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縣龍布農村綜合服務站可研報告_第1頁
安遠縣龍布農村綜合服務站可研報告_第2頁
安遠縣龍布農村綜合服務站可研報告_第3頁
安遠縣龍布農村綜合服務站可研報告_第4頁
安遠縣龍布農村綜合服務站可研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第一章 概述- 1 -1.1 項目背景與編制依據- 1 -1.2 研究過程- 2 -1.3 主要結論與建議- 2 -第二章 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9 -2.1 區域經濟社會現狀及發展- 9 -2.2 區域交通運輸現狀及發展- 18 -2.3 站場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8 -第三章 項目建設必要性及功能定位- 29 -3.1 建設的必要性- 29 -3.2 項目功能分析- 30 -第四章 需求預測與建設規模- 31 -4.1 需求預測- 31 -4.2 建設規模- 47 -第五章 站址位置及建設規模- 53 -5.1 站址選擇影響因素分析- 53 -5.2 站址描述- 53 -5.3 建設

2、規模- 54 -第六章 總平面布置及配套工程- 56 -6.1 總平面布置及配套工程方案比選- 56 -6.2 土建工程- 60 -6.3 配套工程- 61 -6.4 技術經濟指標- 62 -第七章 實施方案- 64 -7.1 建設工期- 64 -7.2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 64 -第八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66 -8.1 投資估算- 66 -8.2 資金籌措- 68 -第九章 財務評價與經濟社會影響分析- 69 -9.1 財務評價- 69 -9.2 社會效益分析- 75 -第十章 問題與建議- 76 - 31 -第一章 概述第一章 概述1.1 項目背景與編制依據1.1.1項目背景近年來,

3、江西省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較好地解決了農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但是農村公路建、管、養、運綜合管理服務總體水平與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期盼仍有較大差距,迫切需要在全省建立集農村客運、貨運、運政、路政、公路建設與養護為一體并具有健全的綜合服務功能的鄉鎮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根據省交通運輸廳贛交規劃字2011139號文關于在全省開展鄉鎮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全省各市都在積極開展鄉鎮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試點建設工作。本縣分南部、中、北三個片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南部孔田綜合服務站,規劃用地10.5畝,輻射孔田、鶴子、三百山、鎮崗、鳳山五個鄉鎮,中部版石綜合服務站,規劃用地9.5畝,輻射:版石、

4、重石、天心、長沙、蔡坊五個鄉鎮,北部設龍布綜合服務站,規劃用地8.4畝,輻射龍布、塘村、雙芫、浮槎四個鄉鎮。三個綜合服務站覆蓋了安遠縣14個鄉鎮(其余4個鄉鎮由縣城客貨運站輻射),完善境內的農村客運網絡和農村公路管養工作。龍布鎮綜合服務站作為全省第三批試點站,列入本次可研編制和實施范圍。因此,受安遠縣交通運輸局的委托,在參考江西省鄉鎮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規劃建設指南、江西省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以及安遠縣總體規劃(2009-2030)等相關規劃和研究中間成果的基礎上,我公司對安遠縣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建設進行了工程可行性研究。1.1.1編制依據本報告以江西省已經編制完成的有關規劃

5、、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和文件為依據,其中包括:(1)贛交規劃字2011139號文關于在全省開展鄉鎮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2)江西省鄉鎮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規劃建設指南;(3)江西省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4)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jt/t200-2004);(5)汽車貨運站(場)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jt/t402-1999);(6)公路養護技術規范(jtg h10-2009);(7)安遠縣總體規劃(2009-2030);(8)其它相關的標準和規范;1.2 研究過程項目組在接到項目任務后,進行了詳細的現場調查,收集相關資料,根據綜合服務站工可編制辦法認真討

6、論制定了工作大綱,配備相關的經驗豐富的咨詢人員開展報告編制工作。項目組在對安遠縣、龍布鎮以及所輻射鄉鎮的社會經濟、交通狀況、客運市場發展分析基礎上,就建設必要性、站址選擇、工程方案等重要的工作內容進行了多次認真地研討,利用科學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評價,形成最終研究結論,保證了整個報告的順利完成。1.3 主要結論與建議1、建設的必要性(1)促進項目所在區域經濟社會和城鎮一體化發展的需要;(2)改善農村居民出行條件,強化農村客運組織管理的需要;(3)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需要;(4)完善物流服務網絡的需要。2、適站量預測適站量是指進入綜合服務場站進行站務作業的工作量,是確定其建設規模的依據,龍

