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植物地理學習題集 第一章 緒論一、解釋下列名詞植物地理學 生物圈二、問答題1.闡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植物地理學研究的對象什么?它研究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3.闡明植物地理學與植物學和生態學的關系?4.植物地理學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第二章 植物的形態結構和基本類群一、解釋下列名詞物種 雙名法 孢子植物 種子植物 高等植物 低等植物 頸卵器植物 維管植物 莖葉體植物 葉狀體植物 世代交替 同形世代交替異形世代交替 無性世代 有性世代 孢子體配子體 無性生殖 有性生殖 個體發育系統發育 原核植物 真核植物 裂生多胚現象 簡單多胚現象 顯花植物 單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 二、填空題1. 藍藻
2、細胞由( )和( )組成,在電鏡下觀察前者分為( )層,后者分化為( )和( )兩部分。2.葫蘆蘚的蒴帽前身是( ),屬于( )部分,具有( )作用。 3. 葫蘆蘚的配子體可分成( )、( )和( )三部分,孢子體可分成( )、( )和( )三部分,孢蒴可分為( )、( )和 ( )等結構。4. 苔蘚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 )發達,( )處于劣勢,( )寄生在( )上為顯著特征,另一個特征是孢子萌發先形成( )。5. 地錢的營養繁殖主要是( ),其生于葉狀體背面中肋上的( )中。6. 地錢雄生殖托的托盤呈( ),雌生殖托的托盤呈( )。葫蘆蘚植株上產生精子器的枝形如( ),產生頸卵器的枝形如(
3、 )。 7. 從蕨類植物開始,植物體已經有了真正的( )、( )和( )的分化和( )的分化,生活史中( )體和( )體都能獨立生活,但( )體占優勢。 8. 蕨類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為( )和( ),無性生殖器官為( )。9. 大多數真蕨植物的每個孢子囊群還有一種膜質的保護結構,叫做( )。10.蕨類植物的主要營養體屬于 ( ) 體。 11.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 )和( ) 之間,其主要特為 ( )、 ( ) 、( ) ( )和( )。14. 裸子植物通常可分為( )、( )、 ( )、 ( )和( )等五綱。18.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進化,這主要體現在被子植物具有如下五個方面的特征
4、( )、( )、( )、( )和( )。19. 雙子葉植物花部常( )基數,極少( )基數。21.葫蘆科植物的果特稱( )。22. 下列植物果實中主要食用部分各是什么?23.草莓:( );西瓜:( );蘋果和梨( );桃:( ),櫻桃( )。26. 雙子葉植物最原始的科為( ),最進化的科是( );單子葉植物最進化的科是( )。27.低等植物包括( )、 ( )和( )三大類群;高等植物包括( )、 ( )和( )三大類群。28.維管植物包括( )、 ( )和( )三大類群。29.頸卵器植物包括( )、 ( )和( )三大類群。三、判斷題四、問答題1.闡明植物分類的分類單位和等級系統?2.植物
5、界分為幾大類群?4.為什么苔蘚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類型?5. 蕨類植物在哪些方面比苔蘚植物進化?6. 為什么說苔蘚植物是由水生植物到陸生植物之間的過渡類群? 7. 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8. 簡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9. 為什么說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進化的一個類群?第三章 植物區系地理一、解釋下列名詞植物分布區 連續分布區 間斷分布區 狹域分布區 特有分布世界種 古特有種 新特有種 地理殘遺種 地理替代生態特有種 植物區系 地理成分 發生成分 遷移成分生態成分 歷史成分 植物區劃 生物入侵 二、填空題1.分布區的表示方法分為( )、( )和( )三種。2.殘遺種包括( )
6、、( )。3.分布中心包括( )( )( )( )。4.植物區系成分分為( )( )( )( )( )。三、問答題1.闡明間斷分布的成因。2.闡明特有分布的成因。3.闡明中國植物區系的特點及成因。4.簡述島嶼上物地理學平衡理論。并說明島嶼生態理論對自然保護的指導意義。5.闡明生物入侵的途徑。6.闡明生物入侵對生態系統的危害性。第四章 植物生活與環境一、名詞解釋環境 環境因子 生態因子 生存條件生境 環境脅迫 限制因子 生態幅 植物內穩態 適應 趨同適應 趨異適應 生活型 生態型 光反應 暗反應 C3植物 C4植物 CAM植物 光呼吸 光補償點 光飽和點 光抑制 生理有效輻射 光周期現象 溫周期
