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 編 版 語 文 七 年 級 下 學 期期 末 測 試 卷學校_ 班級_ 姓名_ 成績_一、積累與運用1. 古詩文名句默寫.(1)萬里赴戎機,_.(木蘭詩)(2)_,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3)_,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4)商女不知亡國恨,_(杜牧泊秦淮)(5)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飛來峰)(6)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頤愛蓮說)(7)陸游游山西村一詩中“_,_”兩句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境界,蘊含著生活的哲理.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題.歷史的星空,因杰出人物而光輝燦爛.鄧稼先是一位xin( )為人知的科學家,他始終站在科學研究的第一線;葉圣陶既
2、是一位躬( )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楊利偉的太空一日充滿喜悅,但歸途卻驚心動p( );斯科特等人雖然失敗并犧牲,但卻顯示了堅忍不撥、勇于探索的崇高精神.2. 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3. 語段畫線句中有一錯別字,找出并改正.4. 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 受寒流不斷南下的影響,今年的春天姍姍來遲.b. 語文課上,老師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同學們都忍俊不禁.c. 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我不恥下問,經常向老師請教問題.d. 葉圣陶先生重視語文,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則,鞠躬盡瘁.5.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由于鹽通高鐵的建成,將使鹽城市進入高鐵時代
3、.b.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于2018年6月9日順利舉行.c. 有無端正的學習態度,是一個孩子取得好成績的關鍵.d. 央視朗讀者熱播的原因,是其新穎獨特的形式造成的.6.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b.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北宋有名的八位散文作家,如韓愈、歐陽修、王安石等.c. 最后一課通過小弗朗士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d. 從結構上說,短語主要包括: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和補充短語.如:“我的祖國”就是并列短語.7. 名著閱讀.(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他來自
4、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之后,立志要買一輛車,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在經過“三起三落”之后,這個愿望終于完全破滅,最后自甘墮落.上段文字里的“他”是老舍名著_中的主人公.“他”第二次買車的錢是被_(人名)敲詐走的.(2)閱讀名著選段,結合相關情節填空尼摩船長所寫的那幾個字令我振奮不已.我稀里糊涂地竟然來到了這個消失的大陸的一個山頭上!我竟然能夠用手去撫摸這十幾萬年前的地質時期的廢墟!我甚至能夠在先民曾經走過的地方行走!我腳上那沉重的鉛靴踩碎了傳說時代的動物的骸骨,而那些現已炭化了的樹木,當年曾經為這些動物遮陽避雨!文段中“尼摩船長所寫的那幾個字”是_.這段文字選自_(人名)寫的海底兩萬里,他們乘
5、坐的是“_”號.8. 綜合實踐活動.黃海中學七(1)班舉行“我的語文生活”學習活動,請你參與.【正眼看招牌】下面三幅招牌存在用字不規范的現象.請任選一幅,加以改正. a b c我選 圖,圖中 字改成 .【擬寫廣告詞】七年級教學樓后栽種了一片草坪.初春,“草色遙看近卻無”,給孩子們帶來美的享受.想不到幾個月后,草坪上出現了很多清晰的腳印.為了勸阻這一不文明的行為,請寫一句廣告詞.(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名聯對對碰】結合你了解對聯知識,為上聯選擇最合適的下聯.濟南大明湖聯:四面荷花三面柳, .a.萬家憂樂到心頭 b.白鐵無辜鑄佞臣 c.一城山色半城湖 d.一片孤城萬仞山二、閱讀理解閱讀下面這首詩
6、,完成下列小題.田家即事利登小雨初晴歲事新,一犁江上趁初春.豆畦種罷無人守,縛得黃茅更似人.【注】歲事:農事.江上:江邊的田.黃茅:黃草扎成的人.9. 用自己的話解釋“縛得黃茅更似人”的原因.10.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河中石獸紀昀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二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
7、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至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11.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1)閱十余歲_(2)是非木杮_(3)轉轉不已_(4)遂反溯流_12. 用“/”為下面句子劃分朗讀停頓,限一處.爾 輩 不 能 究 物 理13. 翻譯下列句子.(1)沿河求之,不亦顛乎?(2)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14. 結合文章內容,概括老河兵尋找石獸的方法.15
