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與產業鏈分析.ppt_第1頁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與產業鏈分析.ppt_第2頁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與產業鏈分析.ppt_第3頁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與產業鏈分析.ppt_第4頁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與產業鏈分析.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與產業鏈分析 內容 二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分析 三 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與融資風險 一 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分析 一 我國迫切需要發展新能源汽車 二 我國新能源汽車應是各種方式并存 三 我國最可能在純電動汽車上取得突破 一 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分析 一 我國迫切需要發展新能源汽車 過去10年我國汽車市場迅速擴張 1998 2008年汽車銷售量年均增長18 6 我國汽車市場的國際地位迅速提升 美 日 中近年來汽車需求量變化 我國在全球市場的地位產生實質性變化 中國汽車銷量占全球汽車總銷量的比例 我國在全球市場的地位產生實質性變化 過去1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也迅速增長 1998 2008年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14 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升至全球第三 汽車保有量 萬輛 中國為2008年數據德國為2007年數據其他國家為2006年數據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高速增長 汽車用油大量增加 中國車用石油消耗量變化 2000 2005 單位 萬噸 導致我國石油總消費量迅速攀升 石油消費量 萬噸 車用石油貢獻度 49 7 46 2 44 4 51 1 而我國國產原油的數量增長緩慢 石油供給增長量主要依靠進口 國內原油產量和進口量 而我國國產原油的數量增長緩慢 石油供給增長量主要依靠進口 排放污染和改善空氣質量刻不容緩 500 200 100 0 50 138 數據 國家環保總局 排放污染和改善空氣質量刻不容緩 排放污染和改善空氣質量刻不容緩 機動車尾氣排放分擔率 2005年 機動車尾氣排放分擔率 2005年 機動車尾氣排放分擔率 2005年 二 我國新能源汽車應是各種方式并存 汽車能源細類 傳統替代燃料汽車新能源 二 我國新能源汽車應是各種方式并存 R值 3或2千人保有量15輛或20輛 第一個高速增長期持續5年左右銷量年均增長30 千人保有量 5 第二個高速增長期持續10年左右銷量年均增長20 千人保有量 100 1 巨大的市場容量為我國發展各類新能源汽車提供了規模經濟性 乘用車 2020年之前乘用車市場仍將處于快速發展區間 增長率相當于GDP增長率的1 5倍左右 1 巨大的市場容量為我國發展各類新能源汽車提供了規模經濟性 日本 韓國 保守預計中國汽車總需求量的飽和點至少在3000萬輛 保有量4 5億輛 汽車需求量 萬輛 汽車保有量 萬輛 石油消耗量預測 考慮效率提高 不考慮車用替代能源 1 石油 2 巨大的市場容量使我國依賴任何單一一種能源方式都無法承受 中國石油產量 4 1 5 1 6 3 未來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超過70 全社會石油消化增長主要來自于車用石油消耗增長 推廣10 按汽車保有量 乙醇的玉米需求量 萬噸 2 乙醇等生物燃料 萬噸 我國玉米產量 3 電動汽車 當前電力需求 單位 億千瓦小時 按照轎車測算 100百公里15千瓦時電力需求一輛轎車家庭1年1 5萬公里轎車保有量 2015年7600萬輛年電力需求 1710億千瓦電力客車 貨車 出租車等耗電量也比較大 電動汽車產業化所必備條件在短期很難全面具備 能力儲存 電池 能量管理系統 充電等基礎設施 產品認證 電動汽車 對電池組工作狀態監控 最大化效率和使用壽命 大容量低成本長周期 電動汽車產業化所必備條件在短期很難全面具備 三 我國最可能在純電動汽車上取得突破 1 我國純電動汽車的相關技術初步具備產業化基礎 在國家 863 計劃的支持下 我國已有很多企業投身純電動汽車領域 取得了豐富的研發成果 一些車型已經小規模生產并投入示范運行 天津清源 比亞迪 萬向電動車 海馬 吉利 東風 中通 中大青山 安凱 北理工 三 我國最可能在純電動汽車上取得突破 奧運會試運行 