7、現象 有效積溫 發育起點溫度 物候 春化作用 二、填空題1. 按照生態因子的性質,一般將生態因子分為( )( )( )( )( )5大類。2. 按照環境的范圍大小,環境分為( )( )( )( )( )5大類。3. 環境中非生物因子對植物的影響,稱為( );植物對環境的影響稱為( );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稱為( )。4. 按照生態幅的大小,物種可以分為( )和( )。5. 光對于植物的生態作用,由( )( )和( )三個因素的對比關系構成。6. 光合固碳途徑分為( )( )( )。7. 根據光合固碳途徑,可將植物分為( )( )( )三類。8. 不同的植物對光照強度的反應是不同的,由此將植物分
8、為( )( )( )三類。9. 綠光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很少被吸收利用,因此,綠光又稱為( )。10. 根據植物開花對日照長度的反應不同,可將植物分為( )( )( )( )四大類。11. 低溫脅迫劃分為( )( )( )三類。12. 溫度的生態適應類型劃分為( )( )兩類。13. 植物細胞的吸水方式包括( )( )( )三類。14. 根系被動吸水的動力是( ),主動吸水的動力是( );根系吸水的途徑可分為( )( )兩部分。15. 根據植物沉沒在水中的情況,水生植物分為( )( )( )三類。16. 根據環境水分的多少,陸生植物分為( )( )( )三類。17. 根據環境的特點,濕生植物分為
9、( )( )兩類。18. 根據植物體內含水分的多少,旱生植物分為( )( )兩類。19. 根據植物適應短期水分虧缺,陸生植物分為( )( )兩類。20. 植物對土壤養分含量的適應類群為( )( )( )三類。21. 按照分布區類型,鹽土植物分為( )( )2類;按照植物對過量鹽類的適應特點,鹽土植物又分為( )( )( )3類。22. 適應分為( )( )2類;植物的生活型是( )適應的結果,而生態型是( )適應的結果。23. 丹麥植物學家C.Raunkiaer將植物的生活型分為( )( )( )( )( )5大類。24. 根據引起生態位分化的主導因子,生態型包括( )( )( )3類。25.
10、 生態對策分為( )( )2個類型。26. CSR系統中,植物采取了不同的資源分配策略,即( )( )和( )。三、問答題27. 闡明生態因子作用的特征。28. 闡明限制因子原理。并比較這些原理之間的異同。29. 比較C3、 C4 和CAM組植物的適應特征。30. 光具有什么生態意義?31. 比較陽性植物和陰性植物的不同點。32. 為什么高山植物毛茸發達、莖葉富含花青素、花色鮮艷、植株矮小?33. 在植物界,各種植物的開花季節為什么各不相同?34. 以水生植物為例,闡明植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35. 闡明陽性濕生植物與陰性濕生植物之間的區別。36. 冬小麥為什么要秋播?37. 闡明低溫脅迫的
11、原因。38. 溫周期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何影響?39. 闡明植物對低溫的適應。40. 闡明高溫對植物的傷害作用以及植物對高溫的適應。41. 比較少漿液植物與多漿液植物。42. 闡明鹽土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43. 什么叫積溫?它對生產實踐有何指導意義?44. 如何制定植物的生活型譜?45. 沙區生境有何特點?沙生植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的?第五章 植物種群一、解釋下列名詞植物種群 種群的年齡結構 種群的性比 年齡金字塔最大持續產量 生物學過捕 生態位 生態位重疊 生態位分離 環境容納量 生態對策 內分布型 二、填空題1. 自然種群具有三個基本特征,即:( )( )( )。2. ( )是構成物種的基本單位
12、。3. 根據生態年齡,通常將一個種群分為三個年齡組,即:( )( )( )。4. 種群的年齡金字塔有三種類型,即( )( )( ).5. 種群的增長一般分為( )型和( )型。三、問答題1. 闡明種群與群落和物種之間的關系。2. 寫出種群指數增長模型的公式,并闡明各個參數的生物學意義。3. 寫出logistic增長方程的公式,闡明其修正項(1-N/K)的生物學意義。4. 如何應用logistic增長方程來指導資源利用及資源保護?5. 闡明種群衰亡的原因。6. 闡明種間競爭原理,并說明生態位與種間競爭有何關系?第六章 植物群落一、解釋下列名詞植被 植物群落 最小面積 群落成員型優勢種 建群種 物
13、種多樣性 季相 季相演替 層片 主要層 次要層 層間植物 小群落 群落交錯區 邊緣效應 植物環境 裸地 群落波動 群落演替 頂極群落 演替系列 原生群落 次生群落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排序 二、填空題1. 常見的植物群落成員型的分類為( )( )( )( )( )。2. 影響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變化的因素有( )( )( )( )( )( )。3. 陸生植物群落的外貌取決于( )( )( )等三個因素。4. ( )是群落最基本的三維結構單元,而( )則是群落的二維結構單元。5. 植物群落的空間分布格局包括( )( )( )( )4種類型。6. 群落內的空氣狀況是( )( )。7. 根據裸地的成因
