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八單元知識點2、金屬的物理性質:(1)常溫下一般為固態(汞為液態),有金屬光澤。(2)大多數呈銀白色(銅為紫紅色,金為黃色)(3)有良好的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3、金屬之最:(1) 鋁: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2) 鈣: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3) 鐵:目前世界年產量最多的金屬(鐵鋁銅)(4) 銀: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銅金鋁)(5) 鉻:硬度最高的金屬(6) 鎢:熔點最高的金屬(7) 汞:熔點最低的金屬(8) 鋨:密度最大的金屬9)鋰:密度最小的金屬4、金屬分類:黑色金屬:通常指鐵、錳、鉻及它們的合金。重金屬:如銅、鋅、鉛等-有色金屬 Y輕金屬:如鈉、鎂、鋁等;有色金屬:通常是指除
2、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5、合金:由一種金屬跟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一般說來,合金的熔點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蝕性能更好合金鐵的合金銅合金焊錫鈦和鈦合金形狀記憶金屬生鐵鋼黃銅青銅:成分含碳量2%4.3%含碳量0.03%2%銅鋅 合金銅錫 合金鉛錫 合金鈦鎳合金備注不銹鋼:含鉻、鎳的鋼具有抗腐蝕性能紫銅為純銅熔點低注:鈦和鈦合金: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鈦合金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來制造人造骨等。(1)熔點高、密度小優點-(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機械性能好1( 3)抗腐蝕性能好二、金屬的化學性質1、大多數金屬可與氧
3、氣的反應2、金屬+酸T鹽+ H2f3、金屬+鹽T另一金屬+另一鹽(條件:“前換后,鹽可溶”)Fe + CuS04= Cu + FeSOt(“濕法冶金”原理)、金屬材料1、金屬材料純金屬(90多種) 合金(幾千種)三、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不可用濃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除 K、Ca、Na、Ba)四、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1鐵的冶煉(
4、1)原理:在高溫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里還原出來。咼溫3C0 + Fe2O32Fe + 3CO2(2)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常見的鐵礦石有磁鐵礦(主要成分是Fe3O4)、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2、 鐵的銹蝕(1)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O2、水接觸(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銅生銅綠的條件:銅與O2、水、CO2接觸。銅綠的化學式:CU2(OH)2CO3)(2)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措施:1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清潔、干燥2表面涂保護膜:如涂油、刷漆、電鍍、烤藍等3制成不銹鋼鐵銹很疏松,不能阻礙里層的鐵繼續與氧氣、水蒸氣反應,因此鐵制品可以全部被銹蝕。因而鐵銹應及
5、時除去。而鋁與氧氣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3、 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保護金屬資源的途徑:廠防止金屬腐蝕I回收利用廢舊金屬I合理開采礦物尋找金屬的代用品意義:節約金屬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測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第 1 卷(選擇題)和第U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全卷滿分 100 分, 考試時間為 90 分鐘。2答第I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寫在指定位置。相對原子質量:Zn: 65 Fe : 56 H : 1第I卷(選擇題共 40 分)、選擇題(本題包括 20 個小題,共 40 分)1某物質為金屬材料,則
6、該物質()C、一定是混合物D2金屬鈦有銀白色金屬光澤,密度為蝕性。下列物品不能用鈦制作的是( )A、保險絲B、醫療器械C、潛艇外殼D、眼鏡架3燈泡里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錫制,主要是因為()4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是()A、是否為純凈物B、含碳量不同C、機械強度不同5在常溫下, 將下列物質投入足量地稀鹽酸中, 能產生氣體且有金屬不溶物殘留的是( )A.鐵B.黃銅C.碳酸鈣D.生石灰6公元二世紀我國煉丹專家魏殃著有周易參同契是世界上現在的最早的一部煉丹專著,書中描寫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奪精光”。這句話是指黃金的性質在強熱條件下()A.很穩定B很活潑C易氧化D易還原7.將一枚潔凈的鐵釘浸入稀硫酸中,下列敘述
