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論一、概念1、森林培育學;2、森林培育二、簡述題 1、森林培育學的內容 2.、森林培育的對象 3、森林的三大效益三、論述題 1. 論述未來森林培育工作發展的趨勢。答案:一、1、森林培育是通過樹木和森林利用太陽能和其它物質進行生物轉化,生產人類所需的食物、工業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種生產過程,同時創造并保護人類和生物生存所需環境的生產過程。2、森林培育學(Silviculture)是研究營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論和技術的科學。二、1、良種生產,苗木培育,森林營造,森林撫育,森林主伐更新2、人工林 和 天然林3、經濟效益:既森林生產木材和林副產品所產生的效益 生態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環境方面所帶來的效益社會效益: 森林對社會產生的效益。包括提供就業機會,對人類精神產生的效益三、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全球的普及,林業也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1)注重森林的可持續經營以木材生產和森林多功能發揮相協調的森林經營模式將普遍的被探討,為此,森林培育將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標( 木材和非林產品的生產、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系統可持續能力 、保持水土的能力 、森林服務功能、更新的影響等)。一些可持續經營模式將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態系統經營模式、新林業模式、接近自然的林業、生態林業等。另外在具體經營技術上一些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技術也將逐漸的被替代,如化肥、農藥、除草劑等。2)森林培育將更加集約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木材等林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森林培育技術也將向集約化方向發展。目前在發達的國家短輪伐期工業人工林培育技術已經基本建立,如桉樹(輪伐期3-10年,年生長量可達60-90m3/hm2)等。新的培育體系主要注重遺傳控制(無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維持等技術,在短期內可收獲大量木材。我國目前也在進行該方面的研究。3)森林培育出現定向化趨勢 為了發揮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將實行分類經營和定向培育。對一個區域來講,森林被劃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對于商品林又分成紙漿林、建筑用材林、單板用材林等。第一章 森林的生長發育與調空一、概念1、林木個體生長,2、林木個體發育,3、林木生長的周期性,4、極性,5、再生二、填空題1、林木個體發育要經過( )、( )、( )、老年期四個階段。2、林木群體生長發育要經過( )、( )、( )、成熟林時期、( )、( )六個階段。3、屬于前期生長類型的樹種主要有( )、( )、( )、( )。4、屬于全期生長類型的樹種主要有( )、( )、( )、( )。5、大量研究表明任何單株和器官的生長都表現出基本相同的模式,即( )曲線。三、單項選擇題1、樹木直徑生長規律符合( )型曲線。 (1)S型; (2)J型; (3)反J型; (4)L型2、樹木開花過程屬于( )過程。 (1)發育; (2)生長; (3)生長和發育; (4)再生3、樹木在花芽分化前的生長為( )。(1)營養生長;(2)生殖生長;(3)發育; (4)個體生長4、通常根據一年中林木( )生長期的長短,把林木分成前期生長類型和全期生長類型。 (1)高; (2)直徑; (3)材積; (4)葉5、在一定范圍內,林分的光合產量隨葉面積指數的增加而增加,但超過一定范圍后則產量( )。(1)開始減少; (2)繼續增加; (3)保持恒定; (4)不再增加甚至還會減少四、簡答題1、 簡述樹木地上和地下生長的相關性。2、 簡述樹木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相關性。3、 簡答林木個體生長發育的各個時期。4、 簡答森林經濟收獲量的形成過程。五、論述題1、 論述提高森林產量的途徑和措施2、 論述森林個生長發育時期的特點及應采取的經營措施。答案:一、概念1、林木個體生長(growth):是指林木個體在重量和體積上的不可逆增加。通常描述林木生長的指標有:生長過程曲線,生長速率和生長量。