7、布鎮綜合服務站預測年限內客貨運及養護量如下: 龍布鎮綜合服務客運作業量預測結果(單位:萬人) 表1-1區 域2012年2017年2022年2027年2032年綜合服務站7.49.412.015.319.5 龍布鎮綜合服務站貨運作業量預測結果(單位:萬噸) 表1-2區 域2012年2017年2022年2027年2032年綜合服務站1.211.531.832.062.61 養護作業量預測結果(單位:公里) 表1-3區 域2012年2017年2022年2027年2032年綜合服務站201221 243 268 294 3、站址選擇該項目選址于龍布鎮的園坑的堯屋山,也為省道s223石鎮線 k550+3

8、00旁,擬定規劃面積8.4畝,距縣城30公里左右,根據安遠縣農村客運網絡規劃,地點位于s223線旁,方便鄉鎮居民出行。周圍有部分民房需拆除,s223線公路設計洪水頻率為1/50,山區河流暴雨季節漲得快、退得也快,近年來洪水還沒淹沒過該公路,場址位置地質主要是粉性土、亞粘土、風化砂巖、角礫巖等,沒有溶巖、破碎巖帶、軟弱地基等不良地質情況,建筑基礎條件較好,項目地址位于s223線交匯處、在龍布鎮圩鎮范圍內,交通便利、生活方便,車輛進出快捷,對客運旅客上下、客貨運車輛停放、檢修和公路養護材料、設備堆放和倉儲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服務站的供水、供電、通訊、照明可從龍布鎮已有的管線接入線路較短,供水管采用

9、100毫米約200米可接入到站內,并在站內設置消防水池和消火栓等設施,在版右線旁由安遠至龍布2000v電力線接入安裝10kva變壓器供應該站生產及照明用電,通訊線可以直接從安遠電信局龍布鎮電信所拉線。站址在規劃龍布鎮區域內,利用規劃的行政管理用地,用地可行,客運資源豐富。根據安遠縣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以s223石鎮線、s327尋茅線和s325版佑線為主要干線公路,本項目站址處于s223線旁,建成后將大大提高貨物運輸便捷性,促進龍布鎮的經濟發展。4、功能定位(1)功能定位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是集農村客運、貨運、運政、路政、公路建設與養護為一體并具有健全的綜合管理服務功能的交通

10、基礎設施,規劃用地面積8.4畝,總建筑面積2160平方米。(2)服務對象建成之后的綜合服務站主要提供客運、貨運、運政及路政養護管理與服務,服務范圍為龍布、雙芫、塘村、浮槎四個鄉鎮。客運主要以中短途為主,覆蓋安遠縣境內鄉鎮,可兼顧考慮往贛州、信豐方向的客流。貨運服務主要是對綜合服務站覆蓋范圍內的區域提供貨物的集散、中轉、倉儲、配送等服務。服務站內設置管理辦公室,明確了職責權限,對服務范圍內的鄉鎮實行區域的運政和路政管理,并對管轄內的農村公路提供日常養護服務。5、建設方案(1)客運部分建設規模根據綜合服務站的客運量預測結果,未來特征年2017年、2022年、2027年、2032年該綜合服務站的預測

11、年發送旅客量分別為:9.4萬人、12萬人、15.3萬人、19.5萬人,因此在預測末年綜合服務站設計日發送旅客能力取535人次/日,日發送班次53班。場地設施主要數據匯總比較表 表1-4 取值(m2)項目綜合服務站規劃建設指南推薦值或最小值理論計算值實際設計值站前廣場-468600停車場1600250016801600綜合服務樓客運部分主要數據匯總比較表 表1-5 取值(m2)項目綜合服務站規劃建設指南要求推薦值或最小值理論計算值實際設計值候車廳10068130綜合服務處:4066441、售票廳2、貨物托運處3、公共服務處-3022 - 2712 -910服務用房:3028541、站務員室2、司

12、機休息室3、倉儲庫房15161615121620-12旅客廁所504060(2)貨運部分建設規模根據綜合服務站的貨運量預測結果,未來特征年2017年、2022年、2027年、2032年該綜合服務站的預測年送貨運量分別為:1.53萬噸、1.83萬噸、2.06萬噸、2.61萬噸。根據汽車貨運站(場)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jt/t4021999),綜合服務站貨運站部分等級為四級。 綜合服務樓貨運部分主要數據匯總比較表 表1-6 取值(m2)項目綜合服務站規劃建設指南推薦值或最小值理論計算值實際設計值服務站貨運部分198200貨運站房生產調度及聯合辦公室倉儲庫129242045(3)養護部分建設規模由于

