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頂板(擠塑板)保溫系統施工方案_第1頁
地下室頂板(擠塑板)保溫系統施工方案_第2頁
地下室頂板(擠塑板)保溫系統施工方案_第3頁
地下室頂板(擠塑板)保溫系統施工方案_第4頁
地下室頂板(擠塑板)保溫系統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甘肅會展中心地下室頂板(擠塑板)保溫系統一、編制依據本工程為甘肅會展中心地下室頂板(擠塑板)保溫工程。我項目部為使該工 程達到優質低耗的施工目標,根據"高標準、高要求、高起點”的原則,編制本 施工方案,編制依據如下:(-1該工程施工圖紙。(二國家現行的建筑安裝工程施工規范及建筑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 準,技術標準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 )3、隔熱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1080189 )4、玻璃纖維制品試驗方法(JC17680 )5、聚氨酯建筑密封膏(JC48292 )6、外墻外保溫建筑構

2、造外墻外保溫(02J121-1 )二、工程概況建筑面積總69133 m1,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47929.85地下建筑面積為21203.16 nr。建筑物總高度為18.24m 30.70m ,局部37m ;地下室層高為 4.60m ,一層二層層高為9.00m ,其中夾層為4.5m。地下1層、地上2層。地下1層主要以地下車庫為主,同時考慮甲核六級人 防隱蔽所及相應的配套設施。一層、二層布置為展廳展位以及洽談室、辦公室、 臨時倉庫、衛生間、消防控制室等相應的配套設施。節能設計:鋼筋混凝土屋面保溫層采用50mm厚擠塑聚苯板,屋面找坡層采-9 -用1 : 10水泥珍珠巖,最薄處30mm厚。金屬屋面保溫層

3、采用120mm厚玻璃纖維保溫棉外包增強的純聚乙烯膜。鋁板幕墻石材幕墻夾層內填50mm厚擠塑聚苯板。外窗采用鋁合金斷熱窗,低溫輻射中空安全玻璃(6+8+6);天窗玻璃采用 8+12+6低溫輻射中空鋼化熱浸安全玻璃+低溫輻射中空半鋼化安全玻璃,玻璃間 充惰性氣體(氧氣)地下室頂板下貼50mm厚擠塑聚苯板三、項目施工管理組織及工期(-)項目管理組織結構保溫工程將被列為我項目部的重點分項項工程之一,項目部將在組織協調強 化管理方面直接領導,對工程進度、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各方面進行控制, 集中我項目部財力、物力、人力及其它一切優勢,確保本施工任務按期完成。(二)計劃工期:頂板保溫工程施工:工期60天

4、。四、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圖基層板面處理-k配專用粘結劑 -k刷界面劑一道-k粘貼擠塑板鉆孔及安裝固定件 一擠塑板打磨找平 一刷界面劑一道 抹底層聚 合物砂漿埋貼網格布抹面層聚合物砂漿驗收(-)施工準備:1、檢查施工條件:-9 -檢查內容:(1)施工現場應做到通電、通水、并保持工作環境的清潔。(2 )頂板預留洞及預埋接線盒施工及驗收完畢。2、主要施工工具準備:抹子、搓抹子、靠尺、7001000r/min電動攪 拌器(或可調速電鉆加攪拌器刷子、多用刀、灰漿托板、拉線、皮尺、毛棍、 粘有20粒度粗砂紙的打磨抹子。3、主要施工材料準備:A. 粘結膠漿的配制:將膠粘劑按指定重量配合比用攪拌器充分攪拌均勻

5、(應由專人攪拌),靜置5min后,視其和易性,加入適量的水再攪拌一次。并應 注意以下事項:a) 開封后,將膠粘劑其充分攪拌至膠漿狀;b) 攪拌不得過度,以防攪入空氣,降低膠漿的和易性等性能;c) 應根據氣候情況掌握膠漿的粘稠度,注意嚴格控制加入的水量,并應以緩慢、滴注的方法加入盡量少的水;d) 粘結膠漿中不得再摻入砂、骨料、速凝劑、防凍劑、聚合物等其他添加劑;e) 粘結膠漿應隨用隨攪,已攪拌好的膠漿料必須在lh內用完。B. 保溫板的切割:應盡量使用標準尺寸的保溫板,需使用非標準尺寸的保溫板時,可采用電熱絲切割器進行切割加工,也可用多用刀切割加工。C. 網格布的準備:應根據工作面的要求裁剪網格布

6、,標準網格布應留出搭接長度。D. 抹面膠漿的配制:(配制和要求均同粘結膠漿I-9 -> 板材粘牢24小時后,用專用的搓抹子將板邊的不平之處挫平,安裝緊箍件。(30米以下每平方米不得少于4個,30米以上每平方米不得少于7個1> 保溫板表面不平整處應用專用打磨抹子磨平,然后將整個墻面打磨一遍。打磨時散落的聚苯屑應隨時用刷子、掃把或壓縮空氣清理干凈,操作工人應 戴防護面具。>粘貼保溫板時應注意以下事項:操作應迅速,在保溫板安裝就位之前,粘結膠漿不得有結皮;保溫板的接縫應緊密,且平齊;僅在保溫板邊需翻包網格布時,才可以在 保溫板的側面涂抹粘結膠漿,其他情況下均不得再保溫板側面涂抹粘結

