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區優質蔬菜基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1頁
xx區優質蔬菜基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2頁
xx區優質蔬菜基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3頁
xx區優質蔬菜基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4頁
xx區優質蔬菜基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區優質蔬菜基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概況1.1項目名稱:xx區優質蔬菜基地建設1.2項目申報單位:xx區財政局、扶貧辦1.3項目承擔單位:xx區農牧局1.4項目類型:新建1.5項目地點范圍:xx區xx個鄉鎮xx個行政村xxx戶。1.6項目建設規模及內容:建設夏季優質蔬菜基地10個,面積12600畝,調運蔬菜良種10個。甜椒、西芹、大白菜育苗1900萬株,育苗移栽面積5600畝,直播蔬菜7000畝;建工廠化育苗溫室20棟;年培訓農民1萬人(次)。1.7建設期限:2007年3月10月1.8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602萬元,其中申請國家投資150.8萬元,地方配套及農民自籌451.

2、2萬元。2 項目背景2.1項目由來X 區露地蔬菜面積年穩定在3萬畝以上,蔬菜品種有西紅柿、黃瓜、辣椒、甜椒、西芹、南瓜、大白菜、蔥頭等,年產各種蔬菜1億公斤,產值4300萬元左右;其中已建成日光溫室2580棟,1240余畝,年產反季節蔬菜997.6萬公斤,產值890.7萬元。蔬菜種植業逐步成為X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但由于種植區域分散,種植品種混雜,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程度低,規?;洜I效益差,營銷組織不健全,導致蔬菜產業發展緩慢。與國內同類地區甘肅榆中縣比較,我區蔬菜產業水平差距甚遠,榆中縣氣候條件、農業生產條件與我區相當,1997年榆中縣蔬菜面積僅有4500畝,采取多點示范,以點帶面引導農民

3、發展種植蔬菜。抓基地建設,建立營銷組織,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產供銷一條龍生產經營體系,目前榆中縣蔬菜面積達到15萬畝,總產值2.2億元,占農業收入的45%,占人均純收入的32%,借鑒榆中蔬菜產業發展成功的經驗,在X區現有蔬菜產業的基礎上,向前推進,故申請X區優質蔬菜基地建設,運用先進的育苗、良種、生物、微生態工程等技術手段為切入點,全面提升蔬菜示范基地生產水平,采用現代市場化營銷手段,打通市場渠道,利用蔬菜示范基地的帶動功能,逐步向規模、品種規模、優勢品種規?;l展,提高蔬菜產業化水平,促進項目區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及有利條件2.2.1建設優質蔬菜基地是合理利用水資源,

4、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的需要。項目區現有中小型水庫7座,因水土流失嚴重,多年淤積造成庫容不足設計貯水能力的三分之一,項目區以機井水來發展灌溉,由于打井缺乏統一規劃,機井布局不合理,致使灌區地下水過量開采,地下水得不到及時補給,水位明顯下降,“1236”揚黃擴灌成本高;另一方面,種植糧食或胡麻、葵花等經濟作物,大田漫灌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而種植蔬菜,實施保護地栽培和小畦灌溉技術,合理利用灌水資源,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水生產效益。2.2.2建設優質蔬菜基地是戰略性調整種植結構、提高農民收入的需要。固原市X區是全國貧困縣之一,建設優質蔬菜基地是實施退耕還林、封山禁牧耕地面積減少后,進一步調整產業結

5、構、發展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生產的需要,是鞏固X區生態建設成果措施之一。加之X區糧食生產沒明顯的優勢,雖然土地面積大,但糧食生產水平效益低下,農民收入微薄。所以以蔬菜產業發展為突破口,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量和種植經濟效益,促進項目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項目區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生態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2.2.3提早上市,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通過設施提前育苗,在露地氣溫、地溫等條件適宜時移栽定植,可提前上市,也可通過育苗移栽技術達到一年兩茬種植,提高經濟效益。根據2004年、2005年我區對脫水甜椒、西芹的試驗,分別可提前采收上市27天、17天,育苗移栽麥后復種大白菜獲