13、目前沒有通行的相關規范對養護站建設規模進行規定及計算,故本次綜合服務站養護部分的建設規模主要參照江西省現存的養護站規模及江西省鄉鎮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規劃指南(試行)進行設計。綜合服務站養護部分主要數據匯總比較表 表1-7 取值(m2)項目綜合服務站規劃建設指南推薦值或最小值理論計算值實際設計值管理用房:1501961、 運政辦公用房2、 路政辦公用房3、 站務管理辦公用房4、 養護管理辦公室5、 資料室6、 會議室202820282028202820285056車輛檢驗、檢修80160養護設備倉庫120200養護材料堆場9001300900(4)總體布局根據綜合服務站的建設標準和功能要求,服務

14、站主要分為綜合服務區、車輛作業區、養護生產區和附屬生活區。綜合大樓為主體功能分布區,建筑內分布著客運站候車區、售票處、調度室以及各管理部門辦公室等功能場所;車輛作業區包括客運生產、貨運生產、停車場車輛檢修等;養護生產區主要包括材料堆場、設備倉庫等;附屬生活區包括職工宿舍和職工食堂。圖1-1推薦方案(方案一)平面布局圖6、實施方案站址所在地塊尚未進行開發,基本上無拆遷,為工程開工建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因此工可、設計等前期工作完成及資金落實后便可直接施工建設,綜合以上兩點,本建設項目工期定為12個月,擬于2014年1月開工,至2014年底月完工。具體安排如下所示:1)、2013年8月2013年

15、11月: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與報批;2)、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施工圖設計、及項目招標;3)、2014年1月2014年5月:完成土建工程施工,工期4個月;4)、2014年5月2014年8月:完成安裝工程施工,工期3個月;5)、2014年8月2014年10月:完成室內外裝修工程施工,工期2個月;6)、2014年10月2014年11月:完成站前廣場,停車場、發車區等砼地面施工及場外給排水、綠化工程施工,工期1個月;7)、2014年12月,設備調試、土建工程自檢整修工作,工期1個月。7、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本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估算為570.7988萬元。8、財務評價與敏感性分析(1)財務

16、評價本項目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等財務狀況見表1-8。資金財務評價指標 表1-8評價指標評價結果凈現值(萬元)149.2 內部收益率9.3投資回收期(年)(含建設期)靜態11.4動態16.7(2)敏感性分析由于項目中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為判斷項目承受風險能力,針對營業收入和經營成本兩項變化較大因素做敏感性分析,結果見表1-9。 資金敏感性分析表 表1-9風險/指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萬元)收益不變、費用上升10%5.226.5 收益下降10%,費用不變4.9 11.6 收益下降10%,費用上升10%2.8-111.0 分析結果表明在不利經濟因素的情況下,財務凈現值仍接近零或

17、小于零,收益率也不小于基準折現率,證明此項目的抗風險能力較差,但從正常財務角度分析,本項目仍是可行的。9、問題與建設1.建設資金方面: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是一項耗資較大,回收期長的公用基礎設施項目。綜合服務站項目能否如期建設,資金是建設中的核心問題。建議建設單位盡早落實建設資金,確保工程盡快建成投入使用。2.市政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建議有關部門抓緊站場附近的市政設施建設,力爭本綜合服務站建設與龍布鎮的市政設施建設同步完成,以利于加速本工程建設進程和今后的營運需要。3、政策保障方面:政府在政策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制定有利于站場建設、運營、管理、稅收等優惠政策,以利于站場在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下運營,使其

18、建設、運營、管理進入良性循環。4、環境保護方面:綜合服務站建成投入使用后管理部門需要注意對站場周邊交通環境的治理,對容易形成人流、車流交織的地段要注意疏導,避免出現擁堵混亂、安全隱患等交通問題;另外還要加強對車站進出車輛的管理,盡量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包括汽車鳴笛等噪聲、排放氣體控制等。第二章 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第二章 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2.1 區域經濟社會現狀及發展2.1.1區域經濟社會現狀項目地處安遠縣龍布鎮,距縣城46公里,根據服務站類型及功能確定項目間接輻射區為安遠縣,直接輻射區為龍布鎮、欣山、車頭、蔡坊、天心、重石和新龍七個鄉鎮。1、安遠縣1)、基本概況安遠縣處于閩、粵、贛三省交匯

19、處,地理位置優越,西接贛粵高速公路和105國道,南接京九大動脈,距廣州421公里,距深圳418公里,距廈門495公里,是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區的直接腹地和內地通往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目前,縣內出境公路已全部改造為二級油面公路,5小時內可達廣州、深圳。全縣共設10鄉8鎮, 即:欣山鎮、孔田鎮、鶴仔鎮、龍布鎮、天心鎮、龍布鎮、三百山鎮、車頭鎮、鎮崗鄉、鳳山鄉、新龍鄉、蔡坊鄉、重石鄉、長沙鄉、浮槎鄉、雙芫鄉、塘村鄉、高云山鄉。鄉鎮下轄170個村、1933個村民小組。隨著安遠經濟的發展,安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4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gdp)10.9億元(人民幣),人均gdp3135元。農民

