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八年級物理宇宙探密_第1頁
北師版八年級物理宇宙探密_第2頁
北師版八年級物理宇宙探密_第3頁
北師版八年級物理宇宙探密_第4頁
北師版八年級物理宇宙探密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eud教育網 百萬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課題7.3 宇宙探密授課時間教學目標1大致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并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2通過人類對宇宙探索歷程的展示,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追求、認識宇宙的科學態度、探索宇宙的科學精神。3大致了解我國的航空航天技術進展,體會我國載人航天成就在體現我國的綜合實力及提升國際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響。教具多媒體課件重點難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師組織指導學生活動(一)引入: 圖片:“嫦娥奔月”、“鵲橋相會”、東方紅一號、神州五號發射。你能從以上的每一張圖片得到怎樣的信息? 從古代人類向往宇宙,到實現飛天夢,人類一直在探索著宇宙。(

2、二)兩大學說 那么,人類認識宇宙是怎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科學家的發現、學說是你了解的?托勒密發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學大成,在總結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系統地確立了地心說。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經過長期的觀測、研究, 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體運行論中系統地提出了日心說。意大利學者布魯諾進一步認為,太陽只是無數恒星中的一顆,僅是太陽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這一認識使哥白尼日心說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三)追溯歷史兩個天文長度單位:l.y(光年光在真空中運行1年所經過的距離),AU(一個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介紹冥王星是如何被“開除”出去的)望遠鏡的發明是人類可以

3、將視線延伸到更遙遠的宇宙深處,去探索未知星系的譜線紅移現象說明星系正離我們遠去。 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毫無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利用望遠鏡拍攝了仙女星云的照片,推算出仙女星云的距離為225萬光年,遠遠超出銀河系范圍。人類探索宇宙的輝煌歷程。(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以觀看“宇宙之旅”片斷的形式,回顧了人類了解宇宙的過程。能不能談談你們的感受? 當然,還有一些關于宇宙的知識,同學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課堂上沒來得及進行交流的,課后大家可以再繼續探討。學生:“嫦娥奔月”、“鵲橋相會”等美麗的神話故事,是我們的祖先向往著浩瀚的星空,對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東方紅一號”是我國發射的

4、第一顆人造衛星,“神州五號”的發射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識,進行課堂全班性的交流1組:對于地球上的萬物,我們的古人認為是由“盤古開天”形成的,天圓地方;后來隨著農業作物的生產,地域間進行貿易,交通發展起來,人們逐步發現地球是圓的;天文學的發展,在觀測天體的運動規律基礎上,對地球的了解越來越多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開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古時候,人們從直觀的感覺出發,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是由于它們在圍繞地球旋轉。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說",即認為地球位

5、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陽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地球旋轉。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地心說。公元140年,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發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學大成,在總結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系統地確立了地心說。根據這一學說,地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其他天體都繞著地球轉動。這一學說從表觀上解釋了日月星辰每天東升西落、周而復始的現象,又符合上帝創造人類、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宗教教義,因而流傳時間長達1300余年。2組:在他闡釋的日心體系中,太陽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著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他對星空,尤其是對行星的運動狀況做了將近40年的觀測計算,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宇宙理論-日心

6、說。由于日心說危及到當時羅馬教會的思想統治,反動教會對布魯諾恨之入骨,用種種恐怖手段逼迫布魯諾放棄日心說,布魯諾寧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燒死。 以后的許多科學家利用更先進的觀測儀器,經過了長期的觀察、總結、計算,從而最終證實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動學說。地球的地位從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體降為繞太陽運動的一顆普通行星。由學生借助多媒體展示。我們知道天體之間相距很遙遠,用我們常用的長度單位來描述它們之間距離,顯得不夠用了。在天文中,常用的長度單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經過的路程),AU(一個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光年約是天文單位的1014倍。讓我們就借助于影片資料來追溯一下人類認識宇宙的

7、過程。人類最先了解的是與地球并稱為“八大行星”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由“九大行星”、衛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際物質,構成了太陽系。 太陽系,據我們現在的了解,并不是整個宇宙,在太陽系之外,還有許多恒星。1608年,荷蘭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明了望遠鏡。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里略親自動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遠鏡,并不斷改進,用來觀察天體,發現了月球表面的環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衛星、太陽黑子,發現了茫茫銀河由無數個恒星所組成。(展示銀河系的大致結構和圖片)1718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通過觀測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動的概念是錯誤的。1783年,另一位科學家赫歇爾通過對所

8、觀測到的大量恒星運動的統計分析,發現太陽以大約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著織女星方向運動。太陽空間運動的發現徹底動搖了哥白尼的日心體系中太陽固定不動的觀念。1917年,美國天文學家沙普利通過對銀河系內天體分布的分析,確認太陽并不位于銀河系的中心,而是處于相對說來比較靠近銀河系邊緣的地方。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毫無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談不到了。到這里,人們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 但20世紀初,美國威爾遜山天文臺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口徑的2.5米天文望遠鏡。1923年10月6日,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利用這臺望遠鏡拍攝了仙女星云的照片,推算出仙女星云的距離為225萬光年,遠遠超出銀河系范圍。隨著仙女

9、星系以及其他河外星系的發現,人們從恒星世界走入星系世界,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又大大地跨進了一步。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還在不斷的完善著,在這其中起著及其重要作用是的觀測工具的改進和更新,以及人類在宇航技術方面的努力,它們把人類了解的空間不斷的向外延伸。如我們熟知的在宇宙空間工作的哈勃望遠鏡,它不斷的向地面傳輸空間照片,對人類了解浩瀚的宇宙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美國1969年,尼爾·阿姆斯特朗等三位航天員,乘坐“阿波羅11號”,第一次登上了月球。1971年,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宇宙空間站“禮炮號”,從地球以外的地方來認識宇宙,探索它的奧秘。 我們中國也不甘人后,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1975年11月26日,發射“返回型遙感衛星1號”,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得發射;1984年4月8日,成功發射地球同步通信衛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2003年10月15日9時,“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在太空中繞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 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后,我國將在2010年實現月球探測計劃。板書提綱7.3宇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