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零距離節目策劃.doc_第1頁
南京零距離節目策劃.doc_第2頁
南京零距離節目策劃.doc_第3頁
南京零距離節目策劃.doc_第4頁
南京零距離節目策劃.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零距離欄目 節目策劃案一、欄目簡介:1. 欄目名稱:零距離2. 節目類型:新聞資訊類3. 制作單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4. 播出頻道:江蘇城市頻道5. 欄目形式和內容:零距離絕對深度、第一報道、關注民生、聚焦熱點。江蘇衛視城市頻道主辦的零距離,是全國第一個內容完全自采、長度為60分鐘的大型新聞資訊類直播欄目。主要內容由社會新聞、生活資訊、甲方乙方、孟非讀報、小璐說天氣、新聞調查、現場熱線等版塊構成。欄目新聞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精神為指導,開創了全國電視民生新聞之先河。二、本期節目名稱:零距離2014年8月1日三、本期節目概述(主要說說這一期節目的大概構思,如選題背景、選題原則以及希望達到的傳播效果、社會效應或者經濟效益等等):進入八月份,高溫天氣仍然居久不下,考驗著每一個人的忍受力,也考驗著一座城市的應急能力。用水用電、勞保醫保、衣食住行,件件容不得半點馬虎。高溫炙烤之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堅守崗位,政府及公共服務部門積極備戰,城市才不會亂了套。地鐵,方便快捷。建設地跌不僅需要人力物力,還需要長時間的準備。南京三條地鐵線試跑,各為十號線、機場輕軌、江北的寧天城際一期。想必將為市民帶來更加便利舒適的出行。盛夏的活力下,各種動植物也陸續活躍起來。南京城里的鳥語花香也越發美好。閑暇時間,市民也可外出觀賞花花草草,愉悅身心。4、 選題情況分析(從目前社會大環境,或者電視大環境,或者時事熱點,或者國家大政方針,或者歷史大背景,或者多方面融合進行分析,你為什么選這個主題):天熱得不像話了。熱得讓人有點恐懼了。記得往年的夏天,走在街上,還有樹蔭還有樓影,還有偶爾的涼爽風,可這一兩年,炎熱吞沒了這一切。入夏一來,南京的高溫天已經持續多天。市民如果不做好防曬防暑的工作,極有可能發生曬傷中暑癥狀。高溫不僅考驗市民的耐熱能力,同時也是對政府及公共服務部門的應急能力的拷問。如今,抗擊炎熱是人們最熱衷的話題幻想、抱怨、轉移視線、以“熱”抗熱南京今夏熱。而高溫會讓人呆在空調間不想出門,這也是需要注意的。空調病的預防也是一大考題。想必,乘過地鐵的人都會被其的方便快捷所吸引。同時地鐵也是一座城市現代化的體現,。南京作為我國發展靠前的城市,積極與國際接軌的城市,地鐵的建設顯得尤為必要。為加快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促進軌道交通良性發展,2003年12月31日南京地鐵運營分公司掛牌成立,為地鐵運營提供了必備的平臺和條件。7年多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南京地鐵總公司的正確指導下,以及廣大市民的大力支持下,運營分公司不僅于2005年9月3日成功開通了地鐵一號線,實現了南京人20年的夢想。經過近六年的運營,創建了經濟節約型地鐵運營模式,建樹了“人文地鐵”服務品牌,實現了運營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良性循環;而且于2010年5月28日一次性成功開通了地鐵二號線、一號線南延線,使南京一夜之間邁進了網絡化運營時代,通車里程達到85公里,躍居全國第四,進入國內軌道交通第一方陣。南京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江河湖泉相得益彰。入夏后,整座城市生命力勃發。花花草草開始展現它們的美好。五、節目風格以及節目形式節目由兩位主持人構成,分別為一男一女。男主持在過渡新聞時需要一定深入的評論,但不能嚴肅呆板,要能適時幽默氣氛。女主持則不需要評論太深刻,只需輕松過渡。節目不能過于嚴肅,語言要活潑輕松,便于理解接受。6、 主要人員要求:1. 對主持人的要求首先,主持人得五官端正,形象良好,口齒流利,普通話標準,儀態大方。其次,主持人最好有其主持風格,受觀眾的喜愛。七、節目的內容簡介及分析1. 本期節目大致內容安排:板塊一高溫專題報道:入夏以來的持續高溫讓市民熱的喘不過氣來。在如此酷熱的天氣下,市民很容易受到高溫影響以至于身體出現問題。如果不注意防曬和及時消暑后果不堪設想。高溫影響下,醫院病人也會大幅增加,可能出現病床不夠用。醫院要及時做好相關應急措施以應對此類突發情況。不僅醫院如此,各家各戶為消暑開空調開風扇導致城市用電荒也是一大問題。用電緊張也考驗著相關部門的臨時應對能力。在這樣的緊急狀況下,用電的調度也顯得至關重要。板塊二便民新聞:南京三條地鐵線試跑,各為十號線、機場輕軌、江北的寧天城際一期,為市民帶來更加便利舒適的出行。起于雨花臺區安德門站,穿過江心洲,直通浦口區雨山路站的地鐵10號線,是江北市民盼望已久的南京首條過江地鐵線,屆時4分鐘就能從江北切換到江南。而機場線通車后,市民從南京南站前往祿口機場,將只需半小時左右。無論你是想去江心洲摘葡萄,還是到老山納涼,或者是去江浦品嘗地道的農家菜,都可以搭乘地鐵輕松出行,而不用時刻擔心違停扣分。在盡情吃喝玩樂的同時,順便看看沿線明星樓盤有無入手的機會,這樣的生活,怎一個“嗨”字了得。