6、得雙重效益。2.2.4建設優質蔬菜基地是培育品牌產品,增強蔬菜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需要。近年來,X區蔬菜產業雖有長足的發展,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溫棚總量已發展到2580棟,年產各種蔬菜近1億公斤,產值約4300萬元。但本區蔬菜以初級產品上市,大部分銷售在本地市場,沒有品牌,市場競爭力差,很難占領區外市場。另外,我國加入WTO后,特別是大中城市對農產品實行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以后,給X區蔬菜產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強烈的挑戰。因此,建設優質蔬菜基地,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培育我區蔬菜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強蔬菜產品市場競爭力,有利于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 2.2.5自然條件

7、優越X區年平均氣溫6.8,無霜期145 160天,光照充足,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蔬菜品質較好,果菜類作物能通過越夏延至深秋,葉菜類作物78月上市,加之我區屬西部貧困地區,經濟基礎差,工業化程度低,化肥施用量相對較少,無土壤污染和灌水污染,土壤有機質含量1.3%左右,礦化度1.18g/kg,PH值7.68.3,地下水礦化度0.91.1g/L,PH值7.5,符合優質蔬菜生產的要求,具備發展優質蔬菜的優越環境條件。2.2.6技術成熟有保障X區農業技術部門經過幾年的試驗、示范和研究,參照我國無公害農產品農產品規范化管理與生產標準,結合當地的生產條件,總結出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規程,并且根據區內外市場需

8、要,篩選出區域優勢明顯、市場前景看好的蔬菜新品種,運用育苗、節灌、微生物等技術,試驗成功了西芹、綠菜花、甜椒等無公害化栽培。2.2.7生產過程能夠得到較好控制由于當地土地面積較多,農民多年來廣種薄收,靠天而種的習慣,對化肥、農藥的投入較低。隨著近幾年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家庭養殖得到進一步擴大,肥源充足,農家肥投入較高,只要指導農民正確運用化肥,推廣生物肥料、生物制劑和高效低殘留農藥,嚴格輪作倒茬制度,就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生產出符合部頒標準的無公害蔬菜產品。X區農技推廣中心現有技術干部 43人,其中:高級農藝師7人、農藝師14人、助理農藝師17人,技術員5人,技術力量雄厚,先后承擔過頭營馬園園區

9、,楊郎蔣河園區,城郊北塬、東紅“四位一體”生態項目等較大項目的建設,積累了成功的項目建設和管理經驗。另外,聘請自治區蔬菜產業化協會姜黛珠農技推廣研究員、蘭州大學干旱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靜教授作高級技術顧問,從技術服務功能、技術先進性上能確保較大規模農業項目的完成。2.2.8市場前景廣闊固原撤地設市,給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規模的擴大,城市人口總量將不斷增加。依托城市,服務市民,主動搶占本地市場,滿足市民對各種新鮮蔬菜的需求,就可銷售我區蔬菜產量的50%以上。隨著國家農業產業政策的調整,鼓勵糧食主產區省市加大了糧食種植面積,壓縮了蔬菜種植面積,這樣為我區蔬菜產業發展提供了

10、良好的機遇。加之X區地處六盤山東麓,氣候相對冷涼,大部分蔬菜在本地能越夏種植,并于7、8、9、10月份成熟上市,此時正值華北、華南高溫、梅雨季節,蔬菜生產處于淡季。近年來,外地菜商在此期紛紛來X區調運蔬菜,本區的部分蔬菜已進入了大的流通領域,若在蔬菜產品上,進一步抓好品質,做好產地包裝和預冷處理,鉆市場空檔,打蔬菜銷售時間差,組織營銷人員和農產品經紀人,以高品位優質蔬菜占領外地市場是完全可行的。2.2.9固原市X區各級黨委、政府對蔬菜產業發展特別重視,X區區委2004年初出臺了“關于擴大蔬菜產業基地的意見”,要求各涉農部門和蔬菜種植鄉(鎮)在組織協調、資金配套方面給蔬菜生產給予大力支持。加之項