8、. 你從這篇文章中得到了怎樣啟示?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題.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陳凌每到世界讀書日,這樣一張照片所定格下的歷史畫面總會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國遭受空襲,位于倫敦的荷蘭屋圖書館也難以幸免,幾乎被炸成廢墟,墻壁傾頹,磚石滿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顧敵機剛剛離去,又在尚未倒塌的書架前翻撿書籍.戰火的殘酷與讀書所展現的不屈意志,兩相對比,不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更給人以持久的感動.閱讀何以有這樣的偉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閱讀實際上會給人以兩種收獲,一種是通過讀書,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另一種是通過讀書觸發反思,知道自己本來就有的東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識,后者是智慧.越
9、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臨困難和選擇之時,閱讀的力量就越能顯示出來.一個人的努力往往會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知識讓我們理解每一項選擇的意義,而智慧還能進一步讓人知道,自己的選擇是符合內心的,從而堅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遠離了閱讀,就等于一間房子沒有窗戶.曾國藩一生飽覽群書,文章筆力雄厚,就連梁啟超都稱贊他“可以入文苑傳”.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認為自己有“三恥”,居第一位的,就是對天文和算學“毫無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為恥,曾國藩們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認識,就因為他們深刻地知道,讀書“能養人精神”.書籍并非是裝點門面的飾品,而是精神的營養品.不能與書籍獨處,只會讓人生之路走向狹隘
10、,甚至禁錮心靈;浸潤書香,才能讓我們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讓人生氣象萬千.有人以為,讀書太多,容易脫離生活.其實不然,讀書并不是要逃離這個世界,而是要讓人擁有平視世界的眼睛,閱讀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著無數心靈的眼睛.”既塑造豐盈的內心,又給人以豐富的生活,這恐怕便是閱讀之于人生的獨特意義.16. 本文的論點是什么?17. 第段的論證方法是什么?簡要分析其作用.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題.槐花飄香申琳小區墻角的槐花開了,滿樹潔白的花朵,映著湛藍的天.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
11、思緒帶回滿村飄著槐花香的故鄉.故鄉,是中原大地一個極平常的村莊,幾十戶人家,房前屋后長滿樹木,柳、楊、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滿樹、夏天濃蔭蔽日的槐樹.每年農歷三月,是槐樹平凡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光,一串串槐花掛滿枝頭,整個小村的天際變得晶瑩透亮,空氣中彌漫著甜甜的、淡淡的清香.槐花香,香在枝頭.從村小放學回家的兒童,一路追逐嬉鬧,槐花香越來越濃,就知道村子越來越近,離家已經不遠.進得村來,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腳步,用鼻子使勁嗅了嗅,說了句,“真香!”后面就只聽見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聲.“香不香?”帶頭的孩子高聲問.“香!”一群人齊聲吶喊起來,伴隨的是一陣開心的大笑,喊聲和笑聲,驚得一
12、群麻雀撲棱著翅膀飛過頭頂.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們手里悠閑地甩著書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轉著一個風車.進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風車”,扛出來的是一個特別的工具:一根長長的竹竿,頂端綁一把鋒利的鐮刀.人人手持這個工具,開始仰起頭,揀那些開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鐮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樣從樹上掉落.大孩子從樹上采,小孩子從枝上捋,有人早經不住這又甜又香的花兒誘惑,團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絲絲清香就從舌尖甜到心底邊吃邊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給母親,眼看著母親拌上面粉,放在大鍋里開始蒸.做作業的大孩子、看小人書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會兒歪過頭看看忙碌的母親,一會兒跑到廚房問
