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信陵君列傳人物試析日期:2006-11-28來源: 作者:字體:大中小rgirwi信陵君列傳,主要通過“竊符救趙”這一典型的歷史事件,展現了戰國時期社 會生活的廣闊圖景和斗爭風云的畫卷,并且逆造了“魏國公子”信陵君和“夷門 監者”侯嬴這兩個社會地位極為懸殊的歷史人物,從而表現了作者禮賢下士、從 諫如流;慈愛謙和、知人善任的政治理想和忠于知己、見義勇為;視死如歸,報 效國家的道德觀念。信陵君列傳中的主要人物,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和精神 風貌呢?信陵君,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公子”(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之一, 也是司馬遷極為推崇的理想人物,他說:“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于不肖,唯 信陵君為能行之
2、。”(史記太史公自序)(一)仁而下士,謙而禮交。作品首先用簡潔、洗煉的語言,概括地介紹了信陵君的身世地位:“魏昭王少子”、“魏安王異母弟”、“封公子為信陵君”。從而對信陵君作了必要的、 初步的交待。然后,突出強調信陵君的性格特征一一“仁而下士”、“謙而禮交”- 正因為他能夠“士無賢不肖,皆能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所以在當時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深遠的政治影響:士一一 “方數千里爭往歸之”;諸侯 一一 “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這些是對信陵君概括的介紹和評價。其次通過“公子與魏王傅”的典型事件(課文刪去此節),首先寫出“士”在 國家安危中的重要作用。在“公子與魏王博”的輕松氣氛中,突然傳來
3、“趙寇至” 的緊迫消息。魏王的反映是:“釋博”、“心不在博”;而公子的反映卻是:“止 王”、“復博如故”。在這鮮明的對比中,突出發表現了信陵君胸有成竹、遇亂 不慌的鎮靜態度。但這并不因為他聰穎過人、料敵如神,而是由于“客有能探得 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這樣,便用確切的事實,強調了信陵君 “仁而下士”的重要意義。然后,再通過“自迎侯生”的典型事例,形象地寫出 信陵君仁而下士,謙而禮交的具體情況。當信陵君聽說魏有隱士侯嬴后,并不因 為他是一個又老又窮的“夷門監者”而厭惡和嫌棄,恰恰相反,他立即“往請, 欲厚遺之”,并且“置酒”以待;然后“從車騎”、“虛左”、“自迎”、“執 轡愈恭”;
4、入市之后,則“顏色愈和”、“色終不變”;至家之后,馬上“引侯 生坐上坐”、“為壽侯生前”。一個魏國的貴公子,居然能夠去拜訪、親迎一位 看守城門的小人物,并表現出如此異常尊敬和謙恭,實在難能可貴。它強烈表現 了信陵君仁而下士、謙而禮交的美德,閃爍出深邃的思想光彩。(二)見義勇為,救人急難在秦國“進兵圍邯鄲”的嚴重時刻,作品形象地描繪了平原君、魏王、信陵 君的不同反映:平原君是“數遣魏王及公子書,請救于魏”、 “使者冠蓋相屬于 魏”,表現了他的焦急和無能;魏王則是“恐”和“畏”,表現了他的自私和懦 弱;只有信陵君,“數請魏王”、“計不獨生而令趙亡”、“欲以客往赴秦軍, 與趙俱死”。在這鮮明的對比中
5、,突出地表現了信陵君見義勇為,舍生相救的高 貴品格。在情節上,為他求教侯嬴做了鋪墊。在救趙途中,他不忘戰友,求教寒 士:“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他明察自省,引咎自責:“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 我,我豈有所失哉”;他謙恭謹慎,不恥下問:“公子再拜,因問”;他虛懷若 谷,采納善言: “公子從其計”。從而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信陵君從諫如流,納入 善言的性格特征。在信陵君救趙的刀光劍影中,雖然記敘較為簡練,但卻突出了他見義勇為, 救人急難的高尚品德, 形象地寫出了他是個有勇有謀的治國人才: 他“矯魏王令”, 他“將晉鄙軍” ,他“勒兵,下令軍中” ,他“進兵擊秦軍” ,終于勝利完成“救 邯鄲,存趙”的歷史使命
6、。這樣,作品深刻地表現了信陵君見義勇為,救人急難 的品德,所以才完成了竊符救趙的大任。 侯嬴,這是作者著力塑造的另一重要人 物。他雖然有著和信陵君絕然不同的社會地位, 但是作者仍把他的理想, 傾注在 這位“夷門抱關者”身上,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寒士”形象。( 一 ) 地位低賤,品行高潔。作品首先介紹了侯嬴低下的社會地位: “年七士,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 。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又老又窮的“夷門抱關者”,卻有著貧賤不能移的錚錚硬骨, 對公子的“厚遺”“不肯受”,他說:“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這擲地 有聲的豪邁語言,突出表現了這位老“寒士”品行的高潔。出于階級的本能,在 貴族公子的
7、熱情禮遇下, 他不得不對其真偽做一番認真的考察, 于是他“直上載 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于是他“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 表現了他的沉穩老練。 但當地發現信陵君不僅態度謙恭, 而且心地真誠之后, 他 便也以誠相待,并發出了由衷的贊美:“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 自迎嬴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 下,他才有意識地讓“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他才 為其推薦了另一位賢士屠者朱亥,使其在伐秦救趙的關鍵時刻發揮決定性作 用。作品采用對比的手法,在表現社會地位高貴的信陵君不居傲, “不敢以其富 貴驕士”的可貴精神同時,
