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億以內數的認識說課稿1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說課稿6數的產生和十進制計數法說課稿12把億以上的數改寫、四舍五入成以“億”作為單位的數說課稿16一億有多大說課稿20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26線段、直線和射線說課稿33角的度量說課稿39角的分類說課稿48三位數乘兩位數說課稿56平行與垂直說課稿62平行四邊形的認識說課稿70筆算除法說課稿79條形統計圖說課稿85數學廣角-合理安排時間說課稿91數學廣角烙餅問題說課稿97億以內數的認識說課稿Ø 說教材一、教材地位與作用本課課題是億以內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
2、識億以內的數并了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所以本課作為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具有重要地位。二、說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是個大數;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掌握數位順序,知道數位、數級,會讀億以內的數。 2、在認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3、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三、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計數單位。難點是明確各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四、教學準備:課前準備的多媒體課件和學生自帶的計數器
3、。Ø 說教法一、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于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創設具體教學情境。 二、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三、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Ø 說學法一、分層次安排數數活動,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把數直觀的小方塊與在計數器上撥數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抽象和概括出更大的
4、數。指導學生學會在動手中學,在實踐中學的方法。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更大數與身邊可以感受的具體“參照物”進行比較,幫助學生理解較大數的實際意義。三、布置學生收集更大數的信息,讓學生體會數據在描述或交流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應用數學的意識。Ø 說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課件出示有關汶川大地震資料,結合資料數據向學生提出: 在這些數據中,有幾個一位數?幾個兩位數?幾個三位數、四位數?“5979”中,7左邊的“9”與右邊的“9”有什么不同?試讀“20000”、“4000000”。 然后,出示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大數的存在。嘗試讀這些數據。 揭示
5、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設計意圖: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自覺認識并尋找和新知的結合點。讓學生自愿的學習新知,也更容易掌握新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認識1億。首先,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為例試讀,認識萬以上的計數單位,十萬,一百萬,一千萬,一億。然后讓學生觀察并動手撥計數器,發現10個一千是一萬,10個一萬是十萬, 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最后加強學生交流,鞏固認識。 2、指導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在這個環節中,激發學生思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么,了解計數單位概念。在思考中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然后讓學生觀察板書,思
6、考撥珠過程,交流得出結論: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1)學習數位指導學生認知數位概念。將19612368按數位順序寫出.讓學生說出每個數字所占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有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并同桌學生互相說一說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4,學習"數級"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在數位表上增加欄,并標明數級,從右向左四位分一級,第一級是個級,第二級是萬級,第三級是億級個級、萬級以及后面要學到的億級都是數級.按級讀出北京市人口數.) 5、鞏固練習完成第4頁做一做.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回顧舊知的同時通過撥計數器自然的掌握10進制在億以內數的認識中
7、照常使用,并了解計數單位的作用和擴展。同時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探究的方法,主動發現其中的規律。 三,應用知識,體驗成功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一第1,2題,完成后小組交流。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嘗試制作數位順序表,加深學生對數位排列順序的數級劃分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四、全課小結請學生們自由的說一說,通過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評一評,這節課學得怎么樣 ?五、課后作業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億以內的數?調查一下,把這些數寫下來,讀一讀。 六、板書設計億以內數的認識10個一萬是十萬1381 9000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
8、進率是十。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億以內數的認識里的例題5。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一開始就聯系生活,先呈現六個其他國家來我國旅游的人數,從小精靈的提問出發,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自己探索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然后教材設計了一系列不同層次的練習,意在鞏固和發展學生比較數的大小的能力。本節教材是小學數學數的認識的重要
9、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的基礎上,對億以內數的深入認識;另一方面,學好了本節課內容,也為以后學習更大的數大小比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本節課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二、學情分析學生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中已經能夠很熟練的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同時在本單元的前3課時中,學生已經認識了億以內的數,知道了什么是數位、計數單位、數級和位數,在這樣的知識基礎上學習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學生會比較容易的將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遷移到億以內的數上,進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同時本課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其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我把“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
