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_第1頁
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_第2頁
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_第3頁
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_第4頁
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一、2009年的髙考文言文命題方式還會從以下兒個方而的規律:1. 選文標準淺易突出,這方面的標準因該從以下兒個方面來體現:(1)從文章運用的詞匯來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詞和次常用詞。(2從文章屮出現的語法結構來看,主要采川中學語文課木屮的文言句式。(3從文章的體裁來看主要是傳記、頌徳類散文。(4從文章的涉及范圍來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識的聯系較為松散,少用典故。(5從文章的整體風格來看屬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2. 今年的格式與往年基本一樣。3. 翻譯字數還是在40個字左右。二、剖析文句設定,把握考察重點。何年離考總是選擇那些帶有關鍵詞語和垂要語法現象的句了。1. 積累性的重要實

2、詞和重要虛詞為常考內容,也是得分點之一。2. 規律性的詞類活用、固定結構和特殊句式。三、方法指導(%1) 遵循三條原則:1、信:要使譯文準確無誤,忠實原文意思,如實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岀來。2、達:就是要通順暢達,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 語病。3、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口然,要使譯文牛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1) 堅持四個步驟:1、審:看淸文句中的關鍵詞語和重耍的語法現象,如省略、倒裝、活用等。2、切:以詞為單位把句子切開,然后川卞面介紹的六種方法逐一加以解釋。3、連:再把解釋好的詞義按照現代的漢語習慣連綴成一個語義通暢的句子。4、眷:翻譯完

3、畢,帶冋原文,仔細檢查,眷上卷子;要注意字跡工整,筆畫清晰,不 寫錯別字。(三)熟悉六種方法:1、附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詞語,以及專有名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冠名、 地名、人名、器物明、書名等都可以保留下來,沒有必要作變動。例1、日待哺于東南之轉餉,逝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08全國卷i )譯文:每天等著吃從東南地區運來的軍糧,浙地人民已經困乏,要解救這一患難不如 屯田。2、對將c山單音節發展成雙音節的詞對譯出來。対譯時主要有下面兩種情況:(1)在原來的單音詞前面或者后面加一個同義詞或者近義詞,合成一個雙音詞(原來 的詞語作為語素之一)。例如:不可黨邪陷正以求茍免。(04湖北卷)譯文:不

4、能用阿附邪惡、陷害忠正的手段達到免禍的目的。(2)換為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詞。例如:吾但使國家無逋賦,吾職盡矣,不能復念爾民也。(07江西卷)譯文:我只要使國家沒有人拖欠賦稅,我的責職就盡到了,不能再考慮你們百姓了。3、拆文言中有兩個單咅詞,在白話文中恰好有一個雙咅詞,對這類詞語,需要拆 成兩個單咅詞來翻譯,而不能用白話中雙咅詞的詞義去翻譯。例如:如古語里面的'是非'應該翻譯成:“這不是”,“設備”應該翻譯成“設置防備”。4、增增補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詞語活用后的新增內容。(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補出來。例如:游學青、徐、并、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07 ±海卷)譯文:仲

5、長統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帶游歷求學,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認為 他與眾不同。(2)詞類發牛活用時候,必須根據活用的類型增補有關活用后的新増內容。例如:郭異之,持以白王。(07廣東卷)譯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5、刪文言文中的一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或者為語氣助詞,或者表示停頓,或者 是湊足音節,或者起連接作用,在翻譯時候可以刪去,而不必碩譯。例如:蓋忠臣執義(07全國卷i )譯文:忠臣堅持道義。6、調把文言文屮的倒裝句子調整過來,使之符合現代語法的習慣。例如:門前植槐一株,枝葉扶疏,時作麋哺餓者于其下。(07湖北卷)譯文:家門前種有一株槐樹,枝葉繁茂,他時常在樹下煮粥給那些饑民

6、吃。(四)關注七個重點從近兒年的文言文主觀翻譯題來看,考查的是對全句的理解,但命題人選擇文句是獨 具慧眼的。他們往往會選擇那些有重要語法現象的文句讓考生翻譯,同時也將其列為高考閱 卷的采分點,因此,考牛必須特別注意這些采分點。在答題時,我們除了把握句子翻譯“信、 達、雅”的要求,掌握“留、對、拆、增、刪、調”等六種翻譯方法外,還需注意以下七個關 注點:1、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題專家特別關 注的一項內容。因此,我們在翻譯文言文的時候,一淀要認真把握,仔細辨別。詞類活用主 耍包括名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等。我們在翻譯文言文遇到含有詞類活