11、目區農民有多年蔬菜種植管理經驗,有優質蔬菜生產的投資能力,建設優質蔬菜基地的困難和阻力較小,也是順利實施本項目的有利條件之一。2.2.10運輸條件方便,區位優勢明顯X區是寧南山區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地處陜、甘、寧三省區交匯處,區位優勢明顯。銀平公路、蘭宜公路、寶中鐵路、銀武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條件十分方便,有利于蔬菜產品快速度流通和外銷,有利于外向型農業經濟的發展。3 項目區的選擇3.1項目建設地點項目建在清河鎮、彭堡鎮、頭營鎮、三營鎮、黑城鎮、寨科鄉、河川鄉,涉及7個鄉鎮的20個行政村4594戶,人口22970人。區域內總耕地面積62.7萬畝,其中水澆地21.6萬畝(詳見表1)。3.2基

12、本概況3.2.1地理位置項目區位于X區北部清水河河谷平川區及東部丘陵區。3.2.2氣候、土壤條件項目區屬清水河谷平川區,海拔15181530m,氣候屬溫帶半干旱氣候區,冬季寒冷漫長,以西北風為主,夏季干燥溫涼,以東南風為主,春季氣候多變,秋季降溫迅速,年最高氣溫34,極端最低氣溫-28,項目區年平均氣溫6.8,大于等于0積溫2750,年平均日照時數2520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為127.6千卡/cm2年,生理輻射67.78千卡/cm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380mm,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 62%,多年平均土壤蒸發量1316mm,干旱指數2.0,無霜期145160天,土壤為淡黑

13、壚土及輕度侵蝕緗黃土,有機質含量1.31.6%,PH 值7.68.3,最大凍土層深度1.2m,地下水深度50130m,地下水量較豐富,以旱災、雹災、沙塵暴、凍害等為主的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3.2.3灌水條件項目區為X區的老灌區,區內有中、小型水庫7座,灌溉用機井263眼,單井出水量5080m3/h,地勢平坦,配套有支、斗、毛渠灌溉系統,“1236” 引黃擴灌渠穿境而過,新增灌溉面積5萬畝,農民有多年灌溉種植的經驗,灌溉條件方便,適宜發展蔬菜種植業。但灌水資源浪費嚴重,灌水生產效益不高。3.2.4運輸、電力、通訊條件項目區在銀平公路兩側,寶中鐵路、銀武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加之每個鄉村全部通等級公

14、路,已形成以銀平、寶中、銀武三條國省道為主干線,10多條縣、鄉公路為分支的運輸網絡,運輸條件非常優越。電力形成了以330KV輸變電工程為中心,連接緊密的5座110KV和 15座35KV送變電網絡,電力供應充沛。程控電話、長途數字傳輸、移動電話覆蓋全境,可視圖像、遠程教育、計算機等現代通訊手段和信息設施得到了普遍應用,基本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廣播電視,通訊條件比較發達。3.2.5社會經濟條件項目區包括清河鎮、彭堡鎮、頭營鎮、三營鎮、黑城鎮、寨科鄉、河川鄉共20個行政村,總耕地面積62.7萬畝,其中水澆地21.6萬畝,總人口17.3萬人,人均耕地面積3.8畝,有大家畜 4.36萬頭,羊11.2