10、,溶合在學生所進行的“抽數比大小”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三、說教學目標結合本節教材內容,以課標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切入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1.使學生掌握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正確比較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比較兩個數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的方法。 4.通過比較兩個數大小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到數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5.結合現實素材,感受祖國河山的壯麗,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多個數的大小比較。 四、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
11、,貴在得法”,在本節課中我采用設疑誘導法、游戲激趣法、發現學習法,把這三種教法融合到整個教學中。我還十分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為: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類比遷移法、分析發現法。 五、說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開課伊始,我從學生喜歡比賽、游戲的特點入手,借助讓學生翻數字卡片的游戲,一方面在此基礎上引起學生對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回憶,另一方面自然的導入到新課。引出課題后我創設情境,提出問題:“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資料,大家看一看。”接著課件出示例5圖畫,啟發提問:“從這些圖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并借助小精靈的提問,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 (二
12、)小組交流,探究新知 本節課我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從猜測到驗證,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 設疑提問。 師:請大家想一想、猜一猜: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可能是怎樣的? 學生可能說出: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跟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是一樣的。驗證猜想。老師從例5圖中取出兩個數:美國:2116100 泰國:608000并請來數位順序表幫忙驗證。 (學生對照數位順序表寫下這兩個數,可能發現:果然是位數多的數就大。) 再取出兩個數:印度 606500 泰國:608000 將這兩個數對照數位順序表再讀一讀,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發現:這兩個數位數相同,最高位上的數也相同,左起第三位上的8比6大,60800
13、0606500) 嘗試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師:請同學們再從例5六個數中任意選出兩個數比較它們的大小。 總結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師:比較億以內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位數不相同的怎么比較?位數相同時,怎么比較? 比較多個數的大小。 師: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了,那如果是一些數呢? 出示一組數據: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師: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后,試著獨立完成。然后教師激起學生探究欲望,引導學習縱向對齊比較的方法。 (三)應用新知、拓展練習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對書中的練習進行了補充,我設計了基礎練習、延伸練習、拓展練
14、習三個層次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1.基礎練習。 (1)比較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數的大小。 925041036005014063140 2890628890 620300307300 35萬352000 59999960萬 (2)完成課本練習。 基礎練習鞏固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便于學生熟練的掌握方法。 2.延伸練習。(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有幾個答案寫幾個)78642=7842 68831098310( ) ( )457604576 620457204( ) ( )3.拓展練習。請六位同學拿著數字卡片站在講臺上,其他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從大到小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看哪個小組排得又對又快。創
15、設學生感興趣的練習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所學知識。(四)課堂總結延伸在本課即將結束時,我讓同學們談談本節課的感受?學生可以說知識、技能、能力方面的、可以說情感、態度方面的。最后我結合教材素材,激勵孩子們好好讀書,將來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繁榮、富強,從而吸引更多的外國友人來我國旅游觀關。 以上是我的教學過程的設計,總之我希望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老師精心預設、組織的教學活動中,“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也水到渠成的、潛移默化地“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的“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掌握了此方法和規律,不僅會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也會舉一反三的比較更大的整數,乃至將來為學習小數的比較大小奠
16、定基礎。這就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想法,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還懇請各位同仁指正,我自己也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提高。五、說板書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位數不同:位數多的數大位數相同:從最高位比起,哪一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設計意圖:提綱式的板書設計有利于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總結和反思,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時還有利于學生系統性地記憶新知。 以上就是我所有的說課內容,希望各位評委對本節課提出寶貴的意見!數的產生和十進制計數法說課稿一、教材分析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教材中只舉了少數例子進行說明,使學生對數的產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教材展
