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式教學的18個實用方式_第1頁
啟發式教學的18個實用方式_第2頁
啟發式教學的18個實用方式_第3頁
啟發式教學的18個實用方式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啟發式教學的18個實用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著重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正確途徑和方法,并在此基礎上獨立思考。 傳授知識絕不僅僅為儲存,而是為了促進學生掌握有關的基礎理論、技能和方法,進而能獲得更廣泛的知識。 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勇于探索,創造性地對待學習中的問題。啟發式教學的基本內容和精髓就在這個地方。 (1)、目標啟發式 目標明確是激發動機的誘因和調節行為的標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產生自覺學習的濃厚興趣。 教師要明確培養目標,要明確本專業課的性質、任務、基本內容和要求;還要明確教學過程中各個單元課程和各個教學環節,以及每堂課的要求,指出重點、難點、疑點、關鍵和要求掌握的程度等。

2、只有這樣,才能打開知識的大門,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激疑吸引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有意創設問題的情境,是打開學生心靈之扉、促使他們開動腦筋的一把“金鑰匙”。 宋朝學者朱熹說:“讀書無疑者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見長進。”(朱熹學規類編)“疑”是探究知識的起點。 教師的責任在于: 、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的人。 、啟發學生“于無疑處生疑”。 這樣就能拓開思路,啟發學生多想、深思,培養探索問題的能力。它是從問題入手,引起懸念,意欲讓學生從中尋覓問題的“歸宿”和“落腳點”。 在知識的重點、知識的聯系、學生的思維發展上均可應用。 (3)、提問啟發式

3、 這一方法要求真正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問題的情境,引起學生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思考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成效。 教師怎樣提問才算有啟發性?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 依據提問的作用不同可分為: 、點明知識規律性的提問; 、引起學生興趣和求知欲的提問; 、分析或概括性的提問; 、啟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提問。 教師運用啟發提問應注意的問題有: 第一,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稍高于學生水平,形成“信息差”。 這是啟發式的關鍵。 贊科夫說得對:如果教材和教學方法使得學生面前沒有出現應當克服的障礙,那么兒童的發展就會無力。 第二,抓住主要矛盾,在重點關鍵問題上提問,而不是事無巨細、每事皆問。 為了提

4、高效果,有人提出應著重從以下方面提問:教材的疑點要問;關鍵的內容要畫龍點睛地問;含蓄的內容要問。 第三,提問要從實際出發,按現代啟發式教學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設計和實施。 要求: 教師講課要生動形象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情緒,引起情感共鳴,隨時提出些有趣味的問題,使學生興致盎然的學習。 知識要講得“有所知,有所不知”,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 要把同一課題的各種不同觀點都擺出來,教師不急于把自己的看法表示出來,讓學生去思索和選擇,培養他們的求索精神和鑒別能力。 要把著重解決的內容提出來,鼓勵學生去探索、創造和發明。要從正面和反面提出問題,讓學生分析和對比,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5、 要從知識結構上提出思考題,要求學生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命題,培養全面地看問題的本領。 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點,設置“懸念”造成“認知”沖突,鼓勵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奧秘,培養鉆研問題的良好品質。 要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提出一些難度較大、較深的課題,激發他們向科學險境進發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培養學習毅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要從淺顯舉例和實際事物中,啟發學生尋找問題的哲理和事物的本質,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理解力和概括力。 要舉出有典型代表性的一個問題的實例,讓學生去進行聯想,培養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和思維綜合能力。 要從事物發展順序和知識內在邏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有條

6、理地學習和思考,培養他們邏輯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順序等。 (4)、比喻啟發式 教師要用具體形象的、學生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激發學生聯想,啟發思維,進行對照,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地學習。 中國古代教育經驗和方法中,就有“博喻”“善喻”的說法。孔子就是這方面在的突出的代表之一,在論語中,就有許多運用比喻闡明抽象道理的記載。 一般地說,越是深奧、抽象的道理,越需要借助比喻。教師要對比喻的素材進行認真的整理和加工提煉,注意比喻的通俗性、科學性和理想性。 (5)、反詰啟發式 在教學中,當學生對于自己提出的問題或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作出不完全、不正確的理解回答時,教師有時并不直接解答或糾正,

