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力度加大橫向比較差距明顯_第1頁
科技創新力度加大橫向比較差距明顯_第2頁
科技創新力度加大橫向比較差距明顯_第3頁
科技創新力度加大橫向比較差距明顯_第4頁
科技創新力度加大橫向比較差距明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市企業創新活動較活躍投入強度亟待提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能力是未來發展競爭的核心。實踐證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科技創新型經濟,必須以企業為 主體,以科技創新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轉型結構升級。 作為我市經濟骨干力量的規上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如何關系到全市科技創新水平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了解我市規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和自主創新能力狀況, 以滿足各級黨政領導和有關部 門宏觀決策與科學管理的需求,現據企業創新調查、科技活動年 報,對近年來我市規上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特征、存在的問題作一淺析,以期為促進全市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參考

2、。第一部分我市企業創新活動的現狀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與發展,不可能依靠無限制的高價來獲得利潤,只有依靠科技進步來拓展利潤空間。2015年,我市首次開展了全國工業企業創新調查,內容包括工業企業創新情況和企業家調查問卷,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列入調查, 調查時期為2013-2014二年,調查結果顯示:一、我市企業開展創新活動較為活躍。本次調查將企業創新 活動分為四大類: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管理)創新和營 銷創新。在參與調查的 1161家規上工業企業中,2013-2014年間開展創新活動的企業有 692家,占調查總體的59.6%,高于全 省平均數3.7個百分點。其中,實現產品創新、工藝

3、創新的企業分別占調查總體的37.8麻口 36.6%;有組織(管理)創新的企業有427家,占調查總體的36.8%;有營銷創新的企業有 435家,占調查總體的37.5%;同時實現四種創新的企業數有 177家,占調查總體的15.2%,高于全省平均數1.6個百分點。其具體情況 見下表:表1 2013 2014年麗水市工業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情況指標名稱個數比例2013-2014年間實現創新的企業69259.6%一、有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企業數53646.2%啟產品創新的企業數43937.8啟工藝創新的企業數42536.6%同時進行產品創新匕工藝創新的企業數32828.3%二、僅有正在進行或中止的創新活動的

4、企業數322.8%三、有組織(管理)創新的企業數42736.8四、有營銷創新的企業數43537.5二、大中型工業企業開展創新活動多于小型企業,創新成功率較高。20132014年,我市有開展創新活動的企業中,大型企業15家,中型企業77家、小型企業604家,分別占被調查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總數的100%、84.9麻口 57.0 %。大中型工業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比例高于小型企業。在開展創新活動的大中型企業中,有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數為86家,占85.1%,比小型企業高29.9個百分點;同時實現四種創新的大中型企業有33家,占全部大中型企業的 32.7%,比小型企業高19.1個百分點。三、企業創新活動形

5、式多樣化 。20132014年,在全市有 創新活動的692家企業中,48.3%的企業開展了內部研究與試驗 發展(R&D活動。此外,開展的與創新有關的培訓活動、獲取 機器設備和軟件、相關設計、其他創新活動、市場推介活動、從 外部獲取相關技術活動、外部研發活動的企業所占比重分別為 43.5%、39.9%、28.6%、23.3%、22.1%、5.6晰口 3.5%。反映出近 幾年全市工業企業的創新發展勢頭良好,活動形式呈現多樣化。表2 2013 2014年麗水市工業企業創新活動形式指標名稱企業數(個)占比(%創新活動形式有內部R&D勺企業數33448.3有相關培訓的企業數30143.5

6、有獲得機器設備和軟件的企業數27639.9有相關設計的企業數19828.6有其他創新活動的企業數16123.3有市場推介的企業數15322.1有從外部獲取相關技術的企業數395.6有外部R&D勺企業數243.5四、企業和企業集團是創新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研發主體和投入主體。創新調查數據顯示:企業和企業集團是工業企業創新 活動的主導者,是企業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研發的主體和投入主 體。從產品創新看:2013-2014我市有571家企業有向市場推出 新產品,占全部被調查企業總數的49.2%。其由本企業和本企業集團研發的占69.3%,與其他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國外 研究機構合作研發的占30