17、示了古代人們如何計數、如何初步發明各種計數符號等,直觀形象的介紹了數的產生、發展的歷史,并介紹了十進制計數法。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1、了解數的產生的歷史,建立自然數的概念,了解自然數的一些性質和特點,為以后把數的范圍擴展到分數、小數做好準備;2、認識億級的數,掌握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以及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種計數方法十進制計數法。二、教學理念:數學教學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應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得新知識能力,培養學生敢于自主學習、嘗試新知的研究學習。小學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為其獨立解決數學問題
18、提供了可能。為此,在教學“數的產生和十進制計數法”時,我直接讓學生自己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給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時間,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展。三、教學重點、難點1、建立自然數的概念,了解自然數的一些性質和特點,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2、通過學生自己完成數位順序表,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的一種計數方法十進制計數法。四、學法四年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正處于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抓住了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有效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訓練學生的認知能力。五、教法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
19、維的重要學科。因此,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盡力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于本節課的特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著重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研討法。六、教學過程(一)、情境創設1、師問: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那么多年的數學了,每天都要和數打交道。其實啊,我們跟數已經成了老朋友了。但是你們有過這樣的疑問嗎:這些數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課件出示數的產生過程。2、教師應和學生的回答情況出示準備好的小石子、繩子和木板,結合教材中的三幅圖來介紹原始社會的計數方法,說明當時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如何用小石子檢查放牧歸來的羊的只數;如何用結繩的方法統計獵物的個數;又如何用在木頭上刻道的方法記錄捕魚的數
20、量等等,引出數學一一對應思想。3、了解古代一些數字符號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等。4、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介紹印度數字和阿拉伯數字的故事。(二)、呈現新課1、建立自然數的概念(1)教師邊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邊在黑板上寫數字1,2,3,4,5,10,68,105,說明這些就是所謂的自然數,最后說明“0”也是自然數。 (2)請同學們例舉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數,加深對自然數的印象。(3)請小組討論研究自然數的一些性質和特點。教師適當提問,引導學生發現自然數每相鄰的兩個數中,后面的一個數比前面的一個多1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2、十進制計數法(1)、同學們,我們在前幾節課已經學
21、習了到萬級為止的數,但是,還有比億更大的數存在著,(出示數位順序表)教師在計數器上現場貼上億級的數位。(教師向學生說明:還有比千億更大的數,由于不常用,暫時不學,因此在數為順序表后面用“”,表示后面還有其他數位。)(2)、教師提問:“那么,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計數單位呢?”(3)、小組討論:“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請同學們自己得出結論: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最后,教師給出“十進制計數法”的名稱,在黑板上板書。(三)、課堂總結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自然數和十進制計數法。2、全體回憶自然數的一些性質和特點。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3、全體回憶十進制計數法
22、: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七、教學反思本節課,始終圍繞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習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教學理念來開展教學活動。為此,我在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教學中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學生都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充分顯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億以上的數改寫、四舍五入成以“億”作為單位的數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您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把億以上的數改寫、四舍五入成以“億”作單位的數
23、。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五大方面進行說課。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萬數和非整萬數的改寫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如何把整億和非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并能夠準確地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數的描寫。2、說目標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把整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并能正確熟練 改寫。(2)學會把非整億數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并能正 確熟練改寫。(3)區分“=”和“”的使用3、教學重難點:重點:把整億數和非整億數改寫成以“億”作
24、單位的數難點:“四舍五入”的正確使用4、教學時間: 一課時二、說學情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學習理解能力,并且學習掌握了整萬數和非整萬數的改寫作為基礎鋪墊進一步學習的,因此,本節課的內容比較容易掌握。三、說教法、學法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和歸納總結,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探索和交流中感受數學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四、教學準備我將采用先進的多媒體,使用ppt直觀教學手段,這樣更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五、說教學過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