14、,將其分為( )( )2種類型。8. 群落的形成過程包括( )( )( )( )等。9. 群落的發育包括( )( )( )三個階段。10. 群落的變化有( )( )( )等形式。11. 根據模造頂極群落的因子,頂級群落分為( )( )( )( )( )等類型。12. 中國植被采用的群落分類單位是:( )是基本單位;( )為中級單位;( )為高級單位。13. 群叢與群系的命名常常采用( )法和( )法。而高級單位的命名則采用( )和( )。14. 排序的方法分為( )和( )。三、問答題1. 闡明地球表面群落物種多樣性變化的規律及成因。2. 闡明群落主要層與次要層的作用。3. 小群落是怎樣形成的
15、?4. 闡明群落交錯區的特點。5. 闡明群落的光照條件及其成因。6. 闡明群落內的溫度條件及其成因。7. 植物群落在水分循環中有何作用?在實踐上有何指導意義?8. 森林群落為什么能增加降水量?9. 闡明群落的形成過程。10. 闡明群落三個發育階段的特點。11. 群落的波動與演替有何區別?12. 什么叫原生演替?闡明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13. 以云杉林的采伐演替為例,闡明次生演替的過程及特點。14. 闡明三種頂極群落理論的異同。15. 闡明中國植被的分類原則。第七章 世界植被地理一、名詞解釋地帶性植被 非地帶性植被 顯域植被 隱域植被緯度地帶性 經度地帶性 垂直地帶性 垂直帶譜老莖生花
16、紅樹植物 胎生 泰加林 陰暗針葉林 明亮針葉林 二、填空題1. ( )( )( )合稱為三向地帶性。2. 中國植被由東南向西北,依次更替著( )( )( )三個植被帶,整體上變現為( )地帶性。3. 我國植被區劃的單位,從高級到低級依次為( )( )( )( ),在各級單位內均可劃分出“亞級”。4. 熱帶雨林的氣候是( )氣候,具體表現為( )和( );雨林下的土壤類型為( )。5. 熱帶雨林的喬木具有獨特的特征,如( )( )( )( )等。6. 在熱帶雨林中層間植物十分豐富,( )( )( )( )等層片構成了雨林獨特的景觀。7. 在世界范圍內,熱帶雨林包括( )( )( )三大群系。8.
17、 稀樹草原的土壤類型為( )。9. 亞熱帶地區由于大氣環流與海陸分布的影響,明顯分為三個氣候型,由此產生了三個主要的植被類型,大陸東岸為( ),西岸為( ),內陸為( )。10. 我國亞熱帶地區是廣闊,南北氣候差異較大,群落類型十分復雜,通常將常綠闊葉林劃分為( )( )( )3個類型。11. 常綠硬葉林的氣候為( ),表現為冬季( ),夏季( )。群落中( )是其典型特征。12. 在納米布荒漠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可以見到一種特殊的裸子植物( )。13. 在夏綠林的生長季節里,水熱條件十分有利,因此( )在這里繁茂生長。14. 在世界范圍內,落葉闊葉林主要分布在三個區域( )( )( )。15
18、. 針葉林主要由( )類植物組成。16. 泰加林的特點為( )( )( )。17. 中國植被將中國的草原劃分為( )( )( )( )四個植被亞型。18. 草甸分為( )( )( )( )( )等類型。19. 沼澤、草甸等植被屬于( )植被。三、問答題1. 闡明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帶性學說。2. 結合中國實際,闡明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帶規律性。3. 比較熱帶雨林和常綠闊葉林的特征。4. 闡明紅樹植物的生理生態適應。5. 闡明落葉闊葉林的群落特征。6. 闡明荒漠的環境特點,以及植物的適應性。7. 草甸與草原有何區別?8. 闡明苔原的環境特征,并說明苔原植物的生理生態適應特點。 植物地理學習題集參考答案
19、第一章 緒論一、解釋下列名詞植物地理學: 植物地理學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種植物和各種植被的地理分布規律、生物圈各結構單元(各地區)的植物種類組成、植被特征及其與自然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及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領域與范圍的總合,稱為生物圈。二、問答題1.闡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植物是生產者(2)植物參與了自然界的物質循環(3)植物能夠影響環境,凈化環境(4)植物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賴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場所和物質基礎2.植物地理學研究的對象什么?它研究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植物地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植被,研究內容包括植物區系地理和植被地理。3.闡明植物地
