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價模板(精編版)_第1頁
教學評價模板(精編版)_第2頁
教學評價模板(精編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學評價模板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與學活動的過程與其結果進行測量,并給以價值判斷。常用的教學評價種類有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在做課程教學設計的同時進行,其結果反映在“學生特征分析”欄中;形成性評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隨時填入課堂教學設計表中的“形成性評價”欄中。必要時可組織聽課評議,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總結性評價則在整門課程完畢后進行,根據測試的結果,進行教學效果分析評價。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常用的是學習效果評價。它不僅重視學習結果的評價,更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1課堂教學評價課堂教學是整個教

2、育過程中最重要、最關鍵的環節,它的質量決定了整個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對于課堂教學應經常進行科學地評價,以便肯定優點,發現不足,與時反饋,便于改進。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兩級。一級指標包括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3 大項,下設14 項二級指標、39 項評價期望標準,如表1 所示。表 1:課 堂 教 學 評 價 表授課教師: 課程名稱: 授課班級: 評價人: 評價指標達到等級3 / 10編一二級號級完全達到(優)大部達到(良)基本達到(中)部分達到(差)評 價 期 望 標 準1. 教學目標明確、具體,符合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切教 教學目標(11)學教學容(12)設教學媒體(13)計

3、教學策略(14)合學生實際。2. 各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層次合理,分類準確,描述語句具有可測量性。3. 密切結合學科特點,注意情感目標的建立。1. 教學容的選擇符合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2. 按照科學的分類,對教學容進行正確地分析。重點、難點的確定符合學生的當前水平,解決措施有力、切實可行。3. 根據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確定知識點;各知識點布局合理, 銜接自然。4. 根據學科特點,注意到思想教育的容。1. 教學媒體的選擇符合優化原則,注意到多媒體組合應用。2. 所選媒體適合表現各自知識點的教學容,對教學能起到深化作用。3. 教學媒體的使用目標(在教學中的作用)明確,使用方式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4、4. 板書設計規、合理,能緊密結合學科特點,有一定的藝術性。1. 根據學科特點、教學容和學生特征選擇適宜的教學模式。2. 遵照認知規律選擇教學方法,注意到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3. 各知識點的教學過程結構類型與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配套;整節課的教學過程結構自然流暢、組織合理。(1)教學形成性檢測( 15)目標實施(21)容處理(22)1. 形成性練習題覆蓋了本節課各知識點的所有學習目標層次。2. 形成性練習題數量簡潔、文字精練,表達準確、便于檢測。1. 整節課圍繞目標進行教學。2. 在教學過程中,對各知識點的學習目標是否達到,能與時進行檢測。1. 在課堂教學中,對各個環節、各知識點占用的時間分配

5、合理, 總體掌握準確。2. 分清主次,重點突出;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結構流程(23)媒體運用過(24)1. 按照設計好的流程方案進行教學,做到照辦而不呆板、機械, 靈活而不打亂安排。2. 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誘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1. 演示實驗、應用媒體時,操作熟練、規正確,視聽效果好。2. 媒體出示時機適宜,使用方法得當,取得預期的效果。3. 板書整齊,字跡清晰,書寫規,無錯別字。能力培養(25)1. 注意對學生的智力、技能和創造能力的培養。2. 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 注意師生的交流,根據學生的反應,與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程(2)課堂調腔(26)教師素養(2

6、7)方法。2. 組織能力強、課堂教學秩序好。3. 時間掌握準確,教學效率高;能夠妥善處理突發事件。1. 儀表整潔、大方,教態端莊、自然、親切。2. 講普通話。口齒清楚、發音正確,表達形象生動,富于啟發性和感染力。3. 治學嚴謹,教書育人,為人師表。4. 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和信息處理能力,能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效果 (3)課堂反應(31)達標程度(32)1.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得以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表達。2. 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積極主動,與老師配合默契。1. 形成性測試中,大部分同學反應積極,回答以下問題勇躍。2. 回答以下問題正確率高達90%以上。3.

