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綜合素質重點考點整理.doc_第1頁
中小學綜合素質重點考點整理.doc_第2頁
中小學綜合素質重點考點整理.doc_第3頁
中小學綜合素質重點考點整理.doc_第4頁
中小學綜合素質重點考點整理.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素質教育觀的定義和內涵 素質教育觀是與應試教育觀相對的一種教育觀。是把教育活動目的指向“素質”人的全面素質的教育觀。素質教育觀認為,教育活動應當指向人的整體的、全面的素質發展,使人的整體品質、全面素質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質及后天環境和教育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二、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體 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5.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三、學校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條件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六項具體目標: 1.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優化結構,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1.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 2.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 3.強化教師在職進修制度,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待遇.優化學校管理 (三)將教育目的落實到教學之中 (四)教學內容要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五)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 生 觀 一、“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 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學說是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 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即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還包括人的道德的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內容: 1.人的發展同其所處的社會生活條件是相聯系的 2.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 3.機器大工業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可能 4.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 5.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 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1.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是不以教師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1)學生在教育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 (2)學生具有個體獨立性,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 (3)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具有主體的需求與責權 2.學生是發展的人,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1)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規律性 (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具有個性與差異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獨特性 (1)人的全面發展是以承認學生差異和個性發展為基礎 (2)學生的個性與差異要求切實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教育公正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1.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要以教育機會均等為基本原則 2.有差異的學生的共同發展 教 師 觀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1.學會學習,成為終身學習者 2.勤于反思,成為反思的實踐者 3.恒于研究,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4.重視溝通,加強交往與合作能力 5.勇于創新,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1.職前培訓 職前培訓是教師從事專業工作的重要的基礎階段.是入職前的準備階段。在職前培訓要掌握從事教師所必需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培養專業態度,形成專業素養,為從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2.入職培訓 教師入職培訓,是指經歷過教師職前培訓的人,在剛獲得的教職崗位上,進一步了解、學習和掌握崗位知識與能力的培訓。 3.在職培訓 在我國,有大量的教育機構承擔著教師的在職進修提高的任務,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在職學習課程。同時,國家和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教師在職學習進修的制度,引導和鼓勵教師不斷地學習。 4.自我教育 教師的自我教育就是教師專業自我的主動建構過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教學反思,在實踐中提升專業發展。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4.反思教學經驗 四、教師職業的責任與價值 (一)教師職業的責任 教師職業的責任是指教師必須承擔的職責和任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的根本職責是教書育人,提高民族素質。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教師職業的價值 教師職業的價值在于追求教師職業生活的幸福,并將教師職業的幸福引向人生的價值和歸宿的思考軌道上來。教師職業價值主要包括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兩方面。 法 律 法 規 一、教育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教育法是我國教育法律法規體系中的基本法。 教育法是依據憲法制定的調整教育內部、外部相關關系的基本法律準則,是教育的“憲法”或教育法規體系中的“母法”,在教育法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通常規定一國教育的基本方針、基本任務、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動中各主體的權利義務。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義務教育法是教育單行法,依據是憲法和教育法制定。義務教育法對教育法規定的“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中的義務教育制度進行法律規范。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教師法是教育單行法,教師法對教師培養、教師職業活動和教師管理等方面的法律關系進行了規范,是集合了教師的行業管理和教師的權益保護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專門法律。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 一般作為教育單行法看待。未成年人的保護問題。不僅僅是教育活動領域中的問題,也是社會生活領域中的問題。未成年人保護法從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出發,制定了保護未成年人成長的法律規范,涉及學校、家庭、社會和司法部門。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未成年人保護法關系密切.兩者實質上都著眼于未成年人的保護.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關系。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旨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責任主體涉及學校、家庭、社會和司法部門。 