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學名詞解釋若干_第1頁
文獻學名詞解釋若干_第2頁
文獻學名詞解釋若干_第3頁
文獻學名詞解釋若干_第4頁
文獻學名詞解釋若干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同等學力研究生?文獻學?“名詞解釋局部參考資料:說明:本參考資料所包括的條目不盡全面,解釋當也有不盡人意之處,望各位同學以此為大致線索,進一步全面準確把握教材內容,為國考“文獻學局部做好充分準備.順祝測試順利!第一局部:?文選?五臣注:唐代開元時五位朝臣呂延濟、劉良、張銃、呂向、李周翰對?文選?進行合注,進獻朝廷后流行,世稱五臣注.自南宋以來,?文選?五臣注與李善注多合刊,稱為?六臣注文選?.六經皆史:中國古代的一些學者認為,六經中?春秋?與?尚書?是史書,而?詩?、?禮?、?易?、 ?樂?也源自史官,具有記錄歷史的性質,因此也都算史書.“六經皆史說的集大成者是清代章學誠,這一提法提升了史學的

2、研究價值,拓寬了史學的研究對象.疏不破注:疏不破注是訓詁學的根本術語之一,指作疏者盡量依照注文的意思進行詮釋,不試圖去改變舊注的任何觀點,這在唐代成為注釋家的根本準那么.疏即正義,是對注解釋,疏解時一般不突破原注,不另作主張.“經今、 古文: 所謂的“文,是指記載經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漢代通行的隸書,古文那么指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的古文字“蝌蚪文,即大篆或籀書.在漢代,奉行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的學者形成不同的教學體系、思想熟悉和政治立場,從而形成“今古文之爭,對中國古代學術產生了深刻影響.緯書:漢代的方士和儒生依托今文經義宣揚符箓、瑞應、占驗之書,有的與經義在離合之間,有的那么全無關系.因相

3、對于經書,故稱為緯書.讖緯西漢末及已經流行,王莽曾召集文士對讖緯之書進行一次大的結集.漢光武帝劉秀就是靠圖讖興起,緯書及其代表的文化在東漢形成極盛的局面.以訓詁代本字:在引用古代文獻資料時,常常對古奧艱澀的字句今行譯釋,為古文的解釋、譯提供了可貴的經驗:有的是對譯,有的是意譯,有的是增文譯釋.“四局部類法:大局部中國典籍所采用的主流分類方式,即根據經、史、子、j精選集四部進行分類的方法.四局部類法在?隋書經籍志?中正式確立,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其大成.六經注我:學者根據自己的方便,隨意闡釋六經,來發表自己的思想,展現自己的智慧,詮釋自己的生命.六經注我是相對于我注六經而言的,其提出者陸九淵

4、本意為:理解六經,發揮經義而不為所拘限,使六經為我所用.但后世學者矯枉過正,因此形成了率性處理文獻的空疏學風.辨偽:指對偽書及其虛假內容進行分析甄別的研究方法.古籍辨偽工作包括兩方面內容:關于古籍文獻名稱、作者、著作年代真偽等的考辨;關于書籍內容如事實、論說真偽等的考辨.前者和古籍版本學、目錄學的關系較密切,后者那么與校儺學及史學中的史料考辨工作相近.辨偽的根本目的并非要從古文獻中剔除偽書,而是要弄清這些文獻的真實著者、 書名和著作內容、 年代等,使人們能準確地了解其價值和正確利用.輯佚:對以引用的形式保存在其它存世文獻中的已經失傳的文獻材料加以搜集整理,使已經佚失的書籍文獻,得以恢復或局部恢

5、復的行為.通過輯佚得到的文獻,稱為輯本或輯佚本,研究輯佚的歷史、方法、原那么和其他相關問題的學科,稱為輯佚學.乾嘉學派:乾嘉學派是清代乾隆、嘉慶時期思想學術領域逐漸開展成熟的以考據為主要治學方式的學術流派.由于此一時期的學術研究采用了漢代儒生訓詁、考訂的治學方法,與著重于理氣心性抽象議論的宋明理學有所不同,所以有漢學之稱.又因此學派的文風樸實簡潔,重證據羅列而少理論發揮,而有樸學、考據學之稱.二重證據法:主要指紙上之材料與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證的文史研究方法.“二重證據法由王國維創立,對 2020 世紀中國學術研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根據陳寅恪的概括,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取外來之觀念

