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_第1頁
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_第2頁
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_第3頁
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_第4頁
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學本科畢業論文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作 者 系 別 專 業 年 級 學 號 指導教師 導師職稱 教 授 內 容 提 要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產業內貿易正在逐漸替代產業間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形式。本文對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展開了研究,首先從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規模、結構、流向三個角度敘述了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現狀,簡單分析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發展狀況。利用2008-2012年中巴兩國農產品貿易數據,計算了中國與巴西農產品G-L指數、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和水平型以及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從產業內規模和結構兩個方面對中巴農產品貿易進行了實證分析。最后針對中巴農產品產業

2、內貿易存在的問題給出了幾點建議。關鍵詞:農產品 產業內貿易 產業內貿易指數 G-L指數 AbstractAfter the two World Wa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intra-industry trade is gradually to replace inter-industry trade has become the main for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paper on China and Brazil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ra-industry

3、trade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first from intra-industry trade scale, structure, flow to the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intra-industry trade of China, a simple analysis of China and Brazil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development condition. Using trade data of agricult

4、ural products trade index and the level of 2008-2012, G-L index, Brazil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China and marginal intra-industry and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were calculate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industry scale and structur

5、e. Finally,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bilateral intra-industry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blems.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 G-L index目 錄一、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現狀1(一)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規模1(二)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結構2(三)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流向3二、中國與巴西農

6、產品貿易3(一)巴西農產品貿易基本發展狀況以及政策3(二)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現狀分析4三、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的實證研究基于產業內貿易指數分析6(一)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的格魯貝爾-勞埃德指數6(二)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的布魯哈特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7(三)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水平與垂直型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2四、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中存在的問題2(一)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以產業間貿易為主2(二)出口農產品種類單一且缺少競爭力2(三)貿易地位不平衡,我國在農產品產業內貿易中處于巨大的逆差地位3五、中巴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發展的戰略啟示3(一)我國發展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重要

7、性3(二)提升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的幾點建議3六、結論4參考文獻6后 記7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產業內貿易(intra-industry trade,簡稱IIT)成憲 韋金鸞 應誠敏,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6月,是指在某一時間段內,一國或地區同時進口和出口某種同類型的制成品的貿易現象。雖然產業內貿易的產品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但這些產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才能進行產業內貿易,一是在消費上能夠相互替代,二是在生產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產要素的投入。二戰以后,這種貿易形式迅速在全世界發展開來。某種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可以表明這種產品在的貿易結構以及市場競爭力

8、。產業內貿易指數(IITR),是測量一個國家產業內貿易程度的重要指標。它反映了一國在面臨國際市場時快速調整自身生產的能力,由此可見,提高產業內貿易水平,是發展中國家提高外貿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研究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對于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優化農產品貿易結構有很現實的意義。 一、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現狀(一)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規模中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擁有廣闊的土地,豐富的自然資源。雖然中國很多資源總量排在世界前列,但是農業資源相對匱乏。中國農業以不足10%的耕地面養活了13億中國人創造了奇跡。農業在中國發展歷史悠久,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產業,因為在中國在未進入新時代之前一直是以農業為謀的國家。

9、農業是基礎性產業,帶動和促進了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有力的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在加入WTO 之后,中國農業的對外開放程度也逐步提高,在世界貿易體系中中國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既是農產品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中國農業的發展不僅受到世界市場的沖擊,同樣也對農產品貿易的國際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整個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變革中,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日益在下降,農場品出口越來越難,在農產品貿易中中國進口依存度提高,往后農產品貿易逆差成為常態。加入WTO以來,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都呈現上升趨勢。但是進口額的增長卻比出口額的增長要快,使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不斷拉大。根據我國商務部統計,在2

10、008-2012五年之間,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發展迅速。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額呈逐年上升趨勢,由2008年361.78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634.52億美元,年平均增速達到18.53%。2011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556.2億美元,同比增長27.6%。其中,出口607.5億美元,同比增長23.0%;進口948.7億美元,同比增長30.8%。貿易逆差為341.2億美元,同比擴大47.4%。2012年1至12月,我國農產品出口632.9億美元,進口1124.8億美元,貿易逆差為491.9億美元,同比擴大44.2%。四大類的農產品產業內貿易額也呈上升趨勢,其中第一類農產品產業內貿易額由