13、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鍋,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著碗站在灶臺前.開飯時,母親用飯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樹下的地上.旁邊一只大碗,盛著半碗蒜汁作調料,上面漂一層香噴噴的芝麻油.父親還是農村人吃飯的標準姿勢,蹲在飯盆前,背靠著那棵槐樹,大塊大塊夾起槐花蒸菜,蘸著蒜汁吃得慢條斯理,而像父親一樣背靠槐樹端著飯碗的孩子們,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陣風吹過,樹上撲簌簌飄下來一朵朵槐花,落在農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飯碗里、頭發間.前幾天,妻在郊外農村辦事,買了一袋槐花回來,母親驚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頓槐花蒸菜,調料依然是澆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頭吃得津津有味,兒子也拿筷夾一塊
14、.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親一旁笑吟吟問我:“還記得家門口那棵背靠著吃飯的槐樹嗎?”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講起仿佛就在昨天.槐花香,香在田間.三月槐花開時,麥苗才剛打苞,農活并不算忙,勤勞的農民卻總也閑不住,開始把家門口攢的綠肥一鍬鍬挖起來,裝在牛車上拉到田頭.伯父家的綠肥堆邊有棵槐樹,他用鍬挖綠肥,總有一些槐花飄落綠肥里、牛車上,星星點點,如從泥土里冒出來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學,我牽牛,伯父拉著一車綠肥,緩緩走過槐花飄飛、清香四溢的村莊.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內的那棵老槐樹,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樣開得滿樹潔白在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誰,在小區墻角種下一棵槐樹.也不知何時,我突
15、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會靜靜地站在這棵槐樹下,呼吸著那一縷縷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遠隔千里的故鄉.18. “槐花香”香在何處?請簡要概括.19. 閱讀選文,按要求回答問題.(1)好不容易等到出鍋,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著碗站在灶臺前.(分析句中加點字“咽”的表達效果.)(2)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樣從樹上掉落.(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這句話.)20. 文章第段的作用是什么?21. 下列語句蘊含的情感有何不同?【甲】我會靜靜地站在這棵槐樹下,呼吸著那一縷縷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遠隔千里的故鄉.【乙】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紫藤蘿瀑布)三、
16、寫作22. 根據要求作文.阿長買來了山海經,讓魯迅終生感激懷念;老王送來雞蛋香油,讓楊絳總是不安愧怍;芳香繁茂的紫藤蘿,讓宗璞明悟生活真諦;艱難生長的小桃樹,讓賈平凹追求理想幸福請聯系自己的經歷,以“我與 的一段往事”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把題目補充完整;(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答案與解析一、積累與運用1. 古詩文名句默寫.(1)萬里赴戎機,_.(木蘭詩)(2)_,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3)_,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4)商女不知亡國恨,_.(杜牧泊秦淮)(5)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飛來峰)(6)予獨愛蓮
17、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頤愛蓮說)(7)陸游游山西村一詩中“_,_”兩句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境界,蘊含著生活的哲理.【答案】 (1). (1)關山度若飛 (2). (2)會當凌絕頂 (3). (3)馬上相逢無紙筆 (4). (4)隔江猶唱后庭花 (5). (5)自緣身在最高層 (6). (6)濯清漣而不妖 (7). (7)山重水復疑無路 (8). 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分析】【詳解】試題分析: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度、絕頂、隔、猶、濯、漣、疑、柳暗”等字詞容易寫
18、錯.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題.歷史的星空,因杰出人物而光輝燦爛.鄧稼先是一位xin( )為人知的科學家,他始終站在科學研究的第一線;葉圣陶既是一位躬( )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楊利偉的太空一日充滿喜悅,但歸途卻驚心動p( );斯科特等人雖然失敗并犧牲,但卻顯示了堅忍不撥、勇于探索的崇高精神.2. 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3. 語段畫線句中有一錯別字,找出并改正.【答案】2. 鮮 gng 魄 3. 撥拔【解析】【分析】【2題詳解】作答時,注意易錯音的積累,掌握漢語拼寫規則,規范拼音書寫,不要寫成英語字母;根據拼音寫漢字,除了根據具體的語境,還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19、.注意“魄”的字形和“躬”字的讀音.