是生物的基本單位。如:一塊棉田中的所有棉朗。掌握種群的概念要注意三同:“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種生物”。和物種相比,誰的范圍大?【練一練1】在威海市水產研究所有8個池塘,其中6個池塘養的是鯽魚,另外2個池塘養的是地中海鯨魚,那么,這8個池塘里的魚是()A.一個群落B.一個物種C.兩個種群D.八個種群【練一練2】下列關于種群和物種的描述,正確的是()A.一個個體具有該種群基因庫中的全部

3、基因B.兩個池塘中的所有鯉魚是同一種群、同一物種C.東北虎和華南虎兩個種群基因庫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們是同一物種D.不同物種間有生殖隔離,所以不同物種之間不能產生后代二、種群數量特征(1)種群密度概念: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是種群最基本的特征。不同生物的種群密度不同;同一種生物在不同季節種群密度不同。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適用范圍:雙子葉植物及活動范圍小的動物,如昆蟲卵、朗蟲和跳蛹a.樣方法:加樣方法:法和法取樣的關鍵是,另外,樣方大小適中、樣方數量不易太少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b.標志重捕法:計算方法:種群密度=標記個體數x重捕個體數/重捕中的標記個體數。注意

4、事項:調查時沒有遷入和遷出、出生和死亡,標志物不能過于醒目,不能影響標志對象正常的生命活動【練一練3】某同學擬調查一個面積為100hm2草地上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種群密度,設計了四個調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計數該草地上該種植物的全部個體數目B.設置1個1m2樣方,計數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C,隨機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D.在該種植物密集處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練一練4】某科技小組在調查一塊面積為2hm2的草場中灰蒼鼠的數量時,放置了100個捕鼠籠,一夜間捕獲了50只,將捕獲的灰蒼鼠做好標記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點再放

5、置同樣數量的捕鼠籠,捕獲了39只,其中有上次標記的個體13只。則該草場中灰蒼鼠的種群數量最接近()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2)出生率、死亡率概念:單位時間內新產生或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的比率;意義: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的重要因素。(3)遷入率、遷出率概念:單位時間內遷入或遷出的個體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意義: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因素。注意:出生率、死亡率、遷出率、遷入率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4)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年齡組成: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意義:可預測種群數量的未來的變化趨勢性別比例: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

6、比例。注意: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的,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密度(數量)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但該趨勢不一定能實現,因為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還有氣候、食物、天敵等。【練一練5】甲、乙、丙是同一物種的三個種群,其年齡組成見表。三個種群年齡結構的類型是()年齡期個體數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長型,乙是A.甲是增穩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穩定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 3 “高中生物穎韜工作室”整理C.甲是增長型,乙是增長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個種群都是穩定型

7、三、種群空間特征: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布局包括三種方式,即、。【練一練6】下列敘述中,不屬于種群空間特征描述的是()A、斑馬在草原上成群活動B、每毫升河水中有9個大腸桿菌C、稗草在稻田中隨機分布D、木棉樹在路旁每隔5米種植四、種群數量的變化1、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一一的建構(1)研究方法: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一提出合理的假設一根據實驗數據,用適當的數學形式對事物的性質進行表達一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2)意義:更能直觀地反映出種群數量的增長趨勢。2、“J型曲線:(1)產生原因:食物和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理想環境或實驗條件)。(2)公式

8、:,N)為該種群的起始數量,t為時間,N表示t年后該種群的數量,入表示該種群的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3)特點:種群數量持續增長,呈“J型增長3、“S型曲線:(1)產生原因:資源和空間有限,當種群密度增大時,加劇,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當,種群的增長停止,有時會穩定在一定的水平。(2)特點: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后,數量趨于。(3)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又稱值。思考:同一種群的K值是固定不變的嗎?4、種群數量波動和下降(1)原因: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2)形式:大多數種群的數量總是在中,在不利的條件下,種群數量還會急劇下降,甚