7、用的 句子時,一定要先判斷出詞類活用的類型,然后據此推斷其意義。例1 :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08全國卷i )譯文:兄長為國君時就用國君禮對待他,自己為國君時用兄長禮對待他就可以了。例2:兄曰:“無論弟不能樵,縱或能之,且猶不可。”于是速歸之。(08山東卷)譯文:哥哥說:“且不說弟弟不能砍柴,縱使能砍柴,還是不能去做。”于是讓張誠趕 快回家。(關鍵點:“無論”(兩個單音詞)“樵”(名作動)“歸”(使動)例3: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05湖北卷)譯文: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例4: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06湖北卷)譯文:吃

8、飯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沒有吃的就無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糧食,父親 和兒子就不能保全。【解析】:“粒”活用為動詞,吃糧食。2、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許多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 的句子,常被命題老師看匝。要想能夠準確翻譯此類句子,就必須能夠譯出其句式特征;否 則就極容易易造成失分。例1 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判斷句(08浙江卷)譯文:(顧)況,是吳地人氏,自恃有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文(或詩人)。解說:無語言標志的判斷句。例2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賓語前置句(08全 國卷ii)譯文:近日的事,禍端將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

9、嚴懲了罪人。解說:結構助詞“斯”為提賓標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例3.及得召見,遂見親信。省略句(08江蘇卷)譯文:到獲得皇帝召見,便受到皇帝親近信任。解說:該句的主語是傳主吳漢,召見他的應是帝王,可見原文“召見”前省去了“帝”。例4.罪細且不容,巨猾乃置不問,陛下不出伯獻,臣不敢奉詔。被動句(08安 徽卷)譯文:罪輕的人尚且不被寬容,罪重的人竟然放過而不去問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 獻,我不能接受詔令。解說:無語言標志的被動句,“不容”即“不被寬容”。例5:纖微過失,又惜行捶楚,所以處于清名,蓋護其短也.(06湖北卷)答案:(2)有了小的過失,又不忍督責鞭笞,他們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聲,是

10、因為 (朝廷)掩飾他們的過錯。(4分)【解析】重點詞:纖微過失意思是有小的過錯;捶楚,用杖打。省略句。3 一詞多義古代漢語的詞語大多是多義的,這種一詞多義的現象常常是翻譯題考查的重點。在具 體翻譯時,我們一定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境從眾多的義項中選擇出最恰當的一個進行翻譯。因 此我們在平時的復習備考中要對詞語的不同義項加以區分辨別。例1、永樂元年入朝,留為故官。未幾,復謝去。(08四川卷)譯文:永樂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擔任原來的官職。不久,又辭官離去。(得分點“故” 為“原來” “謝”為“推辭”)例2、使者至,所發皆經史,置其半不啟,乃免于禍,人以為至行所感云。(08四 川卷)譯文:使者到來,打開看

11、到的全是經史書籍,丟下另一半未打開,才免于禍患,人們 認為是崇高品行感應的結果。(得分點“發”為“打開”,“置”為“丟棄”,“以”為“認為”“至 行”為“崇高品行”)例3: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2005年高考湖北卷)譯文:李超最初不說,尼姑一再追問,(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語、賓語和名詞性短語的中心語,在翻譯的時候 要注意把他們補出來。4、古今異義文言文屮的古今異義現象非常普遍。這一知識點也是高考命題經常涉及到的內容。我 們在翻譯文言文時尤其要特別注意那些存在古今異義的詞語,千萬不可以今譯古。否則,就 會出現錯誤。例1及得召見,遂見親信

12、。(古今異義,實詞)(08江蘇卷)解說:這里的“親信”是“親近信任”之意,而現代漢語中則常指“親近而信任的人”。例2.無論弟不能樵,縱或能之,且猶不可(古今異義,虛詞)(08山東卷)解說:這里的“無論”是“不要說”之意,而現代漢語中則是表示無條件關系的連詞。5、單音節詞現代漢語詞匯以雙音節為主,而古代漢語詞匯與此相反,以單音節為主。此類知識點 也常常是高考命題老師亜點關注的對彖么一。因此,我們平時的復習備考過程中要加強對單 咅節詞翻譯的訓練。在具體翻譯文言文吋,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地把古漢語的詞匯當成 現代漢語的雙咅節詞去解釋。例1:隱處窮澤,身自耕傭。臨縣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

13、04年高考全國 卷)分析:此句中的“耕傭”并非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而是“耕”和“傭”兩個詞,意思是 “種田”“做工”。按照評分標準如若不能解釋出“傭”的含義要扣分。所以該句應譯為:(孟 嘗)隱居在偏遠的湖澤,親自種田做工。臨縣的士人民眾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 百余戶。例2:遂大困,尋死富陽。(2005年高考山東卷)分析:此句中的“尋死”并非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而是“尋”和“死”兩個詞,意思是 “不久”“死在(富陽)”。該句應譯為:于是極度貧困,不久死在富陽。6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在翻譯時有相對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 的格式翻譯就會出現錯誤,兇此,我們在翻譯