2、林木個體發育(development):是指林木個體構造和機能從簡單到復雜發生質變的過程。3、林木生長的周期性:在自然條件下,林木個體或器官的生長速率隨著晝夜或季節發生有規律的變化,這種現象稱為林木生長的周期性。4、極性:林木個體或其離體部分(器官、組織或細胞)的形態學兩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現象稱為極性。林木的極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來。扦插不能把形態學下端向上。5、再生:是指林木個體的離體部分具有恢復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這是以細胞中遺傳物質的全息性為基礎的。扦插、組織培養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二、填空題1、幼年期、青年期、壯年期2、幼齡林時期、壯齡林時期、中齡林時期、近熟林時期、成熟林時期、過熟林時期六個階段。3、油松、樟子松、紅松、馬尾松。4、落葉松、杉木、側柏、柳杉。5、“S”形。三、單項選擇題1、(1)S型2、(1)發育3、(1)營養生長4、 (1)高 5、(4)不再增加甚至還會減少 四、簡答題1. 答:地下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下器官,地上部分是指林木的地上器官。 1)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生長是相互依賴的,地上部分所需要的水分、礦物質、氨基酸和細胞分裂素等由根部提供。而根部所需的糖、纖維素等由地上部分提供。2)林木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生長也存在相互制約。在年生長周期中首先根系生長并達到高峰-隨后高生長加快達到高峰-最后根系又開始生長出現第二次高峰。2. 答:林木在生長過程中,前期是營養生長,到一定時期之后開始開花結實,進入生殖生長。 林木營養生長和生殖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和相互對立的關系。 1)依賴關系:營養生長為生殖生長奠定物質基礎。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激素物質,反過來影響營養器官的生長。 2)對立關系主要表現為:營養器官的生長抑制生殖器官的生長,反過來生殖器官的生長也抑制營養器官的生長。3. 答:林木個體從種子形成植株死亡,大體經歷四個生長發育時期。1) 幼年期:從種子萌發開始,到第一次開花結實時為止。2)青年期: 從第一次開花結實-到大量結實之前(3-5次結實)3)壯年期(結實盛期,成年期):從開始大量結實起,到結實開始下降為止。成年期長短因樹種而異: 4)老年期(衰老期): 從結實量大幅度下降開始,直至個體死亡。4. 答:一般的用材來講,干材蓄積量還不能全部收獲利用。通常在造材過程中把梢頭、伐樁要留在林地上,在工廠加工成材時邊腳料也不能利用。真正能利用的也只是干材的一部分,這部分由出材率大小決定。出材率(60-90%)的高低取決于干材的質量(通直度、飽滿度、缺陷等)、用材規格等。因此,從生物產量到經濟產量要經過如下折算: 生物量經濟系數(0.3-0.7) 蓄積量 蓄積量出材率(60-90%)出材量(經濟產量)五、論述題1、提高森林產量的途徑和措施主要有:1)遺傳改良:通過遺傳改良提高樹木的遺傳品質,包括:速生性、豐產性、優質性、 抗逆性等。要實現這些目的應采取的措施是良種壯苗。而且良種壯苗要經過精心的栽植才能實現目的。2)林分結構的調控:林分結構影響樹木的生長和木材的品質,林分結構的調控分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兩個方面。良好的結構是林分獲得高產優質的基礎。為了達到調整結構的目的,生產上采取的措施是密度控制、合理混交。3)立地的選擇和調控: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適合培育森林,因此需要對造林地進行選擇。同時還需要改善樹木生長的小環境,使樹木生長在適宜的環境下。實現這個目的的主要措施有適地適樹、整地、撫育保護。綜上所述,對于用材林造林為了達到速生、豐產、優質和穩定的目的,通常采取以下六項措施。即:良種壯苗、適地適樹、合理結構、精心栽植、細致整地、撫育保護。2、森林個生長發育時期的特點及應采取的經營措施如下:1) 幼年期:從種子萌發開始,到第一次開花結實時為止。 特點a: 經過種子萌發-幼樹生長等,主要是營養生長。 b: 生殖器官尚未形成,不能開花結實。 c: 在幼年發育階段,可塑性大,適應性強,枝條再生能力強,適于營養繁殖。(板栗是極難生根樹種,但一年生苗可扦插成活)經營措施: a: 促進種子的萌發和幼苗幼樹的生長。加強撫育管理 b: 幼年期長短因樹種而異,有的樹種幾年、有的需要幾十年。2)青年期:從第一次開花結實-到大量結實之前(3-5次結實) 特點:開始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 開始開花結實。