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論語十則翻譯_第1頁
(完整版)高中論語十則翻譯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論語十則翻譯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 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 心謹慎,至V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 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 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矩。3、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

2、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4、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 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 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顏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顏淵:名回,字子淵。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說:“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我)愿將我的車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 好處輕聲(伐:夸耀),不宣揚自己的功 勞(施:張大,夸大)。”子路說:“愿意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輩的人(朋友)信任我;

3、年少的人得到關懷(安、 信、懷:都作使動用,賓語之分別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懷:歸依依孔安國說)。”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6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說:“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好動,仁者好靜;智者快樂,仁者長 壽。”7、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 浮云。”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 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

4、戚戚孔子說:“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 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 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9、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問怎樣才能做到仁,孔子說:對自己有節制言行合乎禮法便是仁了。一旦 能克制私欲合乎禮法, 天下人都會贊揚你是君子仁人了。 達成仁德是全靠自己的, 又怎能靠別人呢!顏淵問:請問實行仁德的細目是怎樣的。孔子說:不合禮法的不看,不合

5、禮法的不聽,不合禮法的不說,不合禮法的不 做。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明,但一定遵照這番話實行的!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 要戒除對女 色的迷戀;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斗;等到老年,血氣已經 衰弱了,要戒除貪得無厭老子五章 翻譯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 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譯文】道是可以闡述解說的, 但并非等

6、同于渾然一體, 永恒存在, 而有運動不息的那個 大道。道名也是可以命名的, 但并非等同于渾然一體, 永恒存在, 而有運動不息的道之 名。無,天地的本初。由道而產生的萬物,萬物的本生。 因此,從常無中,將以觀察道的微妙;從常中有,將以觀察道的邊際。 這無、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名稱不同,都可以謂玄妙幽深。玄妙而又玄妙,正是 天地變化的總源頭。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 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 以不去。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于是就有

7、了令人嫌惡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 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與無相互突顯,難與易相互促成,長與短相互顯現,高與下相依而存,音與聲相互陪襯,前與后相互 照應這些名相反而相成,遷延不居而不獨立自足。因此,圣人從事于無所 成名的事務, 施行無須仗名立言的勸教,坦蕩迎候萬物的涌現與流變而不抵觸畏 避,生養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 做成了什么并不執為仗恃, 成就了事業并不矜居 功名。就是因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會消逝。老子第十九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 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譯文】拋棄賢圣權威及權威成見,人民可以得到更大的好處;

8、拋棄仁、義等道 德律則,人民將恢復他們的孝慈本性;拋棄技巧與厚利的助紂與誘引,盜賊將自 動消失。不過,這三項措施作為治標之舉,還不足以治本,所以,應把它們作為 從屬的措施并繼之以更為基本的總體原則: 表現純真,持守混沌,減少私心雜欲。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 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愛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 謂天下王。正言若反。【譯文】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堅克強卻沒有什么能勝過它,因為沒有什么可 以真正改變得了它。柔能勝過剛,弱能勝過強,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又沒有人 能實行。因此,圣人常說:能承受全國的屈辱

9、,才配作天下的君主;能承擔全國 的災難,才配作天下的君王。確切的話語常常讓人覺得不以為然!老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車,無所 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 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譯文】國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多用;使人民珍惜生命, 不作長距離的遷移;雖有船只車輛,卻沒必要去乘坐;雖有兵器武備,卻沒必要 去布陣打戰。使天下回復到人民都結繩紀事的遠古狀態之中。讓人民吃得香甜, 穿得漂亮,住得安適,滿意于他們的平凡生活。國與國之間相互望得見,雞犬之 聲相互聽得見,而人民從生

10、到死,也互不往來。晉靈公不君譯文【原文】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靦熊 蹯不孰,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清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 溜,而后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 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夫如是, 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 則社稷之固也, 豈惟群臣賴之。 又曰: 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譯文】晉靈公不行國君正道。加重賦稅用來彩飾墻壁。他還從臺上用 彈弓射人,觀看人們躲避彈丸來取樂。有一次廚

11、子燉熊掌沒有燉熟,靈公就殺死 他,把尸體裝在草筐里,命婦女用車裝著尸體經過朝廷。 趙盾和士季發現了廚子 的手,追問廚子被殺的原因,并為這件事憂慮。趙盾準備進諫,土季說:“您進諫,如果國君不接受,那就沒有誰能接著進諫了。請讓我先去吧,沒有采納,您 再繼續勸說。”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禮三次,靈公假裝沒看見。到了屋檐 下,晉靈公才看了看他,說道:“我知道所犯的錯誤了,準備改正它。” 士季叩 頭答道:“哪個人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卻能改正, 沒有什么善事能比這個更大 的了。詩經上說:沒有誰沒有個好的開頭,但很少能堅持到底。照這樣 說來,能夠糾正錯誤的人是很少的。您能有始有終,那末國家就鞏固了,哪里僅

12、 僅是臣子們有所依靠呢。詩經又說:天子有沒盡職的地方,只有仲山甫來彌 補。意思是說過失是能夠彌補的,您能彌補自己的過失,君位就丟不了啦。”【原文】猶不改。宦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癖矣。 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 主,不忠;齊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譯文】晉靈公仍舊不改。趙盾多次進諫。晉靈公很厭惡他,派鉏麑暗 殺他。鉏麑清早趕去,看到臥室的門已打開了。趙盾已穿戴整齊準備上朝,由于 時間還早,端坐在那里打瞌睡。鉏麑退出來,感嘆地說:“不忘記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啊。殺害百姓的主,就是不忠;不履行國君的使命,就是不守信

13、用。在這 兩者之間只要有一種,都不如死了。”便撞死在槐樹上。【原文】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 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 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 ”斗且出。提彌明死之。【譯文】秋九月,晉靈公賜給趙盾酒喝,預先埋伏好身穿鎧甲的武士, 準備攻殺趙盾。趙盾的車右提彌明發現了情況,快步走上堂去,說:“臣子侍奉國君飲酒,超過了三杯,不合乎禮儀。”接著扶趙盾下堂。晉靈公喚出那條猛犬 向趙盾撲去。提彌明徒手搏擊猛犬,把它打死了。趙盾說:“不用人而使喚狗, 即使兇猛,又頂得了什么? ”一面搏斗,一面退出宮門。提彌明為趙盾殉難。【原文

14、】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 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 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 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 自亡也。【譯文】當初,趙盾在首陽山打獵,在翳桑住了一晚。看見靈輒餓倒在 地,問他得了什么病,靈輒回答說:“已經多日沒有吃東西了。”趙盾給他東西 吃。靈輒留下一半食物不吃。問其原因,答道:“我在外當奴仆已經多年了,不知道母親還在不在。現在離家近了,請讓我把這些東西送給她。”趙盾要他吃光, 并給他預備一筐飯和肉,放在袋子里送給他。不久靈輒做了晉靈公的甲士,卻把 戟掉過頭來抵御靈公手下的人,使趙盾得免于難。趙盾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回答 說:“我就是您在翳桑救的餓漢呀。”問名字和住處,他沒有告訴就走了。 接著趙盾也逃亡了。【原文】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 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 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譯文】九月二十六日,趙穿在桃園殺死了晉靈公。趙盾還沒有逃出國 境的山界就回來了。太史(董狐)記載說:“趙盾弒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