6、,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也可納入“二重證據法.第二局部:從校勘學角度解釋“古籍:校勘學所研究的校勘特指古籍的校勘.所謂古籍,j精選是指用漢字符號記錄歷史文化信息的載體,即中國古代的漢字書籍文獻.劉向?別錄?對“儺校的解釋: ?文選?卷六?魏都賦?李善注引東漢應劭?風俗通義?曰: “劉向?別錄?準隹校,一人讀書,校其上下,得謬誤,為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假設仇家相對,故曰懶也.根據這一記載,劉向是將“校與“俯隹解釋為比勘統一古書不同文本的兩種工作方式.陳垣的四種校勘方法:陳垣?校勘學釋例?總結了他校勘?元典章?所用的四種校勘方法:1 1、對校,即以同書之祖本或別本對讀,遇有不同之處,那么注于其旁

7、;2 2、本校,即以本書前后互證,而抉摘其異同,那么知其中之謬誤;3 3、他校,就是搜集、掌握他書中與本書文辭有關的資料,進行考證.4 4、理校,即用理論知識作為依據對文字校勘方面的問題進行判斷分析.這四種校勘方法也是對古人校勘方法的總結歸納,是學術界普遍公認的正規校勘方法.校勘的內證和外證:校勘取證的范圍,可分為所校古籍之內和所校古籍之外兩大類,得自前者的稱為內證,或稱本證,主要來自對校和本校;得自后者的為外證,或稱旁證,理校、他校所得即屬此類.在校勘考證中,內證處于主要地位,起決定作用;外證處于次要地位,附屬于內證.異文:指在版本對校中發現的不同文字.異文的實質是原稿文字和各種錯誤文字,問

8、題有形可見,其現象多種多樣,在校勘學中,通常概括為誤字、脫文、衍文、倒文四種類型.疑誤:指對校各本不存在文字差異,外表上沒有錯誤痕跡,但實際上可能存在的訛錯.疑誤的實質是校書者根據有關知識發現疑難,認為存在錯誤,但無法找到版本依據,因無跡可尋,這類問題有時較難發現.誤乙:在校勘學中,“乙通常指原文字句的先后次序被顛倒的現象.“誤乙包括不明文義誤乙、不明訓詁誤乙、不明修辭誤乙、據誤本而乙、據他書誤乙等.抄脫:抄寫刻板時的無意脫漏,常見的有重文抄脫、義似抄脫、煩復抄脫、竄行抄脫等.底本:指在校勘工作中用作文字根底的版本.記錄異文或改正誤字,都是在底本文字的根底上進行的.為便于工作,也方便讀者,多用

9、錯誤較少的足本,通常選用某一版本系統的祖本,也可以是古本或后人的精校本.參校本:指用來和底本對校的版本,可分為主要校本和參考校本.主要校本要與j精選底本全面比勘,逐字逐句仔細核對,通常選用有代表性的版本,如古本、底本之外其他版本系統地祖本、與底本同一版本系統但文字差異較大的版本、并非該系統祖本但與其祖本文字差異較大的版本.底本、主要校本之外的其他版本那么作為參考校本,不必與底本一一對校,可在遇有疑難時備查核參考.第三局部:古籍版本學:我國古籍是指 19111911 年辛亥革命以前出現的書籍.古籍版本學的研究對象是各種形式的古書版本包括寫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等,是一門研究古籍版根源流演變及其

10、鑒定規律的學科.書衣:即書皮,是古書外形結構的根本組成局部,指包在古書最外面質地較厚的上下兩層有色紙,起保護作用.書名頁:又名封面、封頁、內封、封面大題,指書衣之后題寫書名的一頁.扉頁:又名護頁、副頁,指襯在書衣和書名頁之間的空白頁,常常有藏書家的題記、跋語.遞修本:古書版本的類別之一,指書版殘缺,經過兩次以上修補而重新印刷的本子.寫本:成書時以手寫形式流傳的本子.一般在唐宋寫本、名家寫本、佛道寫經卷等較狹小的概念上使用.抄本:又名傳抄本,指根據底本再行傳寫之本.使用范圍較為寬泛.其中按底本字體行款覆紙摹寫的稱為影抄本.石經: 將經書刻成石碑即成石經,著名的有東漢“熹平石經、 三國魏“正始石經