11、2008年的60.98億美元增加到1379.33億美元,年平均增速達到19.11%。第二類和第四類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額也呈現上升趨勢,且上升幅度較大。第三類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變化不是很大,2008年產業內貿易額為56.97億美元,2009年和2010年的貿易額有所下降,2011年開始有開始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2012年穩定發展。表1 2008-2012年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額 數據來源: /db/.經作者計算整理,下面表格數據來源相同 單位:億美元20082009201020112012第一類60.98676.86927.431,245.791,3

12、79.33第二類184.351,232.641,586.801,876.921,763.00第三類56.9732.9936.9554.4156.74第四類59.48641.52960.811,279.621,435.46總體361.782,584.003,512.004,456.744,634.52隨著農產品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各章農產品均發生了產業內貿易,表明我國農產品已經展開了多元化的發展。但是農產品總體產業內貿易指數不高,2008年的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為0.11,2009年的水平相對提高了一些,今后的幾年的總體產業內貿易水平一直也沒超過0.2,徘徊在0.13-0.14左右。通過圖1的數

13、據來看,中國各類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不高,第一類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在2008時0.13,而從2009年開始超過0.5上升到0.83的高水平,說明第一類農產品貿易以產業內貿易為主。今后的三年,直至2012年,第一類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水平均在0.9左右,表明這類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水平相當高。2008-2012年第二類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也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第三類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波動較大,從2008年的0.98迅速下降,到2012年時不到0.1。第四類的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也相對較高,一直保持在0.5以上。圖1 2008-2012年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二)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結

14、構中國人口眾多,相對資源比較匱乏,密集使用這些自然資源的農產品上中國并沒有優勢。農產品貿易進出口結構中,我國主要出口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這種優勢更加凸顯出來,主要出口水產品及其制成品、水果蔬菜茶葉、棉花等。而進口的大多數是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大豆、小麥、玉米等。根據中國商務部資料統計,2012年中國主要出口的農產品中07章食用蔬菜、根及塊莖的貿易額為931.2884億美元,同比下降13.2%。08章 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或柑桔屬水果的果皮的2012年貿易額為757.8904億美元,同比上漲17.8%。根據相關資料計算的中國主要出口農產品產業內貿易額,見下表2。表2 2008-201

15、2年中國主要出口農產品產業內貿易額 單位:億美元類 章2008200920102011201203章 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30.8811360.4804436.4353558.6387548.898405章 其他動物產品2.253127.551241.738242.853944.661907章 食用蔬菜、根及塊莖3.9556105.2564151.5157182.3624240.686508章 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或柑桔屬水果的果皮12.5437171.997213.8835303.4048377.161109章 咖啡、茶、馬黛茶及調味香料1.29538.574214.9

16、99623.22630.632以上表2的數據看,中國主要出口的5章農產品產業內貿易額均在呈現增長趨勢,而增長的幅度較大,其中03章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和07章食用蔬菜、根及塊莖的產業內貿易額增長幅度較大,增速較快。利用Thom & McDowell的垂直型和水平型產業內貿易計算公式計算得出,2008-2012年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結構變動情況。2008-2012年五年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平均值來看,邊際總產業內貿易指數為0.618,邊際產業間貿易指數為0.389,其中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指數為:0.348,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為:0.270,表明中國農產品貿易變動趨勢為產

17、業內貿易和產業間貿易并存,產業內貿易略占優勢。在產業內貿易內部,則以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為主。(三)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流向中國農產品出口國別分布單一,主要集中在日、韓、美、香港、歐盟以及亞洲幾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農產品貿易出口中上述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份額較大,而發展中國家的所占份額很少。具體來說亞洲為我國農產品貿易出口最大的市場,其次是歐洲,美國等。近幾年來亞洲的出口份額有所下降的趨勢,而歐美的份額有所上升。這說明我國農產品貿易出口市場集中程度有所下降,出口結構有合理化的傾向。我國農產品進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日美、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亞等國家。南美洲主要是巴西和阿根廷。目前美國是我國農產品最大的來源

