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編統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16任務驅動式教學【教學設計】《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_第1頁
初中部編統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16任務驅動式教學【教學設計】《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_第2頁
初中部編統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16任務驅動式教學【教學設計】《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_第3頁
初中部編統編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16任務驅動式教學【教學設計】《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育精選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 教學模式介紹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教學方式。任務驅動的教與學的方式,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的學習體系。設計思路說明本單元有三個任務,分別是“學習演講詞”、“撰寫演講稿”和“舉辦演講比賽”,課文作為學習素材,首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學習演講詞。本篇課文學習重點,首先要掌握文章主要內容,了解演講的特點,感知奧林匹克精神,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精神。要在學習演講詞中試著用“講”,進一步加深對奧林匹克主義精神的感悟。 教材分析學習這篇演講

2、詞,主要設計以下任務:從最近發生的冬奧會比賽新聞中探討平和與自信的奧林匹克精神。閱讀梳理演講稿的層次,在小組演講的練習中感悟精神。教學目標1、 掌握文章主要內容,了解演講的特點,感知奧林匹克精神,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精神;2、 感知演講詞言簡意賅,慷慨激昂的語言特色;3、 用演講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體驗感受演講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掌握演講的技巧。教學重難點用演講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體驗感受演講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掌握演講的技巧。課前準備查找資料,了解我國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取得的成績和冬奧即將舉辦等信息,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精神。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聞事件導入,直接進行對體育精神的討論。觀察

3、以下圖片,你發現了什么?展示平昌冬奧會中國健兒新聞圖片。新聞特寫:在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決賽中,李靳宇以2分25秒703的成績獲得亞軍。“沒感覺。”這是李靳宇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我真的沒什么感覺,從頭到尾不緊張,也不興奮。”李靳宇說。即便拿到冬奧會女子1500米銀牌,站在聚光燈下接受媒體的輪番“轟炸”,她依然淡定如斯,“沒什么感覺。”賽場之上,這種淡定坦然的心境,讓她贏得更放松、更干凈。國際奧委會委員、前冬奧會冠軍楊揚說,李靳宇很出色,滑得很干凈,要想當一個優秀運動員就得保持這種“純粹”。反觀某些國家的運動員則充滿功利性,短道速滑世錦賽女子1000米半決賽,某國運動員沈石溪和崔敏靜

4、同組,最后時刻,英國的克里斯蒂領先,沈石溪和崔敏靜并駕齊驅,競爭第二名。關鍵時刻,沈石溪直接將崔敏靜推出了賽道,后者摔倒在廣告板上。引入話題“平和與自信” 。這里的討論將為“奧林匹克主義包括但又遠遠超越了一般體育運動”埋下伏筆。二、介紹演講背景這是顧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舉行的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在這之前奧林匹克運動自身存在很多弊端(選手項目沖突、興奮劑欺騙行為等),也受到國際政治局勢的嚴重影響。這些都違背了他所提倡的奧林匹克精神。第6屆奧運會即1916年柏林奧運會。原定于1916年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因1914年7月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迫停辦。長達4年之久的

5、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釀成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災難,同時也給奧林匹克運動造成了巨大損失:國際奧委會總部被迫遷到瑞士小城洛桑;32名奧運會選手戰死疆場,其中包括16名曾獲奧運會獎牌的優秀選手。補充: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的奧林匹亞競技,每四年舉行一次,若因故不能舉行,屆數仍按順序計算。奧林匹克運動會曾因兩次世界大戰中斷過三屆(1916年、1940年、1944年)。三、介紹作者皮埃爾·德·顧拜旦生于1863年1月1日,逝于1937年9月2日,法國巴黎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創始人。1896年至1925年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奧林匹克會徽、奧林匹克會旗設計者。他終生倡導奧林匹

6、克精神,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不僅是國際體育活動家,同時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學家和歷史學家。 代表作有體育頌運動心理學試論等。四、自讀課文,理清思路第一層(第1段):簡要回顧奧林匹克主義五年的發展歷史。第二層(第2-5段):闡釋奧林匹克精神的特點和復興奧運會的宗旨。第三層(第6-8段):展示奧林匹克的發展理念和精神內涵。第四層(第9、10段):對奧林匹克運動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板書設計:回顧五年歷史奧林匹克精神展望未來恢復奧運的原因重振奧運的途徑闡述奧運精神五、演講練習,思考探究請學生分小組演講相關段落并討論問題。問題一、奧林匹克精神與純粹的競技精神有什么不同?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精

7、神包括但又超越了競技精神”。純粹的競技精神只能帶給運動員心理上自得其樂的悅樂感,奧林匹克精神帶給人們的將是美感、榮譽感。顧拜旦進一步表明他決心“把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運動功利主義同古希臘留傳下來的高尚、強烈的觀念結合起來,開辟奧林匹克新時代”。問題二、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究竟是什么?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吸收古代傳統構筑未來的力量之一。主要體現在:雖“不足以確保社會和平”,仍可促進和平;雖“不能更加均衡地為人類分配生產和消費物質必需品的權利”,但仍可促進公平;雖“不能夠為青少年提供免費接受智力培訓的機會”,但仍可促進教育。總之,和平,具有公平性和教育性并為大眾所享受,就是完整、民主

8、的奧林匹克精神。問題三、作者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的根本出發點是什么?他是如何闡述奧林匹克的教育作用的?根本出發點是通過體育競賽來教育青年。顧拜旦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他體育思想的核心。在演說中,他闡釋了“敲響重開奧林匹克時代鐘聲的原因”,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他不滿“青少年往往為陳舊、復雜的教學方法,愚蠢和嚴厲相交替的說教以及拙劣膚淺的哲學所束縛而失去平衡”的現狀。希望通過復興奧運會來改變傳統教育方法與內容,從而促進青少年全面、均衡、協調地發展。六、賞析語言課文最后一段說:“目前的時勢依然很嚴峻。即將破曉的黎明是暴風雨過后的那種黎明。但待到日近中天時,陽光會普照大地。黃褐色的玉米又將沉甸甸地壓在收獲者的雙臂上。”這段話到底應如何理解?(1)時勢依然嚴峻。奧林匹克運動只是貴族的活動,大眾被排除在外;人們渴望進步但往往被引入歧途;青少年因落后的教育失去平衡。這些都與奧林匹克精神相違背。(2)即將破曉的黎明。奧林匹克精神已逐漸被青年所崇尚,它必將以現代化產業發展所賦予的各種形式為地位最低下的公民所享受。(3)“黃褐色的玉米”,比喻沉甸甸的收獲,作者相信通過努力一定會有光明的前景。小結:語言莊重,通俗易懂,意義深遠,情感真摯,真實細膩。七、小結本文是一篇旨在表達見解的演講。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吸收古代傳統構筑未來的力量之一,這種力量體現在:雖“不足以確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