7、而是提出補充問題進行反問,使學生在反問的啟發誘導下,進一步開動腦筋,經過獨立思考,自覺糾正錯誤或不足之處,找出正確的答案,這種方法叫做反詰式反問法。 教師在運用反詰法時,必須熟悉教材、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知與不知的矛盾所在;反詰的問題應與本題有明確的必然的聯系,不要離題太遠,使學生感到“茫無邊際,摸不著頭腦”。 (6)、提示啟發式 提示啟發式基本上是以教師突出強調為特征的。它包括關鍵型、奠基型、例示型、比較型、實驗型等形式。 不管哪種提示,都是教師明確地強調問題的實質或準確地顯示問題的突出特征,以此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啟發學生正確思維,同時也兼有激發學生的性質。 、關鍵型提示 是教師指出理解問題

8、的關鍵詞語和關鍵條件的啟發方法。 反映任何事物的概念、判斷和推理,其文字表述都有關鍵的詞語,抓住它就可以抓住問題的實質,就不難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知識。 、奠基型提示 是教師首先重申與新知識有關或有直接聯系的舊知識,讓學生理解新知識奠定基礎的啟發方法。 它就是我們常說的溫故而知新。 、例示型提示 是教師用通俗、直觀的事例提示對復雜、抽象問題的理解的啟發方法。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舉例說明。 這種舉例有時用以闡述某一道理,有時是用以形象說明某一事物。 、比較型提示 是教師對相近或相似的幾個知識點進行比較,以引導學生注意它們的區別與聯系的啟發方法。 在各科的知識體系中,由于各知識點之間相互關系十分復

9、雜,可以幫助學生看清幾個知識點的區別和聯系,這對學生準確掌握和理解知識點是至關重要的。 、實驗型提示 是教師通過演示實驗,顯示事物的突出特征,來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的啟發方法。 (7)、點撥疏通式 是教學中調整學生注意力、糾正馬虎認識、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手段。 如發現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則說“現在有的同學已不在教室了”加以提示。 發現個別學生學習馬虎則說:“你計算的結果對嗎?”如發現有的學生眉頭緊皺則給予必要的點撥疏通,幫助學生克服看問題的表面性、孤立性,排除定勢干擾,培養逆向性和多角度思維。 (8)、情境啟發式 、情趣結合。 在教學中配合恰如其分的神色手勢傳情,以姿勢助說話,也可以借寓

10、或故事把學生帶進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氣氛中,使教學形象化,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感情共鳴,激發學生思維。 、情意結合。 教學要提倡“情于心而會于意”。比如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把課文用自己的話進行復述,進而要求編故事進行復述,效果也很好。 、語言啟發。 教師的語言,特別是文科教師的語言聲調,更要求能夠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地誦讀,使學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 教師必須做到,語言形象生動,感情充沛,情趣橫溢。 心理學研究證明: 問題的情趣出現在教材的開頭比分布在后面效果要好。因為在教學開始時出現,可以引起學生長時間甚至是整堂課的積極化,可以提高整堂課的學習質量,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

11、認識能力。 、環境啟發。 教學法的環境設計和布置,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學生常常是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來學習周圍世界的。他們接觸到的語言文字,只有在他們的大腦里引起經驗的共鳴時,才產生意義,也才能被記住和理解。 因此,年齡越小,年級越低,越要強調把知識和學生們的親身經驗結合起來,使他們親眼看到,親手摸到,親自得到結論。 做到: 按教學的目的和教學法的要求,搞好教室等教學環境的布置,特別要注意美學原則。 結合教材內容,創造出多種多樣,符合教學法要求的形象化材料、標本、照片、實物等;板書、板畫、圖表等,要有啟發作用。 (9)、示范啟發式 示范啟發式基本上是以教師的規范化示范來啟示學生

