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四、壽夭剛柔第六(節(jié)選)_第1頁
1-2-4四、壽夭剛柔第六(節(jié)選)_第2頁
1-2-4四、壽夭剛柔第六(節(jié)選)_第3頁
1-2-4四、壽夭剛柔第六(節(jié)選)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壽夭剛柔第六(節(jié)選) 壽夭,是指人生命的長壽與夭折;剛柔,是指人的性格剛強和柔和。本篇主 要從人體的陰陽剛柔的不同體質特點, 包括形體的緩急、骨骼的大小、性格的剛 柔、病變的部位、病程和病因等各方面不同的認識,提出治療方法要有相應區(qū)別。(一)學術思想1. “審知陰陽,刺之有方”陰陽的辨證思想是黃帝內經(jīng)的基本學術思想 之一,認識任何事物離不開陰陽。本篇提出臨證獲效,必須遵循陰陽之道。并從 體質、病位、病因、病癥等多方面探討了陰陽,提出了針刺治療的方法和原則, 為臨床治療疾病提供了理論支持。2. “立形定氣而視壽夭” 通過觀察病人形體的剛柔強弱和氣血的陰陽盛衰, 推測病人的生死壽夭。形體與精神

2、活動相適應者壽,不相適應者夭;形體充盛皮 柔脈大者壽,反之則夭;肌肉不達,耳小顴不起者夭。總之,形與氣相應者壽, 不相應者夭。3. 治法因人而異 以“三變”刺法為例,提出臨證治療疾病,當根據(jù)病人的不 同體質與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或針或熨,體現(xiàn)了中醫(yī)“因異制宜”的思想。(二)文選【原文】 黃帝問於少師曰:余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 陽,願聞其方 1。少師答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2,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 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 3,內合於五藏六府,外合於筋骨皮膚。 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藏爲陰,六府爲陽;在外者,筋骨爲陰, 皮膚爲陽。故

3、曰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輸 4 ;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 5 ;病 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jīng) 6 ;病在陰之陽者,刺絡脈 7 。故曰病在陽者命曰風,病 在陰者命曰痹,陰陽俱病命曰風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 8;無形而痛者, 陰之類也 9。無形而痛者,其陽完 10 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 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陰陽俱動 11,乍有形,乍無 形 12,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裏,其形不久 13 。(音頻:審知陰 陽,刺之有方)(視頻:審知陰陽,刺之有方) (拓展:壽夭剛柔)【提要】本段提出審別病證陰陽的方法及其針刺治療。【注釋】1 方:道理。2 陰

4、中有陰,陽中有陽:針灸甲乙經(jīng) 卷六第六作: “陰中有陽,陽中有 陰。”3 謹度病端,與時相應:病端,即病因。因六淫各與時季的五行屬性相 應,故說與時相應。類經(jīng) 針刺類陰陽形氣外內易難注: 謹度病端者,謂察 其風因木化,熱因火化,濕因土化,燥因金化,寒因水化,故與時相應也。 ”4 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輸:陰之陰,類經(jīng)針刺類陰陽形氣外內易 難曰: “陰之陰者,陰病在陰分也。 ”指病在臟而取陰脈之滎穴輸穴。五臟陰經(jīng) 五輸穴之 輸”即五臟原穴。靈樞 九針十二原載:五藏有疾,當取之十二原。”5 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陽之陽,疑當作 陰之陽”指腑。靈樞 邪 氣藏府病形曰: 合治內府。”靈樞 四時氣亦曰

5、: 邪在府,取之合。”6 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jīng):指病在筋骨,刺在里之經(jīng)脈。7 病在陰之陽者, 刺絡脈:“陰之陽”疑當作“陽之陽”,指皮膚。“刺絡脈”, 針灸甲乙經(jīng)作 “刺陽之絡 ”,與上句“刺陰之經(jīng) ”相對。刺陽之絡,謂刺在外之絡脈。8 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靈樞集注 壽夭剛柔注: 有形者,皮 肉筋骨之有形。 病有形而不痛者,病在外之陽也。”9 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靈樞集注 壽夭剛柔注: 無形者,五藏六 府之氣也。病無形而痛者,氣傷痛也。”10 完:完整,無傷損。此指未病。下同。11 陰陽俱動:陰陽皆病。12 乍有形,乍無形:類經(jīng) 針刺類 陰陽形氣外內易難注: 乍有形, 乍無形,往來無