仍以營養生長為主,生長較快,結實不多,空籽較多,種子可塑性大,適合于引種。經營措施:加強撫育管理,疏伐,改善光照條件。3)壯年期(結實盛期,成年期):從開始大量結實起,到結實開始下降為止。成年期長短因樹種而異:特點:結實數量大而穩定,量多質好,是種子工作的主要時期措施:加強林分管理,搞好種實采集、處理、貯藏。4)老年期(衰老期): 從結實量大幅度下降開始,直至個體死亡。特點:結實逐年減少,種子質量差,樹木抗性弱,生理機能衰退,枝、梢逐漸枯死。一般生產上不用此時期種子。第二章 森林立地一、概念1、立地,2、立地質量,3、立地指數,4、立地級,5、立地主導因子二、填空題1、組成立地的因子有( )、( )、( )、地形和水文因子。2、立地級法是采用林分( )高評價立地質量的方法。3、立地指數是采用林分( )高評價立地質量的方法。4、立地的概念包括兩層含義空間位置和( )。5、造林地種類主要包括荒山荒地、( )、( )、( )。三、單項選擇題1、立地條件也稱為( )。(1)環境; (2)立地; (3)立地指數; (4)生長條件2、造林地上凡是與森林生長發育有關的自然環境因子綜合稱為( ) (1)環境條件; (2)生長條件; (3)立地條件; (4)生活條件3、停止農業利用一定時期的土地稱( )(1)四旁地; (2)撩荒地; (3)荒山荒地; (4)農耕地4、立地指數法是用標準年齡時的( )評價立地質量的方法 (1)林分平均高;(2)優勢木平均高;(3)最近5年高生長;(4)胸高以上高生長5、通常立地主導因子的數量為( )。 (1)一個因子; (2)一到二個因子;(3)三個因子;(4)四個因子以上四、簡答題1、簡述立地組成因子包括哪些。2、簡述立地質量評價方法有哪幾種。3、 簡答我國森林立地分類系統包括那些等級。答案:一、1、立地(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與森林生長發育有關的自然環境因子的綜合。2、立地質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產潛力。3、立地指數:標準年齡時上層木(優勢木或亞優勢木)的平均高。4、立地級:標準年齡時林分的平均高。5、立地主導因子:立地組成因子眾多,其中一些因子對樹木的生長起主要作用,這些因子即主導因子。二、1、氣候、土壤、植被2、平均高 3、上層木(優勢木或亞優勢木)4、這一空間內存在的與林木生長發育有關的自然環境因子5、農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跡地和火燒跡地,已局部更新的跡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三、1、(2)立地2、 (3)立地條件3、(2)撩荒地4、(2)優勢木平均高; 5、(2)一到二個因子四、1、答:立地組成因子包括:1) 氣候因子:溫度(極端溫度、平均溫度),降水,空氣濕度,太陽輻射,風、雪、雷電等。2)土壤因子:土壤種類、土層厚度、土壤結構、土壤養分狀況、土壤腐殖質、土壤酸度、石礫含量、土壤侵蝕狀況、土壤含鹽量、成土母質和母巖等。3)地形因子:地形是地表的形態變化,可以重新分配氣候和土壤條件。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凸形 平形 凹形。 4)水文因子:水文因子在平原或沙地是影響樹木生長的重要因子。 在山地水文因子常常不被考慮。5)植被因子:地表植物的種類、組成、高度、蓋度等都影響將要栽種樹木的生長。此外,植被還是其他立地因子的綜合反應者。 2、立地質量評價方法有:1)地位級法:在一個地區根據林分在標準年齡時的平均高,將立地劃分成不同的等級。一般分成、個等級。因林分平均高受經營措施影響,因此,這個指標并不能準確評價立地。2)立地指數法:按照標準年齡時上層木(優勢木或亞優勢木)的平均高制成立地指數曲線和立地指數表,優勢木高不受間伐撫育影響,因此 立地指數是一個很好的評價指標。3)生長段法:用胸高以上連續5年高生長來評價立地質量的方法。可以消除早期高生長的不穩定影響。主要適用于幼齡的針葉樹。4)氣候因子法:氣候影響森林生產力,因此,可以根據氣候因子估測森林的生產力。一般用于大區域潛在生產力評價。5)土壤因子法(地形):通過對土壤或地形因子的分析,評價立地質量。 6)樹木生長和環境因子結合評價:用林木生長指標只能評價有林地,環境因子分析不知道林木生長的效果。用數學的方法可以使環境因子和林木生長聯系起來。3、我國森林立地分類系統包括:0級: 立地區域,根據綜合自然條件的重大差異(大氣候、巨大地貌等)劃分。1級: 立地帶,由緯度決定的熱量分異形成不同的溫度帶,溫度帶決定土壤地帶性、頂極群落呈地帶性分布。2級: 立地區(立地亞區),在同一立地帶內,因構造地貌所形成的大地貌單元劃分(同時考慮干濕狀況、土壤類型等),如山脈、高原、盆地、平原等。3級:立地類型區(立地類型亞區)(立地類型組),在立地區內根據中地貌、母質等,劃分立地類型區。作為劃分的主要特征可能因不同地區而異。4級:立地類型(變形),立地類型主要反映土壤綜合肥力的差異,同一類型具有相同的生產力。