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教學設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教學設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教學設計(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概述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2舉例說明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二)能力目標1通過對縊蟶的解剖觀察實驗,提高實驗操作技能、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2通過歸納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提高分析思維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分析縊蟶形態結構與生活環境之間的關系,逐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2通過我國是世界水產養殖業大國,水產養殖業總量名列世界第一內容的學習,增強民族自豪感。3通過學習,更加關注我們周圍豐富多彩的軟體動物,趨利避害,更好地生活。二、教學重點1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2軟體動物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三

2、、教學難點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四、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問題推進式教學、討論式五、課型與課時:新授課第1學時六、教學準備準備相關圖片制作ppt,視頻資源,常見的軟體動物(縊蟶、魷魚等),解剖的實驗器材,實驗報告。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利用ppt展示幾種常見軟體動物的圖片,并讓學生進行識別。(播放背景音樂)2你知道它們屬于哪類動物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今天我們就一同來了解軟體動物。 觀察、回答。設疑誘思,激發學生興趣。一、探究雙殼類軟體動物的結構(一)觀察縊蟶的外部形態過渡:軟體動物非常多,目前已命名的有10萬種以上,是動物界的第二大類群。今天我們以縊蟶

3、為代表動物來學習軟體動物的特征。觀察思考:1縊蟶身體表面最顯著的部分是什么?2從外形看,你能分辨出背腹面嗎?3如何區分前后端?指導繼續觀察培養皿里生活狀態中的縊蟶,你們還能看到哪些結構?講述:這兩個伸出來的管分別叫做出、入水管,這塊大的肌肉就是它的足。設疑導入:出、入水管是如何形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將它們解剖來觀察內部的結構回答問題:有兩個硬硬的貝殼背部咬合(殼頂),腹面分開前端靠近殼頂觀察回答問題:有兩個管伸出來,還有一塊大的肉往前伸出來形成科學的觀察習慣:從外部形態到內部結構創設問題情景,激發繼續探究的欲望(二)觀察縊蟶的內部結構1教師示范解剖視頻指導學生解剖操作。(注意事項:解剖剪

4、鋒利,小心使用,以防誤傷。)結合書上12頁圖片和實驗報告(見附頁),觀察縊蟶的內部結構,并辨認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強調:5分鐘內完成要求小組內邊觀察,邊思考以下問題:貝殼和外套膜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結構運動?靠什么結構呼吸?縊蟶如何獲取食物?出、入水管是如何形成的?2提出思考問題:縊蟶的各結構對其生存有何意義?解剖縊蟶,然后對照圖與實物,認識各部分結構名稱。部分同學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解剖結果并一一指明各部分名稱。觀察、思考、分析、交流、討論,完成討論題。1依據經驗推測其具有保護作用。2靠足緩慢運動。3用鰓呼吸。4推測:在吸水和排水過程中攝取食物。5觀察推測:出、入水管是外套膜形成的。適應水生生活

5、對活體縊蟶進行多感官參與的觀察,獲得實驗能力的提高。利用解剖過程的視頻和實驗報告來指導學生解剖,突破教學難點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三)觀察演示實驗:河蚌的結構過渡:剛剛是同學們觀察的結果,老師也解剖了一個雙殼類的軟體動物河蚌。展示河蚌(圖片),指導學生觀察河蚌的貝殼、外套膜、斧頭狀足、由外套膜形成的出、入水管。邊觀察變提問:1河蚌的貝殼能逐年增大,這個厚的貝殼是如何形成的?2觀察貝殼內外顏色一致嗎? 講述:貝殼的形成 拓展:珍珠的形成過程圖片介紹:當外套膜受到砂粒等異物刺激時,會分泌大量的珍珠質把異物包裹起來,從而形成光彩奪目的珍珠。觀察河蚌結構的解剖圖回答:貝殼是外套膜分泌物形成的回答

6、:貝殼內面的顏色淺,透明學生觀察思考提供大量的生物學事實,為構建生物學概念做支撐。增加拓展知識:利用已有生物學知識解釋生物現象,同時提高學習興趣。二、常見的其他軟體動物過渡:剛才我們以縊蟶、河蚌為例了解了雙殼類軟體動物,是不是所有的軟體動物都有大小相近的貝殼呢?下面我們再來認識幾種軟體動物。1播放視頻蝸牛。它與縊蟶有哪些共同的特點?有哪些不同之處?2展示魷魚,提出思考問題:魷魚生活在什么環境中?貝殼有什么特點?它是如何捕食和運動的?使學生通過比較,了解軟體動物之間的相似和不同,通過對其形態結構與環境相適應的分析,強化“生物適應環境”的概念。觀察、思考,小組討論回答問題。都有貝殼、足、外套膜、身

7、體柔軟海洋中;貝殼退化;用腕足捕食;用漏斗噴水運動展示其它軟體動物,為學生歸納主要特征做準備。三、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1教師指導學生比較這四種軟體動物有什么共同特征?2提示學生這些相同點就是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3板書: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思考歸納總結出軟體動物的三個基本特征:柔軟的身體外有外套膜,有貝殼,有足能夠運動。完成軟體動物概念的構建。四、學以致用1思考:有些動物如“章魚”、“墨魚”,名稱都有魚字,卻屬于軟體動物,為什么?2鞏固練習,學生搶答。試著運用主要特征進行辨別。積極回答問題運用概念判斷,強化理解。及時鞏固加強記憶五、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結

8、合生活經驗自由發言,歸納、總結軟體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食用:貝類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低脂肪。(強調: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水產養殖總量名列世界第一,貝類產量也局世界首位)2藥用:鮑的殼(石決明)、烏賊的殼(海螵鞘)、珍珠粉。3工藝品:螺殼和珍珠是很好的裝飾品。4有害:有些軟體動物也對人類有一定危害,如釘螺。1988年上海毛蚶風暴: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甲肝爆發流行。閱讀、討論、記錄、交流。學生舉例回答通過閱讀,提取相關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整理和歸納。六、情感升華展示圖片,教師講述:海南四周環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豐富的海產品,帶給我們舌尖上的享受,因此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漁民大肆捕撈

9、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造成許多漁業資源嚴重衰退。像貝類之王-硨磲,由于大量捕撈,命運堪憂。海南目前近海過度捕撈,周邊海域幾乎無魚可撈。部分海洋軟體動物消失,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且難以恢復。我們是海南未來的主人,要肩負為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責任,為后人留下一片生機。傾聽、認同。呼喚學生內心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加強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八、板書設計第三節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第1課時)一、代表動物:縊蟶(雙殼類) 二、其他軟體動物:蝸牛、魷魚三、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四、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有害。附表:觀察縊蟶的實驗報告 班級 組別 實驗日期 一、實驗目的:通過學生的親身觀察,使其對縊蟶(雙殼類)的內部結構有所了解,并對縊蟶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的關系進行討論。在觀察時,學生遵循已經養成的觀察順序和觀察習慣,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二、材料與用具:縊蟶、解剖剪、解剖盤、鑷子、放大鏡、培養皿等;三、方法與步棸:1. 縊蟶的解剖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