【3題詳解】錯別字的產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這個易錯點,根據漢字的特點,結合句意和詞義辨析判斷.堅忍不撥堅忍不拔.4. 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 受寒流不斷南下的影響,今年的春天姍姍來遲.b. 語文課上,老師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同學們都忍俊不禁.c. 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我不恥下問,經常向老師請教問題.d. 葉圣陶先生重視語文,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則,鞠躬盡瘁.【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試題分析:a.姍姍來遲:原形容女子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比喻走得緩慢從容.現在形容慢騰騰地很晚才到來或前來得很慢.使用正確.b.忍俊不禁
20、:忍不住笑.使用正確.c.不恥下問: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適用對象錯誤.d.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使用正確.據此,答案為c.5.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由于鹽通高鐵的建成,將使鹽城市進入高鐵時代.b.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于2018年6月9日順利舉行.c. 有無端正學習態度,是一個孩子取得好成績的關鍵.d. 央視朗讀者熱播的原因,是其新穎獨特的形式造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試題分析:a.缺少主語,去掉“由于”或“使”.b.正確.c.兩面對一面,去掉“有無”.d. 句式雜糅,可去掉“造成的”.故答案為b.6. 下列說法不正確
21、的一項是( )a.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b.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北宋有名的八位散文作家,如韓愈、歐陽修、王安石等.c. 最后一課通過小弗朗士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d. 從結構上說,短語主要包括: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和補充短語.如:“我的祖國”就是并列短語.【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試題分析:“我的祖國”是偏正短語,不是并列短語.故答案為d.7. 名著閱讀.(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他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之后,立志要買一輛車,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在經過“三起三落”之后,這個
22、愿望終于完全破滅,最后自甘墮落.上段文字里的“他”是老舍名著_中的主人公.“他”第二次買車的錢是被_(人名)敲詐走的.(2)閱讀名著選段,結合相關情節填空.尼摩船長所寫的那幾個字令我振奮不已.我稀里糊涂地竟然來到了這個消失的大陸的一個山頭上!我竟然能夠用手去撫摸這十幾萬年前的地質時期的廢墟!我甚至能夠在先民曾經走過的地方行走!我腳上那沉重的鉛靴踩碎了傳說時代的動物的骸骨,而那些現已炭化了的樹木,當年曾經為這些動物遮陽避雨!文段中“尼摩船長所寫那幾個字”是_.這段文字選自_(人名)寫的海底兩萬里,他們乘坐的是“_”號.【答案】 (1). (1)駱駝祥子 (2). 孫偵探 (3). (2)亞特蘭蒂
23、斯 (4). 儒勒凡爾納(或“凡爾納”) (5). 諾第留斯(或“鸚鵡螺”)【解析】【分析】【詳解】試題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名著的閱讀與識記能力.解答文學名著題,必須建立在閱讀原著的基礎之上,不僅要“博聞強記”,還要對內容進行歸納整理.要熟記其名稱、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節、藝術特色等內容.(1)文本敘寫的是老舍名著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祥子經歷了人生的的“三起三落”: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干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一落:有一次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二起:賣駱駝,拼命拉車,省吃儉用攢錢準備買新車.二落:干包月時,祥子辛苦攢的錢也被孫偵探騙去,第
24、二次希望破滅.三起: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又有車了.三落: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又賣掉了車.據此,可填寫作答.(2)海底兩萬里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故事并不復雜,主要講述“鸚鵡螺號”(諾第留斯號)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出于對航海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公眾的呼吁下,由美國派遣了亞伯拉罕林肯號對“海怪”進行追逐.法國生物學家彼埃爾阿龍納斯教授受邀參加了這次追逐行動.結果,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爾,以及一名捕鯨手尼德蘭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被尼摩船長囚禁在這