18、國,但是南美洲的貿易額正在逐步上升當中。據我國商務部統計,在2012年,我國與南美洲發生的產業內貿易額已經超過亞洲,占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41.49%。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各大洲流向見下圖。二、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一)巴西農產品貿易基本發展狀況以及政策巴西是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水利資源,南美洲45%以上的土地資源都在巴西。巴西擁有優質高產良田3.88億公頃,其中的9000萬公頃尚未被利用;2.2億公頃的牧場。巴西自然條件優越,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很適合發展農牧業。巴西是農產品生產和出口的大國,農產品貿易在巴西國民經濟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2年,巴西農產品出口貿易額95

19、8億美元,同比增長1%,進口農產品164億美元,同比下降6.2%,794億美元貿易盈余億美元。巴西種植業也很發達,多種經濟作物的產量和出口量就排在世界首位,其主要出口的經濟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小麥、馬鈴薯、水稻等。其中大豆為巴西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其產量和出口量一直不斷地在提高。在2012年的農產品貿易額中,大豆組合的出口額位居第一位,出口額達到174億美元。2012巴西玉米出口也創下了輝煌,全年出口額從2011年的26.3億美元增加到52.9億美元,出口量從946萬噸增長到1978萬噸,無論是出口額還是出口量都比2011年翻了一番。巴西畜牧業也有很大的發展,巴西的牧場面積相當于耕地面積的3

20、倍,廣闊無垠的牧場是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養牛的頭數和牛肉的產量均占世界第2位,豬的頭數名列世界第3位。在肉類出口方面,巴西的禽肉和豬肉產量都占拉美國家的首位。肉類出口每年為國家創匯約8億美元,其中尤以禽肉的出口增長較快。2012年農產品貿易出口位居第二是肉類,主要以牛肉、豬肉、雞肉為主。其中牛肉出口量增加9.8%,出口貿易額增加了5%;豬肉出口量和出口額增加了8.9%和1.8%; 雞肉出口量增加1.2%,但出口額減少1.2%。 由于農業在巴西有很重要的地位,巴西政府一直都很重視扶持農牧業。制定了很多有利于促進農業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政策。在國際競爭的大環境下,巴西農業能夠占有一席之地,依然能

21、夠持續發展,主要得益于巴西政府適當的調整農業政策。巴西農業的整體目標是促進農牧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為宗旨,但是在不同時期也有不用的特點。以1994年烏拉圭農業協議為標志,巴西農業政策分為兩個階段。在1995年以前,巴西的農業政策經歷了由補貼向價格支持的轉變,目的是支持和保護農民收入。1965到1985年間,巴西政府一直采取財政補貼政策。1985年開始,限于財政壓力,巴西政府取消對農業的補貼,轉為以農產品價格支持為主的政策。實行價格支持政策的目的是確保農民有穩定的收入。價格支持政策一直持續到與WTO成立農業協議的簽署。從1995年開始巴西政府就取消了價格支持政策,一方面是為了減輕財政壓力,另一方

22、面也是為了適應WTO的游戲規則。1995年開始,農業市場更加開放更加市場化了。隨后提出了兩個新的政策措施來逐步取代舊的價格支持政策,即產品售空計劃(PEP)和期權合約補貼(option contracts)。(二)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現狀分析1. 中巴農產品貿易規模分析我國從巴西進口一些初級的農產品, 2012年巴西農產品出口又創歷史紀錄,全年出口農產品958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了1%。進口農產品164億美元,同比下降6.2%。農產品對外貿易順差794億美元 中國商務部,中國農業信息網。中國是巴西農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2012年中國占在巴西農產品出口的比重比原來2011年的17.4%提高到

23、18.8%,已經超過美國、德國、日本、荷蘭成為巴西農產品最大的買家。我國向巴西出口水果蔬菜和一些少量的肉質產品。巴西雖然是我國在南美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但不是我農產品產品主要的出口目的國。所以中巴之間的農產品貿易是以中國巨大的逆差巴西巨大的順差為特點的。表3 2008-2012年度中國從巴西進出口的農產品貿易發展情況 單位:億美元年份出口進口貿易差額進出口進口比重出口比重200825.065 874.636 -849.571 899.701 97.21%2.79%200920.647 836.587 -815.939 857.234 97.59%2.41%201050.086 1054.449

