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馬鞍婚俗研究_第1頁
儀隴馬鞍婚俗研究_第2頁
儀隴馬鞍婚俗研究_第3頁
儀隴馬鞍婚俗研究_第4頁
儀隴馬鞍婚俗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儀隴馬鞍婚俗研究摘 要 儀隴縣馬鞍鎮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低山與川中丘陵過渡地帶,屬典型的淺丘陵地區,馬鞍婚俗不僅具有川北民俗特色,更兼具了自廣東一帶遷移而來的客家人的婚俗特點,展現出獨特的風格魅力。本文將對建國后六十年的儀隴馬鞍婚俗作初步的探討,展示從男女會面到籌備婚事以及舉行婚禮的全景婚俗。在呈現馬鞍婚俗概貌的前提下,發掘近代婚俗出現的“婚禮程式簡單化”、“婚禮儀式現代化”的新變化,從時代背景和社會經濟發展等角度出發,分析婚俗出現新變化的原因。關鍵詞:儀隴馬鞍;傳統婚俗;變革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rriage Customs About Maan Town i

2、n Yilong County AbstractMaan Town,Yilong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Sichuan Basin. It is a typical hilly area. The marriage here has not only the peculiarities of folk customs in North Sichuan, but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kka people who migrated from the Guangdong area to Yi

3、long. In this paper, the marriage customs of Maan town during the last sixty year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marriage, the conventional wedding procedure and the change of marriage custom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od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culture in soci

4、ety, the paper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that led to the changes of marriage customs.Key words:Maan ; local tradition; the change of marriage customs第 1 頁 共 16 頁一、儀隴馬鞍傳統婚俗婚嫁從古以來就是人生大事,關乎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幸福,而伴隨著婚嫁而產生的習俗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個地方的民風民情,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地方的婚俗也是各有千秋。儀隴縣位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南充市東北部,是元帥之首朱德、為人民服務的典范張思德同

5、志的故鄉,有“中國氣都”的美譽。面積1767平方公里。儀隴客家人共計22萬人,占總人口的20%左右,是四川的客家大縣,醞釀了300多年的客家文化。馬鞍鎮是儀隴縣東部經濟、政治文化活動中心,距老縣城(金城鎮)34公里、新縣城(新政鎮)60余公里、南充市130余公里、巴中市110公里。東臨柳埡鎮:南與楊橋、石佛鄉接壤;西靠周河鎮;北依福臨鄉和巴中市群羅鄉。幅員面積50.8平方公里,轄2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4.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集鎮形成于明末清初,鎮內主要以漢族為主,馬鞍客家人主要由朱、張、彭、許、丁、潘、莫、呂等八大姓組成,絕大部分分布在馬鞍鎮的琳瑯、大埡、險巖、蔡家坪、蓬

6、萊、瓦子坪等村。馬鞍的婚嫁習俗別具一格,從“說媒”到“看人戶”,從“合八字”到“送開口雞”,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具有系統性和連貫性。這種系統性和連貫性通過很多人表現出來:媒人、八字先生、知客師、雙方父母等。他們是促成一對男女相識到完成一場傳統式婚嫁儀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馬鞍婚俗初探:婚禮前奏曲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是歷史的主體,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作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的確如此,地方風俗的發起和發揚者正是各地充滿創造力的各地人民,婚俗也不例外。所以,筆者認為,研究婚俗的著眼點應當是而且必須是參與其中的人。媒人、八字先生、知客師等在婚俗中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增第 1 頁 共

7、16 頁強了儀隴馬鞍婚俗的獨特性。1.媒人俗語所說:“天上無云不成雨,地上無媒不成婚,”由此可見媒人在傳統婚嫁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禮記坊記說“故男女無媒不相交,無幣不相見,恐男女之無別也”,媒人不僅要擔當促成男女兩家結親的大任,更要在男女家雙方對婚事基本達成一致意見后,引導雙方相親,代雙方互換庚帖,帶領男方過禮定婚,協辦婚禮事宜等。一樁婚事圓滿與否,媒人的作用不可小覷。媒人多是村里交際廣泛的人或是親友中能說會道并且熟知禮儀的人。在媒人確定好有結親意向的男女雙方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帶領女家的女性長輩到男家“看家”,實地考察男家的情況,房屋數量、田地畝數等都屬考察范圍。如果女方親屬對男方家境條