7、 課外作業完成順利,單元測驗合格率在95%以上。備注在具體實施中,可根據需要設置課堂教學評價表中的各項指標的權重值,進行量化處理,如表2 所示。其中:( 1)表中給出的權重值為通用值。在具體運用時,各單位可根據學科不同自行擬定權重值的標準,但必須滿足:f1f2f31 ; f11f12f151 ; f21f22f271 ; f31f321( 2)計算每項指標實際得分(綜合加權得分): x x20f xn4vi rii 120f jnf jk4vi rii 1式中:fx 為該項指標總權重,在二級指標體系中,fxf jf jk; n 為評委人數;vi 為各等級分值; ri為各等級實際得票數;常數20

8、 為從五級分制到百分制的換算系數。( 3)計算總分參賽教師所得總分可用下式進行計算:x yxx xx y,式中x y 為平均加分,即: xy,在 n 位評委中,有的提議加分,有的可能不提議加分。在計算平均加分時,分子n應為實際提議的加分之和;分母則為全部評委人數,而不僅僅是提議加分的人數。表 2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統計表教師:參加評議人數:權重值各等級實際得票數(ri )綜合加編號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優v15良v24中v33差v42權得分x x教學目標f110.2教學容f120.2教學設計教學媒體f130.2f10.5教學策略形成性檢測f14 f150.20.2 教學過程f20.3目標實施容處理結構流

9、程媒體運用f30.2達標程度f21f22f23f24f25f26f27f31f320.130.150.20.150.150.120.10.50.5參考加分備注負責人:平均加分總分復核:統計:2教學效果評價根據總結性測試結果,計算學生整體達標程度、繪出學生整體學習水平與成績分布曲線,并通過學生與問題關系( sp)表,分析學生整體學習特征與其穩定程度,填寫教學效果分析評價表(見表 3)。對超過警告線的學生與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以利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填寫課堂教學評價表和教學效果分析評價表的具體要求和方法,請參照教學過程設計一書相關章節。表 3:教 學 效 果 分 析 評 價 表一、整體

10、達標程度分析n測 驗容能力培養課堂調控教師素養教學效果課堂反應學習目標層次本層次試題號試題分值理論滿分 值實 際得 分得分率總體目標系數綜合加權得分達標度達程標度( bq)( pj )( aq)( aq·n)( xiq )( gq)( k)( h)( t)分析.二、整體學習水平與成績分布狀態分析1學生得分nx =20s=1816144 / 101210010203040506086420708090 100x.2分組人數組別中值n人數所占比例97.5 以上10092.5 97.49587.5 92.49082.5 87.48577.5 82.48072.5 77.4751.067.5

11、 72.4703不確切問題(問題警告系數cpj 0.75 )0556065707580859095100 分數人數1662.5 67.4651457.5 62.4601257.4 以下5510問題不確切率0.5三、整體學習特征與其穩定性分析1從 s p 表中可以看出,全班總得分率86g0=,說明全班整體學習效果 。42不穩定學生(學生警告系數csi 0.75 )2共 人,學習不穩定率為 。0共 個,問題不確切率為 。各分數段人數分布圖學生5 / 10.pjxijsi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s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12、學生( student )與問題( problem )關系表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6 / 10.3. 學習效果評價對自主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僅重視學習的結果,更重視學習的過程。在評價方法上多采用案例、量規和文件夾(檔案袋)等形式。( 1)案例評價由教師根據學習任務給出解決該類問題的典型例。這些例可以是由教師或其他人完成的,也可以是以前的學生完成的作品。學生可以參照這些例中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對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進行互評。( 2)量規評價為了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學

13、習的要求,教師可以設計一套評價用的指標體系,供學生對照檢查。指標體系應簡單、明確,便于操作。這種供評價用的指標體系通常稱為量規。學生通過使用量規,明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表4 列出了“酸雨”學習評價量規,供參考。表 4:酸雨學習評價量規10 / 10等級調 查 與收 集 信息優( 5 分)收集了大量的信息, 都與主題有關良( 4 分)收 集 了 一 些 基 本 信息,大部分與主題有 關中( 3 分)收集的信息非常少, 只有一些和主題有關差( 2 分)沒有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完 成 小組 角 色職責情況完成了角色的所有職責差不多完成了所有的職責盡責很少對分配的角色