20、理學與植物學和生態學的關系?植被是由植物組成的,因此與植物學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生物及其環境之間相互關系及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從1866年海克爾創立生態學以來,生態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學科體系,包括許多分支學科,植物地理學與其中的群落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植物生態學、陸地生態學等等有著密切的關系。4.植物地理學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植物地理學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三個時期:1)植物地理學的開端:古西臘的提奧夫拉斯特(370-285DC)到18世紀(1)古代植物地理學的萌芽:古西臘、我國周代、戰國(2)近代植物地理學的前奏:18世紀中期到末期(3)近代植物地
21、理學基礎的奠定: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2)植物地理學的鞏固時期:1820-19世紀50年代3)植物地理學的發展時期:1855年至現在;19世紀末開始,植物地理學就按照各個分支學科發展。第二章 植物的形態結構和基本類群一、解釋下列名詞 物種 :種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態學、生理學特征和有一定自然分布區的生物類群。雙名法:雙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給植物的種起名字,由兩個拉丁字組成:屬名+種加詞+命名人名。屬名為名詞,第一個字母必須大寫;第二個字是種名,常常為形容詞,一律小寫。孢子植物:藻類植物、菌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以孢子進行繁殖,這些植物合稱為孢子植物(spore plant)。種子
22、植物: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均以種子進行繁殖,故稱為種子植物(seed plant)。顯花植物:由于種子植物均能開花,所以又稱為顯花植物(phanerogamae)。 隱花植物:孢子植物沒有開花結實現象,故又稱為隱花植物(cryptogamae)。高等植物:在形態上有根莖葉分化,構造上有組織的分化,生殖器官多細胞,合子在母體內發育胚的植,包括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低等植物 :在形態上無根莖葉分化,構造上無組織的分化,生殖器官單細胞,合子發育時離開母體,不形成胚,包括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頸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為頸卵器的植物,包括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維管植物:具有維管系統
23、的植物,包括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莖葉體植物:植物體有根莖葉分化的植物。原植體植物:在形態上無根莖葉分化的植物。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無性世代交替的現象。同形世代交替 :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配子體和孢子體的形態構造基本相同。異形世代交替: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配子體和孢子體的形態構造不同。 無性世代:植物的孢子體發育階段,稱為無性世代(孢子體世代) 有性世代:植物的配子體發育階段,稱為有性世代(配子體世代)。 孢子體:雙倍體的植物體,因行無性生殖即孢子生殖,故稱為孢子體。配子體:單倍體的植物體,因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故稱為配子體。 無性生殖:植物營養生長到一定時期,進入生