9、至【練一練7】圖中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型曲線增長(如圖中甲);在有環境阻力條件下呈“S”型曲線增長(如圖中乙),下列有關種群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A.環境阻力對種群增長的影響出現在d點之后B.若此圖表示蝗蟲種群增長曲線,則蟲害的防治應在c點開始種7y匕C.一個物種引入新的地區后,開始一定呈“J”型增長富產;D.若此圖表示草履蟲種群增長曲線,當種群數量達到e點后,增長率為0*法”,(五、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二|.實驗用具:菌種和無菌培養液、試管、血球計數板(2m郁2mm方格)、滴管、顯時間微鏡等。一、/汪忠:顯微鏡計數時,對于壓在小方格邊線上的酵母菌,應只計固定的相鄰兩個邊及其頂

10、角的酵母菌。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前,需將試管輕輕振蕩數次,目的是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少誤差。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溶液要進行定量稀釋【練一練8】有關“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動態變化”的實驗,正確的敘述是()A.改變培養液的pH不影響K值(環境容納量)大小B.用樣方法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量的變化C.取適量培養液滴于普通載玻片后對酵母菌準確計數D營養條件并非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唯一因素六、群落的結構和演替1 .生物群落概念: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的集合。2 .生物群落物種組成:(1)豐富度:群落中數目的多少;(2)特點:不同群落不同;(3)探究實驗:土壤

11、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常用進行采集調查。3 .種間關系(1)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2)競爭: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和等;(3)寄生:一種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內或,攝取寄主的養分以維持生活。(4)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4 .群落的空間結構(1)垂直結構: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具有明顯的現象;(2)水平結構: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地段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常呈分布。5 .群落演替(1)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代替的過程;(2)類型: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

12、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例如: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例如:火災過后的草原。【練一練9】金合歡蟻生活在金合歡樹上,以金合歡樹的花蜜等為食,同時也保護金合歡樹免受其他植食動物的傷害。如果去除金合歡蟻,則金合歡樹的生長減緩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論是(A.金合歡蟻從金合歡樹獲得能量B.金合歡蟻為自己驅逐競爭者C.金合歡蟻為金合歡樹驅逐競爭者D.金合歡蟻和金合歡樹共同(協同)進化【練一練10】下列關于森林群落垂直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層現象B.群落中的動物具有垂直分層現象C.動物在群

13、落中的垂直分層與植物的分層有關D.喬木層的疏密程度不會影響草木層的水平結構當堂自測1、以下關于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A.種群中的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B.亞熱帶生長的常綠闊葉林組成一個種群C.馬尾松林地中所有樹木構成了生物群落D.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食物鏈和食物網S”型曲線,應使被2 .為了保護魚類資源不受破壞,并能持續地獲得最大捕魚量,根據種群增長的捕魚群的種群數量保持在K/2水平。這是因為在這個水平上()A.種群數量相對穩定B.種群增長速率最大C.種群數量最大D.環境條件所允許的種群數量最大, 5 ,3 .若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多種植食性動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動物種群個體數量

14、的變化如圖所示。若不考慮該系統內生物個體的遷入與遷出,下列關于該種群個體數量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若a點時環境因素發生變化,但食物量不變,a點以后個體數量變化不符合“S”型增長B.若該種群出生率提高,個體數量的增加也不會大幅超過b點C.天敵的大量捕食會導致該種群個體數量下降,下降趨勢與bc段相似D.年齡結構變動會導致該種群個體數量發生波動,波動趨勢與cd段相似4 .以蟲治蟲是生態農業的重要內容,如圖表示某一生態系統中四種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假設這四種生物只構成一條食物鏈。請問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甲的種群數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減少C

15、.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增加D.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減少學案30種群和群落課內探究案(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 .說出種群特征及其關系2.說出種群數量變化的規律,并會解讀相關曲線【探究點一】對種群數量特征的理解【典例1】(2013浙江理綜)下列關于出生率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某種群年初時的個體數為100,年末時為110,其中新生個體數為20,死亡個體數為10,則該種群的年出生率為10%B.若某動物的婚配制為一雌一雄,生殖期個體的雌雄比越接近1:1,則出生率越高C.若通過調控環境條件,使某動物的性成熟推遲,則出生率會更高D.若比較三種年齡結構類型的種群,則穩定型的出生率最高思維拓展:1.出生、死亡