20、人均純收入2243元;職工平均工資達到9216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5511元,銀行各項存款余額7.9億元,教育衛生事業蓬勃發展,至2004年底,全縣擁有幼兒園21所,小學212所,普通中學23所,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總數82191人,全縣擁有24所醫療機構,擁有各類專業人員630人。2)自然條件:安遠縣地處南嶺山脈的延續地帶,屬中低山與丘陵區。中部突起,向南北傾斜,北部又向北東傾斜。東西邊緣高。高半部為孔田低山丘陵區,南東部地處武夷山脈南緣。海拔500米至800米及800以上的中低山地約占全縣面積的27.6%,海拔300至500米的高丘地約占42.9%,海拔180米至300米的低丘及谷

21、地約占29.51%。縣境大地構造的位置處于華南加里東褶皺帶東南部邊緣。南嶺東西構造帶與武夷山新華夏系構造帶的復合部位。安遠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7,年平均降雨量1640mm。3)自然資源:安遠山青水秀,森林覆蓋率達83.4%,旅游資源豐富。境內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飲用水東江水的發源地,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有獨特的原始森林景觀,三百山虎崗溫泉群水溫高達75,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海內外游客觀光旅游。安遠縣礦產資源豐富,如鉛鋅礦、稀土礦、硫鐵礦、鉬礦、電氣石礦、高嶺土等,還有優質的地熱資源。水資源豐富,有水庫 37 座,中小水電站

22、 40 多個,年發電量近 5000 萬千瓦時,電力充裕。交通便利,距京九鐵路和贛粵高速公路均為 70 公里左右,有四條二級公路通往周邊各縣。4)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1)、綜合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測算,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29577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9893萬元,同比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71111萬元,同比增長21.3%;第三產業增加值124769萬元,同比增長11.7%。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為33.8:24.0:42.2,其中一產占gdp的比重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二產同比下降了0.8個百分點,三產同比上升了0.9個百

23、分點。全縣人均生產總值達7921元,比上年增長9.8%。(2)、農業農業生產發展良好。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6653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4%。其中,種植業產值105486萬元,增長8.8%;林業產值15180萬元,增長23.2%;牧業產值38584萬元,增長4.1%,漁業產值5389萬元,增長9.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900萬元,增長21.4%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60538畝,同比下降0.2%。其中稻谷種植面積286132畝,增長0.2%;瓜類種植面積14836畝,下降2.4%;花生種植面積4152畝,增長0.3%;蔬菜種植面積40647畝,增長2.9%。年末水果種植面積261

24、038畝,比上年擴大3279畝,增長1.3%。全年糧食總產量108153噸,下降1.3%;水果產量273360噸,增長1.3%,其中柑桔產量270930噸,增長1.4%。據農業部門統計,全年肉類總產量15117噸,同比下降3.8%。豬出欄25.4萬頭,增長59.0%。家禽出籠28.36萬羽,與上年持平。水產品產量5955噸,增長2%,其中養殖產量5632噸,增長2%。(3)、工業和建筑業工業生產穩步發展,利稅創歷史新高。2010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戶,實現工業總產值124902萬元,同比增長21.3%;實現工業增加值28300萬元,同比增長9.2%。工業產品銷售率達100.4%,比去年

25、上升19.6個百分點。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6147萬元,同比增長53.8%;實現利稅15655萬元,同比增長135.8%,工業利稅創歷史新高。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84.4%,同比上升78.8個百分點。(4)、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2010年,我縣以“百個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十大工程”,投資拉動效應得到顯現。全縣完成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25649萬元,同比增長27.9%,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0556萬元,同比增長35.3%;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946萬元,同比增長124.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3100萬元,下降55

26、.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67946萬元,增長124.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4603萬元,增長21.6 %。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4062萬元,同比增長3.7%。(5)、人口、人民生活據公安年報統計,年末戶籍總人口為373395人,其中農業人口308398人,非農業人口64997人。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194909人,女性人口178486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2.2%和47.8%。據計生部門年報顯示,全縣出生人口5653人,出生率為14.99;死亡人口2554人,死亡率為6.78;全年凈增人口3099人,自然增長率為8.2。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7.91。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全縣在崗職

27、工年平均工資達20926元,同比增長1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5.2元,同比增長7.5%,農村人均純收入3159元,同比增長15.3%。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31.78和24.49平方米。安遠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表 項目年份 表2-1國民生產總值人口人均(億元)(萬人)(元/人)201029.58 35.17 8410.58 201543.10 46.40 9288.72 202062.92 48.18 13059.76 202581.12 48.22 16822.38 2033147.49 47.84 33391.73 注:表中數據來源安遠縣人民政府網安遠縣國民生產總值發展

