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實習報告_第1頁
遙感實習報告_第2頁
遙感實習報告_第3頁
遙感實習報告_第4頁
遙感實習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章 實習目的和任務通過實習認識envi系統主要界面及功能,初步掌握envi環境下遙感數據特點及計算機處理遙感數據的性能。重點訓練圖像解譯的基本技能(巖性解譯、線環構造解譯)第2章 專題信息的提取方式實習目的:1、 利用比值、纓帽變換提取專題信息2、 遙感蝕變信息的提取方法與操作3、 分類方法的操作與處理2.1利用比值運算獲取植被信息具體操作是:打開band math對話框(如右圖),在enter an expression中鍵入:b4-b3,點擊ok后將會出現variables to bands pairings對話框。從可利用波段列表中,分別選擇b4和b3代表的波段,并鍵入待輸出的文件名

2、,點擊ok即可。操作后圖像如下: 圖一 tm4/3比值運算圖2.2 ndvi提取植被信息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歸一化植被指數:是一個普遍應用的植被指數,將多波譜數據變換成唯一的圖像波段顯示植被分布。ndvi 值指示著像元中綠色植被的數量,較高的ndvi值預示著較多的綠色植被。ndvi 變換可以用于 avhrr、landsat mss、landsat tm、spot 或 aviris 數據,也可以輸入其他數據類型的波段來使用。具體操作后結果如下: 圖二 ndvi提取植被信息圖2.3纓帽變換可以提取亮度、綠度、濕度信息??疾炝炼?、綠

3、度、濕度信息,并比較tc的綠度與ndvi的結果,應該是基本相近的。envi: transform>>tasseled cap操作后結果圖如下: 圖三 纓帽變換提取的亮度信息圖四 纓帽變換提取的濕度信息 圖五 纓帽變化提取的綠度信息第三章 蝕變信息提取3.1實驗背景及原理遙感蝕變信息提取的地質依據圍巖蝕變是指在熱液成礦過程中,近礦圍巖與熱液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一系列物質成分、結構和構造的變化。與成礦作用有關的蝕變圍巖往往在成因和空間上與伴生礦體關系密切,且其分布更廣,更易于被發現,是一種重要的找礦標志。遙感蝕變信息是蝕變巖(帶)在遙感影像反映出來的一種綜合光譜信息,蝕變圍巖在多波段遙

4、感圖像上表現為不同的顏色、色調和紋理差異,具有特有的波譜特征。即使存在隱伏礦體,只要出露有蝕變圍巖,遙感探測就有可能反映出其光譜信息遙感蝕變信息提取的波譜前提從hunt g.rc(1978)和他領導的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以及閻積惠等(1995)依據礦物反射波譜特征吸收譜帶特點的定性分類研究中可以知道:主要造巖礦物在可見光近紅外光譜(0.35-0.25um)并不產生具有鑒定意義的反射譜帶,其光譜特征主要由巖石中為數不多的次要礦物決定:一是由含鐵(fe2+,fe3+)基團產生,含鐵離子礦物,主要有角閃石、赤鐵礦、褐鐵礦、針鐵礦、磁鐵礦、黃鉀鐵礬等,特征譜帶們在tml、tm4波段有強的吸收帶,若巖石中含

5、多量的fe3+,而含fe2+較少,這類巖石的主要吸收譜帶位于tm4和tm1波段,反射波長相當于tm3波段的電磁波。若含大量的fe2+、含fe3+較少,則主要吸收譜帶位于1波段,對于波長相當于tm2波段的電磁波有某種程度的反射。圖2-1 主要含鐵離子礦物波譜特征(envi 軟件提供的 usgs min 波譜庫)二是含羥基(oh-)基團、水(h2o)產生,羥基的吸收譜帶主要有二處:2.2um,2.3um,由于oh-在2.22.3um附近存在強吸收谷(稱為羥基譜帶),使得tm7產生低值,tm5產生高值,含羥基礦物大多為次級蝕變礦物,如高嶺土、葉臘石、云母類礦物、綠泥石、綠簾石等,水在1.4um和1.