25、艘神秘的潛艇中,之后便開始了海底兩萬里的環球旅行,并發現這是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最后,他們設法逃走,重回陸地.文段中“尼摩船長所寫的那幾個字”是亞特蘭蒂斯.8. 綜合實踐活動.黃海中學七(1)班舉行“我的語文生活”學習活動,請你參與.【正眼看招牌】下面三幅招牌存在用字不規范的現象.請任選一幅,加以改正. a b c我選 圖,圖中 字改成 .【擬寫廣告詞】七年級教學樓后栽種了一片草坪.初春,“草色遙看近卻無”,給孩子們帶來美的享受.想不到幾個月后,草坪上出現了很多清晰的腳印.為了勸阻這一不文明的行為,請寫一句廣告詞.(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名聯對對碰】結合你了解的對聯知識,為上聯選擇最
26、合適的下聯.濟南大明湖聯:四面荷花三面柳, .a.萬家憂樂到心頭 b.白鐵無辜鑄佞臣 c.一城山色半城湖 d.一片孤城萬仞山【答案】【正眼看招牌】示例1:我選a圖,圖中“灑”字改成“酒”;示例2:我選b圖,圖中“拖”字改成“托”.示例3:我選c圖,圖中“混沌”字改成“餛飩”.擬寫廣告詞】示例1:小草青青,踏之何忍?示例2:小路靜靜繞,小草微微笑.示例3:留小草三分春色,還人間一片愛心.【名聯對對碰】c【解析】【分析】【詳解】試題分析:(1)【正眼看招牌】三幅招牌都存在用字不規范的現象,a圖中的“灑”字應該改成“酒”;b圖中“拖”字應該改成“托”;c圖中“混沌”兩字應該改成“餛飩”.任意選擇一幅
27、來修改作答.(2)【擬寫廣告詞】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表達能力.擬寫廣告要做到:語言簡潔、生動、形象,具有宣傳性;句式簡短、字數較少、表情達意準確.本題作答要圍繞“保護小草”,運用修辭手法來擬寫作答.如:小花多可愛,請你別傷害;小路靜靜繞,小草微微笑.答案是多元的.(3)【名聯對對碰】對聯書寫格式:字數相等,斷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位置相同,詞性相對.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上聯“四面荷花三面柳”與之對應
28、最嚴謹的是“一城山色半城湖”.故答案為c.二、閱讀理解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田家即事利登小雨初晴歲事新,一犁江上趁初春.豆畦種罷無人守,縛得黃茅更似人.【注】歲事:農事.江上:江邊的田.黃茅:黃草扎成的人.9. 用自己的話解釋“縛得黃茅更似人”的原因.10.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9. 農民忙于春耕無人看守豆畦. 10. 作者描寫農村春耕的情景,表現對農村生活的喜愛之情.(或“表現對農民勤勞與智慧的贊美”;或“表現對農村風光的喜愛之情”)【解析】【9題詳解】試題分析:考查對詩文內容的理解.詩句“豆畦種罷無人守,縛得黃茅更似人”,略去播種情事,直接寫“豆畦種罷”,也略去
29、人們在別的田地的春耕鏡頭,只寫人們用草人于田間拒雀的情景.所以“豆畦種罷無人守”是“縛得黃茅更似人”的原因.據此用自己話作答即可.【10題詳解】試題分析: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田家即事一詩是敘寫農人耕事為中心的田園詩.作者先寫春耕,略去播種情事,跳躍寫草人于田間拒雀,抒寫了農民忙于春耕的身影及熱火朝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愛之情.據此理解作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河中石獸紀昀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二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
30、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至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11.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1)閱十余歲_(2)是非木杮_(3)轉轉不已_(4)遂反溯流_12. 用“/”為下面句子劃分朗讀停頓,限一處.爾 輩 不 能 究 物 理13. 翻譯下列句子.(1)沿河求之,
31、不亦顛乎?(2)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14. 結合文章內容,概括老河兵尋找石獸的方法.15. 你從這篇文章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答案】11. (1). (1)經過,經歷 (2). (2)這 (3). (3)停止 (4). (4)于是 12. 爾輩/不能究物理 13. (1)順流而下尋找它們,難道不荒唐嗎?(2)(人們)依照他的說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幾里開外找到了(石獸).(3)這是簡陋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14. 老河兵尋找石獸的方法是:向上游尋找石獸. 15. 示例: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不能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臆斷,要遵
32、循事物的客觀規律;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解析】【分析】【11題詳解】試題分析: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題中的“遂”是“于是,就”;“是”是古今異義詞,“這”的意思.【12題詳解】試題分析: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破句”的現象.
