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蓮花路混凝土連續梁施工及質量控制 胡昌存【摘要】隨著預應力技術的發展,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用支架法施工連續梁跨城市主干道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過程車流量大、人員密集和各種桿管線復雜而暴露出了許多由于施工監控不善所造成的各種問題,如沉降不均、成橋線形不順以及結構失穩破壞等。文章結合合肥方興大道蓮花路上跨橋施工實例,從地基處理、支架搭設、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預應力張拉等方面,介紹了現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施工技術,對類似工程的設計施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關鍵詞】現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施工技術一、工程概況合肥方興大
2、道蓮花路上跨橋,中心里程k5+097.13,橋梁全長425m,共分四聯,第一聯3*30m、第二聯3*30m、第三聯35+55+35m、第四聯4*30m。本橋左右幅分離,單幅橋寬13m,左右幅橋間距3m。橋面均為機動車道,雙向6車道,設2%橫坡。主橋平面位于直線段,縱斷面橋面高點位于主橋橋跨中心線,兩側縱坡分部為3.479%、3.46%,豎曲線半徑4500m。第三聯為跨路口處主橋,采用單箱兩室斷面變高度預應力砼連續梁,邊腹板和中腹板均為垂直腹板形式,箱梁頂寬12.8m,底寬8.8m,梁高1.83m;腹板厚4590cm,頂板厚2555cm,底板厚2393cm,懸臂翼緣板厚2050cm;主梁中橫隔梁
3、寬3m,端橫隔梁寬2m;主梁梁底按二次拋物線變化。二、地基、支架基礎處理2.1 地基處理根據計算,地基承載力要求200kpa,原地面經整平碾壓后承載力可達140kpa,在其上鋪45cm風化砂,經碾壓密實,承載力遠遠滿足地基承載力的要求。地基處理寬度需寬出支架范圍50cm,表面做2%橫坡以利于排水。2.2支架基礎處理在箱梁支架范圍內清除淤泥,利用粘土分層回填,每層松鋪 三、支架施工與預壓3.1支架施工測量定位人工拼裝鋼管,支撐底托支固在基礎混凝土面上。頂托按箱梁底面高程來調整,上下支撐兩位一體時其接點要牢固并保持垂直,隨時安裝斜撐、水平撐保持穩定。支撐穩定后再安裝底模的縱橫向槽鋼和方木,并復測其
4、高程和平整度。支架頂托上面放置支架施工預拱度。在支架上澆筑箱梁混凝土,在施工時和卸架后,上部構造要發生一定的下沉和產生一定的撓度。因此,為使上部構造在卸架后能獲得設計規定的滿意的外形,須在施工時放置一定數值的預拱度。3.2預壓方案為消除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消除支架模板的非彈性變形,測量彈性變形值,檢查支架穩定性,需對支架體系進行預壓。預壓方式采用砂袋加載,預壓時荷載分布應和實際荷載分布相同,采用1.25倍實際荷載的砂袋按均布荷載進行預壓。加載前在每跨支座處及1/2、 1/4截面處做好標記,加載過程中及加載結束后做好沉降量觀測,當連續2天沉降趨于穩定時預壓結束。卸載后對支架模板的彈性變形量進行觀測
5、,繪出觀測曲線,計算出支架體系的沉降量及彈性變形量,根據彈性變形量設置預拱度。四、鋼筋綁扎4.1對于縱向鋼筋骨架,可在鋼筋加工場焊接成型,運到支架旁邊,骨架單元綁扎成型后要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必要時焊接臨時加強筋以滿足吊裝需要。4.2吊裝到位后再綁扎底、側板鋼筋,安裝內模,綁扎、焊接頂板鋼筋。對于長度在18m以上的縱向骨架,可將骨架斷開,接頭設在沒有斜筋的地方,且各斷面接頭數量應滿足規范要求。4.3由于竹膠板面有易劃傷、易燃燒等缺點,在綁扎鋼筋時,底部應先用方木墊高,以免拖拉鋼筋時劃傷板面;鋼筋焊接時,應采取襯墊隔離措施,以免燒傷板面。五、預應力管道及排氣孔埋設5.1預應力管道采用金屬波紋管
6、。在底、側板鋼筋綁扎成型后,應按預應力鋼筋束坐標定位預應力管道。每隔1m設置一道定位網架與鋼筋骨架焊牢,防止管道移動。5.2波紋管連接時,接頭波紋管的規格可比孔道波紋管的規格大一級,其長度為20 30cm,旋入后接頭要嚴,接頭處用寬膠帶包纏,以免漏漿。5.3由于預應力鋼筋束較長,曲線較多,因此采用先穿法,在管道固定完成后即予以穿束。穿束后,用醫用膠帶嚴密纏裹鋼絞線端頭并綁上導向裝置,由人工從另一頭拉動或使用穿束機配合。5.4穿束完成后檢查波紋管有無損壞之處,損壞處應及時修補。在每根波紋管的最高點埋設pvc管作為排氣孔露出梁頂面,以利于壓漿作業。六、混凝土澆筑6.1混凝土拌和料的運輸應盡可能使得