28、直方圖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20102015202020252033年份國民生產總值圖2-1安遠縣國民生產總值發展直方圖圖2-2 安遠縣人均gdp發展直方圖2、龍布鎮龍布鎮位于安遠縣北部,縣城55公里,始建于清朝中期,西連信豐,北接贛縣、于都,是北片鄉鎮中心鎮,全鎮土地面積1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785畝,山地面積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3880人。 龍布鎮歷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在這里居住,新村村發現了新石器遺址,逕背村有康熙年間的古橋。這里土地肥沃,瓜、果、菌等

29、特色農業產業迅速發展,山地資源豐富,坡緩土肥,是發展臍橙及柑桔、密柚、落葉果等其他果業的富地,我鎮工業企業多,燈飾、電子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異軍突起,是全縣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大鎮,現有彩燈企業8家,上班人數1175人,外發輻射70%以上家庭,工業產值3095萬元。改革開放以來,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穩步發展,已經實現“四通”。我鎮距縣城55公里,距京九鐵路和贛粵高速公路信豐站均為75公里左右,贛閩二級公路橫穿我鎮,龍布至版石和安信二級路均為水泥路面,利園、砂園二級油路在建。圩鎮建設發展迅速,是龍布片“三鄉一鎮”的中心貿易城鎮。永清巖是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3、塘村鄉塘村鄉位于安遠縣北部,有著勤

30、勞的一個山區小鄉,素有安遠“北大門”之稱。東鄰浮槎鄉及于都縣盤古山鎮,南連龍布鎮,西接雙芫鄉及贛縣韓坊鄉,北與于都縣祁祿山鎮接壤,是個典型的三縣交界的極其客家風情的山區鄉。全鄉國土面積116.5平方公里,下轄6個行政村,人口8926人,區域內駐有國營龍布林場。黃沙村的陰刀子山為安遠最高峰(海拔1194.4米)。轄區內基礎設施完善,利園公路聯通安遠、于都,南北穿境而過,鄉村及林區公路暢通。全鄉已實現“三通”(通電、通電話、通閉路電視)。境內資源豐富,地下礦產有稀土、鎢、等礦產資源;擁有林地面積10萬余畝地面資源主產木(松、杉、荷、樟)、竹(毛竹、苦竹),素有安遠林業及毛竹大鄉之稱,同時擁有豐富蜂

31、源,盛產蜂蜜、油茶和油桐。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要求,充分整合資源,用足用活政策,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實施跨越式發展,全鄉人民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鄉黨委、政府堅持“工業強鄉,和諧興鄉,生態立鄉,產業富民”的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招商引資,制定各種投資創業的優惠政策,積極完善基礎設施,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隨著江西正邦集團公司養豬項目、福建天華公司、農夫山泉加工廠橙種植基地等大小企業相繼落戶,本地竹木加工企業的興起,塘村到處充滿勃勃生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成為名副其實的投資熱土,創業搖籃!4、雙芫鄉雙芫鄉地處安遠縣北部,距縣

32、城65公里。東南與龍布鎮接壤,東北與塘村鄉相連,西北與贛縣交界,西南與信豐縣毗鄰,省道234線穿境而過。全鄉內轄5個行政村,46個村民小組,1858戶人家,總人口7012人,耕地面積5342畝,果業面積6368畝,總行政區域面積為100平方公里。今年來雙芫鄉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縣委政府的整體部署,立足鄉情、開拓創新、苦練內功、夯實基礎,扎實推進北大門發展戰略,圍繞“民富鄉強、社會和諧、生態優美”整體目標。從立足增加農民收入,拓展經濟增長點;切實關注民生問題,營造和諧社會環境;著眼長遠發展目標,搭建基礎工作平臺三個方面入手,不斷開創雙芫各項工

33、作新局面,努力實現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雙芫鄉境內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引人入勝。境內的馬鞍山,距贛州市約65公里,終年綠蔭如蓋,瀑吼泉呤,珍禽異獸成群,奇峰神態各異,更有古老佛堂靜述歲月滄桑。據傳,唐未有周姓一家,自湖北扶風避難落居于此,是安遠北部最早有人定居之地;素有“先有馬鞍山,后有贛州府之說。“印心池”“天井泉”“暖水湖溫泉”等處都曾留下過歷代文人騷客的足跡。而山腰上的“龍鳳金堂”更是憑其悠久的歷史淵源和靈性吸引著眾多僧人佛者前來誦經念佛。鄉內礦產資源豐富,具有開采價值的包括金、銀、鉛、鋅、石灰石、煤等礦資源。尤其是金礦和石灰石礦蘊藏豐富,已開采多年,為鄉內經