六、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是教育部制定頒發的,屬于“教育規章”。為實施未成年人安全保護.提供了實際操作規則。辦法不僅與學生的權利保護有關,也與教育活動中學校權益、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秩序相關。 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規劃綱要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層面的教育政策文件,21世紀第2個十年指導全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定了我國這一時期教育發展的總體方向、戰略任務和各個教育領域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規劃綱要適時地回答了我國在21世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并指明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為教育法律法規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提供了依據。具體法律條文詳見配套教材。 權利與義務 一、教師的權利 1.教育法中關于教師權利的規定 教育法作為基本法有專章對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權利和義務作了原則性的規定。教育法第四章“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中.對教師權利的規定表述有:“教師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國家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三條規定,“國家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教師的工資報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2.教師法中關于教師權利的規定 教師法第七條對教師的基本權利作了明確的規定,共有六個方面:教師享有“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的權利、教師享有“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的權利、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的權利”、教師享有“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的權利、教師擁有“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的權利、教師享有“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的權利。 除了上述六個方面的規定,在教師法的相關條款中,涉及的教師權利還有:教師的申訴權利.即教師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權利;教師的人格權、人身權,教師的人格不容侮辱,教師的人身不容侵犯。 3.義務教育法中關于教師權利的規定 義務教育法中有“教師”專章,對義務教育教師的權利也作了相關規定。其中有“教師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各級人民政府保障教師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待遇,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完善農村教師工資經費保障機制”;“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特殊教育教師享有特殊崗位補助津貼。在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享有艱苦貧困地區補助津貼。”二、教師的義務 1.教育法中關于教師義務的規定 教育法第四章“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中,對教師義務的規定有:教師要“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教師“應當為人師表,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承擔著使每一個學生健康發展的任務”、“教師應當取得國家規定的教師資格”。 2.教師法中關于教師義務的規定 教師法第八條對教師義務作了規定,共有六個方面:一是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二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三是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四是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五是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六是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3.其他教育法律法規關于教師義務的規定 除了教育法教師法對于教師義務的規定外,其他如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都有對于教師義務的相關規定。例如:義務教育法第四章“教師”中,明確規定教師“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學校保護”中規定,學校保護義務中的教育保護、心理健康保護、安全保護等,都是教師必須承擔的義務;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了教師有義務承擔對未成年學生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對未成年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教育預防,對未成年學生嚴重不良行為加以制止、管教。對未成年學生進行犯罪自我防范的教育。 職 業 道 德 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征,“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包含了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六大內容。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和義務。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對工作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教師天職和道德核心 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啟發學生創新精神。不違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平等對待學生家長,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責之便牟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遵守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教育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水平。 二、教師職業行為規范 教師職業行為規范,主要涉及以下五個方面:教師思想行為規范、教師教學行為規范、教師人際行為規范、教師儀表行為規范、教師語言行為規范。 三、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處理好的幾大關系 (一)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素質教育觀下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從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五個具體的方面展開。 (二)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 1.建立平等的溝通關系; 2.形成良好的溝通習慣; 3.尊重家長的人格; 4.教育學生尊重家長。 (三)教師與同事的關系 1.尊重; 2.理解; 3.協作。 (四)教師與教育管理者的關系 1.尊重; 2.支持。 歷史與文化修養 一、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1.夏、商、周 約公元前21世紀,啟繼承了父親禹的位置,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武王滅商后建立西周,定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公元前771年滅亡。 2.春秋、戰國 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3.秦(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7年) 秦朝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統一度量衡、貨幣,車同軌,書同文,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統治,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4.