第三章 林種規劃與樹種選擇一、概念1、林種,2、用材林,3、樹種生物學特性,4、樹種生態學特性,5、適地適樹二、填空題1、人工林五大林種為( )、( )、( )、( )、經濟林。2、林業區劃是根據( )、( )國民經濟發展對林業的要求和林業發展方向的一致性劃分的。3、用材林樹種的選擇要考慮速生性、( )、( )和( )。4、經濟林樹種的選擇要考慮早食性、( )、( )。5、中國的林業區劃把全國劃分成( )個地區和( )林區。三、單項選擇題1、下列林分中屬于特種用途林的是( )。(1)護路林; (2)護提林; (3)國防林; (4)水源涵養林2、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特性之間的關系是( )。(1)生物學特性包括生態學特性;(2)生態學特性包括生物學特性; (3)它們之間沒有關系; (4)它們都包括在林學特性之中3、樹種選擇的生態學原則是指所選擇的樹種應與造林地立地條件相適應,即( ) (1)適地適樹; (2)滿足造林目的; (3)滿足社會需求; (4)實現經濟價值4、樹種選擇的經濟學原則是指所選擇的樹種應盡可能地滿足()要求(1)適地適樹; (2)造林目的; (3)社會; (4)經濟價值5、速生的樹種( )豐產樹種。 (1)一定是 ; (2)不一定是; (3)肯定不是; (4)也是四簡答題1、簡述人工林的五大林種。2、簡述樹種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和林學特性的區別。3、簡答造林達到適地適樹的標準。五、論述題1、論述造林達到適地適樹的途徑,并說明哪條途徑是基本途徑。答案:一、1、林種:根據森林發揮的功能不同可把森林劃分為不同的種類,簡稱林種。2、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的森林。3、樹種生物學特性:與生物學各分支學科(如形態學、解剖學、生理學、遺傳學、生態學、生物地理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等)相聯系的各種特性的綜合稱為樹種生物學特性。4、樹種生態學特性:樹種生態學特性是指樹種對外界環境要求的特性。是樹種生物學特性的一個方面。5、適地適樹:是使造林樹種的特性,主要是生態學特性與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相適應。隨著發展的需要適地適樹的樹已不是停留在樹種的水平,可擴展到種源、品種、無性系。二、1、用材林、薪炭林、防護林、特用林2、自然條件和森林資源條件的一致性、社會經濟條件的一致性。3、豐產性、優質性、穩定性。4、豐產性、優質性。5、2,18。三、1、(3)國防林2、(1)生物學特性包括生態學特性3、(1)適地適樹4、 (4)經濟價值5、(2)不一定是 四、1、答:人工林的五大林種包括:1) 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的森林2)、防護林:以發揮森林的防護效益為主的森林。3)、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的森林。4)、經濟林:以生產木材以外的其它林產品為主的森林。5)特種用途林:發揮特種用途為主要目的的森林2、樹種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和林學特性的區別如下:1)、生物學特性:與生物學各分支學科(如形態學、解剖學、生理學、遺傳學、生態學、生物地理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等)相聯系的各種特性的綜合稱為樹種生物學特性。2)、生態學特:樹種生態學特性是指樹種對外界環境要求的特性。是樹種生物學特性的一個方面。3)、林學特性:通常把樹種生物學特性中與林業生產密切相關的部分稱為林學特性,如生長、發育、繁殖及生態特性。3、造林達到適地適樹的標準為:要求達到:成活、成林、成材、穩定(用材林)成材的標準用數量指標要求:1)立地指數指標: (1):分析同一樹種在各種立地條件下的立地指數,可知道這個樹種最適宜的立地。(2):分析不同樹種在相同立地條件下的立地指數,可知道這種立地的最適樹種。 2)材積生長量指標:用單位面積的材積生長量指標衡量是較合理的,但是應用比較困難。五、論述題1、論述造林達到適地適樹的途徑,并說明哪條途徑是基本途徑。答:1)選擇:選樹適地;選地適樹2)改樹適地:改變樹種的特性適應立地條件,如:育種手段。3)改地適樹:通過整地、施肥、灌溉、混交等措施改變土壤特性。 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改樹和改地的程度是有限的,因此,選擇應是達到適地適樹的基本途徑。第四章 造林密度一、概念1、 造林密度,2、林分密度,3、種植點配置二、填空題1、造林密度較大的林分郁閉時間較( )。2、密度對樹木高生長影響( )。3、密度和單株材積生長之間的關系為( )。4、種植點的配置方式主要有,正方形配置、( )、( )、( )。5、造林時,行距大于株距的配置為( )。