7、.7%,企業和企業集團是我市創新活動 的主要承擔者。從工藝創新看:2013-2014我市采用新的或重大改進的生產 工藝的企業有425家,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 36.6%;采用新的或 重大改進的輔助性活動的企業有 347家,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 29.9%。其工藝創新由本企業和本企業集團研發的占62.5%,與其他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國外研究機構合作研發的占 37.5%。從投入主體看:2013-2014,全市工業企業創新費用中來自 政府資金、企業資金、國外資金和其他資金的比例分別為2.8%、96.1%、0喏口 1.1%。由此可見,在政府資金的引導下,創新的活動主要依靠企業自身力量來實現,企業資金

8、在創新投入中居于主體地位。圖1: 2013-2014麗水市工業企業創新費用來源構成(%企業資金96.15%政府資金1.06%第二部分 我市規上工業企業 R& D活動的特點R&D(即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是技術創新活動的核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源動力。據企業創新調查匯總結果顯示,2014年我市規上工業企業創新費用支出14.55億元,其中企業內部R&DS費支出為 11.49億元,占創新費用的78.9%,表明了我市規上工業企業的技術 創新主要是企業內部的自主創新。我市規上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正在逐步提高。而不同行業、不同注冊類型、不同地區的企業在內部 R&D舌動方面也

9、表現出不同的特征。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 擁有高素質的人才是企業提高創新能力、 搶占技術制高點的關鍵。近年來,我市規上工業企業的 R&D人員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2014 年我市規上工業企業 R&DA員總量達5575人,是2008年的5.9倍,占科技活動人員總量的72.3%,比2008年的 29.4%,提高了42.9 個百分點。隨著R&D人員大巾M上升,規上工業企業在我市研發的地位也 明顯提高。二、規上工業企業R&DS費支出增長迅速,成為我市自主創新活動投入的主體。 隨著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意識不斷提高, 2008 年以來我市工業

10、企業 R&而費投入飛快增長。2014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 企業共投入R&DS費支出11.49億元,占創新費用的78.9%,是2008年R&而費支出的8.3倍,年平均增長74.5%。內部R&而費投入的迅速增長為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 表明了我市規上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是企業內部的自主創新。 我市規上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企業R&彼入強度(R&DS費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下同)是衡量企業對技術創新活動投入力度的重要指標。 2008 年以來,這一指標有較大幅度提高, 2008年為 0.17%, 2014年這一強度為0.66%

11、,提高了 0.49個百分點。R&D強度的提高說明我市規上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正在逐步提高,也反映了我市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1、大中型工業企業在企業自主創新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2014年大中型工業企業R&Dg費投入7.14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投入總量的62.1%,比2008年提高了 13.7 個百分點。其中,大型企業投入2.55 億元, 占總量的22.2%, 中型企業投入4.59 億元,占總量的39.9%,分別比2008 年提高了 7.4 個百分點和 6.3 個百分點。2、 裝備制造業已成為我市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裝備制造業又稱裝備工業,包括金屬制品業、通用裝

12、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裝備制造業等7 個大類 185 個小類。 2014年,我市裝備制造業R&而費投入達4.53億元,比2008年增長6.6 倍,占R&Dg費投入總額的39.4%。我市裝備制造業中有4個大類的 R&集費投入均上了五千萬元,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和 器材制造業R&DS費投入超過了億元,分別是1.00億元和1.17億元。三、 企業自主研發活動趨于活躍, 研發意識有所增強 , 以市場為導向的自主研發格局初步形成。科技項目尤其是R&D®

13、目是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最基本形式, 我市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活動趨于活躍, 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 R&D®目共計798項, 是2008年的12.1倍。全部R&D®目經費內部投入達11.0億元。從R&D0目來源成看,90.9%的項目為企業自選科技項目,而只有7.3%的項目為政府項目,企業自選項目所占比重占絕對優勢而政府項目所占比重較少, 反映了以企業為主體、 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自主創新格局的穩定。從技術經濟目標看,以開拓和占領市場,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為主要目標的有項, 90.0 占%,而以減少能源消耗和保護環境為主要目標的有項,

14、 6.8 占 %,反映出追逐市場利益是驅動企業開展自主創新活動的主要動力, 而企業在開展追逐自身利益之外的社會公益性項目尚待加強。四、企業技術進步以自主創新為主,技術引進為輔。 2014 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購買國內技術經費支出達315 萬元,比 2008 年減少 402 萬元,引進國外技術經費支出只有16 萬元,消化吸收經費支出也只有17.5 萬元, 比 2008年減少 483.5 萬元。 我市企業對國外技術的依賴程度明顯減弱, 企業技術進步主要以自主創新為主。 消化吸收力度顯著加強。五、 新產品開發步伐加快, 科技產出成果豐碩。 開發新產品是企業科技活動的最終目標。2014 年,麗水市規