34、濟發展作出了貢獻。生態林業初具規模,鄉內不僅造有較大面積的闊葉林和針葉林,還造有二千五百余畝毛竹林,種植臍橙四千余畝,朝天椒二千余畝,每年種植遲熟西瓜近千畝。青山常綠,為養蜂提供了條件,鄉內村民養蜂達到三千余箱,年產糖量30多噸。除已成林的森林面積外,其余100平方公里的山地面積植被良好,土壤肥沃,是進行山地開發的理想之地。現有水資源利用合理。已建成的水庫蓄水量490萬立方米,一級水電站和二級水電站裝機360千瓦,已正在并網正常發電。通訊、電力設施日益完善,固定和移動電話信號網絡覆蓋全鄉,高壓電線路延伸到每個村組。交通條件逐步完善,水泥公路已實現村村通。5、浮槎鄉浮槎鄉位于安遠縣北部,距縣城6

35、9公里,東連會昌曉龍鄉、南連龍布鎮、西連塘村鄉、北連于都縣盤古山。全鄉總面積77平方公里,總人口16867人,總戶數3639戶,耕地面積8916畝,林地面積78052.2畝,管轄6個行政村,63個村民小組。 浮槎鄉山地資源豐富,屬平坦丘陵地帶,交通便利。龍盤二級水泥路面穿鄉境而過。自改革開放以來,浮槎鄉黨委、政府在上級正局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新農村建設為平臺,按照產業富民、工業興鄉的發展思路,積極貫徹執行中央、省、市、縣的各項方針政策,團結全鄉人民,扎實工作,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2.1.2安遠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1、發展優勢(1)、資源優勢

36、礦產資源豐富,境內有稀土礦、鉬礦、電氣石礦、鐵礦、錳礦、錫礦、銅多金屬礦、瓷土礦、硅石礦、花崗巖、膨潤土、石灰巖、油頁巖等24個礦種,還有優質的地熱資源。其中稀土礦探明儲量達55484噸,遠景儲量為168100噸,多為中釔富銪稀土、高釔稀土,鉬礦已探明儲量2.5億噸占全國第三,電氣石礦、瓷土礦等儲量豐、品位高、價值大,開發利用前景廣闊。生態資源豐富,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3.4%,年平均氣溫18.7,降水量1640.7毫米,無霜期285天。境內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飲用水東江的的發源地,國家4a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具有獨特的原始森林景觀,三百山虎崗溫泉群水溫高達75,是

37、海內外游客旅游觀光的絕佳勝地。水資源豐富,有水庫 37 座,中小水電站 40 多個,年發電量近 5000 萬千瓦時,電力充裕。同時,農林資源非常豐富,有臍橙、生豬、食用菌、西甜瓜四大主導產業。 (2)產業發展與布局全縣形成了以臍橙、生豬、食用菌和西甜瓜為主導的農業產業,以礦產品開發、生物制藥、電子電器、食品加工為支柱的工業產業,以三百山生態休閑旅游業為龍頭的旅游服務產業。在農業產業上,按照市場需求、資源條件和產業政策,立足以果業(近兩年重點抓加工甜橙和倫晚臍橙)、生豬為主導的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食用菌、瓜菜、油茶等特色產業,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之路,已經形成主導特色齊頭并進的產業

38、發展格局。2010年,果業總面積達35萬畝,其中無公害臍橙面積達30萬畝,全縣年產水果25萬噸,其中臍橙22萬噸,建有臍橙分級打蠟包裝企業38家、生產線44條,日加工6000噸,占全市總加工能力的一半以上,產業化水平走在全市乃至全國前列,是贛南臍橙集散及加工的中心。生豬年出欄21萬頭,年末存欄18萬頭。以珍稀品種為主的食用菌5000萬袋,其中工廠化生產4500萬袋,杏鮑菇產業化水平居全國先進行列。各類西甜瓜基地15個,面積2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5萬畝,其中大棚栽培模式5000畝。工業發展上,堅持走“工業興縣”的發展道路,并以重點工業項目為主抓手,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利用荒山荒坡規劃建設了積

39、面超10000畝三個工業小區。形成了以稀土、鉬為主的礦產品精深加工業、生物制藥業、電子音響業、食品加工業等四個主導產業。2010年1-10月份,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2億元,同比增長29.3%;工業銷售產值10億元,同比增長51.7%。在第三產業上,以提升“東江源?三百山”旅游品牌為核心,采取市場運作與政府投入相結合的方式,投資近3億元,進一步完善了三百山福鰲塘景區接待中心、東風湖電瓶車道等基礎配套設施、東江源溫泉旅游度假區等工程建設,打造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加大了縣東生圍、九龍山、無為寺塔等旅游景點的開發建設力度,打造了特色旅游休閑線路,構建了以東江源頭三百山旅游為主導的第三