隨著南京三條青奧地鐵線即將開通,其站點模樣首次曝光。板塊三一花一草一南京:夏季草木繁盛。南京城內各大公園植物園鳥語花香,花紅草綠,各種各樣的花爭奇斗艷。市民可以選擇稍稍涼爽的天氣出游賞花。2. 節目內容編排分析:1、 從氣候反常,溫度居高不下入手。首先,指出連日高溫帶來的影響,給市民帶來不小的煩擾。炎熱的天氣讓人沒有心情和動力工作學習出游。高溫“紅燈”頻閃,對當下的社會管理機制提出了現實考問。由此引出第一條新聞:連日高溫,全省各大醫院爆棚。如何疏導洶涌的就醫人潮?衛生部門和各家醫院都動足了腦筋。不僅醫院面臨資源荒,在居住區市民也經受著考驗。接著引出第二條新聞:晚上八點多,南京秦淮區御道街28號金城集團大院700多戶居民突然遭遇停電,居民們熱得全跑到了大街上。瑞金街道辦事處的負責人聞訊,帶著電力公司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搶修。3個半小時后,大院恢復了供電。開空調開風扇能緩解炎熱,那還有沒有更健康自在的方式消暑呢?緊接著引出第三條新聞:持續的高溫令人實在吃不消,游泳館成為市民避暑玩樂的首選場所。在高溫的熾烤下,市民要積極做好防曬消暑的工作,避免中暑曬傷。2、 從地鐵便民利民入手。為加快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促進軌道交通良性發展,2003年12月31日南京地鐵運營分公司掛牌成立,為地鐵運營提供了必備的平臺和條件。此舉為市民帶來的便利沿襲至今。由此引出第一條新聞:南京三條地鐵線試跑,各為十號線、機場輕軌、江北的寧天城際一期,為市民帶來更加便利舒適的出行。地鐵不僅方便快捷,而且賞心悅目。由此引出第二條新聞:隨著南京三條青奧地鐵線即將開通,其站點模樣首次曝光。這三線采用了三種風格的字體來題寫站名,寧天城際一期的站名字體則讓人很驚喜,這種神秘字體其實是地道的南京制造金陵刻經字體。寧天城際用上這一地道的南京制造字體,既有地道的南京味,又有滿滿的書卷氣。地鐵的發展發達也昭示著一座城市的發展發達。3、 從夏季花草生氣勃勃入手。南京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江河湖泉相得益彰。入夏后,整座城市生命力勃發。花花草草開始展現它們的美好。由此引出第一條新聞:近日,南京中山植物園南園大溫室內的大花曼陀羅進入花期。它在晚上還會發出優雅的淡香,十分地討人喜歡,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它是有毒植物的一員,特別是花以及果子,宛如蛇蝎美人般,令人心動,卻又無法靠近。花開的美,令人心馳神往。不僅吸引人,也會吸引飛禽。由此引出第二條新聞:昨天上午,南京一位觀鳥愛好者報料稱,在南京大勝關旁一菱角河塘內,發現了7只水雉。雖然高溫居久不下,但是市民還是可以趁天氣稍微涼爽點兒的日子出游,欣賞美麗風景。4、 結尾 高溫天氣,考驗著每一個人的忍受力,也考驗著一座城市的應急能力。用水用電、勞保醫保、衣食住行,件件容不得半點馬虎。高溫炙烤之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堅守崗位,政府及公共服務部門積極備戰,城市才不會亂了套。地鐵的快速發展昭示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市民可以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便利服務,提高生活品質、生活效率。八、市場競爭分析關于高溫的專題報道能夠反應很多貼近觀眾的生活的真實問題,這是觀眾真正關心在乎的。相比于一些時事政治新聞,這種民生類的軟新聞更接地氣,更貼近民生。而在節目中給予一些切實的消暑方法會更讓觀眾與節目更加靠近,沒有距離感。不像一切新聞節目,光報道問題,而不給觀眾實際的解決方案,尤其顯得空泛,而對觀眾的影響也只能止于看新聞,不能有一個互動,給予觀眾一定的引導。而對于高溫下的政府以及公共服務部門的建議也使得節目更加順民意得民心。這才是一個觀眾喜歡的新聞節目。九、節目可行性分析以及受眾反饋效果評估 高溫話題近幾年比較火熱,材料獲取不難。不僅可以從氣象部門獲取想要的資料,采訪到氣象專家,還可以采訪市民,讓他們談談近幾年氣溫的變化和這種變化對他們的影響。從官方和民間這兩方面來討論高溫帶來的影響與高溫的原因。這樣不只聽官方說法,也有民眾的想法,會讓觀眾有參與感,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而提高節目收視率,增加節目好評。節目播出后,可以用街頭采訪的方式來獲取反饋。也可以用節目的收視率來衡量節目的效果。十、目標受眾及受眾分析:主要針對受眾群為:南京市乃至江蘇省的各年齡階段的市民。十一、制作設備以及場地主要設備:3臺SONY小高清攝像機機位布置:備注:1、機位一拍攝男主持人2、機位二拍攝女主持人3、機位三拍攝全景其他設備:字幕提示機一臺音視頻切換臺一臺筆記本電腦兩臺投影儀一臺專業話筒二個非線性編輯系統場地要求:40坪演播廳十二、人員組成以及制作周期人員組成:制片人一名,負責總體策劃,審片。主持人二名,負責播報新聞。編導兩名,負責新聞順序上的編導。攝像師四名,采訪拍攝、新聞播報的拍攝。拾音師一名,錄音。后期編輯兩名,編輯收集回來的材料并作整合。記者三名,負責外出采訪收集新聞視頻材料。制作周期及日程安排表:7月26日,去往氣象部門采訪相關人員以及氣象專家。 7月27日 去往街頭巷尾采訪市民關于近年來溫度變化的看法。7月27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