12、掌握某一技能的啟發方式。它包括潛在型、解題型、操作型、口語型、榜樣型等形式。 不論哪種形式,都是通過教師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規范化的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示范啟發式的本質是向學生展示規范化的過程。 、潛在型示范是教師講述知識,闡明道理的思維方式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師講述知識的聯想方式、闡述理論的誘導方式、聯系實際的選擇方式等等,都會給學生以啟迪性示范。 、解題型示范是教師有意進行的、比較明確的審題和答題的規范化示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常常通過例題向學生展示自己規范化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時甚至還要以分解方式,指明各步驟的

13、具體做法,這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模仿對象。 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臨摹”,就會啟發學生逐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操作型示范是教師有意進行的、以準確規范的動手操作的示范。 教師為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技能,常向學生展示自己規范化的操作和動作過程,甚至還要反復展示各環節的具體做法,這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模仿對象,學生照著去練,就能逐步學會操作技能。 (10)、類推啟發式 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突破教材難點,引起他們的相關聯想。通過概括化的活動,由此及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行學習。 運用此法教學,要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舊知識和已有的經驗,去探討新知識和未

14、知領域的東西,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與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結合起來。 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感性認認的實際出發,達到開發智力和開發能力的效果。 (11)、對比啟發式 教學中對相互關系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正反比較和新舊對比,啟迪學生在比較和分析中加深理解,積極思考去獲取知識。 魯迅說:“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人們要正確地認識客觀事物,就必須善于分析比較。 所以,用對比方式進行講授、提問、演示等,是啟發教學的重要手段。 (12)、直觀圖示式 、體系型圖示是連接各知識點,按其內在聯系勾畫展示若干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 這種圖示能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形成整體性認識。 、推理

15、型圖示是定向連接有關知識點,以完成某個觀點的推理過程。 這種圖示化推理的定向制約性非常鮮明、直觀,前后的因果聯系可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高低來靈活安排,既可粗略,又可細微。它可以使復雜的道理簡單化、通俗化、明朗化,很容易引導學生去深刻領會。 、展示型圖示是揭示事物的內部構成,反映定理或觀點的內容,表明某些知識點的相互制約關系及說明題意等形式多樣、作用廣泛的圖式。 (13)、講練引導式 指教師在講練課中,符合教學規律的整體思維導向,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主要體現在教學的重要環節。 其表現是,教師循循誘導于前,步步啟發,學生求索于后,自行分析,綜合、消化得出結論。 (14)、研討啟發式 在教學過程,抓住

16、關鍵問題,師生共同研究探討,引導學生質疑問題,各抒己見,共同做出結論。 (15)、探究引路式 指教師在探究課中運用的啟發式引導。 探究中,“導演”在關鍵處思想引路,充分發揮“演員”的主體作用,集思廣益地“排練演出”,使課堂教學呈現百花齊放的、民主的色彩,使學生各得其所。 (16)假設式啟發 假設式啟發是以虛構的事例來說明某一觀點是錯誤的,從而啟發學生理解接受正確觀點。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贊同某一錯誤觀點的不正常情況,這時,教師就不應硬性制止,而應用假設式啟發,即用歸謬法的論證步驟。 一般是首先假設錯誤觀點是正確的,再按錯誤觀點的有關條件進行推理,結果引出矛盾的或是荒唐的結論,從而否定錯誤觀點,肯定正確觀點。 (17)、自學指導式 教師在自學輔導課中研究教法,進行自學的思維引導。 “自學能力是具有不同層次的立體范疇,它不是屬于一般的能力,而是屬于特殊的能力。” 這就要求教課前應選擇設計怎樣區分教材主次,易混淆的知識如何處理、如何審題、怎樣確定解題步驟、怎樣論證、檢查、演算、如何優化自學時間、如何提高記憶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