行距和株距相等的配置為( ),種置點呈三角形的配置為( )。三、單項選擇題1、種植點在造林上的分布集中成群,群內種植點密集,形成一個植生組而植生組之間的距離較大的配置稱( )(1)三角形配置;(2)正方形配制;(3)群狀配置;(4)長方形配制2、正方形配置是指( ),相鄰株連線成正方形的種植點配置法.(1)行距小于株距; (2)行距和株距相等; (3)行距大于株距; (4)隔行種植3、長方形配置是指( )的種植點配置法.(1) 行距小于株距; (2)行距和株距相等; (3)行距大于株距; (4)隔行種植4、通常隨著林分密度增加樹木單株材積生長( )(1)增加; (2)下降; (3)不變; (4)根據條件表現不同5、立地條件相同而密度不同的林分,在( )其產量是非常接近的,這被稱做“最終產量一定規律”。(1)郁閉之前; (2)剛剛郁閉時; (3)壯齡林階段; (4)成熟林階段四、簡答題1、簡述確定造林密度的原則。2、簡述密度對干材質量的影響。3、簡答密度對林分單位面積干材產量的影響。五、論述題1、論述造林達到適地適樹的途徑,并說明哪條途徑是基本途徑。答案:一、1、造林密度(初植密度):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時單位面積上最初栽植的株數或播種穴數。 造林密度通過影響勞動力、種苗等影響人工林經濟效益。2、林分密度:指單位面積林地上的林木株數,通常以株/公頃或株/畝表示。3、種植點配置:種植點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二、1、早2、比較小3、V = K*N-a 4、長方形配置、三角形配置、群狀配置5、長方形配置、正方形配置、三角形配置三、1、(3)群狀配置; 2、(2)行距和株距相等; 3、(3)行距大于株距;4、(2)下降; 5、(4)成熟林階段四、1、確定造林密度的原則:1)、根據經營目的確定:林種不同造林密度不同;用材林生產的材種不同,造林密度不同。2)、根據造林樹種特性確定: 喜光速生樹種應稀植,耐蔭慢生樹種宜密植;干形通直宜稀植,干形不好的宜密植;樹冠寬闊的宜稀植。3)、根據立地條件確定:從生物學角度看,立地好的應密植;從經營的角度看,立地好有利于培養大徑材宜稀植。4)、根據栽培技術確定:造林技術過關,成活率高,應稀植;培育技術集約程度高,應稀植。5)、根據經濟條件確定:造林密度影響投資費用(苗木、整地、清理、栽植等)、經營費用(間伐、撫育等),應計算投入產出比。2、密度對干材質量的影響:(1)對干形的影響 適當密度,樹干通直、飽滿、巴結少,材質好。 過密樹干纖細,不符和用材要求。 (2)對材質的影響 稀植幼年材比例增加,降低材質,如杉木。 但落葉松影響不大。3、密度對林分單位面積干材產量的影響: 林分單位面積的干材總產量: 在未間伐的林分為:枯損量+現存量(蓄積量);在經過間伐的林分:間伐量+現存量。 我們在這里討論未間伐林分的干材現存量與密度的關系 干材現存量 = 材積*株數(1)在較稀的密度范圍內 : 林分密度越大,干材產量越大。(2)當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株數的增加和材積的下降抵消達到平衡,林分的干材產量不受密度影響。稱最終產量恒定法則。 干材現存量 = 材積*株數= N*V = N*(K*N-a)= K (a=1)第五章 人工林的樹種組成一、概念1、森林樹種組成,2、混交林,3、伴生樹種,4、混交樹種,5、混交比例二、填空題1、混交林中樹種間關系的實質為( )。2、樹種間相互關系的表現形式包括,中性作用、( )、( )、偏利作用、( )、雙方有害。3、樹種間相互作用的方式有機戒作用方式、( )、( )、生理生態作用方式和( )。4、混交林中的樹種分為主要樹種、( )、( )。5、樹種的混交類型有,主要樹種與主要樹種混交、( )、( )、主要樹種與伴生樹種混交。6、混交方法包括株間混交、( )、( )、行間混交、( )、( )塊狀混交。三、單項選擇題1、混交林中不同樹種間的關系是一種( )。(1)互助關系; (2)生態關系; (3)偏利關系; (4)共生關系2、在混交林中一個樹種改變光照條件影響另一樹種生長,這種種間作用方式為( )。(1)生理生態; (2)他感作用; (3)生物物理; (4)機械作用3、構成林分的樹種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稱為( ) (1)混交比例; (2)樹種組成; (3)樹種成分; (4)混交林4、混交林中各樹種所占的比例叫( ),一般用百分比表示.(1)混交比例; (2)混交方法; (3)混交樹種; (4)混交類型5、混交林是由( )以上樹種組成的人工林(1)六種; (2)三種; (3)二種; (4)一種6、混交林中的樹種分類不包括( )(1)伴生樹種; (2)灌木樹種; (3)喬木樹種; (4)主要樹種四、簡答題1、簡述混交樹種的選擇條件。2、 簡述樹種間相互關系的表現形式。3、 簡答培育過程中不斷調節混交林中種間關系的主要方法。4、 請簡答五種混交方法。5、 簡述樹種間相互作用的方式。五、論述題1、論述混交林的優缺點。答案:一、1、森林樹種組成:指構成林分的樹種成分及其比例。