24、-1004.363 1104.535 95.47%4.53%201161.630 1498.245 -1436.615 1559.875 96.05%3.95%201266.837 1785.983 -1719.146 1852.819 96.39%3.61%從表3中可以看出2008-2012年,中國從巴西進口的農產品貿易額占中巴全部農產品貿易的95%以上,而中國出口巴西的農產品貿易額比重一直徘徊在2%到5%之間。兩國的農產品貿易總額是一直是上升的,在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有所下降,2010又開始迅速恢復并快速增長,達到了1104.535億美元,2012年更是達到了1852.8

25、19億美元,比2008年時增長了48.55%。同時中國對巴西農產品貿易的逆差也在不斷的擴大當中,2008年的貿易逆差849.571億美元,直至2012年貿易逆差已經擴大到了1719.146億美元。據此趨勢,中國與巴西的農產品貿易逆差將不斷擴大。這種逆差狀況在個別產品上尤為明顯。如大豆,下面用中國與巴西之間的大豆貿易為例說明中巴兩國之間的逆差狀況。中國是大豆的進口大國,近幾年大豆的進口量也在不斷的上升當中。2008年中國大豆進口額為218.14億美元,在后來的幾年里不斷激增,2012年大豆進口額達到了歷史高峰為349.88億美元,創下紀錄新高,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打斗進口國。我國大豆進口第一來源國

26、為美國,進口量為2597.1萬噸,比2011年增加16.6%。而巴西為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中國從巴西進口大豆2389.1萬噸,比2011年增加15.9%。中國進口大豆的國別分布,如圖所示:圖3 2011-2012年中國分國別大豆進口量大都變化趨勢而巴西是個生產大豆的大國,同樣也是出口大豆的大國。在巴西農產品貿易中大豆貿易占的比重很大,巴西大豆的主要出口國有中國、德國、荷蘭、西班牙等地,其中銷往中國的大豆占總大豆貿易的一班以上。中巴雙方都是大豆貿易的大國,中國是消費大國,巴西是供給大國。基于這樣的現實,在大豆貿易中,中巴以中國巨大的逆差巴西絕對的順差為特點的。2.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結構分析中國與

27、巴西同為“金磚五國”的成員,其雙邊的貿易來往也越來越密切 。與此同時中國與巴西也同為發展中農業大國,在中巴對外貿易中農產品貿易占很重要的地位。中國主要向巴西出口農產品為:在HS分類的農產品的24章中,排在前五的分別是:03、05、07、11、23章。07、05和23章為主要出口巴西的農產品。表4 中國出口巴西的主要農產品占總農產品的份額 單位:%類 章2008200920102011201203章  魚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15.6818.7213.486.315.6905章  其他動物產品4.063.533.013.433.3907章 

28、0;食用蔬菜、根及塊莖19.9418.3823.9824.8625.2611章  制粉工業產品;麥芽;淀粉等;面筋0.320.740.430.667.1623章  食品工業的殘渣及廢料;配制的飼料2.572.742.835.152.34總 計42.5744.1143.7340.4143.84從表4中可以看出,這五類農產品的出口總額占出口巴西農產品總額的40%的份額,出口巴西的主要的章類為:07章 食用蔬菜、根及塊莖。從2008-2012年數據來看這類農產品的份額都在20%以上,而且所占比例一直都在增加,在2012年時候更是達到25.26%,其貿

29、易額達到26.6516億美元。魚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這類占的份額也較大,但是在2010以后,此類占得份額一直在下降,在2012年時已經從最高時期2009年的18.72降到5.69。而 制粉工業產品;麥芽;淀粉等;面筋這類的份額一直很穩定,保持在0.3%-0.8%之間,2012這類農產品的快速發展,達到了出口巴西總農產品的7.16%。其他動物產品05類農產品所占份額也一直很穩定,保持在3%-4%左右。中國進口與巴西的主要農產品為:02、12、15、20、24、17章的農產品。表5 中國進口巴西的主要農產品占總農產品的份額 單位:%類 章20082009201020112012 