16、、遷入、遷出是種群的數量特征嗎?2 .請根據你對種群特征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完成下列概念圖“高中生物穎韜工作室”整理遷入率種群證出率,r懂一變化方向量支化【歸納點撥】(1)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2)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影響種群數量的自然因素: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3)年齡組成不直接決定種群密度,但是能夠用來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4)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的,不是決定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變式訓練1】某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其種群數量多年維持相對穩定。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如圖為某年該動物種群在不同月

17、份的年齡結構(每月最后一天統計種群各年齡組成個體數)。關于該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A.該種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為零B.天敵的遷入可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C.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季節更替而變化D.大量誘殺雄性個體不會影響該種群的密度【探究點二】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典例2】(2013課標全國理綜I ) 某農場面積約因束成熟十體 成熟牛伴 匚衰老斗體140 hm2,農場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鷹前來捕食。某研究小組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了100只,標記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獲了280只,發現其中有2只帶有標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18、鷹的遷入率增加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B.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約為100只/hm2C.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說明該農場群落的豐富度下降D.植物一鼠一鷹這條食物鏈中,第三營養級含能量最少【典例3】種群是構成群落的基本單位。種群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1)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規律有著重要意義。試舉一例:(2)如圖表示某小組的同學在進行雙子葉草本植物苣土菜種群密度調查時確定的小樣方之一,圓圈表示個體。請將應該計數的圓圈涂黑。(3)下表是該班級10個小組的調查結果。則該塊地中苣土菜的種群密度為。組別12345678910株數2/m02334124233【歸納點撥】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樣方法

19、:適用范圍:雙子葉植物及活動范圍小的動物,如昆蟲卵、朗蟲和跳蛹。注意事項:關鍵是做到。樣方大小適中:一般喬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計數原則: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標志重捕法: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注意事項:調查時沒有遷入和遷出、出生和死亡,標志物不能過于醒目,不能影響標志對象正常的生命活動。公式:種群密度=標記個體數x重捕個體數/重捕中的標記個體數。【變式訓練2】(2013江蘇生物)在一段新建公路的邊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護邊坡,另一段邊坡(乙)不進行移栽,其他實驗條件相同,1年后兩段邊坡的檢測結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邊坡處理方式值被股蓋率小型

20、土廉動物土域有機質(%)物種數個體數(g/lcg)|種植植物973726019.a乙不干不928IL9A.可以推測移栽植物會降低該群落結構的穩定性B.小型土壤動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預期結果C.邊坡甲上因沒有移栽喬木而不可能自然長出喬木D.邊坡甲上的群落演替會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加劇【探究點三】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的分析和應用【典例4】如圖表示某一動物種群遷入一個適宜環境后的增長曲線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這個種群的增長曲線是“S型,該環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種群數量大約是500只B.如果此種群是魚類,捕撈后的數量控制在曲線的b點最合適C.如果此種群是老鼠,限制其種群數量的最好方法是盡量降低K值D.

21、該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快點在b點,環境阻力明顯增大是在遷入6年后開始的【思維拓展】(1)上題中ab段種群個體數增加的原因是,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快;bc段由于種內斗爭加劇,種群個體數(填“增加”或“減少”),種群增長速率(填“升高”或“降低”);d點時,種群增長速率為,種群數量達到值。因此,害蟲防治應盡可能在種群密度達到(填“K”或“K/”2)之前進行,避免過快增加;要獲得最大的捕獲量或砍伐量,又要使該資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壞,應使種群數量保持在(填“K”或“K/2”)的水平上;野生生物資源保護,應減小環境阻力,增大(填“K”或“K/2”)值。(2)上題中ab段能否看成“J”型增長?“J”型增長曲線中

22、,增長速率是怎樣變化的呢?種群中“S”型曲線中,當種群的數量為K/2時,增長率最大嗎?請畫出“J”型曲線和“S”型曲線的增長率曲線和增長速率曲線增長率0時間70時間7J型曲線5型曲線【歸納總結】S”型曲線與J”型曲線的比較項目“J”型增長曲線“S”型增長曲線前提條件環境資源豐富有無K值無曲線形成的原因無種內斗爭,缺少天敵種群增長速率一直增大聯系兩種曲線的差異主要是由環境阻力大小不同,對種群增長的影響不同引起的。陰影表示的意義:說明:種群數量變化包括增長、波動、穩定、下降等,而“J”型曲線和“S”型曲線只研究了種群數量增長的規律。“J”型曲線反映的種群增長率是一定的,而“S”型曲線所反映的種群增