25、突破教學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教學過程預設為四個環節來進行教學。(一)復習舊知,激情引入1.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250000=25萬 2000000=200萬 58120000=5812萬2.把下列各數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成以“萬”作單位的數:138564140000=14萬12843851280000=128萬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回想整萬數和非整萬數的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的方法,請學生說一說并把方法歸納出來。(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起到復習舊知識的作用
26、,又為今天的新課作鋪墊起導入的作用。)(二)合作探究,體驗新知1、多媒體展示教材例3中第一個數:200000000=_億教師將利用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怎么試著把整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請學生說說各自的方法,教師確認答案后,再一起討論總結方法。2、展示教材例4中第一個數:1034500000_億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回想如何把非整萬數改寫成以“萬”數作單位的數的,說說方法,然后讓學生按照這個方法,試著把非整億數改成以“億”為單位的數。期間,我會提醒大家注意正確使用“四舍五入”法、使用分級線和寫上單位“億”字。3、小組內合作交流,說說各自的方法,然后嘗試把方法總結出來。并指名說一說,我再加
27、以概括總結。(設計意圖:新課體驗環節,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合作交流為鋪,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數學,找到改寫數的方法,并培養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方法的習慣。)(三)鞏固提升,乘勝追擊1、46000000000=_億 30500000000=_億20897000000_億 987654000_億2、課件展示書本22頁第7題 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新知識的記憶,同時考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教師同時巡邏,及時輔導學生。(設計意圖:練習是學生掌握、熟練運用知識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幫助學
28、生記憶知識點。練習分為兩層,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充分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三)總結評價,談談收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您收獲了哪些知識和方法?您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嗎?這樣能讓學生充分體會成功收獲知識的喜悅。最后將使用課件展示本節課的重難點以及改寫的方法,讓學生讀一讀更深入腦海。六、板書設計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內容簡潔、有條理,讓學生一目了然,這樣更能突出本節課的知識點。把億以上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 1、200000000=_2_億(去掉億位后面8個“0”)2、1034500000_10_億 20897000000_209_億(“四舍五入”看
29、億位后面所有數的最高位,若這個數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進一,再省去后面8位數;若小于5,就直接舍去后面8位數字,再加上一個“億”字。)一億有多大說課稿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數學新課程標準將一億有多大安排在第二學段(人教版四年級上)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且安排在認數和計算器教學之后,其目的是相當的明顯的。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于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學生在讀、寫大數時常常出現錯誤,這往往與數的概念不清楚、數的感受不豐富有關。在“認數”和“用計算器計算”這二單元后,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
30、、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根據這一目標,蘇教版新課程數學教材出現了這嶄新的一課一億有多大。活動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特征。新課程指出:“教師應向兒童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揭示規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我設計這節課時,主要以“猜一猜”、“找一找”、“推一推”等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動腦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努力營造一個學生樂學,課堂氣氛輕松愉悅
31、的立體的開放式教學環境。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從不同角度對1億進行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能用倍比法或歸一法解答有關1億的問題,能借助計算器處理較復雜的數據。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中經歷“猜想、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時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方法。情感與態度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愿意與他人合作,與人交流,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重點:經過探究1億有多大的活動,使學生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教學
32、難點:在探索中經歷“猜想、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時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方法。二、教法和學法學法1、數學知識生活化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用應用于生活。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熟悉的紙張由少到多的感性體驗引入新課,讓學生充分體會生活中的數學。本課的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的情境符合學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經驗,無疑,這將是學生理想的數學學習起點。2、學習方式多樣化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標準也極力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