6、9um處有特征吸收帶。圖 2-2主要粘土礦物波譜特征(envi 軟件提供的usgs min波譜庫)三是含碳酸根(co32-)基團產生,含碳酸根礦物主要有五個特征吸收譜帶(1.9-2.55um),較強的兩個在2.35um和2.55um波長處(稱為碳酸根譜帶)對應于tm7波段。圖2-3 主要碳酸鹽礦物波譜特征(envi 軟件提供的 usgs min 波譜庫)3.2 鐵染異常信息提?。?) 建立roi(感興趣區)在image窗口中點擊overlay,選擇region of interest選項。然后,在彈出的#1 roi too窗口中的window里選擇在scroll中建立roi。左圖紅色部為建立的

7、roi。操作后結果圖如下: 圖六 建立roi(感興趣區)2、 生成去除第四系干擾物的研究區影像纓帽變換提取的亮度信息。操作后結果圖如下: 圖七 去除第四系干擾物的研究區影像3、 鐵染信息主成分分析后的“鐵染統計.sta” 圖八 確定鐵染信息對應組分圖 表3-1 tm1345主成分分析特征矩陣 eigenvector band 1 band 3 band 4 band 5 pc1 0.198823 0.272881 0.803590 0.490150 pc2 0.390328 0.641449 -0.543376 0.375406 pc3 -0.536536 -0.304718 -0.22392

8、7 0.754409 pc4 0.721278 -0.649019 -0.094032 0.222913根據上表分析可知:pc4分量中亮色調部分表征了鐵染信息,故選取pc4做為提取鐵染信息的主分量。然后利用“均值+n倍標準差”作為閾值對異常圖像進行密度分割,對研究區鐵染異常信息進行提取。本報告將異常分為三級,標準差系數分別為2、2.5、3倍。加載pc4的灰度影像如下: 圖九 鐵染pc4灰度圖像 圖十 鐵染異常統計圖 由上表格知pc4的均值(mean)為0,方差(stdev)為98.989477。由之前確定標準差系數分別為2、2.5、3倍。計算的異常值如下: 一級異常的下限值為296.97 二級

9、異常值為247.48 三級異常值為197.98。利用密度分割對異常信息進行提取,并列出中值濾波前后鐵染信息分級圖對比: 圖十一 鐵染信息分級圖(中值濾波后) 圖十二 最終得到的鐵染蝕變信息第4章 地質解譯4.1線環狀構造解譯地質解譯的內容主要包括巖性的識別和構造的識別,后者又包括了線性構造和環狀構造,我們可以通過巖性和構造的識別特征和標志來對其進行解譯,這些標志可以為色調標志、水系標志、地貌標志和巖性地層標志。本部分通過上述標志粗略畫出線性、環狀構造,并根據這些特征標志結合提取的鐵染異常和羥基異常對其進行解譯,后面再簡單敘述水系(水體)的解譯。 envi處理的遙感成果圖像:4.2線性構造解譯根

10、據地質背景知識,建立典型巖性或線環構造解譯標志。(1)色調標志:在遙感影像上常沿線性構造走向出現明顯的與背景色調有顯著差異的色調異常線、色調異常帶及色調異常面,并且呈線性延長(2)水系標志:水系的類型、疏密程度、流向等特點常常受斷裂、線性構造的影響和控制。在建水地區主要表現為:河流呈直角狀或折線狀急轉彎,倒鉤狀水系,兩條或多條河流在出山口處呈同方向轉彎等(3)地貌標志:一些特殊的地貌特征往往是由斷裂構造運動造成的。在建水地區主要表現為:平直延伸較遠的溝谷、河流、山鞍部等線狀負地形,兩種不同類型的地貌單元呈直線狀或折線狀截然相接,山脊線的錯動,山前沖積堆、洪積扇呈線狀排列等(4)巖性地層標志:巖

11、性、地層影像標志被切割和錯開,地層重復或缺失等4.2.1研究區解譯研究區西北部,根據河流流向發生轉彎現象可推測可能有小規模斷裂。研究區主要構造斷裂有:大水寨-東山寨北西-近東西向斷裂構造,阿塘子-唐家莊北北東向斷裂構造,大寨-李浩寨-小礦野-甸尾北東向斷裂構造,大寨-李浩寨-哨角北北東斷裂構造,其中斷裂在東山寨附近交匯,斷裂在李浩寨附近發生分叉。從大寨往南經李浩寨,有一延伸較長的線性構造(可能為負地形),在李浩寨附近發生分叉,一支順著小礦野到甸尾,另一支沿著哨角往南直至建水附近,后者伴隨山脊錯動現象,黑依附近也是如此,這些可能是斷裂構造活動產生的,故猜測李浩寨可能為北北西和北西斷裂構造的交匯處,且這兩條斷裂最后與大水寨-東山寨北西-近東西向斷裂構造交切。 環狀構造解譯:在研究區沒有發現巖漿巖體的識別標志,環形影像主要為湖泊。另外還可能存在隆起山包??偨Y此次實習,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更本學不到的東西,掌握了只有通過實際操作、自己動手才能學到的技術和能力。這讓我清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