30、;  02章  肉及食用雜碎0.00230.272.662.021.66   12章  油籽;子仁;工業或藥用植物;飼料41.6343.9338.6339.3639.92   15章  動、植物油、脂、蠟;精制食用油脂5.342.443.982.203.39   17章  糖及糖食0.00130.392.394.233.17   20章  蔬菜、水果等或植物

31、其他部分的制品0.500.430.520.570.34   24章  煙草、煙草及煙草代用品的制品2.322.341.581.461.38總 計49.7949.8049.7649.8349.86從表5中可以看出這幾類農產品占中國從巴西總進口農產品的大約50%的份額,其中最重要的進口農產品為油籽;子仁;工業或藥用植物;飼料;其所占份額一直很高,但是從這五年的數據來看,近兩年所占比重一直在下降,從最高時期2009年的43.93%降到2012年39.92%。其次是動、植物油、脂、蠟;精制食用油脂,所占份額也是很高,浮動不是很大保持在2%到5%之間。其

32、他農產品的份額也一直很穩定,沒有較大的變化。三、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的實證研究基于產業內貿易指數分析(一)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的格魯貝爾-勞埃德指數格魯貝爾-勞埃德產業內貿易指數,簡稱G-L指數,是一種傳統的衡量一國產業內貿易水平的指數。下面通過幾組數據和表格的分析來計算中巴農產品貿易的G-L指數。表6-1 2008-2012年中國與巴西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表 (中國) 單位:億美元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類章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出口進口總   值25.06 874.64 21.25 836.00 50.09 1054.45 61.6

33、3 1498.24 66.84 1785.98 第  1類  4.56 0.23 4.03 4.67 16.52 56.37 27.42 60.84 26.39 60.11 第  2類  16.97 729.18 11.19 736.55 25.35 816.55 25.02 1180.78 28.69 1427.61 第  3類  0.10 93.45 0.19 40.80 0.09 83.91 0.09 65.90 0.34 121.12 第  4類&

34、#160; 3.44 51.78 5.24 54.57 8.13 97.62 9.10 190.73 11.41 177.15 從表6-1中國與巴西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表來看,中巴農產品貿易發展迅速。中國從巴西進口的農產品總額逐年在增加,從2008年的874.64億美元達到2012年的1785.98億美元,主要進口2類和雷的農產品。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了巴西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家,成為巴西重要的貿易伙伴。再從中國出口巴西的產品結構來看,中國出口到巴西的農產品總量很少,不過近幾年也在不斷的增長,但是發展速度不快,主要出口到巴西的農產品是1類活動物;動物產品和二類的蔬菜水果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在

35、中巴農產品貿易中巴西以絕對的順差控制著中巴農產品貿易的主動權。表 6-2 中國與巴西各類農產品貿易占全部農產品貿易的權重(2008-2012)9類章20082009201020112012第  1類  w10.005 0.010 0.066 0.057 0.047 第  2類  w20.829 0.872 0.762 0.773 0.786 第  3類  w30.104 0.048 0.076 0.042 0.066 第  4類  w4

36、0.061 0.070 0.096 0.128 0.102 表6-32008-2012年中巴兩國農產品貿易G-L指數類 章20082009201020112012第  1類  B10.094 0.926 0.453 0.621 0.610 第  2類  B20.045 0.030 0.060 0.041 0.039 第  3類  B30.002 0.009 0.002 0.003 0.006 第  4類  B40.125 0.175 0

37、.154 0.091 0.121 總 體 B0.046 0.048 0.091 0.079 0.072 從中巴兩國農產品貿易總體來看,兩國之間的G-L指數非常低,從2008-2012年的數據在看沒有超過0.1。2008年的兩國農產品貿易G-L指數為0.046,在隨后的兩年里有所提高,在2010年是達到0.091接近0.1,2011年及2012年一直在0.07左右,相對于0.5還相差很遠,這一段時間的中巴農產品貿易產業內貿易水平很低,以產業間貿易為主,貿易結構呈現很強的互補性。從各類農產品的數據來看,第一類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水平相對較高,尤其是在2009時達到0.926,隨后的幾年也一直保持在相

