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世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世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世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世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世紀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5-2016 學年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高一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90 分鐘)第卷( 選擇題,共 60 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3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60 分。在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歷書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農諺:“清明前后,點瓜種豆。 ”材料中 “清明” 作為節氣主要是因為()A祭祖掃墓 B踏青游玩 C農業生產 D政治清明2右圖是陜西米脂出土的東漢牛耕畫像石。從圖中我們能讀出的正確的歷史信息有()牛耕在當時得到了推廣 中國傳統步犁形狀基本定型 東漢繪畫技術高超東漢精耕細作技術得到提高A B C D3舊中國北方地區流行這樣的俗語“人生有三寶,丑妻薄地破棉襖”。從本質上反映了A農業在社會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B農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特征 D商品經濟極端落后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寧織造局的生產。根據當時的制度,該局產品A全部投放市場,收入歸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場C部分用于納稅,部分投放市場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場5明朝時期,在某些地區的某些行業中,私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而居于主導地位,主要原因是()A輕視工商業的意識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勵私營手工業的發展C國家對手工業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營手工業更能適應經濟發展的潮流6 “自 1063 年起,開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動。商場和娛樂場所徹夜開放店鋪、工場設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圍墻鄉村的草市 被允許存在。 ”法國學者謝和耐的這段記述表明()A城市的經濟功能受到削弱 B小農經濟喪失了主導地位C商業發展打破了時空限制 D政府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7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產絲綢,所需原料購于江南,載往鎮江染色后運回織綢。這反映了當時()長途販運貿易活躍 區域分工明確 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生產社會化明顯A B C D8據資料統計: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 200 余年間,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中國,擁有一流城市和最為密集完善的市場網絡的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區域。然而當時它卻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其中內在的和人為的原因在于A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壓制 B大河流域的農耕文明不適于工商業的發展C鴉片的大量流入進而導致白銀的大量外流 D英國工業革命后大肆對中國進行商品輸出9清初曾經規定:“一戶所領織機不得逾百張,以抑兼并,過則有罰。 ”這一規定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緩慢發展 B清政府大力扶持紡織業發展C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萌芽 D政府限制手工業工場的規模10. 16 世紀晚期,山東某地開始出現“地多煙草、木棉,轉賣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 的情況。這說明當時該地( )農業經濟衰退 農業結構發生變化 商品經濟發展 農產品加工業興起A B C D11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說;“洋布、洋紗、洋花邊、洋襪、洋巾入中國,而女紅失業;煤油、洋燭、洋電燈入中國,而東南數省之桕樹皆棄為不材。 ”該材料從本質上表明A商品輸出是列強侵華的主要方式 B列強侵華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C列強侵略導致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D西方侵略造成中國社會矛盾日趨激化12.如果從中國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鴉片戰爭后中國歷史的發展,洋務運動可以說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 )A.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B.促使買辦和買辦化的商人開始出現C.促使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D.開始學習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13史書記載:1872 年僑商陳啟沅創辦繼昌隆繅絲廠,采用蒸汽機和傳動裝置,雇女工數百人, “出絲精美,行銷于歐美兩洲,價值之高,倍于從前,遂獲厚利”。以上材料說明繼昌隆繅絲廠()A屬于近代意義的民族工業 B產品主要面向國內市場C實質是外國資本在華創辦的企業 D沒有跳出中國傳統生產方式14張謇曾說:“我們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動搖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這句話的解釋,就是說一切政治及學問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數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線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創辦的紗廠命名為“大生” 。從這個角度看近代民族企業A發展民族工業,救亡圖存 B應大力發展重工業C以輕工業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導商業151913 年至 1921 年,全國華資紗廠的紗錠,由 48.47 萬余枚增至 128.4 萬余枚,增長了157.9%;織布機由 2 016 臺增至 5 825 臺,增長了 188.9%。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有()外來經濟控制消除 民國建立的推動 實業救國的推動 封建社會的終結A B C D161927 年到 1936 年,中國的工業增長率達 8%以上,GDP 飛速增長,增長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稱為“ 黃金十年”。這一時期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的原因是( )A西方因經濟危機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B蘇聯對中國進行經濟援助C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工業等大量建立 D政府鼓勵發展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17.1948 年 4 月 2 日東北日報報道,國民黨統治區“民營工業的危機日益深重。大批工廠又紛紛倒閉,僅去年上半年倒閉之工廠商號,即達一千六百余家” 。這一時期“民營工業的危機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 )政府征收苛捐雜稅 日本軍隊的殘酷掠奪官僚資本壟斷經濟 美國對華傾銷商品A. B. C. D.18近代中國經濟結構中,產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是()A官僚資本外國資本 民族資本B民族資本官僚資本 外國資本C外國資本官僚資本 民族資本D外國資本民族資本 官僚資本19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協性,其決定性的因素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 B近代民族工業技術極為落后C近代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單薄 D本國封建反動勢力沉重壓迫20.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對近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從經濟上看()A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B導致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力量的發展和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C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D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難以獨立發展21從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 一五”計劃的完成,表明我國( )A變革生產關系和發展生產力并舉 B社會主義改造自始至終穩步推進C建立了社會主義集體土地所有制 D經濟建設與民主政治建設相統一2219561966 年是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現了明顯的失誤。下列現象肯定發生在這一時期的是()A各地干部群眾踴躍學習過渡時期總路線B 人民日報連續報道各地大放農業高產 “衛星”C農業走集體化道路,組織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D鄧小平以鐵路為突破口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231958 年, 紅旗雜志轉引毛澤東的話說:“我們的方針,應該有秩序地把工、農、學、商、兵組成為一個大公社,從而構成我國社會的基本單位。 ”這反映出當時黨和政府A要變革生產關系,盡快實現 “一五”計劃的指標B要加強民族凝聚力,應對嚴峻的國際形勢C忽視客觀規律,片面追求經濟建設的高速度D忽視生產力發展水平,片面改革生產關系241964 年,周恩來與美國作家斯諾交談時說:“過去 15 年中有些事情我們是做對了,但我們也做了一些錯事。只有敢于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們才能改正它們。 ”針對 20世紀 50 年代末經濟建設中的“缺點和錯誤”,黨和政府的糾正措施是( )A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B正確分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C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 D提出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25 “21 世紀始于中國的 1978 年”,這是英國專欄作家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斷言。那一年“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從平均主義向市場經濟走出了嘗試性的一步它創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歷史。中國的轉變已經使世界的重心東移。 ”對此理解不準確的是()A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改革開放的序幕B材料說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C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的決策為世界和平做出了貢獻D1978 年以來打破中國舊有的經濟體制的時機已成熟2620 世紀 90 年代,中國政府提出對外開放沿海、沿邊、沿江、沿路的“四沿戰略”。其中為實施“沿江” 戰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A開放港口城市 B開辟經濟開放區C浦東的開發開放 D開放長江三角洲地區27 “中國政府經常運用一種試點 的方法,即允許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摸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經驗會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繼而在全國推廣。 ”這種方法體現在()社會主義工業化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A B C D28鄧小平“南方談話” 的內容中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是( )A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B判斷改革的標準是“ 三個有利于”C計劃與市場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D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終實現共同富裕291983 年 12 月 1 日,商業部通告全國:敞開供應棉布,取消布票。從此,自 1954 年 9月 9 日開始使用的布票成為了歷史文物。這說明 中國已經全面邁向小康社會 政府改變了以行政手段調配資源的做法 中國逐漸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 中國的棉布生產已經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A B C D30據統計,1997 年我國公有制經濟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占整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5.8%,與此同時,全國注冊的工商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 4 947 萬家,從業人員 4 200 萬人,三資企業 23.6 萬家,股份制試點企業 68 萬家,注冊資金 17 302 億元。這一現象反映了A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結構發生根本改變C經濟增長力量的多元化 D私營個體經濟發展迅速答題紙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3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60 分。 )題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題號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第 II 卷(非選擇題,共 40 分)2、非選擇題(本大題 3 個小題,共 40 分)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蘇州府志記載的明代蘇州紡織業狀況是:“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機戶),計日受值若機房工作減,此輩衣食無所矣。 ”材料二吳縣志記載清代蘇州情況是:“各賬房除自行設機督織外,大都以經緯交與織工,各就織工居處雇匠織造,謂之機戶。 ”清稗類鈔記載:“(賬房 )散放絲經,給予機戶,按綢匹計工資。 ”鳳麓小志記載:“小機戶無甚資本,往往恃賬房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記載:“農暇之時,(松江) 所出布匹,日以萬計,以織助耕,女紅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說:“農為天下之務本,而工賈皆其末也。 ”要求官員平日留心勸導,讓百姓重視本業。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蘇州紡織業的哪些社會現象?這些現象反映的本質是什么?(4 分)(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異同之處?(4 分)(3)材料三反映的現象與材料一、二的現象是否相同?為什么?材料三的現象對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會現象會造成什么影響?(5 分)(4)材料四的觀點對前面材料所反映的歷史現象會產生什么作用?(3 分)3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資產階級黃金時代的烏托邦在現代中國經濟思想的發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個時代轉瞬即逝的現實: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產生的,但卻是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跡。摘自劍橋中華民國史材料二1928 年,國民政府發起“改訂新約運動” ,以求實現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根據新約,國民政府不斷提高進口稅率,降低出口稅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洋貨的傾銷,刺激國貨的出口,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19291933 年,爆發世界經濟危機,世界市場白銀價格猛漲,中國白銀大量外流。1935 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政策,對防止白銀外流,穩定金融市場,促使物價回升,刺激生產復蘇起到一定的作用。同年,國民政府還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組織建設一批國營企業,這也或多或少地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據統計,1936 年中國工業總產值比 1927 年增加 80%。請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黃金時代”是指什么時間?(2 分)(2)為什么那個時代會“轉瞬即逝”?為什么要說它是一個“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跡”?(4分)(3)在你看來,那個時代中國民族經濟要發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2 分)(4)導致材料二中國工業總產值迅速增長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3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94 年,國有企業張裕公司進行了企業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1997 年, “張裕集團有限公司”挾品牌優勢,成功發行 8 800 萬(B) 股,成為國內同行業中首家上市公司近年來,張裕集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了驕人業績。材料二1978 年、2002 年我國工業總產值的構成成分及其所占比例時間 國有企業 集體企業 城市個體及其他企業1978 年 77.6% 22.4% 02002 年 50.5% 40.8% 8.7%材料三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經歷了 20 世紀 80 年代初以農村改革為重點的第一階段,和 20 世紀 80 年代中后期以城市為重點、城鄉聯動和全面改革以來,以中國共產黨十四大為標志,改革進入了新階段新階段是改革的攻堅階段,是以建立新體制為主要使命的階段。寧可主編中國經濟發展史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張裕公司的性質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變化的背景。(6 分)(2)依據材料二簡要指出我國所有制結構發生的重大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主要原因。(5 分)(3)結合材料三以及所學歷史知識,概括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主要特點。(3 分)參考答案一、 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60 分)1-5 CBCBD 6-10 CBACB 11-15 CAACB 16-20 DADAA 21-25 ABDDC 26-30 CCCDC二、非選擇題:(3 個小題,共 40 分)31.(1)紡織業發達,工匠與機戶之間存在著雇傭關系,工匠無生產、生活資料。 (2 分)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2 分)(2)相同點:都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存在。 (2 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