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十五單元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全國通用)_第1頁
高考地理第十五單元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全國通用)_第2頁
高考地理第十五單元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全國通用)_第3頁
高考地理第十五單元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全國通用)_第4頁
高考地理第十五單元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全國通用)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五單元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一五年高考真題也大考點分布考點一荒漠化與水土流失的防治(2015 山東文綜,56)綠洲與荒漠的交錯帶生態環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綠洲區過量開采地下水會使交錯帶生態環境退化,形成“生態裂谷”。下圖為“生態裂谷”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一生毒裳咎酉 WfHK趨變蟀帶。荒漠區FC河施1 .“生態裂谷”形成過程中,附近的交錯帶 ()A.自然植被改善B.風力侵蝕減弱C.地下水流向綠洲區D.流動沙丘轉為固定沙丘2 .“生態裂谷”出現后,為了綠洲區的可持續發展,應該 ()A.在荒漠區植樹造林B.在交錯帶發展灌溉農業C.在綠洲區禁止開采地下水D.在流域內合理分配水資源解析 第1題,由

2、于綠洲區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該區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區,周圍的地下水位相對較高,并逐漸向漏斗中心流動,從而導致綠洲與荒漠的交錯地帶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了生態裂谷,故選C項。第2題,當該地生態裂谷出現后,即出現了土地的荒漠化,為了實現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在流域內合理分配水資源,既有利于綠洲農業的發展,也有利于生態的改善,故D 正確;荒漠區水資源不足,不宜發展植樹造林,A錯誤; 綠洲與荒漠的交錯帶,生態環境脆弱不適宜發展灌溉農業,而應該做好生態改善工作,B 錯;地下水是綠洲區的主要水源,在綠洲區可合理開采地下水,C 錯。答案 1.C 2.D3. (2014 廣東文綜,3)沙漠中植被

3、的出現可對沙丘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主要作用機制是()A. 降低風速進而增加風沙流對地表的侵蝕B. 增加風沙流中顆粒物的含量而減少堆積C. 促進風沙流攜沙能力的增強而增大侵蝕D. 攔截風沙流中的懸浮顆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 植被的出現,增加了地表的粗糙程度,從而降低風速,風速降低則會使侵蝕變弱,A項錯。風速降低,搬運能力減弱,堆積能力增強,B 項錯。風速降低,攜帶風沙的能力變弱、侵蝕也變弱,C 項錯。風速降低,并能攔截風沙流中的懸浮顆粒,因而沉積作用增強,形成沉降,D 項符合題意。答案D(2013 重慶文綜,911)地理興趣小組對某流域進行水土流失的調查。據此回答46題。4. 在調查之前,該組同學需要

4、優先收集調查區的地形圖和()A. 氣溫分布圖B.降水量分布圖C. 工業分布圖D.旅游景點分布圖5. 流域產沙量(一定時間內流域內產出的泥沙總量)是水土流失調查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同學們提出了四種獲得流域年產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 測定一年內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 測定一年內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 在流域源頭設置收集池,年終稱取泥沙總量D. 在流域出口處設置收集池,年終稱取泥沙總量6. 圖中是幾位同學根據調查結果繪制的坡度與單位面積產沙量關系曲線圖,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規律的是()A. B.電位面電F沙討皿m2% 加 do堆度廠) C. D. 解析 第4題,該題考查的是學生對

5、水土流失成因的掌握。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這個題目已經說出了有地形圖,分析四個選項,只有降水量和水土流失關系最密切,所以選B。第5題,該題考查的學生對流域年產沙量的理解,題目實際已經給了定義是一定時間內流 域內產出的泥沙總量。這個題目定義強調的是流域內產出,所以一定是流域出口處收集的才是,故選D。第6題,該題考查的是學生平時對坡度與水土流失嚴重程度的關系的掌握,這個平時學生應該是有一定訓練的。這個題目坡度最大為 40度左右,所以不應該出現坡度變大單位面積產沙量大量減少的過程,所以選A。一般情況的下40。坡面水土流失最為嚴重。1 ft" 20n "F4 口與FWTtr

6、上圖是坡面侵蝕強度隨坡度變化的關系。當坡度40。時,坡面侵蝕強度最大,相同降水量條件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答案 4.B 5.D 6.A7. 2014 課標I ,36(2)(3)(4)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區域海拔在 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1)說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2)簡述風沙對該路段鐵路及運行列車的危害。(3)針對該路段的風沙災害,請提出防治措施。解析 第(1)題,冬春起沙的原因

7、既考慮風力因素,也要考慮植被因素, 同時考慮周圍的地形等。第(2)題,風沙可以填埋路基,侵蝕路基,并對機車造成破壞,影響行車安全。從車、路兩個方面展開。第(3)題,防止措施,一方面從沙源地找辦法,另一方面從路段方面想辦法。答案(1)冬春季氣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護;大風多,湖面較寬闊,西風 經湖面無阻擋,沙源東部為河谷,風力強勁。(2)(鐵路路基較高)風沙堆積,填埋路基和軌道;侵蝕路基(和路肩);損害機車車輛和通信、信號設備等,加大鋼軌、車輪等設備的磨損;影響運行列車安全。(3)(阻沙措施)在鐵路兩側設立阻沙墻(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蓋沙面,設置石(草)