漢 楚漢之爭: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劉邦、項羽進行了為期四年的楚漢戰爭,最終以項羽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刎而死,劉邦勝利而結束。絲綢之路:漢武帝于公元前139和公元前119年。兩次任命張騫為使者,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 5.隋 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是為隋文帝。開鑿大運河:隋煬帝時期,開鑿了大運河,全長2500公里,南北貫穿今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廣大地區,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當時世界上的巨大工程之一。 6.唐 貞觀之治: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統治的貞觀時期。在此期間,由于唐太宗君臣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開創了唐代繁榮昌盛的局面。因而被譽為“貞觀之治”。 武則天稱帝:690年,武則天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文成公主進藏:公元7世紀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與吐蕃建立了親密的關系。 7.北宋 陳橋兵變:960年,趙匡胤在東京(今河南開封)東北的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杯酒釋兵權: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成功地使高級軍官交出兵權,史稱“杯酒釋兵權”。 8.明 1368年,參加元末紅巾軍起義的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明朝建立后。用了近20年的時間,掃平割據勢力,完成了統一。 9.清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清朝統治階級內部掀起以“自強”、“求富”為口號,以鞏固清朝統治為目的的洋務運動。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是參與和提倡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 10.中華民國 1911年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會,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反映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精神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權建立了。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化為直、皖、奉三大系。 1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13.抗日戰爭 “七七事變”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戰爭的序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了四大會戰.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進攻。這四大會戰為: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擊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14.人民解放戰爭 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經過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及渡江作戰.1949年底全國大陸基本解放。1949年1o月1日.新中國成立。 二、外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1.文藝復興 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文學、藝術、哲學與科學領域掀起的對封建主義、中世紀神學和哲學發動的一場革命。它在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等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是歐洲歷史上的一次思想革新運動。 2.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也稱產業革命,是指以手工業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手工場過渡到采用機器生產的資本主義工廠的過程。 3.美國獨立戰爭與建國 1775年4月,北美獨立戰爭開始。1776年7月4日,由資產階級民主派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正式發布。 1789年1月,華盛頓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同年4月,華盛頓在紐約宣誓就職,組成聯邦政府。 4.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舉行起義,起義者沖向巴士底獄專制統治的象征,揭開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5.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謀殺事件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6.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出動大軍突然襲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場戰爭結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了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7.聯合國的建立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 三、傳統文化素養 1.傳統思想文化 先秦代表思想流派:春秋戰國,思想家輩出,學派紛起林立,形成“百家爭鳴”,為中國思想文化之源。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有: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墨子為代表的墨家,在當時影響也很大,與儒家并稱為“顯學”。儒家說“愛人”,墨家說“兼愛”。思想看似相近,但有差別。儒家“愛人”是“有差等”的,墨家“兼愛”是“無差等”的。 2.漢代儒學 西漢時期,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學體系。 3.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起于宋,是宋以后影響中國社會數百年的儒家學術思想。 宋明理學代表人物有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等。 4.神話故事與歷史典故 (1)神話故事 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百鳥朝鳳、共工怒觸不周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衛填海、七仙女與董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牛郎織女、吳剛伐桂、梁祝化蝶、白蛇傳 (2)歷史典故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贏)、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秦: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圖窮匕見(荊軻)、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度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尸(馬援)、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胯下受辱(韓信)、霸王別姬(項羽)、文姬歸漢(蔡文姬)、鴻雁偉書(蘇武)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云)、封金掛印(關羽)、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孔融讓梨(孔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兩晉: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草木皆兵(苻堅)、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黃袍加身(趙匡胤)、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5.