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上駐波實驗-實驗報告_第1頁
弦上駐波實驗-實驗報告_第2頁
弦上駐波實驗-實驗報告_第3頁
弦上駐波實驗-實驗報告_第4頁
弦上駐波實驗-實驗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名稱:弦上駐波實驗目的要求(1)觀察在兩端被固定的弦線上形成的駐波現象。了解弦線達到共振和形成穩定駐波的條件。(2)測定弦線上橫波的傳播速度。(3)用實驗的方法確定弦線作受迫振動時的共振頻率與駐波波長,張力和弦線線密度之間的關系。(4)對(3)中的實驗結果用對數坐標紙作圖,用最小二乘法作線性擬合和處理數據,并給出結論。儀器用具弦音計裝置一套(包括驅動線圈和探測器線圈各一個,1Kg砝碼和不同密度的吉他線,信號發生器,數字示波器,千分尺,米尺)。實驗原理:1. 橫波的波速橫波沿弦線傳播時,在維持弦線張力不變的情況下,橫波的傳播速度v與張力FT及弦線的 線密度(單位長度的質量)l之間的關系為:v

2、=FTl2. 兩端固定弦線上形成的駐波考慮兩列振幅,頻率相同,有固定相位差,傳播方向相反的間諧波u1(x, t) = Acos(kxt )和u2(x, t) = A cos(kx+t)。 其中k為波數,為u1與u2之間的相位差疊加,其合成運動為:由上可知,時間和空間部分是分離的,某個x點振幅不隨時間改變:振幅最大的點稱為波腹,振幅為零的點,為波節,上述運動狀態為駐波。 駐波中振動的相位取決于cos(kx /2) 因子的正負,它每經過波節變號一次。所以,相鄰波長之間各點具有相同的相位,波節兩側的振動相位相反,即相差相位。對兩端固定的弦(長為L),任何時刻都有:由上式知, = ,意味著入射波u1和

3、反射波u2在固定端的相位差為,即有半波損。確定后,則有kL = n(n = 1, 2, 3, 4)或=2Ln,駐波的頻率為:式中f1為基頻,fn(n>1)為n次諧波。3. 共振條件:對于兩端固定的弦線上的每一列波在到達弦的另一端時都被反射,通常多列反射波不總 是同相位,并且疊加后幅度小。然而在某些確定的振動頻率下時,所有的反射波具有相同 的相位時,就會產生很大的振幅,這些頻率稱為共振頻率。通常波長滿足下列條件:實驗裝置1. 實驗裝置的主體弦音計裝置由jitaxian ,固定吉他弦的支架和基座,琴碼,砝碼支架,驅動線圈和探測線圈以及砝碼組成。2. 信號發生器:低功率信號發生器,型號DF10

4、27B,輸出信號的頻率從10Hz到1mHz。3. 數字示波器:型號為SS7802A,雙通道顯示。實驗內容1. 認識實驗儀器,了解各部分功能,并進行實驗前的調節。2. 用三通接頭將驅動線圈分別與信號發生器和示波器的一個通道連接,將探測線圈連 接到示波器的另一通道。(2)測量弦的長度和質量,求得線密度µ。(3)選擇T = 3mg(m = 1kg),L = 60.0cm,算得不同n值(即波腹數)時的頻率f 理,然后 實驗測得相應的f測,并求出相應的波速,和理論值比較。(3)選擇不同的L值(從40cm70cm選擇56個點),算出不同L值時的頻率f 理,然后實驗測得相應的f 測。數據與表格:(

5、1) 弦線的密度d0=1.025mmd=1.057mmL=49.85cmM=2.35g=4.714×10-3Kg/m(2) f-n關系T=3MgL=60.0cmve=78.97m/snf理(Hz)f測(Hz)(%)v(m/s)165.8163.034.2 75.6 2131.62126.24.1 75.7 3197.43188.84.4 75.5 4263.24254.23.4 76.3 5329.05316.43.8 75.9 6394.86378.94.0 75.8 (3) f-T關系n=1L=60.0cmT (Mg)Fc (Hz)Fe (Hz)(%)Fe2T138.0038.3

6、71.0 1472.26 1.00 253.7352.811.7 2788.90 1.89 365.8164.591.9 4171.87 2.83 475.9973.962.7 5470.08 3.71 584.9677.888.3 6065.29 4.12 (4) f-L關系n=1T=3MgL (cm)Fc (Hz)Fe (Hz)(%)lnfelnL40.0 98.72 95.86 2.9 4.56 0.88 43.0 91.83 89.42 2.6 4.49 0.81 47.0 84.01 82.05 2.3 4.41 0.72 51.0 77.42 75.03 3.1 4.32 0.63

7、 56.0 70.51 69.25 1.8 4.24 0.55 數據處理和結果1. f-n關系波速理論值為78.97m/s,實際測得的波速平均值為75.8m/s。測量值與理論值有所偏差,但考慮此次實驗的精度,此結果還是較合理的。f-n關系圖如下:從圖中可以看出,數據呈現了很好的線性關系,線性因子在0.9999以上,由斜率可得到f0=63.3Hz,與理論值有一定的偏差,但仍在允許范圍10%以內。2. f-T關系。f-T1/2的關系作圖如下:T1/2 (Mg)此圖的線性關系仍較為明顯,但線性相關因子較上圖稍差。并且從圖可明顯看出,最后一組數據的偏差較明顯。若不考慮最后一組數據,作圖如下:T1/2 (Mg)此時線性因子在0.999以上,具有很好的線性關系。這說明拉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時,誤差也會較大幅度地增大。3. f-L關系:單純做f-L關系如下圖:由于f與L并非線性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