23、長速率是先逐漸增大后又逐漸減小的。不能認為“S”型曲線的開始部分就是“J”型曲線。【變式訓練3】如圖是某種生物遷入一生態系統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曲線,由此可以判斷()A.種群數量先增大后減小B.B點時種群數量最大C.影響A點和C點增長速率變化的因素不同D.B點對應的種群年齡結構為穩定型【變式訓練4】如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種群密度的關系,據此分析得出的正確表述是(出生率或死亡率K :,死亡率|1!:尼也久種群密度。根據下面的取樣調查表可A.在K/2時控制有害動物最有效B.圖示規律可作為控制人口增長的依據C.該圖可用于實踐中估算種群最大凈補充量D.在K/2時捕撈魚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獲量【當堂

24、檢測】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對種群數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國的人口將逐漸步入老齡化階段B.2003年,廣東省人口的出生率為1.329%C.橡樹種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樹種群死亡率較高2、(2013山東理綜)稻田中除水稻外,還有雜草、田螺等生物。(1)調查稻田中田螺種群密度時可采用樣方法,選取樣方的關鍵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種群密度為只/m2。“高中生物穎韜工作室”整理樣方編號123456樣方圓積(m)111111田螺數量(只)151815191514ABC加控制后的行害生物密度一(2)稻田中經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與所需的防治成

25、本有關,并影響作物的價值。圖中曲線(填“I”或n”)表示將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時的防治成本。若將有害生物密度分別控制在圖中A、B、C三點,則控制在點時收益最大。(3)如在適當時間將鴨引入稻田,鴨能以稻田中的雜草、田螺等有害生物為食,從而可以減少使用,減輕環境污染。稻田生態系統中的能將鴨的糞便分解成以促進水稻的生長。3.(2013重慶理綜節選)某山區坡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們根據不同坡度,分別采取保護性耕作、經濟林種植和封山育林對其進行了治理O(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內,經歷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其典型物種的種群密度變化如圖所示。調查植物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圖中,。一a

26、,物種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適宜條件下,物種的;b-c,物種逐漸消失,物種密度逐漸降低到相對穩定,原因是物種能耐受c點后,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群落中最終占主導地位的植物類型將是O(2)該坡地經治理后,既擴大了植被覆蓋面積、增加了對大氣中的固定,又提高了經濟產出,初步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學案30種群和群落課時探究案(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準確區分豐富度和種群密度的概念2、熟練運用競爭和捕食的觀點分析生物數量的變化3、掌握群落的結構和演替的重要問題【探究點四】豐富度與種群密度【典例1】生物興趣小組為了調查兩個河口水域的水母類動物類群(甲、乙)的種類組成及其數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撈網(

27、網口內徑50cm,網身長145cm,網目孔徑0.169mm)各隨機取樣3次,調查結果如表(單位:個):物種1物種2物種3物種4物種5物種6物種7物種8物種9物種10甲類群樣本155100151204202110樣本252300231304102212樣本348200201503902011乙類群樣本13340124001025111522樣本23560104101230141721樣本33450183501126121619卜列關于甲、乙兩個類群之間物種豐富度和種群密度的比較,正確的是(A.甲類群的豐富度大,物種2的種群密度小B.甲類群的豐富度小,物種4的種群密度大C.乙類群的豐富度大,物種7

28、的種群密度小D.乙類群的豐富度小,思維拓展物種10的種群密度大1、上表甲、乙類群中符合捕撈網要求的水母類動物的種數分別是、,甲類群中物種7的種群密度是一個/單位,乙類群中物種7的種群密度是一個/單位。2、探究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為什么不能采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統計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方法是。歸納提升1、豐富度是的特征,種群密度是的特征。2、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的方法是,豐富度的統計方法有兩種:一是二是;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主要有。【變式訓練】(2012廣東理綜改編)有關土壤動物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是()A.土壤動物是一個種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其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B.采集土壤小動物時要