6、常也。 ”13 其形不久:靈樞注證發(fā)微 壽夭剛柔注:病有陰陽俱病,形似有無 而心為之煩,此乃陰經(jīng)陽經(jīng)各受其傷,而陰為尤甚,欲治其表,陰亦為病,欲治 其里,陽亦為病,治之固難,形當不久矣。 ”【按語】本段主要討論陰陽的辨證思想。 從陰陽的可分性論述了陰中有陰, 陽中有陽, 深入討論了患者的體質、部位、病邪、形證、取穴等問題,認為臨證時必須遵循 的陰陽辨證思想。首先應審別病人體質形態(tài)的陰陽, 人有性格剛柔、體格的強弱、 身形的高低。再應審別病位的陰陽,病有在筋骨皮膚者,有在五臟六腑者。另外 當審別病因的陰陽屬性, 風雨等天之邪氣傷人上部屬陽, 寒濕等地之邪氣多從下 生傷人下部屬陰。 最后當審別病證

7、的陰陽, 病有形者為陽,病程短,當治表治陽; 病無形而痛者為陰,病程久,當治里治陰。【原文】 黃帝曰:余聞刺有三變,何謂三變?伯高答曰:有刺營者,有刺衛(wèi)者,有刺 寒痹之留經(jīng)者 1 。黃帝曰:刺三變者奈何?伯高答曰:刺營者出血 2 ,刺衛(wèi)者出 氣 3,刺寒痹者內熱 4。黃帝曰:營衛(wèi)寒痹之爲病奈何?伯高答曰:營之生病也, 寒熱少氣 5,血上下行 6。衛(wèi)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去 7,怫愾賁響 8,風寒客於 腸胃之中 9。寒痹之爲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 10。黃帝曰:刺寒痹內熱 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 11;刺大人者,以藥熨之 12。(音頻:治 法因人而異)(視頻:三變刺法與因人因病而

8、異) (拓展:刺有三變)【提要】本段論述刺營刺衛(wèi)和刺寒痹這三種針刺方法的應用, 重在強調治療應因人因 病制宜的治療思想。【注釋】1 有刺營者,有刺衛(wèi)者,有刺寒痹之留經(jīng)者:類經(jīng) 針刺類刺有三變營 衛(wèi)寒痹注: “刺營者,刺其陰;刺衛(wèi)者,刺其陽;刺寒痹者,溫其經(jīng)。三刺不 同,故曰三變。 ”2 刺營者出血:靈樞注證發(fā)微 壽夭剛柔注: 蓋有刺營氣者,必出其 血,正以血者營氣之所化。”太素 三變刺注:刺營見血,出惡血也。”此指 刺血(放血)法。3 刺衛(wèi)者出氣:太素 三變刺注:刺衛(wèi)見氣,邪氣出也。”此統(tǒng)指各種 調氣的刺法。4內熱:內,同 “納”。此謂將熱納入病處5 少氣:氣短。6 血上下行:類經(jīng) 針刺類 刺有三變營衛(wèi)寒痹注: 邪在血,故為上下 妄行。”7 氣痛時來時去:類經(jīng) 針刺類刺有三變營衛(wèi)寒痹注: 氣無定形,故 時來時去。”8 怫愾(f ukd浮慨)賁響:太素三變刺注:怫愾,氣盛滿貌。賁 響,腹脹貌也。 ”9 風寒客于腸胃之中:類經(jīng) 針刺類 刺有三變營衛(wèi)寒痹注:風寒外襲 而客于腸胃之間,以六府屬表而陽邪歸之,故病亦生于衛(wèi)氣。 ”10 皮不仁:皮,皮膚。不仁,麻木不仁。11以火焠之:指用火針。12以藥熨之:針刺后用藥熨法。靈樞注證發(fā)微 壽夭剛柔注:大人氣 血清滑,刺其寒痹之后,當以藥熨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