33、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故本課設計時極力凸顯這一教學理念。3、學習過程體驗化新的數學課程理念認為:過程是一個課程目標。“學生要想掌握數學,就必須用內心創造與體驗的方法學習數學。”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各自的思維方式、智力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數學學習的過程又必須讓學生盡可能地經歷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通過互動體驗認識數和數學思想,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三、說教學過程本課的設計與實施,是一段艱難的過程,同時,更是一段充滿著創造與激情的過程。我把本課的教學大致分成了四個部分。活動一、 復習提問,激發求知欲一名教育家對提問的作用作出了這樣的評價:發明千
34、千萬,起點在一問,在課的一開始,我問學生“1億張紙摞起來大約有多高呢”?說實在話,本人壓根就沒想讓學生把它回答出來,目的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學習活。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求知欲,自然而然地進入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活動二、研究方法,初步感知1億這個數確實太大了,如果與學生空對空的說教,學生肯定難以理解和掌握,必須從具體的實例入手,而即使有了具體的實例,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也等于白咋呼。所有本人先引導學生探究研究的方法,從100張紙的高度入手,推算出1億張紙的高度。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1億張紙的高度,感受到1億這個數的大小,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學到研究大數的方法,無意間向學生
35、灌輸了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給學生的今后學生帶來巨大的影響。活動三 、合作探究,再次體會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因為有了上一個環節的基礎,所以,在這個環節里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大膽想象,提出各種有關1億的問題。并為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在各自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探究,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數一數和排一排這兩個環節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推算出1億張紙的高度;2、閱讀資料,用學生感到非常高的物體與1億張紙的高度進行比較,充分感知1億的大小;3、小結歸納探究的方法。活動四、 聯系
36、實際,深入認識聯系生活中的事物,通過對比,引導學生在生活實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學生可能提出:(1)數一億張紙需要多少時間?(2)把一億本數學書鋪開,封面的面積有多大? (3)走一億步有多長? (4)一億滴水有多重? (5)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排,大約有多少米長? (6)數一億個硬幣需要多長時間? 這些具體的事讓學生分小組研究,探究后各小組匯報,讓學生充分感知1億的大小。 四、說預設實施效果本課的立意始終圍繞著生活展開教學活動,讓數學的知識緊密地貼近生活的原型,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習之初,學生通過多媒體感受米粒由少到多的變換,建立了對一億的感
37、性認識;學習過程中,通過與伙伴的實踐,交流、合作、學生逐步地完善了對一億的理解,形成了比較準確的理性認識;最后,學生帶著這些理性的思維去發掘生活,對一億產生了更深層次的聯想。整個學習的過程,恰到好處地體現了從生活出發,透過現象看本質、最后回歸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學習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是以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為主線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把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變為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粗淺的認識,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一、教材分析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教
38、學內容。公頃和平方千米是兩個較大的面積單位,一般用于計量大面積的土地。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這些單位比較適用于計量物體表面、平面圖形以及小塊土地的面積。如果用于計量面積很大的土地,則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頃和平方千米。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是,使學生初步形成1公頃、1平方千米的觀念,聯系實際體會它們大致是多大,在頭腦里留下比較清楚的印象;應用平方米與公頃、平方千米與公頃間的進率,感受用公頃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達土地的大小,從而體會土地的面積;整理先后教學的全部面積單位,組織新的認知結構,合理地應用面積單位。二
39、、學情分析本學期大部分學上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標明確,上課專心聽講,下課積極主動的完成老師的任務,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的問老師還有同學,只有個別的同學思想不夠積極,大多數學生掌握基礎只是比較牢固,回答問題比較準確,對新知識掌握較快。學生上課時回答問題比較積極,但語言的組織能力還不夠強,有待加強。三、說教法本節課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要將計算融入到具體的問題情景
40、之中,產生計算的需要,然后再確定用什么方法來計算。依據新課標中“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四、說學法通過本節課學習,使使學生能夠利用新舊知識遷移,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去發現新知識、新經驗,充分發揮作用,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歸納、總結學習方法,并在自己獲取的成果中享受成果、消化成果、滲透成果。使學生腦海中形成數學來源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觀點,并能利用所學知識,使數學問題生活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五、說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通過計算、觀察、推理、想象等
41、方式讓學生感受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2、使學生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3、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和作用,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4、利用數據資料,圖片資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六、說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平方公里)。感受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2、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公頃有多大的實際認識,以及掌握土地面積單位的進率和簡單換算。教學準備:圖片資料、多媒體課件等。課前準備:測量操場的長和寬,計算操場的面積,七、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1、激活已有的