8、件比較滿意,那么此次“看家”就是成功的,媒人就可以安排下一個環節“會面”了。會面的地點一般選在鎮上的小館子或茶鋪,主要目的是讓男女雙方對彼此的長相、氣質談吐等有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以防“十媒九空”的悲劇發生。如果雙方對會面的結果比較滿意,則由男家請客吃飯,不滿意則不請。會面成功結束后,接下來就是“合八字”。2.八字先生“合八字”就是八字先生將姑娘的“生辰八字”同男方的八字進行課算,根據陰陽五行相生相克推算出兩人的個性、財運、富貴、壽命、婚姻、相伴吉兇、子息孝賢等,八字先生是地方上專職或兼職替辦紅白喜事的鄉親挑選吉日并收取一定費用的人,“合八字”是婚嫁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八字不合而親事告吹的事曾

9、時有發生。若二者八字相合,八字先生就批簽,謂之“相合”,這時男方家中要把課算過的八字庚帖壓在家中堂屋神龕上的香爐底下,連壓三天,意為讓祖宗神靈來審閱,若三天內家中沒有“破敗”(即發生如漏油、摔碎碗等不吉利的事情),就說明祖宗神靈認可了這門親事,男女雙方便可“訂婚”。訂婚,俗稱“定親”。男女雙方互相看過家庭都滿意后,男方便擇吉日,帶上議定的雞鴨魚肉、糧油、糖果、酒食,以及一定聘金和未來新娘的首飾、衣物,在媒人的陪同下正式登門求婚,女方則熱情宴請客人,并回贈未來女婿鞋帽等,此形式即為定親。定親后男方要提前半年左右初定迎娶日,并擇吉日帶上禮物送到女方家,并且還要送去一只公雞,當地稱“開口雞”,此謂“

10、報日子”女方同意的話則按日期趕制嫁妝,準備出嫁事宜。在這段時間里,遇有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男方要以食品和衣物等送給女后,俗稱“捎節”。定親后,男方不捎節又不報日子,女方可視為婚事告吹。3.雙方父母因為中國傳統婚姻的性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男女雙方結合并第 4 頁 共 17 頁非單純兩個人之間的事情,而成為關乎兩個家族榮譽、地位和經濟利益的大事,因此父母在整個婚禮籌備過程中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婚期一旦確定,男女雙方父母都要開始各自的籌備工作。傳統婚禮程序紛繁復雜,因而準備工作也繁重,單是“請人”這一項就需勞心勞力:(1)請木匠:婚期確定后,女方著手打制床、柜子、凳子等家具,俗稱“打行架

11、”,即準備新娘出嫁的陪奩。男方也要制作一套結婚家具。雙方父母請同村或鄰村手藝精湛的木匠到家中打制成婚用的家具。家具打制好后要刷成大紅色,俗稱“刷大紅”,寓意婚姻大吉大利、紅紅火火。(2)請幫工:幫工就是在婚禮上幫忙的人,有職業和非職業之分,非職業的幫工分兩種,一是舉行婚禮儀式必需的直系親屬,主要指迎送親儀式里的長輩(一般選擇兒女雙全、較有福氣的中年婦女)以及壓轎的小孩;二是在酒席上幫忙的鄰里鄉親,負責洗菜、傳菜、洗碗等雜活。請非職業的幫工無需任何禮信,主人家只需言語一聲即可。而職業的幫工比如廚官司(負責婚禮酒席的廚子)就需要主人家帶著煙酒或者紅包到家里去請,主人家的誠意直接影響到廚官司出菜的態