7、:鐵釘表面產生氣泡;液體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鐵釘的質量減輕;液體的質量減輕,其中正確的是()A.B.C.D.8.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 能生成黑色固體的一組是()鎂 硫 鐵 磷 銅A、B、C、D、9.下列不能由金屬和酸直接反應得到的物質是()A、氯化鎂B、硫酸鋅C、氯化亞鐵D、硫酸銅10.下列反應類型中, 一定有單質參加的反應是()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D、氧化反應11.化學反應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 通過控制或改變反應條件可以加快、減緩甚至阻止反應的進行。下列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學反應速率的是()A.鐵門表面噴漆B.冰箱保存食物A、一定是單質B定是化合物、可能是單
8、質或混合物4.5g/cm3,熔點為1725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A、鎢的導電性好B、鎢的熔點高C、鎢的硬度大D、鎢的密度大D、鑄造性不同C.用扇子扇煤爐火,火會更旺D.將木頭電線桿埋入地下的部分用火微微燒焦12.下列各種情況下, 埋在地下的鑄鐵管道被銹蝕的速率最慢的是()14.生活中廢棄的鐵鍋、鋁制易拉罐、銅線等可以歸為一類加以回收利用,它們屬于A.在潮濕、疏松、透氣的土壤中C.在潮濕、致密、不透氣的土壤中13、在車船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A.防止鋼鐵生銹且美觀C.增大厚度、防止磨損D.B.在含鐵元素較多的酸性土壤中D.在干燥、致密、不透氣的土壤中B.可以增大硬度防止撞壞改變鐵的顏色A.鐵
9、礦石B金屬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屬單質15下列每組金屬是按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排列的是()A. K、Hg、Zn B.Ag、Al、Au C.Mg Fe、Cu D.Pt、Pb、Na16.有x、y、z三種金屬,如果把x和y分別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產生氫氣,而Y不 反應;如果把y和z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在y表面有銀析出,而z沒有變化。根據以上實驗事實,判斷x、y和z的金屬活動順序正確的是A.XyZ B.XZy,C.Zy X D.ZXy,17.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有一個鐵桶,現有四種溶液,能用該桶盛放的是(A.鹽酸B.稀硫酸C.硫酸銅溶液D.白酒18.比較銅和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可選用的藥品是
10、()A.稀鹽酸B.稀硫酸C.硫酸鋅溶液D.硝酸汞溶液19.取鋅與另一種金屬的合金7克,與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得到氫氣中的另一種金屬是()A.鐵B.鎂C.鋁D.銅20.在天平的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個燒杯,杯中盛有相同的稀硫酸,此時天平平衡。如果一邊放少 許鋅粒,另一邊放入相同質量的鐵,兩者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針()A、偏向有鋅的一邊B、偏向有鐵的一邊C不偏轉D、無法判斷第U卷(非選擇題共 60 分)注意:必須用藍、黑色鋼筆或圓珠筆答題,答案寫在指定位置。二.填空與簡答(本題包括 6 個小題,共 30 分)21.某工廠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廢硫酸和硫酸銅,為了防止污染,變廢為寶,在廢水處理池中投入過量的廢鐵
11、屑,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的固體是 _,將濾液蒸發后得到的固體是_ ,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為 _22.比較、分析、歸納是學習化學的有效方法。現有反應:Zn+CUCI2ZnCI2+CUCu+2AgNSCu(NO)2+2AgCl2+2NaBr2NaCI+Br2B+2Nal2NaBr+l2(1)通過比較、分析,可以發現上述四個反應有相似之處,均屬于 _反應0.2克,則該合金再分析這四個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我們還會發現一個相似之處:_(2) 分析反應和,可以得到Zn Cu 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_(3) 用同樣的思維分析和,我們可知Cl2、Br2、I2的非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的是23.