24、殖生長階段,產生具有生殖功能的細胞,這些細胞不經過兩性的結合可直接發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 有性生殖: 通過兩性細胞的結合形成新個體的一種繁殖方式。 個體發育:指某種生物從它生命中的某一個階段(孢子、合子、種子)開始,經過一些發展階段,再出現當初這個階段的整個過程,其中包括形態和生殖上的各個方面的發展變化。系統發育:即生物種族的發展史。可以只一個類群形成的歷史,也可以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個歷史過程。 原核植物:植物體由原核細胞組成的植物,包括藍藻和細菌。 真核植物:植物體由真核細胞組成的植物。 裂生多胚現象:一個受精卵在發育過程中原胚細胞分裂成幾個胚的現象。 簡單多胚
25、現象:一個雌配子體上的多個卵細胞分別受精,各自發育成一個胚,形成的多胚現象稱為簡單多胚現象。單子葉植物 :種子只有一片子葉的植物。 雙子葉植物:種子只有兩片子葉的植物。 真花學說:該學派以美國的Bessey和英國的哈欽松為代表。認為原始的被子植物具有兩性花,由已經滅絕的具有兩性孢子葉球的本內蘇鐵演化而來。現代被子植物中的多心皮特別是木蘭目植物為原始類群,即兩性花、雙被花和蟲媒花為原始特征;單性花、單被花、風媒花為進化特征。 假花學說:該學派以Wettstein為代表,認為被子植物起源于具有單性花的高級裸子植物中的彎柄麻黃。被子植物中具有單性花的柔荑花序類植物是原始類型。 二、填空題1.(細胞壁
26、)、(原生質體)、(2)、(周質)(中央質)2.(頸卵器)、(配子體)、(保護) 3.(假根)、(莖)、(葉)、基足)、(蒴柄)、(孢蒴)、(蒴蓋)、(蒴壺)、(蒴臺)。4.(配子體)、(孢子體)、(孢子體)、(配子體)、(原絲體)。5.(胞芽)、(胞芽杯)6.(邊緣波狀的圓盤狀)、(邊緣指狀深裂的圓盤狀)、(一朵小花)、(頂芽) 7.(根)、(莖)、(葉)、(組織)、(孢子體)、(配子體)、(孢子體) 8.(精子器)、(頸卵器)、(孢子囊)9.(孢子囊群蓋)10.(孢子體) 11.(蕨類植物)、(被子植物)、(孢子體發達)、(具有裸露的胚珠)、(孢子葉聚生成球花)、(配子體退化,寄生在孢子體
27、上)、(形成花粉管)(具有多胚現象)14.(蘇鐵綱)、(銀杏綱)、(松柏綱)、(紅豆杉綱)、(買麻藤綱)18.(具有真正的花)、(具有雌蕊,形成果實)、(具有雙受精現象)、(孢子體進一步發達)、(配子體進一步退化)19.(4-5)、(3)21.(瓠果)22.(花托)、(胎座)、(花托)、(中果皮)、(中果皮)27. ( 藻類植物)、 (菌類植物)、(地衣植物)、(苔蘚植物)、 ( 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28. (蕨類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9.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裸子植物) 四、問答題1.闡明植物分類的分類單位和等級系統?界、門、綱、目、科、屬、種2.植物界分為
28、幾大類群? 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4.為什么苔蘚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類型? 苔蘚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不孕性細胞構成的壁保護其內的生殖細胞,受精卵在頸卵器的保護下吸取母體營養發育成為胚;孢子囊高出,孢子細小,適于隨風散布,孢子囊有蒴齒或彈絲有助于孢子的散放,是苔蘚植物對陸生環境的適應。 苔蘚植物沒有維管束構造,輸導能力不強,水分和無機鹽常常靠葉片直接吸收,精子具有鞭毛,需要借助于水才能與卵結合,限制了苔蘚植物進一步向陸生生活發展,使它們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綜上所述,苔蘚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等的類型。5. 蕨類植物在哪些方面比苔蘚植物進化? 植物體具有
29、根莖葉的分化,具有維管組織等6. 為什么說苔蘚植物是由水生植物到陸生植物之間的過渡類群? 苔蘚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不孕性細胞構成的壁保護其內的生殖細胞,受精卵在頸卵器的保護下吸取母體營養發育成為胚;孢子囊高出,孢子細小,適于隨風散布,孢子囊有蒴齒或彈絲有助于孢子的散放,是苔蘚植物對陸生環境的適應。 苔蘚植物沒有維管束構造,輸導能力不強,水分和無機鹽常常靠葉片直接吸收,精子具有鞭毛,需要借助于水才能與卵結合,限制了苔蘚植物進一步向陸生生活發展,使它們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7. 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都是孢子植物,苔蘚植物無維管組織,蕨類植物有維管組織。8. 簡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