12、度和菜的品質。職業的幫工還包括抬花轎的轎夫、鑼鼓隊的嗩吶手、鼓手等。(3)請客人:各項婚前準備井然有序進行的同時,男女雙方父母開始邀請親朋好友屆時來參加婚禮。大戶人家才發請柬,一般百姓大都在當場日或趕集日(陽歷,每逢三、六、九號)口頭邀請所有碰過面的親友,距離遠的就托口信。(4)請知客師:知客師的主要工作是安排婚禮中各項事宜和主持婚禮儀式,知客師多是村里有威望的人,不僅要全程負責婚禮流程,還要負責人員分配。比如說安排洗碗的幫工、記賬的禮官、出菜的廚子等等。他們大都能言善道,四言八句式的吉利話張口就來:大紅花轎四人抬,一朵牡丹今日開;左腳踏轎生貴子,右腳踏轎福壽來。一根紅繩長又長,左牽女來右牽郎

13、;中間打個同心結,夫妻恩愛得久長。一場婚禮熱鬧與否,同知客師的能力有著莫大的關系,知客師妙語連珠、舌燦蓮花,則主客盡歡,婚禮就越熱鬧,主人家就越有面子。知客師在婚禮的前一天就要趕到要辦喜事的主人家中,寫對聯、協助主人家包紅包、分配每個幫工負責范圍、準備第二天舉行婚禮儀式的相關物品。所有相關人員“請”完后,除開觀禮的客人,其他人員都必須在婚禮前一天各自趕到男女雙方家里匯合并被安排相應工作,以確保翌日婚禮程序的有序進行。當晚,女方家里會舉行傳統的“坐歌堂”儀式,女方家姐妹及鄰里好友要唱哭嫁歌為新娘送行,因這種婚嫁習俗往往在女方家堂屋里舉行,故稱“坐歌堂”。哭嫁是坐歌堂儀式的主要內容,新娘的相好女友

14、和父母親戚圍坐一屋輪番哭訴,哭前在水桶中點好七星燈,父母焚香祭祖,新娘跪在紅氈上,哭訴爹娘哥嫂弟兄第 6 頁 共 17 頁以往的好處以及對過門以后的陌生生活感到的驚恐和擔憂。哭嫁歌樸實自然,情真意長,反應了父母對出嫁女兒的關心愛護以及女兒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和對親朋好友的不舍。哭嫁歌有代代相傳下來的,也有即興創作的如:桐子花開新又紅,我家養女大不同。人家養女二十大,我家養女十七八。十七八歲就交家,我看我爹陪奩啥?上穿綾羅下穿紗,我看我媽陪奩啥?五寸絲帕壓頭發。我看小妹陪奩啥?紅口鞋兒紅口花。 1970年代左右在馬鞍鎮琳瑯村盛行的哭嫁歌。 (二)馬鞍傳統婚俗再探:婚禮進行時第二天,便是正式的婚禮

15、,是從會面到完婚的婚嫁程序中最熱鬧的環節。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齊聚新娘或新郎家,共同見證新人的幸福,并為他們送上最衷心的祝福。婚禮的組成部分有三個:迎送親、拜堂、迎親酒和鬧洞房。1.迎送親婚禮當天清晨,媒人帶領新郎、迎親隊以及嗩吶隊到達新娘家,要裝備花轎,帶上一只活雞公,沿途鳴爆鼓樂發往女家。與新郎家迎親酒不同的是,新娘家做的送親酒在早上,稱為當天的“正酒”。在新娘過門之前,會舉行送親儀式,由女方知客師主持。知客師在堂前擺起鋪好紅桌布的條形桌,點喜燭兩根置于長桌兩頭,中間放一碗大米,象征新娘出嫁之后在婆家豐衣足食,米上壓一雙筷子,喻示早生貴子。儀式之后,新娘磕頭告別父母,頭摭紅頭蓋,由娘舅或兄弟

16、足踩米篩背上轎,同時用米篩罩過,因為米篩是千里眼的象征,“罩米篩”表示新娘被“米篩的千眼看過”,是光明正大地出嫁,并告誡新娘到婆家以后要守婦德,與人相處不要心眼太多。踩米篩和罩米篩都表示娘家對出嫁女兒的祝福與思念。上轎時,女家還要陪送一只未生蛋的活母雞與男方送來的公雞相匹對回送男方,稱為“帶路雞”。 新娘家的送親隊伍和迎親隊伍人數保持一致,在送親的人員中,新娘的兄弟或者侄子往往充當“壓轎娃”的角色,壓轎娃陪伴新娘坐在轎內,當地人認為這樣可以使邪魔避讓,“壓轎娃一般不越三七,即身高不超過三市尺,年齡不滿七歲。” 劉良軍.四川方志漢族婚俗詞語文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新娘的嫁妝由迎親隊抬