33、語句“爾輩不能究物理”的句意是: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依據主謂間要停頓,正確的句讀是:爾輩/不能究物理.【1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1)句中的“沿(順著)、求(尋找)、顛(顛倒,錯亂)”幾個詞是賦分點;(2)句中的“如(依照,按照)、果(果然)、于(在)” ;(2)句中的“斯(這)、惟(只)、馨(香氣,指美好品德)”幾個詞是賦分點.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14題詳解】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
34、內容的理解.在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語句分析作答.依據老河兵所說的“漸激漸深,至石至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這句話,可知,老河兵認為應該向上游尋找石獸.據此作答.【15題詳解】試題分析: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本文敘寫尋找石獸的經過,不同的人分析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生活中,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據常情主觀判斷.應該正確分析,綜合考慮,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樣,既考慮石獸的比重,又正確分析水的沖力和石獸的相互作用,進而又分析這種相互作用產生的反沖力對河床形態的局部的改變.如此,才能得出正確
35、結論.它告訴我們:遇事不能主觀推論,要實事求是的道理;實踐出真知;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等,言之有理即可.【點睛】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增、刪、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參考譯文: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里,兩只石獸一起沉沒于此.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后也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
36、蹤跡.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沖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動,像這樣不停地轉動,于
37、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題.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陳凌每到世界讀書日,這樣一張照片所定格下的歷史畫面總會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國遭受空襲,位于倫敦的荷蘭屋圖書館也難以幸免,幾乎被炸成廢墟,墻壁傾頹,磚石滿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顧敵機剛剛離去,又在尚未倒塌的書架前翻撿書籍.戰火的殘酷與讀書所展現的不屈意志,
38、兩相對比,不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更給人以持久的感動.閱讀何以有這樣的偉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閱讀實際上會給人以兩種收獲,一種是通過讀書,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另一種是通過讀書觸發反思,知道自己本來就有的東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識,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臨困難和選擇之時,閱讀的力量就越能顯示出來.一個人的努力往往會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知識讓我們理解每一項選擇的意義,而智慧還能進一步讓人知道,自己的選擇是符合內心的,從而堅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遠離了閱讀,就等于一間房子沒有窗戶.曾國藩一生飽覽群書,文章筆力雄厚,就連梁啟超都稱贊他“可以入文苑傳”.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
39、功底,他依然認為自己有“三恥”,居第一位的,就是對天文和算學“毫無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為恥,曾國藩們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認識,就因為他們深刻地知道,讀書“能養人精神”.書籍并非是裝點門面的飾品,而是精神的營養品.不能與書籍獨處,只會讓人生之路走向狹隘,甚至禁錮心靈;浸潤書香,才能讓我們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讓人生氣象萬千.有人以為,讀書太多,容易脫離生活.其實不然,讀書并不是要逃離這個世界,而是要讓人擁有平視世界的眼睛,閱讀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著無數心靈的眼睛.”既塑
40、造豐盈的內心,又給人以豐富的生活,這恐怕便是閱讀之于人生的獨特意義.16. 本文的論點是什么?17. 第段的論證方法是什么?簡要分析其作用.【答案】16. 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或“既塑造豐盈的內心,又給人以豐富的生活,這恐怕便是閱讀之于人生的獨特意義.”) 17. 舉例論證(或“例證法”;或“事實論證”;或“擺事實”),舉曾國藩一生飽覽群書,但依然認為自己天文和算學“毫無所知”是可恥的事例,證明人生需要閱讀的觀點,從而證明中心論點.【解析】【分析】【16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提煉或概括議論文的主要觀點的能力.論點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見解或主張,能夠統攝全文.有的文章題目就是論點;有的則含