29、利用其趨暗、趨濕、避高溫的特點C.隨機掃取表層土取樣,可以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D.土壤動物的種間關系主要是互利共生【探究點二】競爭和捕食的綜合應用【典例2】(2013海南生物)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種的蝌蚪,三者之間無相互捕食關系。某研究小組在4個條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數量不等的同種捕食者,一段時間后,各池塘中3種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種間競爭結果可能受捕食者影響C.無捕食者時蝌蚪的種間競爭可能導致乙消失D.隨著捕食者數量增加,乙可獲得的資源減少池岫腕牙惘食者數只蝌弱存活率/呢甲乙雨10

30、377402Z5S3025:3412A21 482 口3710【典例3】(2013四川理綜)稻田生態系統是四川盆地重要的農田生態系統,卷葉螟和褐飛虱是稻田中兩種主要害蟲,擬水狼蛛是這兩種害蟲的天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害蟲與擬水狼蛛間的信息傳遞,有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B.防治稻田害蟲,可提高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C.精耕稻田與棄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與速度有差異D.用性外激素專一誘捕卷葉螟,短期內褐飛虱的種群密度會下降歸納點撥1、競爭的結果有和(用曲線圖表示)。捕食的曲線圖。2、分析種群數量變化時要注意綜合考慮與的共同影響。3、分析食物網時注意找如圖的三角形,其中A與B之

31、間的種間關系是。【變式訓練3】經調查,某生態系統中Y、X、Z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營養級,用粹小級不同物種的個體數量如圖甲所示(圖中每一柱條代表一個物種)。一段時間后個體數量發生變化,結果如圖乙所示。卜列敘述正確的是() 13 A. X營養級的生物被捕食的壓力明顯增加B. Z營養級生物個體數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對象專一引起的C.Y營養級生物個體數量的變化是由于捕食者對捕食對象有選擇的結果D.X營養級的生物之間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且其中某種生物處于競爭劣勢【探究點三】群落的結構和演替【典例4】某山區實施退耕還林之后,群落經過數十年的演替發展為樹林。下圖甲、乙、丙分別表示群落演替的三個連續階段中,優勢

32、植物種群數量變化情況。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實施退耕還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動植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B.甲、乙、丙之間為競爭關系,第3階段群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C.演替中后一階段優勢物種的興起,一般會造成前一階段優勢物種的滅絕D.該過程中,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會逐漸提高思維拓展1、第3階段群落中的植物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這主要與(環境因素)有關,該地區動物(填“是”或“否”)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這主要與有關。2、上題中發生的演替方式為,這種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受不受人為干擾?3、上題中發生演替是否為生物入侵?該過程是否為生物的共同進化的結果?歸納提升1、群落的垂直結

33、構大部分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現象。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植物的垂直分層分布與有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的垂直分層分布與有關,植物在水中的垂直分層分布與有關。2、群落的水平結構在水平方向上,由于環境因素不同,生物常呈分布。3、演替方式的比較j類型內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點原先從沒有過植被的環境或曾經有過但被徹底消滅了的環境雖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上壤條件及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時間經歷的時間經歷的時間速度影響因素自然實例【變式訓練4】某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現已成為旅游勝地,島上植被茂盛,風景優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島嶼不同地段物種組成上的差異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日該島嶼形

34、成后最初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島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進行D該島嶼一定發生過漫長的群落演替過程當堂檢測1、下列不屬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有(A.種群種類的多少C.群落中的優勢種群和劣勢種群)B.種群密度的大小D.各個種群的空間分布及相互關系2、如圖為植物群落生長的分層現象,對此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A.分層現象是植物群落與環境條件相互聯系的一種形式B.決定這種現象的環境因素除光照外還有溫度和濕度等VI 10 10光量百分比C.種植玉米時,因植物群落分層現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農業生產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現象,合理搭配種植作物品種3、群落的特征是組成群落的各個

35、種群所不具有的,下列符合群落特征的是()識別各種生物并列出它們的名錄是測定物種豐富度的最簡單方法不同類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結構優勢種是對群落結構和群落環境形成有明顯控制作用的物種群落內的種間關系使生物通過自然選擇而發生適應性進化A.只有一項B.只有兩項C.只有三項D,全部都是學案30種群和群落課后拓展案1 .(雙選題)如圖是某地區廣東松的種群年齡結構調查結果,該種群的最終發展趨勢是()A.總能量增加B.種群密度下降C.環境阻力不變D.營養級能量降低2 .下列有關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的敘述,錯誤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種群增長曲線最終呈“S”型B.達到K值時種群增長