2、混交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樹種組成的林分稱為混交林。 混交林的樹種組成可用胸高斷面積、株數比例表示。3、伴生樹種:與主要樹種伴生,并促進主要樹種生長的喬木樹種。輔佐、護土、改土作用。4、混交樹種:伴生樹種和灌木樹種5、混交比例:樹種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二、1、生態關系2、單方有害;雙方有利;一方有利,一方有害3、生物作用方式、生物化學作用方式、生物物理作用方式。4、伴生樹種、灌木樹種。5、主要樹種與灌木混交、主要樹種、伴生樹種與灌木混交、6、星狀混交、不規則混交)、帶狀混交、植生組混交 三、單項選擇題1、 (2)生態關系 2、(1)生理生態 3、(2)樹種組成 4、(1)混交比例 5、(3)二種;6、(3)喬木樹種 四、簡答題1、簡述混交樹種的選擇條件。 混交樹種:指起輔佐、護土和改良土壤作用的次要樹種。伴生樹種和灌木樹種。1)、混交樹種與主要樹種之間矛盾不能過大。如:陰陽樹種混交,深根淺根性樹種混交。2)、混交樹種應具有輔佐、護土和改土作用。如:選擇固氮樹種。3)、混交樹種與主要樹種不應有共同的病蟲害。4)、混交樹種應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美學價值。5)、混交樹種應容易繁殖。2、樹種間相互關系的表現形式。按種間作用的結果劃分樹種間相互關系有六種: 中性作用 ( ); 偏利作用 ( ) 偏害作用 ( ); 雙方有利 ( ) 雙方有害 ( ); 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 )。3、培育過程中不斷調節混交林中種間關系的主要方法。 混交林中種間關系是不斷變化的, 培育過程中要不斷的調節。1)、造林前:確定合理混交方法、混交比例。2)、造林時:控制造林時間、造林方法、苗木年齡和株行距等。3)、林分生長過程中:采用平茬、修枝、撫育間伐、環剝、去頂、施肥、灌溉等經營措施進行調整。4、請簡答五種混交方法。 混交方法:是指參加混交的各樹種在造林地上的排列形式。 混交方法不同種間關系作用程度不同,混交林的產量不同。 1)、株間混交:在同一種植行內隔株種植兩個以上樹種的混交方法。 種間作用出現早、激烈。造林施工復雜。多用于喬灌混交。2)、行間混交:一個樹種的單行與另一樹種的單行依次栽植的混交方法。 種間矛盾比株間易調整,施工也較簡單。 3)、帶狀混交:一個樹種連續種植三行以上構成的帶,與另一樹種構成的帶依次種植的混交方法。種間關系先在邊行出現,易調節。使用于喬木樹種混交。經過一定時期也可以改成“行帶混交”。4)、塊狀混交:將一個樹種栽成小片與另一栽成小片的樹種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 分為規則塊狀和不規則塊狀混交。5)、星狀混交:將一樹種的少量植株點狀分散地與其他樹種的大量植株栽種在一起的混交方法。 6)、不規則混交:是構成混交林的樹種間沒有規則的搭配方式,隨機分布在林分中。是天然林中常見的混交方式,人工林中少見。 在天然林可用“見縫插針“的方法更新。根據演替規律進行造林。7)、植生組混交:在種植點為群狀配置時,不同樹種的種植點相間隔配置的混交方法。 種間作用小,易調節。可用于次生林改造,治沙造林。5、簡述樹種間相互作用的方式。1)機戒作用方式:是一個樹種對另外樹種造成的物理性傷害,如樹冠的摩擦、撞擊、藤本的絞殺等2)生物作用方式:不同樹種通過根系連生和寄生等方式發生的一種直接的種間作用關系。3)生物化學作用方式:是植物在代謝過程中釋放一些化學物質,抑制或促進其鄰近植物生長發育的作用。4)生物物理作用方式:是指在植物周圍形成特殊的生物場,其中包括輻射場、電磁場等,而對其它植物產生的影響。 5)生理生態關系:是樹種通過改變林地環境條件而彼此產生影響的作用方式。 6)競爭的作用方式:是指兩種或多種植物對同一環境資源的爭奪關系。五、論述題1、論述混交林的優缺點。混交林的優點:(1)、能充分地利用營養空間 深根性與淺根性樹種混交,增加養分利用空間。 喜光與耐蔭樹種混交,形成復層林,充分利用光能。 需肥性不同樹種混交,表現出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利用。(2)、能夠更好地改善立地條件 通過與固氮樹種混交,可以直接補給營養物質。 改善小氣候因子。 枯枝落葉的數量較多,分解速度快。(3)、混交林具有較高的產量(4)、可發揮較高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功能強:凋落物多、根系量大、樹冠層次復雜對降水再分配。 防風固沙:多層林冠。 混交林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 美學價值高。(5)、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強 抵御火災能力強。 抗病蟲能力強:食物分散、天敵增加、小環境改善不利發生病蟲害。 抗風倒、風折、防止霜凍等能力增強。3、混交林的缺點: (1)、培育技術復雜。 (2)、目的樹種的產量低于純林。 (3)、極端立地只能營造純林。第六章 造林整地一、概念1、 造林整地,2、全面清理,3、塊狀清理,4、全面整地,5、局部整地二、填空題1、造林整地包括( )和( )兩項內容。2、造林整地具有改善立地條件、( )和( )的作用。3、造林地的清理方式包括( )和( )兩種方式。4、穴狀整地是我國北方常用的整地方法,其適用條件為( )。5、高臺整地主要適用于( )和( )條件。6、造林整地的技術規格主要包括( )、寬度、( )、( )、( )。三、單項選擇題1、全面整地主要應用于( )的地區. (1)易發生水土流失; (2)不易發生水土流失; (3)南方; (4)北方2、帶狀整地是( )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式.(1) 局部翻墾; (2)呈長條狀翻墾; (3)全部翻墾; (4)塊狀翻墾3、我國東北地區整地季節可選在( )。 (1)春季; (2)夏季; (3)秋季; (4)春季、夏季和秋季4、在我國北方地區經過整地的土壤,第二年春季比未整地的土壤解凍時間將( )。 (1)提前; (2)推后; (3)相同; (4)提前或者推后5、高臺整地主要適用于( )。 (1)低濕地; (2)鹽堿地; (3)平原; (4)山地四、簡答題1、簡答全面清理的主要方法。2、簡答造林整地的主要技術規格。3、簡答造林整地的作用。五、論述題1、 常用的造林整地方式有哪些?請為濕潤山區、平原、水濕地和干旱山地各選擇一種合適的整地方法,并說明理由。答案:一、1、造林整地: 是造林前清理造林地上的 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墾土壤為主要內容的一項生產技術措施。2、全面清理:全部清除植被和采伐剩余物清理的方式。3、塊狀清理:以種植點為中心塊狀清除。4、全面整地:是全部地翻墾造林地上土壤的整地方法。5、局部整地:是部分地翻墾造林地上土壤的整地方式。二、1、造林地清理、造林地的整地2、保持水土、提高林分質量3、全面清理、塊狀清理4、任何地點5、水濕地、鹽堿地6、斷面的形式、深度、長度、間距三、1、 (2)不易發生水土流失2、(2)呈長條狀翻墾3、(4)春季、夏季和秋季4、提前5、(1)低濕地四、簡答題1、簡答全面清理的主要方法。1)、火燒清理:主要在我國的南方應用(煉山)。 省工,清理徹底。2)、割除清理: 植被高大稠密的造林地,造林前要割除植被。 使用工具:刀、割灌機。時間:夏末秋初進行。3)、堆積清理:將采伐剩余物或割除的植被堆積起來腐爛分解的方法。4)、化學藥劑清理:使用除草劑等清除雜草的方法。 省工、不易水土流失。 導致環境污染。2、簡答造林整地的主要技術規格。整地的效果和技術規格密切相關,這里所說的技術規格主要指:斷面的形式、深度、寬度、長度和間距。3、簡答造林整地的作用。1)、改善立地條件改善小氣候條件改善土壤物理條件改善土壤養分減少雜草競爭和病蟲危害2)、保持水土整地改變了坡面的形態, 形成大量的蓄水洼地, 增加土壤滲透性。 但整地破壞地表植被,措施不當水土流失會加劇。3)、提高造林質量因小環境的改善,增加造林成活率,促進幼林生長。五、論述題1、常用的造林整地方式有哪些?請為濕潤山區、平原、水濕地和干旱山地各選擇一種合適的整地方法,并說明理由。(一)全面整地:是全部地翻墾造林地上土壤的整地方法。(二)局部整地:是部分地翻墾造林地上土壤的整地方式。 1、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 2、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翻墾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三)選擇整地方法1、 濕潤的山區可采用穴狀整地的方法進行整地,因為濕潤的山區不缺少水分,而且地形變化復雜,穴狀整地能夠適合復雜地形的變化。2、 平原地區適合選用全面整地或帶狀整地。因為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適合機械化作業,帶狀和全面整地效果較好。3、 水濕地適合選用高臺整地,高臺整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水濕程度,改良土壤水分條件。4、 干旱山地可選擇魚鱗坑整地,魚鱗坑整地具有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達到改變土壤干旱的作用。第七章 造林方法一、概念1、播種造林,2、植苗造林,3、分植造林,4插條造林,5、分根造林二、填空題1、造林時根據使用的材料不同造林方法分為( )、( )和( )。2、植苗造林成活的關鍵為( )。3、苗木的生活力主要與遺傳品質、( )和( )密切相關。4、造林使用苗木根據繁殖方法分為( )苗和( )苗。5、穴植法是在經過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穴栽植苗木的方法,其栽植過程可概括為一句話,即( )。