41、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還有的論點則需要結合論題、論據等內容進行概括.作答時,要在理解文章的論證層次的基礎上,結合文章的題目(或論題),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進行分析和提煉.本文圍繞著閱讀的作用來闡述,所以文章的標題“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文章的最后的句子“既塑造豐盈的內心,又給人以豐富的生活,這恐怕便是閱讀之于人生的獨特意義”歸納了中心論點.【17題詳解】試題分析:考查論證方法的作用.常用論證方法有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舉例論證:通過典型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文章第3段列舉了舉曾國藩一生飽覽群書,但依然認為自己“對天文和算學
42、毫無所知”是最可恥的事例,論述了“浸潤書香,才能讓我們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讓人生氣象萬千”的觀點,從而證明了文章的中心論點.【點睛】尋找或提煉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它應該是完整的句子.找準論點的方法:一看題目,二看開頭和結尾,三看論據.它的位置通常在標題和開頭,答題時應首先考慮.有的文章的論點要根據論題并結合文章內容自己來概括.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題.槐花飄香申琳小區墻角的槐花開了,滿樹潔白的花朵,映著湛藍的天.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緒帶回滿村飄著槐花香的故鄉.故鄉,是中原大地一個極平常的村莊,幾十戶人家,房前屋后長滿樹木,柳、楊、桐、杏、梨最多的,就
43、是春天繁花滿樹、夏天濃蔭蔽日的槐樹.每年農歷三月,是槐樹平凡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光,一串串槐花掛滿枝頭,整個小村的天際變得晶瑩透亮,空氣中彌漫著甜甜的、淡淡的清香.槐花香,香在枝頭.從村小放學回家的兒童,一路追逐嬉鬧,槐花香越來越濃,就知道村子越來越近,離家已經不遠.進得村來,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腳步,用鼻子使勁嗅了嗅,說了句,“真香!”后面就只聽見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聲.“香不香?”帶頭的孩子高聲問.“香!”一群人齊聲吶喊起來,伴隨的是一陣開心的大笑,喊聲和笑聲,驚得一群麻雀撲棱著翅膀飛過頭頂.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們手里悠閑地甩著書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轉著一個風車.進了小院,
44、放下手中的“風車”,扛出來的是一個特別的工具:一根長長的竹竿,頂端綁一把鋒利的鐮刀.人人手持這個工具,開始仰起頭,揀那些開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鐮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樣從樹上掉落.大孩子從樹上采,小孩子從枝上捋,有人早經不住這又甜又香的花兒誘惑,團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絲絲清香就從舌尖甜到心底邊吃邊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給母親,眼看著母親拌上面粉,放在大鍋里開始蒸.做作業的大孩子、看小人書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會兒歪過頭看看忙碌的母親,一會兒跑到廚房問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鍋,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著碗站在灶臺前.開飯時,母親用飯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
45、在院子前面槐樹下的地上.旁邊一只大碗,盛著半碗蒜汁作調料,上面漂一層香噴噴的芝麻油.父親還是農村人吃飯的標準姿勢,蹲在飯盆前,背靠著那棵槐樹,大塊大塊夾起槐花蒸菜,蘸著蒜汁吃得慢條斯理,而像父親一樣背靠槐樹端著飯碗的孩子們,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陣風吹過,樹上撲簌簌飄下來一朵朵槐花,落在農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飯碗里、頭發間.前幾天,妻在郊外農村辦事,買了一袋槐花回來,母親驚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頓槐花蒸菜,調料依然是澆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頭吃得津津有味,兒子也拿筷夾一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親一旁笑吟吟問我:“還記得家門口那棵背靠著吃飯的槐樹嗎?”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講起仿佛就在
46、昨天.槐花香,香在田間.三月槐花開時,麥苗才剛打苞,農活并不算忙,勤勞的農民卻總也閑不住,開始把家門口攢的綠肥一鍬鍬挖起來,裝在牛車上拉到田頭.伯父家的綠肥堆邊有棵槐樹,他用鍬挖綠肥,總有一些槐花飄落綠肥里、牛車上,星星點點,如從泥土里冒出來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學,我牽牛,伯父拉著一車綠肥,緩緩走過槐花飄飛、清香四溢的村莊.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內的那棵老槐樹,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樣開得滿樹潔白在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誰,在小區墻角種下一棵槐樹.也不知何時,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會靜靜地站在這棵槐樹下,呼吸著那一縷縷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遠隔千里的故鄉.18. “槐花