36、率為零C.種群增長受自身密度的影響D.種群的增長速度逐步降低3 .我國海關對入境地進口貨物都進行嚴格檢疫,嚴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蟲卵和微生物)進入境內,若有害生物一旦進入境內適宜的環境中,結果是()某些有害生物的種群數量在一段時間內呈“ J”型增長其天敵數量較多境內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很快被淘汰A. B . C . D .4 .如圖為某種群數量增長的“ J”型曲線和“ S”型曲線。若不考慮遷入和遷出, 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改善空間和資源條件有望使K值提高B. bc段種群增長率逐漸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b到c變化過程中,其天敵捕食成功率將會增加D.比較曲線Y與曲線X表明自然狀態下種群

37、無法超出理想狀態下的最大增長率5 .(2013福建理綜)在兩塊條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進行森林人工恢復和自然恢復的研究,20年后兩塊林地的生物多樣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種植的馬尾松人工恢復林植物種數為137種,無人工種植的自然恢復林植物種數為226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可采用樣方法調查林地上植物的種群密度B .森林恢復提高了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C.人工恢復林比自然恢復林的植物豐富度低D.自然恢復林的形成屬于初生演替6 .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種群密度的過程是()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均勻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小為1m2的樣方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高中生物穎韜工作室”

38、整理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劃一個大選取一個該種群分布比較密集的長方形地塊,將該地按照長度畫成小不同的樣方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最大值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取其平均值作為該種群密度的估計值A.B.C.D.7.生活在一個生物群落中的兩個種群(a、b)的數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科目過時A. a種群與b種群為捕食關系,a種群依賴于b種群B. a種群與b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程度由強到弱C. a種群為“S”型增長,其增長受本身密度制約D. b種群為“J”型增長,始終受到a種群的制約8 .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39、A.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應先選取樣方再確定調查對象B.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應用鮮艷的顏色標記被捕獲的動物C.群落的水平結構常表現為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斑塊狀鑲嵌分布D.火災過后的草原上發生的群落演替屬于初生演9 .如圖是某一動物種群遷入一個適宜環境后的增長曲線圖,圖中曲線的標號與下列各點對應正確的一項是(C)種群數量最大的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快的點該種群遷入后環境阻力明顯增大是從哪一點開始既要獲得最大的捕獲量,又要使該動物資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壞,捕獲后種群數量應該在圖中的哪一點AbacdBdcbaCdbcbDcadc10 .(2013海南生物)甲地因森林火災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

40、山噴發被火山巖全部覆蓋,之后兩地均發生了群落演替。關于甲、乙兩地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A.甲地和乙地發生的演替類型相同B.若沒有外力干擾,甲地可重現森林C.地衣會比苔葬更早地出現在乙地火山巖上D.甲、乙兩地隨著時間延長生物多樣性逐漸增多11、如圖為某地東亞飛蝗種群數量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為有效防治蝗災,應在a點之前及時控制種群密度B.ab段,該種群的增長率與種群密度之間呈正相關C.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改變性別比例可防止c點出現D.控制種群數量在de水平,有利于維持該地區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12、如圖表示一個生物群落中甲、乙兩個種群的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不正

41、確的是()A. t1t3時間內,甲、乙種群均呈“S”型增長B. t3t5時間內,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組成不同C. t4t5時間內,乙種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D.甲、乙兩種群可能為競爭關系,甲的競爭力小于乙13 .某小組進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時,同樣實驗條件下分別在4個試管中進行培養(見下表),均獲得了“S”型增長曲線。根據實驗結果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試呂勺InmW培養液體積(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數(103個)105510A. 4個試管內的種群初始階段都經歷了“J”型增長B. 4個試管內的種群同時達到K值C.試管出內種群的K值與試管n不同