17、回新郎家,多是被褥、衣料、碗盞等小型物件(床、柜等大型物件已于婚禮前一天抬回),稱為“抬貨”。迎送親隊伍一路浩浩蕩蕩,往往引得路人駐足觀看。新郎需在正午之前將新娘的花轎帶回男方,但也不能太早,否則不合吉時,所以迎親隊會挑人氣密集的大道繞路,一方面延遲時間,一第 8 頁 共 17 頁方面展示主人家的排場。送親隊伍中的新娘親屬不同花轎一起到達男方家,而是在新郎新娘拜過堂之后由新郎最尊敬的兩位長輩親自接回,以顯示男方對女方親屬的重視,稱為“接上親”,吃酒席時女上親被安排在堂屋的“上八位”,桌子上的菜要比其它桌多出三樣,且不能同其它菜重復。花轎到達后,新郎家點燃鞭炮,同時將殺過的公雞血橫滴在地上,旁邊

18、橫放一根四角向外的長木凳,稱為“送喜神”,“其意是說在送迎親的隊伍中,難免有新郎新娘家的先輩亡靈混雜在內,殺雞放血即告知亡靈們送親到此為止。” 川北農村婚俗J.中國供銷商情(村官),2006(3).新娘在由媒人攙扶出花轎后,同新郎一起跨過長木凳,走向堂屋,并在事先放好的大簸箕里稍坐片刻,稱為“坐簸箕”,也叫“坐性”,意為磨磨新娘的急性子,日后好侍奉公婆。待吉時一到,便舉行拜堂儀式。2.拜堂拜堂,又稱拜天地,是整個婚禮中最重要的禮節,拜堂的香案一般設在堂屋正中。香案左右各設一座。鑼鼓響起,鞭炮齊鳴,新人就位,新郎在左,新娘在右,知客師朗聲誦道:“走到堂前來,滿門盡開懷,一家養義子,九族盡皆知,有

19、勞鴻雁傳情信,秦晉兩國結姻親,兩姓聯姻親和好,花果團圓樂長春。鴛鴦一對,婚姻美滿;志同道合,百年恩愛。”之后,拜堂開始:一拜天地,感謝天地孕育萬物;二拜高堂,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三是夫妻對拜,期望今后夫妻和睦。3.迎親酒和鬧洞房夫妻交拜后就算禮成了,新郎新娘的婚姻關系正式締結。拜堂儀式后,迎親酒就正式開始,因為酒席多是流水席的形式(也稱“壩壩席”),所以主要菜品多是已經準備好的涼菜、蒸菜、燉菜,其中最具馬鞍特色的莫過于“砣子肉(墩子肉)”,其特點是皮皺色黃、肥而不膩,體現了馬鞍人待客熱情,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氣。迎親酒席不僅有豐富的地方菜品,還有熱鬧歡樂的喜慶氛圍,鑼鼓嗩吶隊的坐位一般特定在堂

20、屋門外右側的街沿上,開席(即開宴),每一道新菜上席,嗩吶手和鼓手便要吹打一曲,稱為“嗩吶報菜”,因此即便是新郎家附近沒有“坐席(參加婚宴)”的鄉親,也能憑嗩吶鑼鼓響起的次數判斷主人家上了多少道菜。鬧洞房是中國傳統婚俗的一部分,又叫“鬧新娘”。一般是同輩群體會去鬧洞房,入夜,青年男女擁入洞房看望、逗樂新郎新娘,吃茶果、瓜子、花生、點心,深夜方散。70年代以前,儀隴馬鞍地區鬧洞房的環節還包括“聽房”的習俗,漢書記載:“新婚之夕,于窗外竊聽新婦言語及其舉止,以為笑樂。”即在夜深人靜新婚夫婦安寢時,有好事者藏在新房窗外偷聽新人說話。民間傳說“新婚之夜常為冤鬼找替身之時,聽房者如發現新房內有兩個新娘或兩