47、香”香在何處?請簡要概括.19. 閱讀選文,按要求回答問題.(1)好不容易等到出鍋,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著碗站在灶臺前.(分析句中加點字“咽”的表達效果.)(2)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樣從樹上掉落.(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這句話.)20. 文章第段的作用是什么?21. 下列語句蘊含的情感有何不同?【甲】我會靜靜地站在這棵槐樹下,呼吸著那一縷縷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遠隔千里的故鄉.【乙】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紫藤蘿瀑布)【答案】18. 槐花香,香在枝頭;槐花香,香在嘴里;槐花香,香在田間.(或“枝頭;嘴里;田間”) 19. (1)“咽”是吞咽的
48、意思,這里運用動作(細節)描寫生動地寫出孩子對槐花蒸菜強烈的渴望與喜愛之情.(2)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槐花比作雪花,生動形象地寫出槐花的繁茂與美麗,表達作者對槐花的喜愛之情. 20. 點出描寫對象,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并引出下文的回憶. 21. 甲:我對槐花的喜愛與眷戀,對故鄉及童年生活的懷念.乙:感受到生命永恒的價值,精神振奮鼓舞.【解析】【18題詳解】試題分析:考查篩選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審清題意,依據題目要求篩選有效信息,選取原文中詞句作答或對其內容進行概括作答.本文圍繞著槐花回顧了往事,本題可依據“槐花香,香在枝頭”“槐花香,香在嘴里”“槐花香,香在田間
49、”來概括作答.【19題詳解】試題分析:(1)考查對詞語的賞析.對于詞語的賞析,要在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和具體的語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題格式是:先解釋詞語的意思,再結合語句分析表達的內容,最后寫其表達效果.注意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語句“好不容易等到出鍋,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著碗站在灶臺前”中的“咽”是“吞咽”的意思,運用這一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孩子對槐花蒸菜強烈的喜愛之情.(2)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句子,具體解答時可表述為:運用了xx修辭手法,(生動傳神、具體準確、形象生動等)表現了(寫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點、特征).語句“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
50、雪花一樣從樹上掉落”,把“槐花”比作“雪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槐花的繁盛和美麗,表達作者對槐花的喜愛之情.據此分析作答.【20題詳解】試題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開頭段的作用要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來分析.一般來說,結構方面的作用:總領全文;引起下文;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內容方面的作用:開篇點題;提示文章中心;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原因等;交代時間發生的環境;為下文埋下伏筆或做鋪墊;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等.文章的第1段由小區墻角的槐花引出文章描寫的對象槐花,引出了下文的回憶,起到了統領全文的作用;又用“我的思緒帶回滿村飄著槐花香的故鄉”奠定的了文章的感情基調,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據此理解作答.【21題詳解】試題分析:考查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語句【甲】“我會靜靜地站在這棵槐樹下,呼吸著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書超字怎么辦
- 證券分析師的職責與技能試題及答案
- 高通過率:微生物檢驗技師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中的法律合規要求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技師證書考試中備考的試題
- 微生物檢驗新研究成果的試題與答案
- 小班兒童安全守則教育計劃
- 創造思想的碰撞計劃
- 會計軟件使用精進計劃
- 財務治理框架中的關鍵要素試題及答案
- NDA模板:2024年英文商業保密協議標準格式一
- 新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綜合實踐活動1《抓抓數數》教案
- 路基路面工程課件:路基路面工程概述
- RoHS知識培訓課件
- 醫學課件痛風性關節炎
- 流程建設培訓課件
- 潔凈手術室規范
- 公共危機管理(本)-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國開(BJ)-參考資料
- 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優化策略研究
- 企業供應鏈管理與優化研究
- DB31-T 782-2021 門座式起重機能源消耗指標和計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