40、產業整體發展框架。年接待旅客20萬人次,并以每年30%速度不斷增長,初步成為東江源區域生態旅游休閑中心。2、發展方針、主要任務與預期目標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我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重要一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生產總值33.5億元,增長13%;財政總收入達到2.7億元,增長1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億元,增長35.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億元,增長2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億元,增長13%;實際利用外資1780萬美元,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83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3648元,增長10

4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節能減排降耗等環保指標達到上級要求。實現以上目標,必須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1)堅持項目帶動,在夯實發展基礎上實現新的突破。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結合十二五規劃,積極做好重大項目滾動計劃和項目前期工作,盡快創造開工條件,爭取更多項目提前開工建設。今年縣委、縣政府將繼續圍繞“百個重點項目”建設,做到態勢不松、力度不減、規模擴大,增強項目建設的經濟和社會效應。(2)促進區域平衡,在統籌城鄉發展上實現新的起步。加快推進縣城中心城市建設。實施縣城城市總規修編,精心編制專項規劃,做好城市設計,完善重點區域詳規。按照“項目捆綁、連片建設、組團開發、戰略招

42、商”的模式,著力破解資金難題,新實施一批城市建設工程項目,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做好濂江河兩岸、九龍大道、精品小區區域控制性詳規工作。以濂江河“兩橋”建設為主線,打造中心城區新景觀。建成南門橋閘壩景觀橋,實施東江源大道立面整治,高標準規劃精品住宅小區。以沿江東西路二期改造工程為重點,加快返遷安置房建設,穩妥推進老城區改造。以文體公園系列工程為中心,加快推進城南新區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節約用地、打造精品的原則,支持新建一批機關單位辦公大樓。以完善城市交通路網為目標,加快城西路、九龍大道東段、騰飛路及小街小巷道路建設。推進新溪路改造,盡快連通環城路。以增強城市功能設施為配套,加快實施縣

43、城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污水管網二期工程。完善城區公交及出租車站臺、公共停車場、垃圾中轉站和公廁等公共設施。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大力實施市容環境和交通秩序綜合整治,推進城市管理上水平、上臺階。堅持以人為本,完善征地拆遷補償機制。建立打擊非法買賣土地和整治違法建筑的長效機制,保持和增強整治違法建筑的高壓態勢。加強城區綠化建設,積極創建省級園林城市。(3)創新工業發展,在做大經濟總量上實現新的增長。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壯大企業拓展產業。圍繞稀土、鉬礦等優勢資源,推進資源深度轉化,拉長做深產業鏈,積極建設礦產資源深加工基地。順應國家和省市稀土調控整合要求,積極調整稀土產業發展戰略。支持明達公司新上稀土

44、精深加工項目,創造高新技術產品。大力培育發展鉬礦產業,積極支持鉬礦科技研發,促進鉬礦精深加工。依托臍橙、生豬、食用菌、中藥材等傳統特色資源,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加大生物制藥產業扶持力度,支持山香園種植項目申報國家科技創新基金。大力發展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工業。依托富余勞動力資源,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推進科迪電子項目建設,實現年內達產創效。支持合隆制衣等企業擴產增效。通過扶優扶強,進一步提高工業企業對財政的貢獻率。(4)立足富民宗旨,在提升現代農業水平上實現新的成效。繼續推進新村鎮建設。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探索美好家園、現代農業園、科技示范園、休閑農莊園和旅游觀光園“五園合一

45、”的工作新路徑,新建新村點80個。強化村鎮規劃管理,遏制農村無序建房現象,做到不規劃則不供地、不審批、不準建。大力推進通組公路建設。突出抓好農村清潔工程,深入開展圩鎮“五整治、三建設”工作,確保所有圩鎮、村莊實現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垃圾分類率達80%以上,可回收利用垃圾回收率達90%以上。扎實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年”活動,完成年度小農水重點縣建設任務,著力解決農田灌溉、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加固和農村安全飲水等問題。繼續實施扶貧開發項目,新搬遷安置深山區和地質災害區居民1500人。(5)增強生態優勢,在做大旅游產業上實現新的發展。加強生態環保和節能減排,大力創建生態縣。圍繞“森林十創”活動,

46、全力推進“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3.77萬畝,積極創建一批森林鄉鎮、森林村莊、森林通道和森林單位,打造更多的綠化精品。認真抓好東江源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試點,爭取將三百山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加快礦區生態恢復和建設步伐,實施造地復耕工程,把符合條件的稀土尾砂庫復墾成耕地或果園。抓好天龍項目區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萬畝。強化礦產資源管理,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管理,嚴格保護耕地,切實節約土地,清理違法違規占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實施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試點工作。推進工業污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加強企業節能和排污監管。加快環境監測執法中心建設,提高環境