7、運距短、轉載少,以縮短運輸時間,滿足澆筑速度要求,并使混凝土保持應有的塑性。每盤混凝土由開始攪拌至澆筑完畢的時間,在一般情況下,在干燥暖和天氣,保證不超過l小時,低溫潮濕天氣,不超過2小時。在運輸過程中,不得使混凝土發生離析現象。運輸后從運輸機具所裝混凝土料高度的1/4處和3/4處取料試驗,其坍落度之差不能超過3cm,達不到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入倉。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后,直接泵送澆筑部位。澆筑箱梁底板、腹板混凝土時,放料高度超過1.5m。6.2混凝土的澆筑混凝土澆筑速度為達到橋跨結構的整體性要求和防止澆筑上層時破壞下層,澆筑層次增加須有一定的速度,須使次一層的澆筑能在澆筑的一層混凝土初凝以前完成。
8、混凝土初凝時間按l h計,則通常情況下最小增加速度為2550cm。6.3澆筑順序:第一、二聯90m/1810m3第三聯125m/2678m3第四聯120m/2572m3,分幅澆筑。6.4澆注方法:第一聯:采用3臺42m汽車泵(備用1臺)分幅進行澆筑,罐車根據現場需要確定,但不少于14輛,振搗棒10臺,人員約40人。初步計算,半幅澆注時間約需1810×0.5×0.55/80=6.5小時。1#泵車先放在離橋臺18.75米處,2#泵車離1#泵車37.5米處,等澆注完成后再同距離向前移動75米再行澆注。同時要注意泵車立好后,澆注砼前,必須能夠到最遠,否則要適當進行調整。澆注時由低往
9、高依次澆注;分兩次澆筑,第一次先澆筑底板及腹板根部至倒角以上30cm附近,第二次后澆注腹板剩余部分及頂板和翼板。澆注時采用“水平分層澆筑方式,確保混凝土落差不大于0.5m;連續梁腹板混凝土分層對稱進行澆筑搗固,以防因不對稱造成內模板支撐受力不均產生的偏移。連續梁底板、腹板混凝土的保證振搗密實,腹板還要配以30的插入棒式振搗。振搗時以混凝土面泛漿不再沉落,無氣泡冒出為度。為防止第一次澆注時砼流到頂板內,現場根據實際情況要適當降低砼的坍落度。第三聯(主橋)人員、機械、設備同第一聯,初步計算,半幅澆注時間約需2678×0.5×0.6/80=10小時。1#泵車先放在離8#墩31.2
10、5米處,2#泵車離1#泵車62.5米處,同時要注意泵車立好后,澆注砼前,必須能夠到最遠,否則要適當進行調整。澆注時由低處向高處分幅分層澆注,同上述第一聯。第二、三聯半幅澆注同第一聯。頂板采用由兩端向中間推進的施工方法分層澆筑,其灌注坡度不大于1:3,分層厚度不大于30cm。采用50插入式振動棒搗固,確保混凝土振搗密實。在灌注過程中,指定專人看模支撐校正,確保護欄及伸縮縫鋼筋等預埋件定位準確不偏移,預埋件位置準確無誤。七、預應力張拉張拉鋼束在梁體混凝土強度及彈性模量達到設計值的100%后進行,且必須保證張拉時梁體混凝土齡期10 d;預施應力采用兩端同步張拉,并左右對稱進行,最大不平衡束不應超過1 束,張拉順序先腹板束,后頂板束,從外到內左右對稱進行,各節段先張拉縱向后豎向再橫向,并及時壓漿。八、壓漿預應力筋張拉后 2 d 內進行管道壓漿。壓漿順序本著先下后上的原則進行,首先由一端以 0.6kpa的恒壓力向另一端輸送水泥漿,當另一端溢出的水泥漿達到規定的稀度后,持續壓漿 2 min 以上封閉出漿口,封閉出漿口后 2 min 繼續壓漿保壓0.50.6kpa。壓漿用純水泥漿,高效減水劑,泥漿的性能要求28 d 強度57.5kpa;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重點名校2024屆中考三模數學試題含解析
- 共享農業體驗園農業科技示范與推廣策略報告
- 古書院礦開展“人人都是班組長”活動總結模版
- 區塊鏈在醫藥供應鏈中的應用與挑戰
- 小學二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模版
- 醫培教育的新方向遠程實時監控與效果評估
- 如何寫年度工作總結及年度工作總結模版
- 智慧產業數字化轉型創新園區可行性研究報告
- 小學突發火災應急預案
- 小學生開學典禮發言稿范文
- 風險告知卡(激光切割機)
- 茶館劇本(三幕話劇)
- 四年級漢字聽寫詞庫
- 新型建筑材料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建筑材料論文
- GB/T 19073-2008風力發電機組齒輪箱
- HAY-勝任素質模型構建與應用完整版
- 醫院硬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2019年版)
- 最新安全生產管理教材電子版
- (完整版)耳鼻喉科操作規程
- 精選芭蕾舞男女演員之間的潛規則匯總
- 《中華傳統文化》第11課戲曲-教學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