14、文言文吋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來翻譯,不能擅 自意譯。例1 .謚號所以垂之不朽(復合虛詞)(08寧夏、海南卷)解說:“所以”,由指示代詞“所”和介詞“以”構成,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方式,可譯 為“用來的方式”。例2.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復合虛詞)(08江蘇卷)解說:“何意”,由疑問代詞“何”與名詞“意”構成,詢問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 “為什么”。例3.比期年,朝有薰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復合虛詞)(08天津卷)解說是其”由兩個代詞構成,用作主語通常偏指“是”,“是其”應譯為“這”。例4.非若吏人、百姓然(固定格式)(08上海卷)解說:“若然”,由動詞“若”和助詞“然”組成,表示比

15、擬,可譯為“像似的”。例4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豈為政哉?(固定格式)(08安徽卷)解說:“豈哉”,由副詞“豈'和語氣詞“哉”組成,表示反問,可譯為“怎么呢”。例5.與通都大邑相去遠,或二三百里,雖至近亦且半之。(固定格式)(08湖北卷)解說:“雖亦”,由連詞“雖”和副詞“亦”組成,表示讓步關系,可譯為“即使 也”。例6:其李將軍之謂也!(2002年高考全國卷)分析:此句中的“之謂也”是固定格式,應譯為“說的是”。如不清楚此格式很 容易誤譯成:大概是李將軍說的吧!正確的翻譯應為: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例7:今之朝臣無以易薛季昶。(2004年高考湖北卷)分析:此句中的“無以”是固定格式,應

16、譯為“沒有用來的”。所以此句正確的 翻譯為:如今的朝臣當中,沒有能夠取代薛季昶的。例8: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分析:此句中的“孰與”是固定格式,應譯為“與相比”。即此句應 譯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誰更漂亮?常見的固定結構還有:何以為?(表反問語氣,譯為“為什么”)無乃乎? (表示揣度語氣,譯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來詢問的,“拿怎么辦”)、 得無乎?(表示懷疑與揣測語氣,譯為“恐怕吧”)等。7、修辭知識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這些特點的句子大都不能采 用直譯的方式,而應根據其修辭方式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意譯方式。如果需翻譯的句子采用了 比喻的修辭方式,

17、有的需將喻體直接換為木體,有的就需抓住喻體采川形象描繪的方式進行 意譯;如果需翻譯的句了采川了借代的修辭方式,就應采川直接點明借代木體的方式進行翻 譯;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辭方式,翻譯時就要把和應的內容合并到一起意譯;如果需翻譯 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辭方式,就要根據語境譯出句中所要衣達的意思。目前高考試題中雖然此 知識點設題并不多,但今后是否會加大這方面的力度,我們很難知道。因此對這一知識點略 做說明以備后患。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9 1年高考全國卷)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辭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辭方式很容易將此句誤譯為:不 因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悅,也不因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傷。正確的

18、翻譯是要把相對應 的內容合并到一起。此句應譯為:不因為外物的好壞、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悅或悲傷。例2:峰極危者,必躍而居其顛;洞極遂者,必猿掛蛇行,窮其旁出之竇。(2002年 高考上海卷)分析:該句中的“猿掛蛇行”是比喻的修辭方式,應譯為“像猿一樣懸掛,像蛇一樣爬 行”。如果不了解此修辭就很容易翻譯錯誤。例3: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李密陳情表)分析:該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劉氏壽命將盡。 在翻譯時可采用描述性的語言將其譯為:只因為祖母劉氏的生命就像太陽將要落到西山一 樣,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例4: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辭方式。“

19、金”是借代,代指“金屬制成的刀劍”,屬材料 代物。翻譯時要直接點明借代的本體,譯為:金屬制成的刀劍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鋒利。 如果不了解該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方式就很容易鬧出笑話來。高考文言文翻譯主要考查以上內容。因此,我們在文言文翻譯的備考過程中,重點要 從上述角度,揣摩命題者的意圖,從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們才不會事半功倍。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 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

20、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對能照顧原 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 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 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留s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占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 年號、度量衡單位籌,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嬰”、“晏 子”等不用翻譯。“刪二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 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氣

21、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 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語時了不 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 汝”等換成“你”。“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 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