42、數學經驗。師:同學們,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與數學有關的信息,現在我們就來個就地取材。師隨手拿起一個文具盒,問:它的表面面積大約是2( )。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300( )。黑板的面積大約是( )。師:剛才我們都講的是什么單位?(面積單位),從你們響亮的回答中,老師知道你們對面積單位掌握得很扎實,同時,我也了解到你們非常關注身邊地一些事物,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大家繼續保持。接著出示:中寧一中的占地面積約5( )。師:能填我們學過的單位嗎?【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身邊的物體表面面積切入,復習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個較小的面積單位。通過感知中寧一中面積的大小讓學生產生需要
43、運用更大面積單位表示的需要。】2、揭示課題師:表示一些較大的面積,如土地面積、森林面積、沙漠的面積等等,常常會用一個較大的面積單位,它們是公頃和平方千米。板書: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二)探究新知1、認識公頃自學公頃,初步感知師:1公頃到底有多大?“公頃”和“平方米”之間到底有怎樣的聯系?請同學們打開書34頁。(學生看書)師:誰能把自己看書的收獲和大家交流一下?學生匯報,師板書: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推算: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推算后匯報,師板書)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公頃感悟1公頃。師:從推算結果來看,說明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
44、進率是多少?知道了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系,你想不想親自感受一下1公頃的大小?a、帶學生到操場,匯報操場面積,再估計1公頃相當于幾個操場的面積?使學生初步建立1公頃的表象。b、8名學生手拉手為一組,4個小組圍成一個正方形。 師: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大約是10米,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推算: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合起來就是1公頃?想象:100個這樣的正方形是1公頃,你有什么感受?【讓學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學生熟知的事物體驗1公頃的大小。通過推算、想象讓學生深刻體會推算更大的物體面積的解決策略,同時鼓勵學生要關注身邊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領悟公頃 師:關于公頃,老師也上
45、網查閱了有關資料,請大家欣賞。(課件出示有關資料的圖文信息)a、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約72公頃,是( )平方米。b、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天安門廣場,面積大約400000平方米,是( )公頃。c、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的建筑面積約為26公頃,是( )平方米。師:欣賞過后,你們有什么感想?【利用網絡提供和公頃有關的信息,讓學生感受到公頃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通過富有思想內涵的文字信息,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激發其學習熱情和對祖國的自豪情感,也增加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量。】2、認識平方千米師:你知道1平方千米有多大嗎?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積?使學生
46、明確: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帶學生到室外目測距離學校大約1千米。懂得以這么長線段圍成的正方形面積約是1平方千米,使學生感知1平方千米大約是多大。師: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頃?揭示:1平方千米=100公頃延伸:a、上海市的面積大約是7037平方公里。b、中國地大物博國土面積約是960萬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c、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一位,約為1710萬平方千米。 (三)課堂練習 1公頃=(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47、#160; )公頃3公頃=(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頃20000平方米=( )公頃 800公頃=( )平方千米(四)總結整理1、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提出有疑惑的問題。2、師生共同整理面積單位。八、板書設計公頃和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公頃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
48、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線段、直線和射線說課稿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線段、直線、射線,這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一課時,即教材P38。一、說教材(一)教材分析“線段、直線、射線”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度量”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角、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內容主要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為進一步更深層次的認識角和角的度量做鋪墊,這些都是圖形與幾何中的最基本的部分,是后續學習的基礎,教學過程中我以生活中的手電筒射出來的光作為現實模型和教具,讓學生直觀認識射線和直線的特征,
49、然后讓學生分組合作,展開討論,辨析線段、射線和直線的聯系與區別,從而建立射線、直線的概念。 (二) 學生分析學生在二年級的學習中,對角已經有了較多的直觀認識,對線段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些都是本課學習可以利用的基礎。對于射線和直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一些感性的例子,但不太會注意它們的幾何特征。再者,射線、直線的概念比較抽象,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因此學起來會有一定難度。(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直線,知道線段、射線、直線的區別。2、通過“動一動”、“畫一畫”、“認一認”等活動,使學生對線段、射線、直線感悟:線段和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 過程與方
50、法:發展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等能力,并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辨證統一思想,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認識線段、射線、直線和特征,知道線段、射線、直線之間的聯系和區別。2、教學難點:正確掌握射線和直線的定義,能正確區分直線與線段,會表示“線段、射線、直線”。(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筒、練習紙、直尺、鉛筆等。二、說教法、學法(一)說教法: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