7、膠漿,以 免引起開裂;打磨板面的動作應是輕柔的圓周運動,不得沿著與保溫板接縫平行的方向 打磨;保溫板施工完畢后,至少需靜置24h ,才能進行打磨,以防保溫板移動, 減弱板材與基層板面的粘結強度。2、網格布的鋪設標準網格布的鋪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二道抹面膠漿法用不銹鋼抹子,在板材表面均勻涂抹一層面積略大于一塊網格布的抹面膠漿, 厚度約為1. 6mm。立即將網格布壓入濕的抹面膠漿中彳寺膠漿稍干硬至可以碰觸時, 再立即用抹子涂抹第二道抹面膠漿,直至網格布全部被覆蓋。此時,網格布約在 兩道抹面膠漿的中間。當遇到預留洞口時,應在洞口四角處貼標準網格布,以防 開裂.9-鋪設網格布時應注意以下事項:、標準網

8、格布間應相互搭接至少65mm,但加強網格布間需對接,其對接邊 緣應緊密;、在拐角部位,標準網格布應是連續的,并從每邊雙向繞角后包墻的寬度 不小于200mm,加強網格布應頂角邊對接布置、鋪設網格布時,網格布的彎曲面應朝向板面,并從中央向四周用抹子抹 平,直至網格布完全埋入抹面膠漿內,目測無任何可分辨的網格布紋路。若有裸 露的網格布,應再抹適量的抹面膠漿進行修補;、抹面膠漿的厚度應在3. 0-5. 0mm ;、全部抹面膠漿和網格布鋪設完畢后,至少靜置養護24h ,方可進行下一道 工序的施工。在寒冷和潮濕的氣候條件下,還應適當延長養護時間;、保護已完工的部分,避免受水的滲透和沖刷。五、質量檢驗1 .

9、材料的質量檢驗本系統及本系統所使用的所有材料的技術性能,均應滿足國家有關標準和國 家標準圖集【99ZJ105(一)】的有關要求。施工前應對材料質量進行抽樣復查。抽 查次數按使用數量確定,同一樣材料至少抽樣一次。此外,尚應滿足以下要求:A. 粘結膠漿a) 現場隨機檢查粘結膠漿是否按規定的配合比配制。b) 現場隨機檢查涂膠面積及涂膠點的布置、數量是否符合規定。B. 保溫板a) 保溫板的外形應基本平整,無明顯膨脹和收縮變形,熔結良好,無明顯掉粒,不得有油漬和雜質,不得有不正常的氣味。b) 保溫板的表觀空度應符合圖集【99ZJ105(一)】之要求。c) 保溫板的規格尺寸及其允許誤差見下表:閭示單位允許

10、尺寸允許偏差長度方向mmW1200±1.6寬度方向mmW600±1.6厚度mm202525100+1.6±1.6板邊精度mmW600W1.6表面平整度mm長度方向的彎曲W0. 8方正度mmW600W1.6d)保溫板在運輸中的表觀要求見下表:閭示單位允許尺寸允許偏差壓痕面積%表觀深度大于L6的壓痕面積W總面積的5%空洞個板材每0. 72m2的表積上尺寸大3. 2 X 3. 2 X 3. 2mm空洞數W8凸凹深度mm板材表面的凸起或痕深度W1.6C.抹面膠漿:檢查項目同粘結膠漿。2 .施工質量要求A.保溫板的粘貼a)用目測法檢測表面狀況,其中包括: 板邊的切割質量;

11、板筐及填塞質量; 板表面是否按要求進行打磨; 預留洞口四角及管線穿墻等洞口處,保溫板的切割及布置是否符合 要求。 板面打磨完畢后,需用2m長靠尺及楔形塞尺檢查板面平整度及垂 直度,誤差均不得大于4mm。b)保溫板貼48h后,敲擊檢查是否有松動或粘貼不實處。必要時可揭下 保溫板觀察是否有虛粘,并觀察界面破壞情況。破壞界面在保溫板內 時為粘結良好,粘結膠漿從保溫板上剝離時為粘結不良。c)用最小刻度為0. 5mm的金屬直尺測量板筐間隙及高差,高差不得超過 lmmoB.網格布的鋪設a)用目測法檢查表面狀況,不得有肉眼可分辨的網印。b)現場隨機檢查網格布是否按規定鋪設。用插針方法檢查抹面膠漿的厚 度。3 .施工質量管理A.健全質量日常檢查制度,做好施工日記及自檢紀錄,做到問題不過夜;B.定期召開質量協調會;-9 -C.隨時解決業主、監理方提出的質量問題;4.安全、文明施工A.成立以項目經理掛帥的施工安全領導小組,全權處理施工中的安全制度落 實及檢查工作;B.人員安全教育: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前,必須經過安全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