8、方格沙障。考點二 森林、濕地的開發與保護(2013 海南地理,1314)地處干旱區的寧夏銀川市,其周邊地區曾廣布湖泊,明清時有“七十二連湖”的說法。20世紀80年代銀川周邊湖泊所剩無幾。1999年開始,銀川實施恢復濕地的計劃。下圖示意銀川周圍目前的湖泊分布。據此完成12題。1.20世紀80年代銀川周邊湖泊所剩無幾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積B.氣候變暖C.排水造田D.黃河來水量減少2 .疏浚、恢復湖泊濕地,對銀川環境的直接影響是()增強城市排污能力增加城市空氣濕度美化城市環境增大城市氣溫年較差A. B. C. D. 解析 第1題,寧夏平原由于黃河水的灌溉形成我國重要的農耕區。20世紀80年代人

9、口數量的增加導致過度圍墾湖泊。結合材料中銀川實施恢復濕地的計劃可說明湖泊的減少主要是 人為因素造成的。此題難度中等。第 2題,湖泊濕地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有增加空氣濕度 增加降水量和降低氣溫的年較差;具有調節徑流的作用,可以減少洪澇災害;具有增加生物多樣性,美化環境的作用。答案 1.C 2.B(2012 安徽文綜,2627)風經過森林后,速度會有所降低。下圖表示四類不同結構的森林對風速的影響。完成 34題。3 .距地面6米以內,防風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B.C.D.4 .從地域分異規律的角度考慮,在華北平原營造農田防護林,宜選擇 ()A.B.C.D.解析 讀圖可知縱坐標表示垂直高度,橫坐標表

10、示風速,圖中曲線表示在不同高度的風速大小。通過讀圖不難看出不同森林類型對風速的影響情況。答案 3.A 4.B5 . 2013 全國新課標H ,37(1)(2)(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原產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中的幾種高大枝樹,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這幾種核樹適應性強,生長迅速,3-5年即可成材,統稱“速生技”,我國西南地區某地引種速生技作為造紙原料。下圖中A、B分別示意該地速生技種植前、后的變化。(1)讀圖A,分析當地沼澤獲得穩定水源的原因及過程。(2)讀圖B,分析種植速生技后當地其他植被的變化及原因。(3)簡述我國西南地區引種速生技發展造紙業的理由。解析第(1)題,沼澤水

11、屬于地表水的范疇,地表水的補給有大氣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 設問中問的是最穩定的補給水源,大氣降水和冰雪融水一般都有季節變化,特別是我國季風區,變化更大,因此地下水是最穩定的補給來源。提取圖像信息,該沼澤地處山前地勢平緩地帶,地下水位淺且海拔較低,而山坡是地下水位較高,在重力作用下通過地下徑流可補給水位低的沼澤區。而山坡上有天然次生林和灌叢,在雨季有涵養水源的作用,轉化為地下水儲存下來,再通過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補給山前沼澤。第(2)題,從示意圖中提取信息,校樹種植前,當地山坡上有大量天然次生林和灌叢,山前有大面積沼澤,地下水位較高。種植技樹后,大量次生林和灌叢消失,沼澤面積減小,地下水位下

12、降。原因可從文字材料中獲取“核樹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第(3)題,提取文字信息“校樹適應性強,生長迅速,35年即可成材”,因此可為造紙業提供原料,而發展一種產業,還會產生增加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發展地方經濟等一系列社會效益。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叢能涵養水源。 過程:截留大氣降水,減緩地表徑 流,增加雨水下滲,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積地帶,(通過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為沼澤提供穩定的水源。(2)植被變化:天然次生林和灌叢退化;沼澤萎縮。原因:速生技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3)速生技適應性強成才快, 是良好的造紙材料。 發展造紙能增加就業,創造產值,帶動相關產業發

13、展。6 . 2015 安徽文綜,35(2)(3)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下圖為巴音布魯克地區示意圖。巴音布魯克濕地發育于天山山脈中部大、小尤爾都斯盆地中。盆地內河流蜿蜒,流向區外。冬季嚴寒,年平均氣溫4.7 Co巴音布魯克濕地內有國家級天鵝自然保護區,棲息著大量的野生天鵝。濕地周圍草場廣闊,是傳統的畜牧業區。20世紀中后期,出現過牧現象。同時,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進入自然保 護區,嚴重干擾了天鵝的生存與繁殖。(1)簡析巴音布魯克濕地的形成條件。(2)請你對巴音布魯克天鵝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提出建議。解析 第 (1) 題, 從水分的盈虧分析濕地形成的原因。該地四周高、中間低,有利于地表水匯集,河流眾多。補給類型有高山冰雪融水、大氣降水和地下水,水源豐富。該地地勢高,冬季嚴寒,年平均氣溫低于0,地下有凍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滲,使地表常年處于過濕狀態;氣溫較低,蒸發微弱,易形成濕地。第(2) 題,提取材料中 “過牧”、“嚴重干擾了天鵝的生存與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