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縣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探討_第1頁
安岳縣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探討_第2頁
安岳縣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探討_第3頁
安岳縣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探討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安岳縣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探討    曾航+曾立東+鄧林+楊欣摘要 介紹了安岳縣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的主要內容,分析其技術特點,總結該技術的示范效果,以期為當地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關鍵詞 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特點;四川安岳s964.3 a 1007-5739(2016)20-0246-02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綠色、環保食品逐步成為人們重要的市場需求。而漁業的快速發展,導致養殖水體水質惡化、魚病頻發、飼料轉化率低、產量下降、質量降低、養殖成本增加,乃至喪失養殖功能、影響水產質量安全等一系列的嚴重問題。因此,建立環保、高效健康的

2、養殖模式是現代漁業的發展趨勢。池塘養殖底排污關鍵技術的應用在治理水產養殖污染和修復環境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為全面提升安岳縣現代漁業養殖技術水平,重點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戶,帶動全縣水產養殖業發展,安岳縣水產漁政局多次與通威技術中心設施漁業研究所、重慶通威飼料有限公司有關專家、技術人員就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示范進行了溝通交流,開展技術合作,通過實地篩選,確定了22個示范點,確立了以安岳縣華林、柜之堰、昌舉3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重點打造樣板,取得了顯著成效。1 主要技術內容1.1 池塘平移法底排污水自溢系統平移法底排污水自溢系統,是指在養殖池底安裝排污設施,其排污設施包括在養殖池底具0.7%2.0%的

3、坡度,然后在塘底的最低處設置25個排污口,在排污口設置攔魚網,池塘主體通過池底的排污口與排污管道系統連通,然后在養殖池內、外設置固液分離池,排污管的出水口端與固液分離池底部連通,固液分離池底部設置有“碗口型”的移污插管口,固液分離池上部設置有污水上清液排水管,污水上清液排水管通過管道與人工濕地連通1-2。池塘排污系統可以留住上層溶氧高的水體,排出底層養殖沉積物和污水,達到自動清淤效果,為魚類創造良好生長環境,為農戶實現持續健康養殖,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打下基礎。1.2 養殖沉積物綜合利用固液分離池收集的養殖沉積有機物用來種植瓜果蔬菜,上清液滴灌濕地種植的水生經濟植物,多余的水排入人工濕地,養殖濾

4、食性魚類和種植水生蔬菜、花卉等。1.3 生態養殖池塘配套人工濕地魚菜共生技術在底排污池塘配套人工濕地,濕地中魚菜共生。人工濕地面積為養殖池塘的5%10%,種植水生蔬菜、花卉的浮床面積為人工濕地面積的10%30%,吸收水體中營養鹽類和二氧化碳,防止水體富營養化,起到生物碳匯的作用。浮床內養殖泥鰍、黃鱔等進行魚菜共生立體種養模式,結合無土栽培蔬菜技術,選擇適宜水生蔬菜(空心菜)、花卉(睡蓮)品種,并在養殖過程中對水體進行理化指標檢測以及浮游生物動態變化監測。2 技術特點2.1 技術水平位居國內前列在底排污池塘不僅建立了生態、高效、持續的現代水產養殖體系,還為該技術配套研制先進的環保技術與裝備,顛覆

5、常規養殖方式,達到池塘水域利用的最大化。2.2 環保設施工程化創新設計池塘養魚集中式底排污工程施工圖,實現環保漁業設施建設的規范化、標準化、工程化。2.3 科學的運行模式配套組裝池塘底排污等環保工程自溢系統,定期排出底層50%以上污染物,通過自然固液分離,達到池塘自動清淤,沉淀物作為農作物有機肥,上清液通過魚菜共生、濕地生物凈化,達到漁業水質標準,100%循環利用,養殖廢水零排放,有效防治面源污染。2.4 創立池塘“八字”生態環保養殖新模式修改傳統養殖中的條件限制,加入新的科學理念,創立“水、種、料、防、分、管、機、質”的池塘新“八字”生態環保養殖模式。“水”,即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種”,

6、即當年繁殖的優質黃顙魚苗種;“料”,即正確使用飼料及投喂;“防”,即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分”,即防止大魚吃小魚,使魚苗苗種規格整齊;“管”,即實施養殖過程的科學管理、智能化管理;“機”,即配套安裝增氧機、投餌機、魚糞回收機、充氣抬網捕魚機以及建平移法自溢底排污水系統等;“質”,即建立質量可追溯系統,從而保障水產養殖生態良性發展3-4。3 示范效果安岳縣所建成的22個示范點,池塘通過底排污技術改造后,一是病害明顯減少,二是平均單產提高5 250 kg/hm2以上,三是利潤顯著提高。安岳縣華林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示范面積5.33 hm2,2014年實現平均利潤7.35萬元/hm2(有流水),201

7、5年實現平均利潤7.65萬元/hm2,分別比原來提高96%、104%。安岳縣柜子堰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示范面積10 hm2,2014年實現平均利潤5.4萬元/hm2(有流水),2015年實現平均利潤5.85萬元/hm2,分別比原來提高 80%、95%。安岳縣昌舉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示范面積8.00 hm2,2014年實現平均利潤3.9萬元/hm2(有流水),2015年實現平均利潤4.65萬元/hm2,分別比原來提高73%、106.7%。4 結語池塘養殖污染防治集成技術,突破水產養殖污染防治的技術難題,將池塘養殖底部沉積物和污水經固液分離、人工濕地、魚菜共生等物理、生物技術處理后達到國家規定的漁業水質標準,實現養殖水體持續良性生態循環。提出了生態、環保效益經濟的全新科學養殖模式,為控制水產養殖污染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提高了水域的生物生產力和安全性,實現再生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了水產養殖的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治理,促進養殖水體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確保持續產出質量安全的綠色水產品。5 參考文獻1 孫棟,陳有光,段登選,等.工廠化循環水養魚池曝氣釋放器養殖效果的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36-41.2 程果鋒,吳宗凡,顧兆俊,等.組合跑道式養殖池系統設計及水力學特征j.漁業現代化,2015(1):6-10.3 張勇,周兵,劉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