12、小明選擇“鋁絲和鹽酸反應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課題開展探究,下表是他分別用相同質量的鋁絲和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的三組實驗數據:實驗序號鹽酸的質量分數/%反應溫度/C鋁絲消失的時間/s32050062030063080(1) 寫出鋁和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2) 實驗和標明該反應快慢與 _ 有關(3) 能標明鹽酸質量分數對反應快慢有影響的實驗編號是 _ 和_(4) 如果把實驗中鹽酸的質量分數改為4%請你推測鋁絲消失的時間(用t表示)的取值范圍_(5) 該實驗除了用鋁絲消失的時間來衡量反應的快慢外,你還能提出新的方法來衡量該反應的快慢嗎? _24.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金屬,下列三種金屬被發現、使
13、用的先后順序依次為:銅、鐵、鋁。(1) 金屬大規模被使用的先后順序跟 _(填序號)選項關系最大。地殼中金屬元素的含量;金屬的導電性;金屬的活動性。(2) 為探究錳與鐵的金屬活動性, 在相同溫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兩種金屬薄片,分別投入等體積、等溶質質量分數的足量稀鹽酸中(反應中M n顯+ 2價 ) , 請 回 答 :金屬鐵錳與鹽酸反應現象放出氣泡速率緩慢放出氣泡速率較快結論活動性鐵(填“”“V”)錳除了比較與酸反應產生氣體速率的快慢,請 你 再 舉 出 一 種 可 比 較 這 二 種 金 屬 活 動 性 強 弱 的 方法(寫出所需藥品即可):_ 和_。(3)將盛有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的
14、稀鹽酸的兩只燒杯,放在托盤天平左右兩盤上,調節至平衡,再向兩只燒杯中分別放入質量相等的鎂和鐵,待反應停止后,請判斷:1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燒杯中一定沒有剩余的物質是 _;2若天平失去平衡,則指針一定偏向放 _ 的一邊。三、實驗與探究(本題包括2個小題,共24分)25.冬日里的一天,某班教室的暖氣片和暖氣管的接口處突然爆裂,體,并伴有一些紅褐色的固體。水暖師傅、老師及同學們進行了緊急搶修。事后,同學 們出于好奇收集了紅褐色固體進行探究。【初步分析】紅褐色固體的主要成分是鐵銹,鐵銹的成分復雜,主要是_ 。由此聯想到鐵在空氣中銹蝕, 實際上是鐵跟 _、_ 等物質相互作用,發生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使鐵
15、轉化為鐵的化合物的過程。【收集資料】氫氧化鐵(紅褐色)加熱可得鐵的氧化物+水(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不變);暖氣片是由生鐵鑄成的;當地暖氣用水為硬度較大的自來水;鐵與銅都屬于金屬,有部分相似的化學性質。如:銅在潮濕的空氣中可以形成銅綠化學式為Ci2(OH)2CO。【提出猜想】請根據上述任意一條資料分析,紅褐色物質中還可能含有的物質是_(寫一種物質即可),你猜想的依據是_【設計實驗】請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紅褐色固體已干燥并研成粉末)實驗過程預期的實驗現象26.(14分)某同學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氧化銅中含有氧元素,并測定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實驗裝置如下圖。(1)實驗前要先進行的操作是 _
16、實驗中看到盛放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出現的現象是 _因是_實驗中通入的氣體是純凈干燥的Nb,說出不用空氣的理由:_ _實驗中也不能用潮濕的氮氣的原因是:(4)如用4克氧化銅與碳充分反應,測得石灰水增重1.1克,則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_。四、計算(6 分)里面噴出大量的黃色液27.小可同學為測定某鐵合金的含鐵量,做了如下實驗,稱取11.4克樣品,放入質量為50.0克的燒杯中,再往燒杯中加入100.0克的稀鹽酸(雜質不與酸反應、不溶于水)并對燒杯進行了四次稱量,記錄數據如下:反應時間11t2t3t4燒杯總質量/克161.4161.2161.0161.0求:(1)反應產生的氫氣的質量(2)該鐵合金
17、中鐵的質量分數(保留一位小數)第八單元測試題、選擇題(每空 2 分,共 40 分)題目12345678910答案DABBBACDDC題目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ABBADDDA二.填空與簡答(本題包括 4 個小題,共 30 分)21. 鐵、銅;硫酸亞鐵 Fe+H2SQ=FeSOHTFe+CuSC4=FeSO+Cu22.(1 )置換反應、反應前后均有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2) ZnCuAgCl2B2|223.(1) 2AI+6HCI=2AICI3+3HT(2) 溫度(3)、(4) 300st500s(5)等時間內產生氣泡的速度多少24.(2)v金屬錳的薄片 氯化亞鐵(3)鹽酸 鐵、實驗與探究(本題包括 2 個小題,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農作物種子產業發展試題及答案
- 2025建筑材料采購合同范本參考
- 2024年籃球裁判員對賽事的影響力試題及答案
- 財務報表審查與評價能力試題及答案
- 證券市場的創新融資路徑與模式試題及答案
- 游泳救生員資格考試前的真題解析與試題及答案
- 植保員的實驗技能與考試要求試題及答案
- 模具設計與計算機輔助技術試題及答案
- 2024籃球裁判員模擬考試試題及答案分類
- 心得分享農業植保員試題及答案2024
- 中國肥胖及代謝疾病外科治療指南(2024版)解讀
- 醫院建設項目驗收管理流程
- 工業能源管理的數字化轉型
- 設計院保密管理制度(3篇)
- 2-2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分層練習)解析版
- 《投資理財課件》課件
- 2024年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常識題庫及答案(共五套)
- 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財務應用藍皮書
- 闊盤吸蟲病病因介紹
- 跨學科實踐活動6+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教學設計)九年級化學上冊同步高效課堂(人教版2024)
- 《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實踐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