15、上工業企業加大了新產品開發力度, 增加了新產品開發的投入, 用于新產品開發的經費達到12.47 億元,比上年增長15.8%。新產品產值達到536.51 億元,比上年增長44.1%,是2008 年的 12.8 倍。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385.84億元,比上年增長9.4%,是2008 年的 9.8 倍。企業在提升研究水平的同時,注重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2014 年,我市規上工業企業共提出專利申請1711 件,比 2008 年增加 800 件,增長 2.2 倍。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達287 件,比 2008 年增加219件,增長3.2倍。形成國家或行業標準43項,比上年增 加7項。六、青田、縉云、

16、市區是我市 R&D&入的主要密集區。從R&D 經費總量來看,我市的規上工業企業 R&DS費投入主要集中在青田、 縉云和市區(包括市直、蓮都區、開發區)。2014年,我市規上工業 企業R&DS費總額排名前三位的縣(市、區)分別為青田、縉云和市 區。其中青田縣規上工業企業 R&DS費占全市總量的31.4%,居全市 之首,其次是縉云縣占22.3% 市區占20.1%。從近年來的變化情況 看,2008年規上工業企業 R&D經費排名前三位的縣(市、區)也是 青田、縉云、市區,其R&Dg費總額占全市的81.6%, 2014年這一比 例為73.7

17、%。表明我市的規上工業企業創新活動仍集中在經濟發展快 的縣(市、區),但有向欠發達地區延伸趨勢。表3 2014 年分縣(市、區)R&皺入情況縣(市、區)企業個 數(個)有R&D 活動企 業數 (個)有R&D 活動企 業占比(為R&醫費支 出(萬元)各縣所 占比重 (%)R&醫費支 出占GDP比重(%蓮都區2183516.0623051.9020.070.86青田縣1933216.5836036.1031.372.01縉云縣2656825.6625625.5022.311.43遂昌縣521426.926729.105.860.77松陽縣1063936.79

18、4139.803.600.50云和縣512039.225520.704.811.08慶元縣672435.826253.305.441.26皇之日 樂J縣37718.92845.700.740.43龍泉市 |172|4023.266670.005.810.65第三部分我市工業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近年來,我市規上工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快,積極因素增多,但也 存在著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市工業企業的科技 發展。一、企業開展R& D活動單位覆蓋面較低。2014年全市只有279 家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開展了 R& D活動,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覆蓋 面為24.0%。作為我市自主創

19、新骨干力量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其自主 創新活動的覆蓋面也僅有50.5%,自主創新活動尚未成為大中型工業 企業的普遍行為。反映出我市大多數企業,對面向未來市場而進行自 主創新活動能力不夠,企業自主創新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當今科 技迅猛發展的時代,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如果在技術上不追 求進步,不要說發展,就是生存也將受到威脅,隨時都將面臨被市場 淘汰的危險。二、企業科技隊伍中高層次人才希缺。 技術創新是企業的生存之 源泉,而企業擁有一定高層次、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是技術創新的關鍵。 2014年,我市規上工業企業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共計 7715人,是2008 年的2.8倍,年士增長18.8%,落

20、后R&而費年均tf長速度55.7個 百分點;按實際工作量折算的 R&M員投入量為4077.9人年。我市 規上工業企業辦科研機構150個,有機構人員3640人,其中有博士 38人、碩士 102人,占機構科技活動人員總數的 3.8%,平均每個機 構擁有博士 0.25人、碩士 0.68人,合計不足1人。這反映出我市企 業高學歷的創新人才及開展自主創新活動的領軍人物比較稀缺。三、企業R& D經費的投入強度仍處于較低水平。 科技投入是指 與科技活動有關的人、財、物、時間、信息等資源的投入,一般是用 研究和發展(R& D)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和企業研發費占主 營業務收

21、入的百分比分別表示國家(或地區)和企業科技投入的強度。 科技進步與科技投入的力度息息相關,科技投入是科技活動的物質基 礎,R& D是科投活動的核心,是衡量地區間的科技實力、發展水平 的重要指標,也用以反映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當今世界工業化各國 的工業發展過程都與其 R& D的投資規模與結構密切相關,工業發達 國家的R& D/GDP都在3%-4噥右。近年來,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 呈不斷上升趨勢,先后超過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成為僅次于美 國的世界第二大科技經費投入大國,2000年首次超過1%, 2014年 達到了 2.05%,我省2014年達到2.26%,我市排在全省H