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順序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為了便于記憶.人們編出了歌謠:“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6.傳統節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科學文化素養 一、四大發明 造紙術: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使紙張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 印刷術:北宋時期畢舁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極大提高了制版效率,有力推動了我國的圖書出版事業。 火藥:火藥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藥實踐的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指南針:戰國時期,人們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 二、近代科學主要成就 天文學 16世紀 哥白尼(波),日心說,動搖了神學基礎,近代自然科學的創始人。 開普勒(德),開普勒三大定律。 伽利略(意),用望遠鏡證實日心說,比薩斜塔兩鐵球實驗。近代實驗科學奠基人。 哲學 17世紀,培根(英),實驗法、歸納法,“知識就是力量”,資產階級唯物論哲學和實驗科學創始人。 物理學 17世紀,牛頓(英),發現萬有引力,建立牛頓力學體系。標志著近代科學形成。 19世紀 奧斯特(奧),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法拉第(英),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9世紀中期,麥克斯韋(英),建立電磁學理論。 以上成就,建立電磁學,為人們打開電力時代的大門準備了條件。 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早期 倫琴(德),發現發射現象。 居里夫人(法),發現鐳。 以上成就,使人們的認識深入微觀世界。 愛因斯坦(德),提出相對論。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 20世紀,波爾(丹麥),海森堡(德)等,量子力學理論。 化學 17世紀,波義耳(英),把化學實驗方法引入軍事封建性帝國。 18世紀末,拉瓦錫(法),否定“燃素說”,提出質量守恒定律。 19世紀初,道爾頓(英),建立科學的原子論。 19世紀初,阿伏伽德羅,提出分子概念。 以上成就,確立了物質的分子-原子結構說,促使化學迅速發展。他們是近代化學的創始人。 19世紀60年代,門捷列夫(俄),制定化學元素周期表。無機化學的系統化和大綜合。 生物學 17世紀早期,哈維(英),建立血液循環學說,是現代生理學的起點。 19世紀早期,施萊登(英)、施旺(德),細胞學說確立,推動現代生物學和醫學發展。 19世紀中期,達爾文(英),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物種起源,對生物學的一次偉大綜合。 19世紀60年代,巴斯德(法),奠定微生物基礎。 19世紀60年代,孟德爾(奧),豌豆實驗,發現遺傳規律。現代遺傳學之父。 文 學 修 養 一、中國文學名家名篇 1.先秦文學 詩經、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尚書、春秋左傳戰國策楚辭等。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楚辭: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集,收錄了屈原創作的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名篇。 2.兩漢文學 史記,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從中國上古傳說到漢武帝時期上下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東漢史學家班固著,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合成“前四史”。 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標志,是東漢末年無名氏文人創作的一組抒情短詩。 3.魏晉南北朝文學 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年間.北方逐步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領袖,“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場、劉楨)為代表的文學活動中心,史稱“建安文學”。 陶淵明,田園詩人的鼻祖,代表作品中,散文以桃花源記最為著名,辭賦以歸去來兮辭最為著名。 4.唐朝文學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維(詩佛)紅豆、山居秋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孟浩然過故人莊、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夜歸鹿門歌,名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李白(詩仙)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杜甫(詩圣)春望、登高、春夜喜雨、“三吏三別”,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白居易(詩魔、詩王)賦得古原草送別、長恨歌、琵琶行,名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李賀(詩鬼)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名句: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商隱夜雨寄北、錦瑟、“無題詩”,名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杜牧江南春絕句、泊秦淮、阿房宮賦,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5.宋朝文學 豪放派: 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 婉約派: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6.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7.明清戲劇小說 明: 臨川四夢(湯顯祖):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 四大奇書: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游記(吳承恩)、金瓶梅(蘭陵笑笑生) 三言(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清: 戲劇:閑情偶寄(李漁)、桃花扇(孔尚任)、長生殿(洪昇) 小說:聊齋志異(蒲松齡)、儒林外史(吳敬梓)、紅樓夢(曹雪芹) 8.現當代文學 魯迅:短篇小說集吶喊(內有狂人日記藥阿Q正傳故鄉等名篇)、彷徨(內有祝福傷逝等名篇)、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16本雜文集和書信集兩地書。 郭沫若:詩集女神、星空等,歷史劇本屈原、卓文君、蔡文姬等。 茅盾:主要作品:長篇小說子夜等,中篇小說“蝕三部曲”(幻滅、追求、動搖)等,短篇小說“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 巴金: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鹽”(霧、雨、電)等,日記體小說第四病室等。 老舍: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 沈從文:小說集邊城、老實人、蜜柑等,散文集湘行散記、湘西等。 曹禺:戲劇北京人、雷雨等,電影劇本艷陽天。 二、外國文學名家名篇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等。 塞萬提:著名代表作是堂吉訶德。 雨果:主要作品有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 福樓拜:主要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巴爾扎克:主要作品有人間喜劇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等。 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 藝 術 修 養 一、文字.書法 “ 書圣”王羲之,代表作蘭亭序黃庭經。其中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顏真卿,“顏體”,代表作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祭侄文稿。 二、繪畫 顧愷之,東晉畫家,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 閻立本,唐代畫家,主要作品有步輦圖歷代帝王圖;吳道子,唐代著名畫家,中國山水畫的祖師,被譽為“畫圣”,作品有八十七神仙卷天王送子圖;周昉,唐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