51、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以教師演示法、談話啟發法、引導發現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學習、去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二)說學法: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三、
52、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線段 1、畫一畫、量一量。2、師生合作,將教室窗簾拉上,讓一位學生拿上電筒站在離墻壁預定的點上,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到教室的墻壁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墻壁上的亮點與燈泡之間的光線可以看成什么?從而讓學生自己觀察總結出線段的特點是:有兩個端點,可以測量出長度。(教師板書線段的特征)(二)認識射線 1、老師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向天空,并出示以下兩個問題:問題1:剛才上臺合作的同學將手電筒射到墻壁上,我們可以知道它的長度,現在我們把光線射向天空,這條光線有什么特點?問題2:若射向天空中無物遮擋時,我們可以量出它的長度嗎?為什么? 學生個人自由搶答,發表意見,用不同詞匯描述。最后教師再總結
53、:光線從燈泡射出,一直射向無窮遠處,將沒有盡頭。從而得出射線的概念,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的線,叫做射線。 2、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射線,并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見到過這種線嗎? 3、進一步認識射線的特征。 教師課件演示延伸線段的一個端點,畫成了射線,并提問你覺得這是一條射線嗎?把線段一段無限延伸,得到一條射線。 從而讓學生理解射線與線段的區別和聯系。4、通過練習讓學生對射線、線段加深理解。(三)認識直線1、教師在課件上演示,剛剛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伸,得到了射線。那要是把線段的兩端都延伸開來,(師板畫)你覺得這條線,有什么特點?(分小組討論,并發表意見。) 2、最后得出直線的定義:沒有端點
54、,向兩端無限延伸,不能測量出直線的長度。3、師課件出示小練習:“線段、射線、直線的對話”。直線對射線說:“你只能向一端無線延伸,而我可以向兩端無線延伸,所以,我比你長。”射線對直線說:“我一端有點,而你沒有點,所以你沒有我漂亮”。這時,線段說:“你們都沒有我好看,我兩端都有點,而且人們可以幫我測出長度,而你們是無法測量出長度的”。 4、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之間的關系 。通過課件演示,通過觀察學生很直觀的就可以理解并得出三種線的關系:線段、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5、三種類型的線的表示方法。6、課堂練習。(1)小組合作、展開討論,完成表格。主要是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歸納與整理。(2)找朋友、判斷題主要是
55、考察學生對三種線的基本特征的掌握。(3)擴展題。讓學生對線段、射線、直線特征有更深刻的領悟。7、擴展延伸。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與生活。四、說板書設計我采用簡潔明了的表格式板書,將線段、直線、射線的圖形、特點、延長及測量情況進行歸納,便于理解和記憶。線段、直線和射線五、教學效果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認識了線段、直線和射線,知道了這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會用字母表示這三種線,達到了既定目標。課堂上學生能夠認真閱讀課文,積極思考,合作探究,動手實踐,展示交流。六、不足之處由于學生和教師不夠熟悉,師生互動略顯被動,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對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不夠熟悉,部分學生不會自主閱讀獨立思考,不能抓
56、緊時間解決學案中的問題,大部分學生不會發現并提出問題,導致課堂學習效率降低。另外,由于本人只有任教過一學期四年級下冊數學,對教材和學情把握不準,時間把握的也不夠準,以致沒能很好的按原計劃完成教學任務。這堂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和教師多加指教,我會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以便以后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增加教學經驗。角的度量說課稿一、說教材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時角的度量。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線段、直線與射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后面學習畫角、角的分
57、類的基礎。教材注重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必要性,認識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體會、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二、說學生學生對于角的有關知識已有了初步的體驗,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對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體驗,量角器雖然被拿在學生的手中,但學生對它的認識是陌生的,一條條放射狀的線,不同的刻度,會使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樣用它測量角的大小,就更顯得無從下手了。而且,在實際中,學生似乎沒有度量角的需要,他們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很少能應用到生活中。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本節課的目標:知識目標: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會用量角器量角;能力目標:在測量角大小的活動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情感目標:1、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大膽嘗試,積極表達,使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棗陽頂管施工方案公司
- 雕花蠟燭美術課件
- 殯葬行業生命教育
- 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鋼琴基礎(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傳感器原理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大學《化工儀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農田石灰改造方案范本
- 《正宗新疆棉花被》課件
- 債權訴訟方案范本
- 沈陽音樂學院《排水工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陳涉世家課件教學課件
- 北師大版心理健康五年級下冊《我不生氣》教案
- 醫院改造工程設計服務方案
- Unit 6 Understanding ideas Sharks Dangerous or endangered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英語外研版(2019)必修第二冊
- 中職英語 高教版(2021)基礎模塊3 Unit 7 Natural Disasters Part 1-2教案
- 物流行業智能調度與多式聯運解決方案
- 光伏電表過戶協議書模板
- 《記念劉和珍君》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 人教版高中數學選擇性必修第三冊8-1-1變量的相關關系【課件】
- 《應用文寫作》高職全套教學課件
- LYT 2093-2013 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評價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