22、一地市末位, 只有1.14%。2005-2007年間,我市 R&艱入強度在0.21%至0.24% 之間盤桓,2008年為0.27% 近年來,我市規上工業企業 R&而費總 量投入增長顯著,但投入強度卻仍在較低水平。表4 2008-2014年我市R&DK入情況指標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全市R&D經費投入(億元)1.371.893.245.189.2311.1012.04全市R&D經費投入占 GDP比重(%0.270.350.490.651.031.121.14規上工業企業 R&哈費投入1.241.662

23、.454.719.0710.6111.49(億元)規上工業企業 R&哈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0.170.20.220.370.600.620.66國內外眾多研究表明,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 (企業研發經費與 主營業務收入之比)是被廣泛采用的評價企業創新能力的核心指標, 同時這也是反映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指標。正因為如此, 2012年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 系建設的意見中提出,到 2015年,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 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要提高到1.5%,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企業創新的高度重視。2014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R&D投入強

24、度 為0.66%,排在全省H一地市末位。若要實現 2015年研發經費投入 強度達到1.5%的發展目標,差距甚遠。低水平的 R&D投入強度,導 致我市多數工業企業無力進行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的戰略研究,技術創新活動普遍維持在對一些低端技術的研發上。四、企業技術創新基礎條件薄弱。2014年,我市大中型工業企 業中有科技機構的企業占33.7%,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科技機 構的企業數為144家,占全部企業數的12.4%,擁有的技術開發機構 比重較低。我市工業企業尤其是作為自主創新主力的大中型工業企業 科技機構比例較少,使得大部分的企業技術創新活動處于一種松散狀 態,這不利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25、的提高。2014年,我市規上工業企業辦科研機構150個,在機構的科技活動人員為 3640人,占全部科 技活動人員的47.2%,這說明有超過半數的企業科技活動人員的科技 開發活動是在臨時或松散的組織形式下進行的。科研機構的核心作用 未得到充分發揮, 這無疑制約了企業科技攻關能力的提高。 科研開發機構在企業科技開發活動中的核心地位有待加強。五、 企業間科技開發投入不平衡。 從我市規上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看,2014年,有167家R&DS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5%及以上,占企業總數的14.4%; 有 37家規上工業企業的 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5%及以上

26、,占企業總數的3.2%。投入強度排前三的企業為:環馳云和鋼球有限公司(12.6%) 、浙江臣舟科技有限公司(11.6%) 、麗水市信毅單向器有限公司(11.4%) 。大中型企業中只有3 家中型企業達到5%以上,占大中型企業總數的3.0%; R&皺入比重在2%-5%L間的規上企業有94家,占企業總數的8.1 %。 大型企業中只有浙江山蒲照明電器有限公司 1 家、 中型企業中只有 18 家達到,二者合計占大中型企業總數的18.8%;而未開展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有882 家,占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76.0%。由此可見, 我市維持生存狀況的企業不多 , 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更少 , 企業之間技

27、術創新的投入強度差距懸殊,缺乏整體開發活力。第四部分提升我市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對策及建議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 要確保我市經濟穩定快速發展, 特別是要使我市規上企業為骨干的工業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保持聯動快速發展的后勁,急需采取一系列切實措施,集中一切有效的資源要素,盡快提高企業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層次和水平。1、 從企業和政府兩方面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第一, 企業要加強學習。 開放時代下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并非企業封閉起來完全依靠自己進行自主創新,更關鍵的是運用全球的資源,在學習、融合基礎上的創新。第二,企業應建立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對企業創新人才與行政管理人員等實行分類管理, 建立符合創新人才規律的考核評價體系; 支持創新人才的知識更新和交流學習, 重視整個企業的知識積累和管理工作; 對參與創新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采取諸如技術入股、按利潤分成、獎勵股份、一次性獎勵等多種獎勵形式,充分調動企業員工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第三, 各級政府繼續強化根據主導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需要而引進高層次人才計劃, 特別要重視行業頂尖人才的引進, 發揮頂尖人才在技術創新中的核心作用。 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企業博士科研工作站。繼續支持興辦留學人員創業園,吸引各類留學人員投資創辦高新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