42、D.試管IV內的種群數量先于試管n開始下降14 .某研究所對一個河流生態系統進行了幾年的跟蹤調查,請根據相關調查材料回答問題。種群增長凄遷入此生態系統后的種群數(1)圖甲表示某種魚量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AB圖中能反映魚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是。這種魚在t2時期后,種群數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和。在t1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型。若在12時種群數量為N,為了保護這種魚類資源不受破壞,以便持續地獲得最大捕魚量,應使這種魚的種群數量保持在水平,因為在此水平。(2)如果這條河流受到輕度污染,則對此生態系統不產生明顯影響,如果出現惡性污染事件,則會導致絕大多數水生動植物死亡,河流生態系統

43、遭到嚴重破壞。請運用生態學原理分析其原因。其未來種群數量變化15 .如圖中,曲線I、n、出分別表示某野生動物種群數量超過環境容納量后,三種可能的情況。(1)圖中曲線說明該種群對其棲息地的破壞程度較整保 15 原始環又輕。當曲線出趨近零時,對該動物種群已不宜采取護的措施。圖中陰影部分可能引起該種群的發生改變,進而導致物種進化。(2)若圖中物種處于最高營養級,當其數量下降,且其他條件不變時,流向該營養級其他物種的能量會。處于該營養級物種的種間關系是。(3)若圖中物種為食草動物,當看到青草明顯減少時,部分個體會另覓食地,這體現了生態系統的功能。(4)人類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過度利用也會導致出現圖中的三

44、種情況。16世紀以來,世界人口表現為“J”型增長,因此需控制“J”型增長數學方程式中參數,以實現人口和野生動物資源的協調發展。16. (2013課標全國理綜I)南方某地的常綠闊葉林曾因過度砍伐而遭到破壞。停止砍伐一段時間后,該地常綠闊葉林逐步得以恢復。下表為恢復過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類型及其植物組成。回答下列問題:泯檸階斑M糊種數/種芾小柚憫湖木喬不1性外31O2tintS21213針髓小十混文林6721171香T綠1河口卜林106316(1)該地常綠闊葉林恢復過程中群落演替的類型為演替。常綠闊葉林遭到破壞后又得以恢復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種子或者繁殖體可能得到保留外,還可能是原有的條件也得到了基本

45、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構成的相應生態系統中,恢復力穩定性最強的是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最強的是生態系統。與草叢相比,針葉林中的動物分層現象較為(填“簡單”或“復雜”人原因是17. (2013海南生物)隨著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類型依次為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灌叢和草甸等。該地分布著多種動物。回答下列問題:(1)調查該地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可采用法,調查野兔的種群密度可采用法。(2)該地草甸、灌叢、針闊葉混交林的豐富度不同,豐富度是指。(3)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遭到嚴重破壞時,往往不易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原因是其穩定性較低。(4)森林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顯

46、的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陽光等資源的能力。學案30種群和群落課前探究案【基礎知識回顧】一、1、同種生物進化繁衍【練一練1】D【練一練2】C解析:一個種群基因庫的所有基因有很多,控制同一性狀的等位基因不止兩個,有非常多種等位基因,而一個個體所含等位基因個數取決于染色體組的多少。如Aa是一組等位基因,但不代表A(或a)的等位基因只有a(或A),還可能有很多的a、a等(有可能是變異基因)在種群別的個體中存在,這些都是基因庫中包含的,而個體卻不可能同時擁有。種群是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兩個池塘中的所有鯉魚是兩個種群。馬和驢是兩種物種他們可以交配產生后代騾子。二、(1)數量五點取

47、樣等距取樣隨機取樣【練一練3】C【練一練4】D(2)總數種群密度(4)增長型穩定型衰退型【練一練5】A解析:根據甲、乙、丙三個種群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個體數判斷甲為增長型,乙為穩定型,丙為衰退型。三、均勻分布隨機分布集群分布【練一練6】B四、1、數學模型2、(2)公式N=Nat3、(1)種內競爭死亡率增加到與出生率相等時(2)穩定(3)K思考: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受到環境等因素的影響4、(2)波動【練一練7】D解析:在有限條件下的種群增長中,環境阻力的影響在c點處就開始表現了,而不是d點;在蟲害防治中,應在出現蟲害時就開始,因為到達快速增長(c點)后,由于種群增長很快將會增加防治所需的費用,