30、征。(1)孢子體發達,配子體退化種子植物孢子體較蕨類植物來說更加發達,配子體進一步退化,并依附在孢子體上,使它們與蕨類、苔蘚植物區分開來。(2) 有花粉管的形成 種子植物在受精過程中有花粉管的形成,借助于花粉管將不動精子送到雌配子體與卵結合,使植物體的受精作用擺脫了對水分的依賴。(3)形成種子由于種子對胚具有保護作用,因此使它能夠渡過不良環境,保證了種族的繁衍。種子的形成是植物界進化過程中的一次重大飛躍。(4)具有裸露的胚珠(5)孢子葉聚生成球花(6)具有多胚現象9. 為什么說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進化的一個類群?(1)被子植物最顯著的特征是具有真正的花 由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
31、組成。雄蕊是由小孢葉轉化而來,分化為花絲和花藥兩部分。雌蕊是大孢葉的特化為子房、花柱和柱頭,是花中最重要的部分。花的顏色、大小、形狀、氣味、傳粉特性多種多樣。(2) 胚珠有心皮包被,形成果實 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心皮構成的子房內,經受精作用后,子房形成果實,種子又包被在果皮之內。果實的形成使種子不僅受到特殊保護,免遭外界不良環境的傷害,而且有利于種子的散布。被子植物的果實形態多樣。(3) 被子植物的孢子體(植物體)高度發達在它們的生活史中占絕對優勢,木質部是由導管分子所組成,并伴隨有木纖維,使水分運輸暢通無阻。(4)被子植物的配子體進一步簡化。 被子植物的配子體達到了最簡單的程度。小孢子即單核
32、花粉粒發育成的雄配子體只有2個細胞或者三個細胞。大孢子發育為成熟的雌配子體稱為胚囊,胚囊通常只有7個細胞:3個反足細胞、1個中央細胞(包括2個極核)、2個助細胞、1個卵細胞。頸卵器消失。可見,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體均無獨立生活能力,終生寄生在孢子體上,結構上比裸子植物更加簡化。(5)出現雙受精現象和新型胚乳 被子植物生殖時,一個精子與卵結合發育成胚(2n),另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形成三倍體的胚乳(3n)。所以不僅胚融合了雙親的遺傳物質,而且胚乳也具有雙親的特性,這與裸子植物的胚乳直接由雌配子體(n)發育而來不同。(6)被子植物的生長形式和營養方式具有明顯的多樣性。 被子植物的生長形式有木本的
33、喬木、灌木和藤本,它們又有常綠的和落葉的;而更多的是草本植物,又分多年生、二年生及一年生植物,還有一些短生植物。被子植物大部分可行光合作用,是自養的,也有寄生和半寄生的、食蟲的、腐生的以及與某些低等植物共生的營養類型。第三章 植物區系地理一、解釋下列名詞植物分布區:分布區是一個種系或任何分布單位(種、屬、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區域。連續分布區:連續分布區是指某一植物種(或屬、科)連續分布在某一完整區域內。間斷分布區:如果某一植物分類學單位占有兩個以上相互分離的地區,并且它們之間不可能憑借現在的自然因素傳播種子,這種分布區成為間斷分布區。狹域分布區:植物分布區只限于局部地區。特有分布:是指只生長在某
34、一地區而不在其他地區出現的植物。世界種:少數種類植物的分布區遍及世界各地,這些種稱為世界種。古特有種:某一地質時期殘留下來的種稱為古特有種。新特有種:晚近時期才分化出來的特有種,尚未獲得充分擴大分布區的時間和條件,一般分布范圍較為局限,稱為新特有種。地理殘遺種:古特有種的分布區常常帶有殘遺分布的性質,故又稱為地理殘遺種。如水杉、銀杏、珙桐、杜仲等。地理替代:屬于同一祖先的種群,由于古地理環境變遷分成了若干地理隔離的種群,它們在以后的進化過程中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機會,加上各處生態條件差異引起自然選擇效果不同,彼此之間區別擴大為不同的近緣種或亞種。這種現象稱為地理替代,相應的種稱為地理替代種(vic
35、arious)。生態特有種:有的種的分布與特異的生態條件相聯系,它們在一些特殊生境中經過自然選擇形成了特有的生態型(或相當于分類單位中的種和亞種)。它們稱為生態特有種。植物區系:植物區系(flora)是某一地區、或者某一時期、某一分類群、某類植被等所有植物的總稱。地理成分:根據植物種或其他分類單位的現代地理分布來劃分的,可以歸為若干分布型。發生成分:植物區系組成種類中,還可以根據各類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劃出的區系成分。遷移成分:按植物種遷移到某一植物區系所在地所循的遷移路線來劃分的區系成分,例如,沿某江河流域、海岸線、山脈等。生態成分:是按植物種的適應生境而定的區系成分。這類成分對于研究一
36、個植物區系的歷史及其所經歷的氣候變化具有極大意義。歷史成分:根據植物種在某植物區系區域內出現的時間來確定的區系成分。植物區劃:利用各種植物區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區系種類組成、地理成分與起源、不同等級的特有性與發展歷史相似的地區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關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級,便是植物(區系)區劃。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經過自然或人為途徑侵入另一新環境,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損害或生態災難的過程。二、填空題1.(點圖法)、(輪廓法)、(涂斑法)2.(群系殘遺種)、(地貌殘遺種)。3.(多度中心)、(發生中心)、(變異中心)、(殘遺中心)。4.(地理成分)、(發生成分)、(遷移成分)、(歷史