15、萬只。2003年,項目區農業生產總值1.58億元,人均有糧380公斤,人均純收入970元。項目區種植業以糧食(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其次為經濟作物(胡麻、西瓜、葵花、蔬菜),再次為林草類。糧:經:飼比例為5:3:2,項目區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種植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蔬菜、瓜果產業潛力有待進一步開發。4 項目產品市場供需預測及銷售策略4.1X區的自然條件適合夏季反季節露地蔬菜生產,79月份是我國華北、華中及東南沿海地區蔬菜生產的淡季,市場大量需求甘藍、菜花、白菜、蘿卜、西芹等蔬菜,而相喜涼蔬菜能夠夏季正常生產,茄果蔬菜能夠越夏生產。充分利用了氣候資源優勢,形成了夏季反季節露地蔬菜基地,加

16、之運用先進的設施農業技術,適期播種、育苗移栽,可以錯開上市,7、8、 9、10四個月的蔬菜可源源不斷的補給華北、華南等地,可穩定提高經濟效益。目前X區夏季瓜果菜面積達到3萬畝左右,年總產量8750萬公斤,部分瓜果菜如南瓜、西芹、夏季大白菜、胡蘿卜、番茄、辣椒等外銷陜西、甘肅、武漢、河南等省市,市場前景看好。4.2寧夏的脫水菜以其優良的品質享譽國內外,近幾年出口量平均以30%的速度遞增,出品量占世界總量的2/3。目前寧夏脫水蔬菜企業有百余家,年銷售脫水蔬菜9800噸,年種植面積約11.5 萬畝,銀南、銀北等老種植區因病害嚴重已無法規?;a,致使生產原料不足,企業嚴重受損。2004年寧夏蔬菜產業

17、化協會、寧夏農技推廣總站計劃將脫水菜基地南移,在我區推廣種植脫水甜椒1804畝,其經濟效益是其它經濟作物收入的1倍以上,而且有利于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利益共同體的形成。4.3 無公害化生產是蔬菜產業發展必然趨勢。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給我們帶來機遇的同時,面臨新的挑戰,面對國內外市場對蔬菜無公害化嚴格要求,無公害化將成為蔬菜準入市場的首要條件。X區是傳統的農業區,絕大部分地區不存在“三廢”污染,加之經濟條件的限制,施用化肥、農藥的水平較低,完全適合從事有機、綠色及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根據區內外市場需求,篩選出具有一定區域優勢,適合當地生產條件、市場前景看好的蔬菜品種,組織無公害化生產,盡快培育

18、出自已的蔬菜品牌,提高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并盡快與國際市場接軌,進一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達到農民增收的目的,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5 項目建設內容、規模及技術路線5.1項目建設內容、規模5.1.1建設時間:2007年310月。5.1.2建設地點:X區清河鎮什里、鄭磨村、頭營鎮二營、徐河、馬店、馬園村,三營鎮馬路、孫家河村,黑城鎮黑城村,彭堡鎮里溝、姚磨、閆堡、吳磨、河東村,河川鄉康溝、寨洼、明川、駱駝河、黃河村,寨科鄉蔡川等20個行政村。5.1.3建設內容5.1.3.1 品種:示范品種有甜椒、西芹、辣椒、大白菜、西紅柿、保健南瓜、蔥頭、夏季蘿卜、菊芋、無籽西瓜。5.1.3.2 基地面積:建設夏季優

19、質蔬菜基地12600畝,主要為甜椒1000畝,西芹1000畝、辣椒4500畝、大白菜2500畝(春夏大白菜1000畝,麥后復種1500畝)、西紅柿1000畝、南瓜500畝、南韓蘿卜300畝、蔥頭1000畝、菊芋300畝、無籽西瓜400畝。5.1.3.3 育苗溫室建造:建設日光溫室育苗中心,占地面積60畝,建溫室20棟,每棟占地2畝,溫室凈面積0.8畝。溫室育苗設備、育苗穴盤、噴灌、基質;甜椒、西芹、大白菜總育苗是1900萬株,其它蔬菜采取直播。5.1.3.4 科技培訓:年培訓農民1萬人(次)。5.1.4建設工期本項目建設期限為2007年3月10月。5.2項目技術路線 突出抓好蔬菜產前環境質量控