11、、 唐“開成石經、五代后蜀“孟昶石經、北宋“二體石經.宋代官刻本:官刻書主要有監本和公使庫本.監本即國子監刻本,它主要供朝廷使用,也向社會發賣,內容以經書、史書、醫書為多,一般質量較好.公使庫本是宋代各路州軍所設招待所性質的公使庫刻印之書,質量也較好.清代家刻:家刻即私家刻書,清代家刻的代表有周亮工、鮑廷博、黃丕烈、葉德輝等,且多喜刻叢書.元代坊刻:坊刻即書商刻書.元代坊刻數量多,著名的有張存惠“晦明軒、劉君佐“翠巖精舍、余志安“勤有堂、葉日增“廣勤書堂,它們大量地刊刻舉j精選業之書、元曲雜劇等.元代書院本:元代書院十分興盛,著名的有梅溪書院、西湖書院、象山書院等,書院刻書一般數量大、速度快、

12、質量上乘.南北監本:明朝國子監分南京、北京二處,南北監本好篡改、校對粗疏,歷來學者對其評價不高.藩刻本:明代分封藩王,各地藩府刊刻了三百多種書,著名的有蜀藩、寧藩、晉藩等.藩刻本刻印俱佳,是明代官刻本中的精品.版本鑒定的根本方法:有根據牌記、刻工、諱字、原書序跋、后人題跋識語、藏書印記、著錄、書名、卷數、目錄、體例、銜命、尊稱、謚號、書中所涉人物、年號、史實、地名、官名、官署名、校勘、綜合考辨等十幾種方法幫助鑒定版本.第四局部:?漢書藝文志?:這部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目錄學著作,為?漢書?十志之一,屬于史志書目.該書是班固根據劉向、劉歆?七略?增刪改撰而成的,包括六藝、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種的分

13、類體系,另析輯略形成總序置于志首,表達了先秦學術思想源流.?漢書藝文志?在?七略?的根底上,刪兵書十家,增加劉向、揚雄、杜林三家著作.?漢書藝文志?總共著錄圖書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隋書經籍志?: 這部書是由唐朝廷組織編撰的官修目錄,也是繼?漢書藝文志?后,我國現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錄.?隋志?以?隋大業正御書目?作為底本,借鑒了阮孝緒?七錄?的分類體系,并利用隋代遺書一萬四千四百六十六部,八萬九千六百六十六卷進行核對,刪去重復,按經、史、子、集四部四十類著錄,既反映隋朝一代藏書,又記載六朝時代圖書變動情況,并最終確立了四分法在目錄學中的地位,也是現存最古的四分法目錄

14、學著作.?郡齋讀書志?:宋代晁公武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私家藏書書目.?郡齋讀書志?分經、史、子、集四部,4545 類,其中經部十類、史部十三類、子部十八類、集部四類.?郡齋讀書志?著錄了不少已佚唐五代文獻.其解題涉及許多文學史料,價值尤高,如目錄學家陳振孫所言:其所創造,有足觀者.?郡齋讀書志?在編撰流傳過程中,形成了袁本和衢本兩大版本系統.j精選?直齋書錄解題?:南宋陳振孫撰.這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書目錄.陳振孫將自己對5 5 萬余卷藏書的研究心得,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的形式進行整理,歷 2020 年撰成私家藏書目錄?直齋書錄解題?5656 卷.該書收錄豐富,體例較完備,記載較全面,為后世所重視,在考證古籍存佚、辨識古籍真偽和校勘古籍異同等方面均有重要價值.該書著錄五萬一千一百八十余卷,超過南宋官修?中興館閣書目?所著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其解題的參考使用價值,也較?中興館閣書目?為優.私人藏書目錄在數量、質量方面同時超越官修目錄,該書是其轉折點.?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總目?為我國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圖書目錄,全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簡稱?四庫總目?.全書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