8、突出表現了社會地位極為低賤的侯嬴, “不以監門困 故而受公子財”的高尚品德。( 二 ) 遠見卓識,足智多謀。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成功,主要依仗于侯嬴,否則,“欲赴秦軍”的信陵 君必將落得“肉投餒虎”的結果。作家懷著滿腔熱情,形象地寫出了侯嬴過人的 智慧和才能。在信陵君“辭決而行”后,侯嬴準確地判斷他還會回來,理由是: “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在信陵君向他求教 時,他依據軍事常識提出:欲奪晉鄙軍,必先竊得兵符,并只有如姬能做此事。 在信陵君將行之時,他精明地預見到: “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因而再次推 薦朱亥,以備晉鄙“不聽,可使擊之。”果然,信陵君在伐秦救趙中,
9、他的預言 在客觀實踐中諸一得到了應驗。 這樣,作品生動、 形象地表現了侯嬴足智多謀的 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寒士”典型。( 三 ) 忠于知己,死而無怨由于侯嬴親身受到了信陵君仁而下士、謙而禮交的精神感召,所以在國家、 知己有難之時,他便挺身而出,真誠舉諫,并決心以死相報。 他對信陵君說:“臣 宜從,老,不能。請數公子行日, 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 以送公子。 ”果真, 當魏公子至晉鄙軍時, “侯生果北鄉自剄” 。通過侯嬴感人的語言, 悲壯的行動, 作家完成了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一一 “拼力死命的有功之士”的形象塑造,由衷地 贊美了他為國捐軀,為知己而死的崇高精神,表達了司馬遷“忠于
10、知己”、 “士 為知己者死”的道德觀念。信陵君列傳,在塑造歷史人物形象方面,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漢代史 家班固評價史記時說: “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真,其事核, 不虛美,不隱惡。”(漢書司馬遷傳)( 一) 在典型事件發展中塑造人物司馬遷善于選取歷史人物一生中最能代表其歷史功過與本質特征的典型事件,加以描寫和渲染,使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鮮明、生動地突出出來。 信陵 君列傳就選取了“竊符救趙” 這一典型事件, 在情節的發展中, 表現信陵君“仁 而下士”的性格特征,“迎侯生”一一表現仁而下士,謙而禮交;“別侯生”一 一表現從諫如流,納入善言; “戰秦軍”一一表現舍生忘死,救人急難。對侯
11、嬴的刻畫亦是如此:“觀公子”一一表現地位低賤,品德高潔;“諫公子”一一表現遠見卓識,足智多謀;“北鄉自剄”一一表現忠于知己,死而無怨。這樣,人物性格便隨著事件的發展而愈顯鮮明,收到形象具體,真實可信的藝術效果。( 二) 以富有代表性的細節刻畫人物。信陵君列傳 塑造人物形象, 固然通過典型事件來表現, 但是作家對表現 人物性格無關的具體過程,如:如姬盜兵符,魏公子戰敗秦軍,則一筆帶過,而 把主要精力, 放在能以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細節描寫上。 他用那支傳神之筆, 將 人物描繪得須眉畢露,栩栩如生。在信陵君自迎侯生時,他的神態是: “執轡愈 恭”;表情是:“顏色愈和” ;態度是:“色終不變” ;舉動
12、是:“為壽侯生前” 。 如此,一位身份高貴,但卻“不敢以其富貴驕士”的公子形象,便淋漓盡致,惟 妙惟肖地表現出來了。 侯嬴考察公子時, 他的舉動是:“直上載公子上坐, 不讓”; 他的神情是: “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通過這些細節描寫,一位 不卑,不亢,不輕信,重實際的孤老、貧困的寒士形象,生動逼真地躍然紙上, 達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 三) 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行動表現人物。作家在運用語言、行動描寫人物時,依據情節和性格特征的需要而有所側重 在表現信陵君“禮賢下士”的性格特征時,主要運用行動的描繪,絕少使用語言 描寫,在“迎侯生”的重要情節中, 信陵君沒有講一句話, 全部通過動作來表現
13、: “往請”、“置酒”、“自迎”、“執轡”、“起為壽”。因為禮賢下士絕不是 夸夸其談、花言巧語可以奏效的,關鍵是實實在在、誠心誠意的行動。正是信陵 君那默默不語,謙恭誠摯的態度,博得了侯嬴那顆忠誠的心。對侯嬴,除去以行 動表現他的性格特征外,主要地運用語言描寫,如他關于“竊符救趙”的主張; 關于“奪晉鄙軍”的計謀,突出表現了他“忠于知己”的性格特征。因為侯嬴本 來是深得信陵君器重的賢士,在國家、知己處于危難之時,出主意、想辦法,是 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因而語言的描繪是不可少的。 正是這種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的語言、動作描寫,鮮明地表現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做為貴族公子和貧寒之士的典型, 信陵君
14、和侯嬴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 信陵 君,做為貴族公子,他的政治遠見,思想品德,遠遠高于同時代其他貴族公子之 上。其時,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都曾以“好客”、“養士”聞名,但他們和 信陵君卻有極大差異: 平原君是不識人、 假愛士;孟嘗君是任俠奸人, 不問品德。 信陵君卻是慈愛謙和、 知人善任, 尤其重視有才德而不愿為官的隱居者, 絕不以 結交地位低賤的人為恥。 因此,他才得到了侯嬴、 朱亥這樣賢德之士的舍生相助, 完成了伐秦救趙, 實際上也是自救的歷史壯舉。 明人王世貞說:“三公之好士也, 以自張也;信陵君之好士也,以存魏也。” ( 委宛余篇) 這正是信陵君這一典 型形象的社會意義所在。侯嬴,他也是司馬遷心目中敬佩的人物。戰國時期的“食客”不少,諸如程 嬰、公孫忤臼、專諸、豫讓、聶政等,但他們多是出于個人的恩怨,為主子的私 利而去拼死舍命的, “君”與“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