21、個新郎時,當第 10 頁 共 17 頁驚醒新人,勿為所惑,冤鬼遠遠看到有人聽房往往也不敢進房了”。 曾為志.新都客家婚俗初探J.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學報,2008(3).“聽房鬧洞房是人們求喜慶、愛熱鬧的心理表現,而求喜慶、愛熱鬧心理的深層,則希求興旺發達,” 湯海鵬.魯西南農村方言婚俗詞反映出的婚俗文化J.漢志文化,2011(2).所以俗語有“不鬧不發,越鬧越發”的說法。次日上午,新娘梳妝打扮,到堂屋拜見公婆,敬茶或酒,吃過早飯后同新郎一起回娘家,稱為“回門”。至此,馬鞍傳統婚禮基本結束。二、近三十年馬鞍婚俗新變化傳統婚俗禮儀繁多,“從擇偶到結婚,中間的禮儀程序非常繁瑣,但是為了使婚姻得到社

22、會的承認,并未新人及其家庭祈福驅邪,每個禮儀程序都受到認真對待。” 石云濤主編.中國傳統文化概論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6,第263頁.凡明媒正娶的婚姻,必須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6個步驟,“婚姻必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選擇對象講究門當戶對,官宦、富豪人家一般不與貧民、窮苦百姓聯姻。” 四川省儀隴縣志編纂委員會.儀隴縣志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第81頁.解放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實行一夫一妻制,廢除包辦婚姻。婚姻禮俗中出現了青年男女婚姻自主觀念增強的趨勢,再加上由年輕人帶回的西式婚禮觀念的影響,傳統的馬鞍婚禮習俗受到沖擊,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

23、(一)婚禮程式簡單化在時新的婚俗里,男女雙方大都通過自由戀愛相識,征得雙方父母同意后舉行婚禮,媒人的作用逐漸被淡化,“起媒”和“謝媒”的環節就被省略了。“男女雙方自愿,父母同意,即約期會面;雙方認為可以,就擇期看人戶,即女方同母、嬸、姑、嫂、姐去男家看家境。如果滿意,同意婚事,即受收男方饋贈的衣物、現金等禮物,是為訂婚;如果沒有看上,即作罷論。之后,如果女方不同意,要翻悔的即如數退還男方禮物,男方不同意,要另訂婚的,饋贈女方的禮物即無償贈送了事。” 四川省儀隴縣志編纂委員會.儀隴縣志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第82頁.舊式婚姻的繁瑣禮儀,逐漸精簡改變,形成了一股新式婚禮取代舊

24、式婚禮的大趨勢。新娘出嫁前夜不再哭嫁,1975年后出嫁“坐花轎”的習俗在馬鞍片區內消失殆盡,新娘在出嫁當天同姑嬸、姐嫂等一道步行到男家舉行結婚儀式,行鞠躬禮。筆者隨機采訪了正為孫女籌辦婚事的馬鞍鎮險巖村的彭女士,她告訴筆者,1969年她出嫁時的陪奩是一張老式木頭架子床、一張八仙桌、兩套大紅鋪蓋以及兩箱裝滿鏡屏、門簾、茶壺、陶瓷茶杯、瓷碗瓷盤、漱口杯和胭脂香粉等小件物品的大紅木箱,男方過禮時用板車拉了兩趟才將她的嫁妝拉完,而到了2012第 12 頁 共 17 頁年孫女出嫁時,家里準備的陪奩是一張存有8萬元的銀行卡。“簡單、快捷、不麻煩”成為新式婚俗被廣泛接受并推崇的重要原因。婚禮程式逐漸簡單化的