37、成分)、(生態成分)三、問答題1.闡明間斷分布的成因。間斷分布由連續分布發展而成。間斷分布的原因有許多,但主要是歷史的原因:(1)自然條件的變化某種植物的分布區原來是連續的,但后來由于分布區個別部分的自然條件發生變化,引起該種在這一部分的死亡造成隔離;或者這個變化地區原來的種發生分化變為其他種,也就是種系演化過程中發生了地理分化,而造成隔離。(2)由于某些植物分散遷移以及植物在原來分布區范圍內死亡而發生(遷移說)例如歐洲在冰期時,很多北極植物向南遷移至中歐平原,冰川退后,這些植物一部分隨著冰川向北退卻,另一部分退居中歐高山,但歐洲平原地區的北極種都死亡了,而造成分布間斷。(3)陸地下沉一部分植
38、物分布的間斷是由于陸地下沉而形成的:如非洲、馬達加斯加和印度之間,根據“陸橋學說”,古代它們是相連的,后來“陸橋”下沉使彼此之間的植物形成間斷,又如白令海峽在更新世曾形成陸橋,我國海南島和雷州半島也是在第四紀才失去聯系,形成植物分布間斷。(4)大陸漂移說根據這個學說,認為在二億年前,所有的大陸曾聯合成一個單一的巨大陸塊聯合古陸(pangaes),約在中三迭紀分裂為岡瓦納古陸(Gonawdha land)和勞亞古陸(Laurasla land,由歐亞、北美大陸組成),中間隔著古地中海。以后,前者相繼分裂為印度、非洲及南半球諸大陸,并向北移:北美自歐洲分離,隨大西洋向西、向北漂移。直到新生代大陸才
39、漂移到今天的位置。這就提供了“世界植物熱帶統一起源說”的地質基礎,比較合理地解釋了洲際間斷產生的原因。(5))跳躍式傳播造成間斷分布夏威夷距離北美3900km,至少有25個分類單位屬于兩地間斷分布,可以用踏腳石作用加以解釋。更新世冰期海面下沉,大洋島出露增多,有些具有很輕的種子、孢子的植物,可以被洋流、水鳥等把繁殖體帶到很遠的地方生長傳播形成間斷分布。(6)人為影響造成間斷分布人類對間斷分布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人類可以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促成某些種植物分布區的間斷,例如我國西南干熱河谷地區分布的龍舌蘭,絕大部分是熱帶美洲種類,可能由于人為活動而傳人我國的,現在已變為野生。(7)歸化植物造成間斷分
40、布如萬壽菊(Tagetes)、大波斯菊(Cosrrlos)等植物物原產于美洲。現在已在我國及其它國家被歸化,因而形成該種植物的間斷分布。2.闡明特有分布的成因。A.古特有種 這類植物在地質時期曾經有過比現代廣泛的分布區,即當時又很適宜古氣候及其他生態條件,后來由于古地理環境的變化,對它們的生長不利,顯著縮小分布范圍直到現代邊界的所在地。氣候即使環境條件有所改善,由于它們缺乏與其它植物競爭的能力,難以恢復原來的分布區范圍。B. 新特有種 晚近時期才分化出來的特有種,尚未獲得充分擴大分布區的時間和條件,一般分布范圍較為局限,稱為新特有種。有些特有種與特殊的氣候條件有關。 比如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地區,
41、由于氣候條件與相鄰地區的差別懸殊,造成起源于近代的特有種非常豐富,這些植物稱為新特有種。C. 生態特有種 有的種的分布與特異的生態條件相聯系,它們在一些特殊生境中經過自然選擇形成了特有的生態型(或相當于分類單位中的種和亞種)。它們稱為生態特有種。D 島嶼特有現象 島嶼和大陸之間長期存在植物難以逾越的障礙時,島上植物長期孤立進化的結果便逐漸形成若干特有種類,甚至特有科或屬。 陸地上孤立的高山和海島情況類似,長期獨立進化可以形成一些特有種類。 3.闡明中國植物區系的特點及成因。特點:1)植物種類豐富 據統計,已經知道的我國維管植物有353科3184屬27150種。其中蕨類植物52科,占全世界同類科
42、數的80%。在現存的裸子植物11科中,除南洋杉科外,我國均有分布。被子植物291科,占世界同類科數的53.5%。按照我國植物區系所包含的科數,僅次于馬來西亞(約45000種)和巴西(約40000種),居世界第三位,由此可見我國植物區系的豐富程度及在世界植物區系中的重要地位。我國植物區系的豐富程度,還可以從科屬的大小和所含種屬的多少表現出來,如世界種子植物種含四個萬種或萬種以上的大科(蘭科、菊科、蝶形花科、禾本科)在我國有大量的種類(含千種以上),另有50科在我國含有100-1000種以上,廣布全國,是我國植物區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起源古老 我國具有悠久的地質歷史和有利于植物生存繁衍的種種條件