20、制、產中物質投入和栽培關鍵技術管理,推廣育苗移栽,高壟地膜覆蓋栽培,平衡施肥,以有機肥源為主,應用生物制劑防治病蟲害等多項綜合農藝技術體系。以優質蔬菜基地為依托,積極推行無公害生產,通過培訓提高農民素質,規范無公害化生產技術規程,擴大社會性宣傳,推動全社會重視和支持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和發展。6 管理機構及運行方式6.1組織管理項目監督單位:X區財政局、扶貧辦項目管理單位:X區農牧局項目實施單位:X區農技推廣中心項目協作單位:有關鄉(鎮)政府技術依托單位:寧夏蔬菜產業化協會自治區農技推廣總站蘭州大學干旱農業實驗室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由主管農業區長任組長。項目管理單位負責督促、檢查、協調項目實施;項目

21、監督單位負責資金的撥入,并對實施單位資金使用進行監督、檢查驗收;項目實施單位負責項目內容建設及技術指導;項目協作單位組織協調所屬農戶,解決實施過程遇到的問題。6.2資金管理資金設專帳管理,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財務規定,按實施方案進行資金使用,實行財務報帳制度,按進度定期在X區扶貧辦報帳,接受審計部門的審計。6.3運行機制實行“三位一體”,一步到位的技術推廣機制,即由鄉鎮政府、推廣機構與基地農戶共同發展。鄉鎮政府負責基地面積的落實,使任務落實到實處。技術部門結合X區 “科特派“創業行動,技術人員與農戶簽訂優質蔬菜生產技術承包合同,建立利益共同體,進行全程技術服務。農戶嚴格按照技術規程和要求進行實施。

22、政府支持基地農戶積極參加農村合作化組織和蔬菜產業化協會組織,負責執行蔬菜產業化的有關政策和法規,聯系技術人員推廣先進的管理技術,建立營銷窗口,聯絡農村經濟人,真正擔負起基地牽動兩頭的運行機制,即示范生產基地和市場營銷的義務。7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7.1投資估算項目總需投資602萬元,其中:優質蔬菜基地建設(包括蔬菜種子、育苗、生物肥料、生物制劑、高效低毒農藥應用等)費用514.2萬元;育苗溫室建造及育苗設備配套費用74.3萬元;技術培訓費11.5萬元,不可預見費2.0萬元。7.2資金籌措資金籌措:總投資602萬元,申請國家投資150.8萬元,主要用于基地建設引種、育苗、化肥、地膜等補貼及培訓費

23、、服務費投資;地方配套及農民自籌451.2萬元,主要用于蔬菜基地建設中的化肥、農藥、水費等投入(詳見建設內容及投資計劃表2)。7.3主要支持環節財政扶貧資金主要支持蔬菜種子補貼34.0萬元、育苗補助35.5萬元、育苗溫室建造費38.1萬元、育苗設備(穴盤、噴灌、基質)配套費36.2萬元、科技培訓5萬元、不可預見費2.0萬元,總計150.8萬元。8 項目效益評價8.1經濟效益2004 年建設1.26萬畝優質蔬菜基地,可向市場提供各類鮮菜4505萬公斤,平均畝產3575.4公斤,平均畝產值1595.3元,總產值達2010.1萬元,扣除各類直接生產費用投入602萬元,增加純收入達1408.1萬元,投產比為13,一年內可收回全部投入成本,項目區種植蔬菜的農戶人均新增純收入613元,從而達到人均純收入1583元,較項目實施前經濟收入提高63.2%,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詳見投資效益表3)8.1.1 公斤成本核算總成本=800元/棟×20棟+260元/畝×1.26萬畝(人工)+592.5萬元=921.7萬元單位產品成本 0.19元投資估算 78.3+514.2=592.5(萬元)產品利潤 0.26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