47、監察執法能力。(6)堅持解放思想,在提高開放水平上實現新的跨越。強力推進招商引資。以更加開明開放的理念和更加強勢有力的舉措,抓住當前沿海發達地區加快產業轉移和國家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機遇,以對接閩粵港臺為紐帶,主動承接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圍繞現有優勢資源、主導產業、龍頭企業上下游配套進行招商引資,著重引進工業大項目、外資項目、產業配套項目和高附加值項目。要以培育發展一批規模大、穩得住的產業工人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努力打造人力資源新優勢,著力解決企業招工難題。大力優化發展環境,落實重大項目領導掛點責任制,積極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用水、用電和用地等難題。優化服務安商,推動以商招商

48、。完善招商引資的各項獎勵扶持政策,更加注重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效益。力爭全年引進內資1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780萬美元以上。3、安遠縣經濟社會發展預測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三年推進計劃的關鍵之年。保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對安遠加快發展、進位趕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指導思想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市委、縣委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2011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緊緊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樹立發展為先、生態為重、創新為魂

49、、民生為本四種理念,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生態化,努力做到學習為先、穩定為宜、發展為大、苦干為上、勤政為民,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實現安遠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為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2)主要預期目標本著積極穩妥、注重與規劃目標相銜接的原則,2011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達到33.5億元,增長13%,力爭15%;財政總收入達到2.89億元,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8億元,增長9.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8億元,增長3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實際利用外資(指現匯進

50、資)530萬美元,實現出口總額460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力爭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力爭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節能減排等生態環保指標控制在上級要求范圍之內。上述預期目標的安排是在客觀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礎上,按照積極穩妥和自加壓力的原則,經多方銜接和綜合測算后確定的,計劃也留有一定的余地。整個計劃,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實現的。2.2 區域交通運輸現狀及發展2.2.1安遠縣綜合交通運輸網現狀安遠縣交通運輸網基本上由公路運輸網構成,按照省、市公路網規劃要求,我縣以“s219”、“s223” 、“s325”、 “s327”公路為主骨架,開通與

51、毗鄰省、縣、鄉(鎮)際斷頭公路。安遠縣處于江西省贛州市南部,東鄰會昌、尋烏縣,南接定南縣,西連信豐縣,北連于都、贛縣。境內總里程1291.982公里,與贛南各縣市相比,交通運輸較為不便。縣城距贛州市170km,與省會南昌市580公里。此外,還有100%的行政村已通公路(包括砂石路),其中202個行政村通上水泥(油)路。從公路網技術等級結構方面分析,二級以上公路只占總里程約9.57%,三、四級公路占總里程的53.729%,等外路占36.7%。安遠縣等級公路占總里程數的分比值較低,高等級公路甚少,存在著道路相互銜接不夠順暢等不足。2010年完成客運量46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0800萬人公里,貨運

52、量751萬噸,貨運周轉量78691萬噸公里。 圖2-6 安遠縣公路網現代圖2009年安遠縣公路網現狀匯總表 表2-3類別公路技術指標技術指標值里程(公里)比重()縣鄉公路總里程1291.982100行政等級省道189.0614.6縣道246.79519.1鄉道158.27312.25專用公路41.1843.18村道656.67050.8技術等級一級公路3.0660.2二級公路157.34912.2三級公路00四級公路657.35850.9等外公路474.20936.7路面類型有鋪裝路面(高級)594.14645.98簡易鋪裝類型(次高級)105.3668.16未鋪裝路面(中級、低級、無路面)5

53、92.4745.86(1)干線公路干線公路是公路網的大動脈,是承擔長運距、大容量、快速公路運輸的主要通道。從公路網技術等級結構方面分析,國道和省道分別占總里程的0%和14.6%,縣鄉村道占里程的大部分,約85.4%。按路面等級分,安遠縣高級、次高級路面占總里程婁的比重約54.1%,中低級路面所占的比例較高,導致交通運行速度慢,制約了物流的發展。安遠縣主要干線公路現狀匯總表 表2-4路線編號路線名稱里程(km)技術等級路面等級s219沙石埠-龍布21.225二級/等外除7.2千米已改造外,其余全部砂石路s223石境-鎮崗96.392二級瀝青或水泥混凝土s325金竹坳-分水坳34.582二級瀝青混凝土s327尋烏-茅山36.861二級瀝青混凝土(2)農村公路農村公路是農村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和生產生活基礎條件,是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干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