奧林匹克公園區 中心賽區區 奧運村區 奧體賽區 充電站 奧運會試運行 北京 上海 重慶 長春 大連 杭州 濟南 武漢 深圳 合肥 長沙 昆明 南昌等 十城千輛 電動汽車示范工程由科技部和財政部共同實施 公共服務用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示范推廣補助標準 單位 萬元 輛 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車示范推廣補助標準 單位 萬元 輛 注 最大電功率比30 以上混合動力汽車補助標準均含plug in 注 最大電功率比50 以上混合動力汽車補助標準均含plug in 北京 上海 重慶 長春 大連 杭州 濟南 武漢 深圳 合肥 長沙 昆明 南昌等 十城千輛 電動汽車示范工程由科技部和財政部共同實施 一大批有實力的機構在從事與純電動汽車有關的研制工作 燃料電池 驅動電機 動力蓄電池 電子控制 哈工大天倫民瑞 九夷三普 中科院化物所新源動力 電工所中科易能 中紡銳力 有色院 天津藍天 華中科技 泰州春蘭 神力科技 安乃達 蘇州新恒 湖南神舟 時代集團 北理工中炬森萊 御能動力 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鏈 鋰離子動力電池已經成為全球車用動力電池的主流選擇 而我國的鋰資源儲量比較豐富 居世界第三 在車用驅動電機方面 我國是工業電機生產大國 有較強的技術基礎 我國電機產業規模居全球首位 中小型電機約有300個系列 1500個品種 產品量大面廣 廣泛應用于工業 農業 國防 公共設施 家用電器等各個領域 其耗用的電能占全國發電量的60 以上 目前國內從事車用電機研發和生產的有中科院電工所 蘇州星恒 上海安乃達 北京中紡銳力 時代集團 御能動力 上海電驅動等 2 我國在純電動汽車技術上與國外的差距相對較小 純電動汽車可以繞過傳統的發動機技術 避開我們的弱項 2 我國在純電動汽車技術上與國外的差距相對較小 純電動汽車可以繞過傳統的發動機技術 避開我們的弱項 國內動力電池在性能指標上與國際水平相當 有些指標還優于國際 國內動力電池在性能指標上與國際水平相當 有些指標還優于國際 3 純電動汽車所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具備可行性 1 公共交通充電站 3 純電動汽車所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具備可行性 2 家庭用充電設施建設投入 占地資源都比較少 2 家庭用充電設施建設投入 占地資源都比較少 盡管純電動汽車在研發和產業化方面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但我們已經有了豐富的積累 與國外的差距也較小 在政府推動和經濟效益拉動的雙重動力下 只要我們在純電動汽車產業化上能先走一步 就有望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 盡管純電動汽車在研發和產業化方面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但我們已經有了豐富的積累 與國外的差距也較小 在政府推動和經濟效益拉動的雙重動力下 只要我們在純電動汽車產業化上能先走一步 就有望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 二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分析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帶動一條嶄新的產業鏈條 涉及上下游眾多領域 新能源汽車 上游零部件 基礎原材料等 下游充電設施 電池回收等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帶動一條嶄新的產業鏈條 涉及上下游眾多領域 1 上游產業鏈分析 新能源汽車帶動的上游產業鏈是一個覆蓋廣 縱深長的體系 上游 單體單池管理系統殼體 動力電池系統 驅動電機系統 整車控制系統 車用電動空調 鋰礦開采 電機控制器 永磁材料硅鋼片軸承 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 稀土開采 電驅動系統的價值構成了新能源汽車價值的主體 電力驅動系統成本 燃油驅動系統成本 PHEV 電池電機及相關組件價值相當于燃油系統的兩倍BEV 電力驅動系統的價值占整車成本的一半以上 1 動力電池組的價值鏈條 一般而言 動力電池單體的成本約占一半 而單體的成組 管理系統和封裝的成本占另外一半 單體動力電池 鎳氫電池單體的成本結構 鋰離子電池單體的成本結構 一輛純電動汽車需要使用上百公斤的鋰正極材料 從而帶動對鋰礦的大量需求 鎳氫電池 金屬鎳占鎳氫電池單體價值的60 鋰離子電池 四大類核心材料價值占比基本相當 永磁電機的價值結構 電機控制器的價值構成 2 車用驅動電機系統的價值鏈條 驅動電機和電機控制器所占的成本之比約為1 1 它們又分別帶動精密制造業 電子產業 1 1 以普瑞斯為例 普銳斯的每臺電機就需要一公斤的稀土元素 釹 永磁電機的重量構成 