48、也會為作物的生長帶來不良影響;當種群數量達到K值后,種群的增長率為0。五、【練一練81D解析:養分、空間、溫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響種群數量持續增長的限制因素,pH變化影響微生物的生長。樣方法是調查植物種群密度的方法。對酵母菌計數時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多余培養液用濾紙吸去。稍待片刻,待細菌細胞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將計數板放在載物臺的中央,計數一個小方格內的酵母菌數量,再以此為17“高中生物穎韜工作室”整理根據,估算試管中的酵母菌總數。取適量培養液滴于普通載玻片不對。六、1、種群2、(1)物種組成物種數目取

49、樣器取樣法3、(2)食物資源(3)體表(4)彼此有利4、(1)分層(2)鑲嵌5、(1)另一個群落(2)初生演替(2)次生演替繁殖體【練一練9】C【練一練10】D當堂自測1 .D2 .B3 .A解析:從圖中個體數量隨著季節的變化在K值附近波動可以看出,該生態系統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能力,當外界環境改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天敵的捕食、年齡結構的變動,種群個體數量還是在K值附近波動,所以a點時環境因素發生變化時,個體數量變化還是符合“S”型增長,所以答案是A4 .C課內探究案【探究點一】對種群數量特征的理解【典例1】B思維拓展1、不是,是個體的特征種群JR景T遷入率-迂出率

50、t年齡題成=出生率性則比例2、歸納點撥(1)種群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3)預測(4)出生率【變式訓練1】D【變式訓練2】B解析:種植植物與不干預相比,生物數量及種類都明顯提高,因此移栽植物會提高該群落結構的穩定性,A錯誤;種植植物后小型土壤動物的明顯增多B正確;邊坡甲實驗時沒有移栽喬木,但也有可能發生群落的演替自然長出喬木,C錯誤;群落演替過程達到相對穩定階段后不會再繼續加劇,D錯誤。【探究點二】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典例2】C【典例3】解析:(1)研究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對于指導生產、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平衡及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如害蟲防治。(2)取樣調查要求

51、隨機取樣才具有科學性。計數樣方內部和相鄰兩邊及頂角的所有個體。(3)要大膽舍棄特別懸殊的數值,取多組鄰近數據的平均值。該塊地中苣斐菜的種群密度為(2+3+3+4+4+2+3+3)+8=3(株/m2)。答案:(1)野生動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害蟲的防治等方面(2)只要是計數樣方內部和相鄰兩邊及頂角個體的均正確(提示:統計邊角的原則一般是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2(3) 3株/m歸納點撥隨機取樣【變式訓練2】B【探究點三】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的分析和應用典例4D解析:K值為種群數量最大的點;當曲線斜率最大時,即種群數量為K/2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環境阻力明顯增大時,即為明顯偏離“J”型增長曲線時;

52、捕獲量應該以剩余量等于K/2時為標準,因為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思維拓展(1)食物、空間充裕,天敵少b增加降低0KK/2K/2K(2)不能,因為存在環境阻力。一直增加。不是最大。歸納點撥環境資源有限有K值種內斗爭加劇,天敵增多先增大后減少由環境阻力淘汰掉的個體數變式訓練3C變式訓練4C解析:在K/2時,種群的凈補充量最大,因此對于有害動物不宜在此防治,因此A錯誤;該圖示不能作為控制人口增長的依據,由于人類與自然種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計劃生育的影響,因此B錯誤;該圖可用于實踐中估算種群最大凈補充量,用于指導實際生產,因此C正確。在K值時捕撈魚類得到的日捕獲量最多,因此D錯誤。當堂檢測1、C2、解

53、析:(1)樣方法中取樣的關鍵是做到隨機取樣,不能摻有人的主觀因素;田螺的種群密度取各樣方的平均值:(15+18+15+19+15+14)/6=16(只/mf)。(2) 作物價值與防治的成本之間的差值為收益。經控制后的有害生物的密度越小,防治成本越高,但作物價值也大,反之,經控制后的有害生物的密度越大,防治成本越低,但作物價值也越低。所以防治成本為曲線I;選ABC三點中B點防治最好,此時兩者差值最大,即收益最大。(3) 進行生物防治以后,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從而減輕環境污染;稻田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能夠將鴨糞分解成水稻所需要的無機物,促進水稻的生長。答案:(1)隨機取樣16(2)IB(3)農藥分解者(或:細菌、真菌等)無機物3、解析:(1)對植物和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