22、“為什么”。“變二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棊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子猷問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lt(晏子使處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覽古文翻譯口訣古文翻譯, 先明主題, 全都理解, 照顧前文,自有順序,搜集信息, 連貫一起, 聯系后句,首覽全篇,由段到句, 對待難句, 仔細斟酌,掌握人意從句到詞則需心細揣摩語氣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z間,聯系緊密。若有省略,補岀本童,加上括號,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唔”"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譯完z后,還須仔細,

23、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三、中考文言文翻譯方法十字訣例析隨著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中考文言文翻譯也隨z有了根本的改革,絕大多 數的試港都增加了直接翻譯題型。這既能考察學牛對實詞、虛詞、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識 和句子間語意關系的掌握和領會,又能考察學牛的書血表達能力。這比以往的選擇題型,難 度加大了許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就必須掌握必要的方法(一)增。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 或語句,要加括號。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例1: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里

24、來的。”例2:鼓作氣,再而衰,三而蝎。”“再,,“三”后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3: “君與具來與”后省略了賓語“之o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詞。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 療就會更加深入”。(二)刪。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 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例1: “夫 戰,勇氣也。譯句:“戰斗,靠的是勇氣"。“夫''為發語詞,刪去不譯。例2: “孔子云:何陋之有廠 譯句:“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嚴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刪去不譯。例3:

25、 “師道之不傳 也久矣。"譯句: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很久不存在了。”“也''為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三)調。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 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人體有四種情況:1、前置謂語后移。例:“其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其矣雹2、后置定語前移。例:“群臣吏民,能血刺寡人z過者,受上賞。"可調成“能面刺寡 人z過群臣吏民”。3、前置賓語后移。例:“何以戰?”可調成“以何戰”。4、介賓短語前移。“還自揚州。

26、" 可調成“自揚州還”。(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 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譯句'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慶歷四年”為年號,“巴陵郡” 是地名,可直接保留。(五)擴。就是擴展。1、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例:“更若役,復若賦,則 如何?"譯句:“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么怎么樣呢?役”、“賦''擴展為雙音節詞。2、對于一些緊縮復句或言簡義豐的句子,在翻譯時,要根據句義擴展其內容,才能使 意思表達

27、清楚。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句:“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 誰,誰會不來呢廠(六)縮。就是凝縮,文言文屮的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實川繁筆,在翻譯時應 將其意思凝縮。例:“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z意,并吞八荒z心。”譯句:“(秦) 有吞并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七)直。即直譯,就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詞句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對于文言 文的實詞、大部分虛詞、活用詞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譯的,否則,在考查過程中是不 能算作準収得翻譯。例:“清榮峻茂,陸多趣味。”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 是趣味無窮。"(八)意。即意譯,就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

28、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 體翻譯的今譯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恰 當處理,將其意譯。1、互文不可直譯。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鉛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并合而完整達意。 例1: “秦時明月漢時關”譯句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例2: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 年歸。”可譯為:“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2、比喻。例:“金城t里呻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屬修筑的城”,可 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城防”。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萬鐘于我何加焉呻的“萬鐘"代高官厚祿

29、等。“黃發垂轉,并怡然自兀"中的“黃發"代指老人,“垂轉”代指孩子。4、婉曲。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口己的死說成“填溝壑”,還有 把上廁所說成“更衣”。(九)替。就是替換,1、川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把古詞替換成同義或近義的現代詞或詞組。例1: “愚以 為宮中z事,事無大小,悉以咨z。"這句中的“愚",耍換成“我“悉二要換成“都咨”, 要換成“商量”。例2: “先帝不以臣卑鄙沖的“卑鄙”要換成“出身卑微,見識短淺”。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結構替換成現代詞或結構。例:“然則s換成“既然這樣,那么丫何以?”換成“根據什么(十)選。就是選擇,

30、文言文中一詞多義,一詞多川的現象很常見,因此要選川恰當的詞 義翻譯才能使句子正確。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個多義詞,它有“兵器;士兵、 軍隊、軍爭、戰爭”等義項。例句中的“兵”翻譯時應選擇“兵器"。為便于同學們記憶,特將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編成一段順口溜:文言語句覓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律,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增、刪、調、留、擴、縮、直、意、替、選”是中考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運 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兒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我們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四、文言文翻譯的要求(一)文言文翻譯要做到

31、“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 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川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 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 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衣達原文的寫作風格。(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 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吋,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 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 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 達到完美。(三)文言文翻譯“四亜奏"最近兩年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察由選擇正誤改為筆譯。這就增加了答題難度,而比所 出試題均出于課外,仿佛無跡可求,無從下手。其實,還是可以講究一點技巧,從以下四個 方面著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譯四重奏s1. 翻譯要注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象人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