43、,致使我國植物區系中含有大量古老的科屬,并保存了許多殘遺植物。3)地理成分復雜 我國種子植物區系屬(2980屬)的地理成分可劃分為15種類型。(1)具有明顯的熱帶、亞熱帶性質 各類熱帶成分共約1460多屬,約占全國屬數51(不包括世界分布屬,以下同)。(2)具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溫帶成分 各類溫帶成分共約930屬,約占全國屬數32.4,幾乎包括了世界溫帶分布的所有木本屬。(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278屬)(4)特有屬豐富(196屬)4)各種地理成分聯系廣泛,分布交錯混雜(1)我國植物區系與世界有著廣泛的聯系(2)各類地理成分在我國境內的分布是相互滲透交錯的 各類地理成分在我國境
44、內分布相互交錯滲透的現象,說明它們彼此在發生上和地理上的聯系。這種交錯滲透現象在我國西南地區表現得特別明顯,這主要是由于這一地區復雜的自然歷史過程和生態條件所致。5)特有植物豐富特有單種科:鐘萼木科、珙桐科、杜仲科、銀杏科等。特有屬:257屬中國植物區系特征形成的原因:中國植物區系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環境演變歷史。中生代與早第三紀時中國大部氣候溫濕,晚第三紀青藏高原迅速隆起,內陸干旱化加重,氣溫逐漸下降,但與周圍地區之間仍然有密切聯系。第四紀冰期中國大部未受北方冰蓋影響,只在一些山地與高原發育山地冰川,在一些地方形成古老植物庇護所和新物種的發祥地。南方地區更是基本保持溫濕環境。環境條件的多
45、樣化,為形成豐富多彩的植物區系成分提供了基礎。這些特征不僅說明中國植物資源豐富多樣,也顯示出物種保護,特別是大量瀕危珍惜種類的保護任務的迫切性與艱巨性。4.簡述島嶼生物地理學平衡理論。并說明島嶼生態理論對自然保護的指導意義。 島嶼生物地理學平衡理論:生物向島嶼拓殖速度與島上種類滅絕速度趨于平衡。即島嶼上的物種數決定于物種遷入和滅亡的平衡。這是一種動態平衡,不斷地有物種滅亡,也不斷地由同種或別種的遷入而補償滅亡的物種。 島嶼生態與自然保護:自然保護區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受其周圍生境“海洋”所包圍的島嶼。島嶼生態理論對自然保護區的設計具有指導意義。一般說來,保護區面積越大,越能支持或“供養”更多的物種
46、;面積小,支持的種數也少。但有兩點需要說明:建立保護區意味著出現了邊緣生境(如森林開發為農田后建立的森林保護區)。適應于邊緣生境的種類受到額外的支持。對于某些種類而言,小保護區比大保護區可能生活得更好。5.闡明生物入侵的途徑。 異地生物入侵的途徑主要有兩類:自然途徑和人為途徑。6.闡明生物入侵對生態系統的危害性。(1)嚴重破壞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2)加快物種多樣性的喪失(3)影響遺傳多樣性(4)嚴重危害農林業生產(5)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第四章 植物生活與環境一、名詞解釋環境:環境指某一特定生物體或群體以外的空間,以及直接或間接影響該生物體或生物群體生存與活動的外部條件的總和。環境因子:組成環境的各種要素。 生態因子 :環境因子中一切對植物的生長、發育、生殖、行為和分布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因子則稱生態因子(ecological factor)。生存條件:生態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稱為生存因子(或生存條件、生活條件)。例如光、溫、水、氣等對于植物來講,都是它們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云計算平臺穩定維護與資源管理合同
- 《流感狀態下內科教研室》課件
- 政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
- 《健康飲食與營養配餐》課件
- 《職業探索與決策》課件
- 《腦卒中后遺癥的康復訓練課件》
- 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
- 超聲內鏡培訓大綱
- 計算機科學基本數據結構課件
- 《錦繡江山美談》課件
- 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
- 《第六單元 音樂知識 下滑音》(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2012)音樂三年級下冊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級下冊英語Unit 3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項目評估保密協議書(2篇)
- 清洗清潔功能無人機
- 農產品批發市場運營方案
- 富士數碼相機finepix-S205EXR使用說明書簡體中文版
- 電子健康記錄優化-深度研究
- 會計法律法規答題答案
- 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蛋白介紹
- 主檢醫師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