6、播種造林在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包括( )、浸種、( )、拌種等。三、單項選擇題1、人工播種造林的方法中不包括( )(1)點播; (2)穴播; (3)撒播; (4)塊播2、插干造林不利用樹木的( )(1)粗枝; (2)幼樹樹干; (3)苗干; (4)根莖3、植苗造林是用( )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1)樹木; (2)種子; (3)苗木; (4)種條4、播種造林,又稱( ) (1)直播造林; (2)飛播; (3)撒播; (4)條播5、將樹木枝條扦插在苗圃中培育成苗木,然后將苗木栽植在造林地的造林方法屬于( )。 (1)植苗造林; (2)分殖造林; (3)播種造林; (4)插條造林四、簡答題1、簡答分殖造林的實用條件。2、簡答植苗造林的優點。3、請簡要說出三種常用的分殖造林方法。五、論述題1、 比較論述播種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植造林的優缺點。答案:一、1、播種造林(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上進行造林的方法。2、植苗造林(栽植造林):是將苗木作為造林材料直接栽種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3、分植造林(分生造林):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枝、干、根、地下莖等)直接栽種在造林地的造林方法。4插條造林:是利用樹木的一段枝條或樹干做插穗,直接栽種于造林地的方法。5、分根造林:是利用刨取的粗根截成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二、1、播種造林、植苗造林、分植造林2、苗木保持苗木的水分平衡3、苗木的含水量、 苗木質量4、實生苗、營養繁殖苗5、三埋兩踩一提苗6、消毒、催芽三、1、(1)點播; 2、(1)粗枝; 3、(3)苗木; 4、 (1)直播造林; 5、(1)植苗造林; 四、1、分殖造林的實用條件:(1)、立地條件較好的地塊。(2)、具有無性繁殖能力的樹種。2、植苗造林的優點:(1)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較強,適用多種立地條件。干旱鹽堿地區 干旱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 極易滋生雜草的地區 鳥獸危害嚴重,播種造林受到限制的地區 (2)造林初期生長迅速。 (3)節約種子。3、分殖造林方法:1)、插條造林:是利用樹木的一段枝條或樹干做插穗,直接栽種于造林地的方法。2)、插干造林:將樹木的枝干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主要用于沿河濕地、沙地。用犁開溝,將干埋于溝中。3)、分根造林:是利用刨取的粗根截成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4)、地下莖造林:竹子的地下莖又叫竹鞭,挖取鞭根進行造林的方法。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硫酸鋅生產工藝與環保處理考核試卷
- 森林改培與生態保護與森林資源合理開發考核試卷
- 玻璃泵閥制造考核試卷
- 空調器濕度傳感器的選型與優化考核試卷
- 紙板容器盈利模式分析考核試卷
- 森林資源調查方法與實務操作考核試卷
- 組織領導力發展與績效改進考核試卷
-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幼兒園課程與教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自貢市普高2025年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仿真卷(七)-高考物理試題仿真試題含解析
- 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傳播中的法與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可編輯修改中國地圖模板
- 流體力學(劉鶴年) 全集通用課件
- 小學生常規衛生紀律檢查記錄表
- 安全觀摩手冊
- 4.XXX地鐵項目圖紙問題BIM技術應用交底報告 (1)
- 事業單位1993歷次調整工資標準對照表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測試卷(共5套)
- 止水螺桿施工方案(共14頁)
- 關于中節能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稅種納稅情況的專項審核報告
- 教師健康問題及預防ppt課件
- 全膝關節翻修術中骨缺損的治療進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