電機制造對銅 鐵 稀土等原材料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 2 下游產業鏈分析 新能源汽車帶動的下游產業鏈價值也非常可觀 下游 充電設施 電池回收 電池租賃 充電樁建設 充電運維 建設一個中型的快速充電站約需投入300萬元 建設一個充電樁的投入約需1 5萬元 目前國內充電站 樁的建設正在快速展開 對相關設備市場將產生有力拉動 三 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與風險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 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投資機會巨大 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風險 巨大的市場容量明確的增長預期政策的大力扶持 機遇 技術路線的不確定性技術成熟時點尚不明朗市場接受程度問題 投資 新能源整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下游基礎設施 風險 應用領域 動力電池不僅僅限于新能源汽車這個大市場 在其它領域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1 投資機會 由于動力電池應用領域廣 產業基礎好 動力電池的投資機會明顯 應用領域 儲能電站 新能源汽車 UPS電源 電動自行車 1 動力電池 2007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超過2000萬輛 電動自行車中鉛酸電池占83 具有較高替代空間 產業基礎 我國的電池工業近年來發展迅猛 已成為全球主要的生產國 生產制造能力 原材料配套能力較強 國際消費類鋰電池企業份額 我國電池產量變化 2007年我國電池銷售額達到1640億元 電池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 已經形成初具完整的電池產業 產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在動力電池方面 我國也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 具備良好的產業支撐和配套能力 特別是在原材料領域 我國的鋰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三位 從而為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資源保證 能量密度 Wh kg 功率密度 W kg 性能 綜合比較目前各種類型的動力電池 鋰離子電池在技術性能上最具優勢 2 投資方向 從動力電池投資方向來看 鋰離子電池更有機會 成本 隨著生產規模化程度提高 鋰離子電池的成本已經大大下降 達到可以與鎳氫電池競爭的水平 鋰離子電池的性能仍然無法滿足純電動汽車的需要 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 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最終選擇不是鋰電池 鋰電池也只能是一種過渡 時間 能量密度 Wh kg 當前水平 80 90Wh kg 可接受水平 150Wh kg 理想水平 300Wh kg以上 鋰離子電池技術提升 電池材料的革命性變化 3 投資風險 投資鋰離子動力電池也存在不確定性 動力電池四大類材料都蘊含著投資機會 但也伴隨著風險 1 正極材料 正極材料產品技術路徑豐富 但各有優劣勢 每一種都有機會 同時也存在技術選擇的風險 當前幾種主要的鋰離子正極材料比較 2 動力電池材料 日系采用錳酸鋰和鎳鈷錳三元材料為正極材料美系則主要采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 我國當前主要是磷酸鐵鋰 錳酸鋰也有一定發展 2 負極材料 目前國內主要集中在人造和天然石墨生產 且安全性差 技術先進硬碳是空白點 未來的負極材料將向合金類和金屬鋰方向技術變革中蘊含著投資機會 國內負極材料生產狀況 3 隔膜 目前全球的電池隔膜被少數國際巨頭壟斷 我國動力電池隔膜基本依賴進口 國內只有格瑞恩 佛山金輝等少數企業涉足 但其產品性能與國際差距還比較大 國際主要隔膜生產企業的市場份額 4 電解液 目前國內只有國泰華容 東莞杉杉等少數企業生產 尤其是作為電解質的六氟磷酸鋰 LiPF6 還基本依賴進口 是一個技術難點和產品空白點 全球鋰電池電解液生產企業 電解液成本構成 技術 經過多年國家 863 科技攻關 我國驅動電機形成一批科技成果 產品技術性能大幅提高 基本滿足整車需要 1 投資機會 相對于電池 驅動電機技術相對成熟 我國產業基礎好 有較大投資機會 3 驅動電機 產業基礎 我國是電機生產大國 中小型電機產品系列全 電機制造能力強 產業鏈比較完整 制造成本低 微特電機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