38、對較高的水平,遠遠高于0.5的水平,說明在第一類農產品貿易中產業內貿易占優勢。其他三類農產品的G-L指數數值很低,都相對比較穩定,沒有較大的浮動。 (二)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的布魯哈特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G-L指數是從靜態出發來解釋產業內貿易水平的變化的,不能解釋產業內貿易的動態變化。所以1994年布魯哈特提出了布魯哈特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即Brue hart指數。表 7 2008-2012年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Brue hart指數類章2008-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第一類A10.213 0.389 0.582 0.829 第二類A20.879 0.30

39、1 0.000 0.029 第三類A30.003 0.000 0.000 0.009 第四類A40.0000.1260.0210.000總 體 A0.3010.085 0.024 0.032 從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整體來分析,2008-2009的布魯哈特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為0.301,之后的幾年并沒有超過這個水平,而且在2012時的A指數下降到0.032.說明在2008-2012期間的兩國農產品貿易額的增加主要是產業間貿易引起的,產業內貿易引起的增加量很少。再從中國與巴西各類農產品來分析,第一類農產品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的變動較大,最低位2008-2009年度的0.213,最高值為2011-2

40、012年度的0.829。表明在這段期間的第一類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水平很高且增加的貿易額主要是貿易形式為產業內貿易。第二類農產品的邊際產業內指數數值變動也較大,2008-2009年度的最高值為0.879,而在2009-2010年度中迅速降到0.301,此后第二類農產品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一直沒太大變化數值都很低。(三)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水平與垂直型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為了能做到全面的評價,需要對中巴農產品貿易進行水平與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分析。利用上面幾個用Thom McDowell 指數公式計算的中巴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結構變動情況。其計算結果顯示如下:表 8 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產業內貿易結構

41、變動情況時期邊際總產業內貿易(AJ)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指數(AW)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AJ-AW)邊際產業間貿易(1-AJ)2008-20090.437 0.301 0.136 0.563 2009-20100.304 0.085 0.219 0.696 2010-20110.234 0.024 0.210 0.766 2011-20120.101 0.032 0.069 0.899 2008-20120.088 0.000 0.088 0.912 如上表所示,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整體來看,2008-2012年,總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為0.88、水平型產業內衣貿易指數為0.88、垂直型產業內貿易

42、指數為0.00、邊際產業間貿易指數為0.912。上述數據表明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的變動主要是以產業間貿易為主的,小部分的產業內貿易也是有垂直型型產業內貿易引起的。四、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規模以及結構發現,中巴兩國農產品貿易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以產業間貿易為主通過計算分析中國與巴西2008-2012年產業內貿易指數,發現中國與巴西兩國之間的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兩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主要是以產也間貿易為主,而在產業內貿易內部也是以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為主,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水平相對較低。進幾年中國與巴西貿易額不斷在增加,

43、其貿易往來也越來越密切,尤其是在農產品領域的貿易更加發展迅速。但是實現的產業內貿易水平仍然沒超過0.5,這表明中巴兩國之間的農產品貿易的發展中產業間貿易占較大的優勢。(二)出口農產品種類單一且缺少競爭力由于我國的農業科技技術與巴西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巴西能夠生產具有很高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的高技術或高技術密集度產品,而我國卻處于很低的產業內貿易水平上,其中最具有規模經濟效益且差異產品特征顯著的也只有汽車、機床等,但是它們所占的比重也很有限。而我國主要向巴西出口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如:水產品,食用蔬菜、棉花等。出口的農產品種類比較單一,而且在同類產品的產異性上沒有明顯的特點且技術含量低,這就使得

44、在兩國農產品貿易中我國農產品沒有競爭力。(三)貿易地位不平衡,我國在農產品產業內貿易中處于巨大的逆差地位2012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巴西最大的農產品大買家。就2012一年的數據來看,中巴兩國農產品貿易額為1852.8191億美元,其產業內貿易業達到66.836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了巴西農產品主要的出口市場。但是巴西卻不是中國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家,雖然近幾年的貿易額有所提高,但是幅度不大。中國在兩國農產品貿易中處于巨額的逆差,而且這種逆差越來越明顯。到2012年事逆差已經擴大到了1719.1459億美元。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是人口大國且土地面積較少,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很難滿足國內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必