14、未盡職責任務分擔情況不要別人提醒,總是做布置的工作經常做布置的工作幾乎不能獨立完成工作工作總是依靠別人與組員的合作經常合作有時合作幾乎不合作從不合作引言非常簡明,顯示介紹了作者具有讀者意識有充分的信息使讀者了解這是什么報告關于報告中將寫些什么提供了一些信息關于報告中將寫些什么沒有提供任何信息回答了 webquest布置給角色的所有問題,角色還包括許多有趣的事實回答了多數webquest布置給角色的問題回答了幾個webquest布置給角色的問題未回答webquest 布置給角色的問題任務完成情況對酸雨造成的問題, 都做了詳細的說明, 并提供了許多建議對酸雨造成的問題, 有許多做了詳細的說明,提供

15、了幾個建議對酸雨造成的問題, 有 幾 個 做 了 詳 細 說明,但沒有建議對酸雨造成的問題, 沒有詳細說明,沒有提出任何建議對研究做了精辟的闡結論述,提供了許多可能的解決方法對研究的闡述有邏輯性,提供了幾個可能的解決方法對研究的闡述含糊不清對研究未做闡述行文流利程度很少有語法和措辭錯誤,寫得很清楚語法和措辭錯誤不影響對報告的理解語法和措辭有錯,理解報告有困難語法 和 措 辭經 常 有錯,無法看懂報告( 3)文件夾(檔案袋)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自己有關學習的材料都放入一個文件夾(檔案袋)中。這個文件夾(檔案袋)包含了學習筆記、作業、收集到的有關資料、自己的電子作品、學習成果,以與電子、參加在

16、線討論和博客(blog )學習的記錄等。通過該文件夾(檔案袋)于做出公正的評價。( 4)學習日志學習日志分為兩個部分: 如表 5 所示。表 5:,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學習收獲,有利左側記錄學習中的容和問題,右側記錄學生解決該問題的思路、步驟,學習日志模板學習中的容、要點、問題學習者的思路、觀點、步驟學習日志的左側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或自主學習中所作的聽課筆記或學習筆記;而右側為課后復習或自主學習過程中對問題的思考、評注。通過填寫學習日志,可使學生將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習日志可以發布到網上,教師通過學習日志可以與時了解學生的情況,指導學習進

17、程。( 5)分類表格學會對事物進行科學的分類,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利用分類表格可以考查學生對事物的理解程度,便于學生通過表層知識對事物的規律、關系做出正確的解釋。表 6:分類表格模板基本分類一級分類二級分類領域、性質上述模板中的項目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學習中對事物的理解獨立完成,也可以由教師填寫部分容后,要求學生補充完整。通過分類表格的填寫,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知識意義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技能。4. 對課程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見表7)5. 對課堂教學設計和自主學習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見表8)表 7:對課程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單位(學校) :編號:課程名稱總分設 計 者適合年級權評價項目重

18、教學目標的表述值2.0達到等級備注對教學對象(學習者)特征的分析1.5學科知識和能力結構框架的建立1.5各知識點目標體系的結構1.5重點和難點的確定1.5學習資源的積累1.5自主學習活動的安排1.5是否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2.0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設計中的表達2.0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1.5設計方案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1.5優(5 分)良(4 分)中(3 分)差(2 分)(得分)設計方案的實踐效果2.0您認為該設計方案最有價值和最吸引人的方面有哪些?該設計方案的特點您認為該設計方案不足之處有哪些?請提出建設性意見。對設計方案的改進意 見您的總體感受和建議。對設計方案的評論評價人:評價日期:年月日表 8:對課堂教學設計和自主學習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設計者:單位(學校) :編號: 教學設計名稱總分涉與學科課程適合年級權達到等級備注評價項目重優值(5 分)良(4 分)中(3 分)差(2 分)(得分)教學(學習)目標的表述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