25、趨勢廣泛被人接受,但仍然有部分被訪者表示更欣賞傳統的婚禮儀式,認為莊嚴繁復的傳統婚俗程式不僅表達了嚴肅的婚姻觀,同時傳承了優秀的文化傳統,而當下閃婚、裸婚、拼婚、試婚潮流引發的閃離、出軌、離婚等對婚姻不負責的消極婚姻觀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的確,馬鞍婚俗的一大特色即是具有鮮明的客家風情,因當地分布著相當數量的客家人,因此被稱作“西部第一客家古鎮”,但近年來馬鞍婚俗中的客家式特點有了即將銷聲匿跡的趨勢,其表現如下:1.婚俗中的忌諱越來越少傳統馬鞍婚俗中有諸多禁忌:男子不能娶生于亥時的女子,因為“亥”同“害”,克夫;新娘出嫁時穿的衣服不能有口袋,以免帶走娘家的財氣;新娘出嫁時忌翻白眼和回頭,如若翻白眼

26、和回頭,則喻示新娘以后會被休回娘家;新娘出嫁日在新郎家只能吃菜不能吃飯,因為吃了婆家的飯就是婆家的人,以后有萬般委屈也只能忍受。諸如此類的禁忌還有很多,大都反應了馬鞍客家人祈子求福謀平安的心態,但近來來隨著馬鞍人民思想觀念的解放,這些忌諱逐漸被人們更開放更科學的自由婚姻觀念所代替。2.部分特色客家婚俗消失“上頭開臉”等傳統特色婚俗之一,即新娘在成婚當日早起并端坐于鏡臺前,請福壽雙全的婦人把新娘的辮子盤成發髻,此為“上頭”,表示新娘少女時代的結束;然后用五色絲線絞去臉上的汗毛,絞完后用煮熟剝好皮的熱雞蛋在新娘臉上滾,此為“開臉”,意為使新娘的臉更光滑細膩。“上頭開臉”曾是女子出嫁前的必修課,如今

27、在時新婚俗里已經難覓其蹤跡,現在新娘在出嫁當天早上都坐在美容美發店里,雖然也是化妝盤發,但已經丟失了那種傳統的意蘊。同時正在消失的客家特色婚俗還有“合八字”等,充滿客家特色韻味的傳統婚俗開始淡出人們的視野。(二)婚禮儀式現代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婚禮現代化成為婚俗中除婚禮程式簡單化外的又一大新特點,20世紀80年代,一股推崇簡潔實用的現代化婚禮意識開始在儀隴馬鞍這片土地上興起,“機關單位職工和城鎮青年,一般經過自由戀愛階段,過渡到結婚,多是舉行茶話會,請吃喜糖,利用節假日舉行婚禮,不受彩禮,不辦嫁妝。” 四川省儀隴縣志編纂委員會.儀隴縣志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28、1,第82頁.進入到21世紀后,馬鞍紅色旅游業蓬勃發展,人民經濟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婚俗變化上的影響具體表現為馬第 14 頁 共 17 頁鞍人民對婚禮的重視程度和重視方式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婚禮策劃公司應運而生,提供婚禮全程一條龍服務,如婚慶禮儀、婚禮主持、婚禮現場布置、預定酒店等。傳統的花轎迎親也演變成了專業的迎親車隊,照相機和攝影機成了新式婚禮上必不可少的現代化工具。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婚俗文化的現代化變遷,婚禮儀式跳出傳統的固定模式,朝著多元化、個性化、時尚化的方向發展,各種充滿個性的草坪婚禮、水下婚禮、空中婚禮、集體婚禮、民族婚禮等婚禮創意層出不窮。馬鞍本地婚慶行業蓬勃發展,婚慶消費市場的婚紗禮服、婚紗攝影、婚禮服務、婚宴、婚禮租車、珠寶首飾等行業的發展日趨成熟,為追求個性與浪漫的年輕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婚禮選擇。馬鞍婚俗的現代化趨勢不是空穴來風,這與它本身的社會經濟背景有著密切的關聯,儀隴馬鞍位于四川東北部地區,儀隴縣是國家重點扶貧縣之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是勞動力輸出大縣。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大批馬鞍青年奔赴沿海各城市尋求發展機會,他們受到外來思想的的很大影響,生活方式、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