45、須用進口來滿足需求缺口。而另一方面,我國出口的都是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質量差且技術含量低,在國際市場上在價格上自然沒有什么競爭優勢,而由于收到出口地國家的高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使我國農產品出口現狀更加嚴峻。巴西主要出口的是資源密集型農產品的質量好技術含量高的農產品,在兩國貿易中處于價格優勢。所以在兩國貿易中巴西一直處于順差的地位。五、中巴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發展的戰略啟示(一)我國發展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重要性產業內貿易已經逐漸替代產業間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貿易形式。各個發展中國家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立足,發展本國經濟提升本國綜合國力、在國際貿易中獲得更大的貿易利益的話,發展

46、產業內貿易調整產業結構是必經之路。中國也不例外,而且發展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更有重要的意義。而農業也恰恰是基礎產業,要想發展其他產業首先基礎就得搞好。但目前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優勢。按照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我國農產品在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有比較優勢。而我國土地面積少、人口數量大,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優勢基本喪失。所以我國出口的農產品大多數是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雖然這種貿易也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如果依然堅持這種以產業間貿易為主,強調貿易伙伴之間的互補性,我國農,產品會在以后的貿易中受到更大的限制并且也于農產品貿易的長遠發展不利。隨著貿易方式的多樣化,相對于產業間貿易

47、產業內貿易更能為兩國生產者和消費者創造福利并且能很好的調整產業結構進而改善整個經濟結構,有利于一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發展產業內貿易使兩國既進口又出口,不易于受到貿易壁壘的限制。發展產業內貿易不僅可以弱化農業發展的要素稟賦約束,(這所說的要素是資源要素)有利于刺激廠商進行研究開發促進農業技術的進步和促進產業升級。(二)提升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的幾點建議根據上兩個部分的分析,得知中國與巴西農產品量在逐年增加,貿易額也越來越大。中國已經成為了巴西農產品最大的買家,尤其是在采購巴西糧食上中國已經是巴西最大的出口國了。但是中國出口到巴西的農產品量卻并不大,巴

48、西不是中國農產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國,兩國間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非常低,中國在兩國農產品貿易當中一直處于巨額逆差中。增加中國農產品對巴西市場的出口,提高兩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在雙方的貿易當中使中國獲得更大的貿易利益,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1. 提高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經濟規模經濟對于發展促進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有很重要的作用。巴西在這方面比我國做的較好,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國不像巴西那樣有先進的農業生產條件,由于農業生產條件落后等不利影響的限制,中國農業生產還不能夠達到規模經濟的程度。這就使得規模不經濟嚴重影響了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發展。而提高農產品規模經濟效益重要的途徑就是使

49、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化可以加強農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聯系,使得在市場上降低農產品市場風險,發揮資源配置的最大效用和規模經濟的最大效益。目前我國農村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生產的主要活動單位以小家庭為主,這就使得農業的生產具有很大的分散性,所以不能很好的使用大型機械設備和先進技術,阻礙了農業的先進化個機械化進程。從而對于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有不利的影響,制約了農業的產業化發展。所以要想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實現農業規模經濟效益。首先,國家應該鼓勵農民興辦農業生產基地,把分散的家庭型生產單位向土地專項性農戶集中,形成較大規模的專業農戶,聯合經營的農戶通過合理的專業分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效率,從中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其次,可以發揮農產品加工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在加工銷售環節進行合作,企業和農戶共同承擔風險共享利潤,這樣可以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農戶也有所保障。而我國的農業逐步實現的規模經濟會加快與巴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發展,提高兩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有重大的作用。2. 實行農產品差異化品牌戰略,促進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發展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發現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主要以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為主,而與巴西的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更是如此。中國與巴西農產品產業貿易的增量主要是水平型產業內貿易貢獻的,這說明在我國農產品貿易結構單一,多樣性欠缺。而實行產品產異化品牌戰略,可以更好的發揮差異化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