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農村人力資源調查報告.doc_第1頁
新時期農村人力資源調查報告.doc_第2頁
新時期農村人力資源調查報告.doc_第3頁
新時期農村人力資源調查報告.doc_第4頁
新時期農村人力資源調查報告.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時期農村人力資源調查報告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關鍵,在于對農村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近日,我們選擇了地理地貌、經濟發展特色鮮明、代表性強的定軍山鎮元坪村、長林鎮南營村為點,采取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深入農戶實地了解等形式,對農村人力資源狀況進行了深入調查。 一、基本情況定軍山鎮元坪村位于縣城西北6公里處,山、川、丘陵兼有,5個村民小組,310戶、1123人,其中男560人,女563人。全村耕地面積1460畝,人均1.3畝。村上興辦集體企業(磚廠)1個,村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傳統農業及外出務工,2006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1970元。長林鎮南營村位于我縣東大門,地處漢江、褒河交匯處的三角地帶,發展后勁足。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638戶、2266人,其中男1360人,女906人。全村耕地面積2274畝,人均1畝, 主要種植糧食、蔬菜等附加值較低農產品。全村有7家木材、糧食等私營加工企業,但規模較小,用工不到30人;有9家以餐飲為主的個體工商戶,用工有限,效益一般。2006年,該村人均純收入1910元。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1、農村勞動力結構不合理。一是主要勞動力表現出下降趨勢,總量偏低。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以及自然減員、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近年來農村勞動力逐年減少,呈現出下降趨勢。南營村總人口2266人,其中年齡在1564歲之間共有1780人,除殘疾、臥床等喪失勞動力的26人、在校生670人外,有效勞動力僅為1084人,也就是說,這1084人要養活包括自己在內的2266人,生存壓力較大。二是勞動力文化程度總體偏低。生活在農村的老一輩,由于受當時條件的限制,本身受教育程度就很低。近年來,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率低,且培養費用較高,使農村不少學生家長認為費盡心血供出來的學生找不到工作掙不到錢,還不如趁早找個差使謀個出路來的實在,放棄了對子女的高層次培養。這些因素導致了農村現有勞動力文化程度總體偏低。如,定軍山鎮元坪村15歲以上有955人,除在校生外,高中、中專文化僅占3.7%,小學、初中文化占76.4%,文盲半文盲占19.9%。三是勞動力技術含量低。在家務農者,種、養殖都是粗放型的,缺乏比較強的專業技術,對農產品的深精加工、產品市場營銷知之甚少。外出務工的,大多從事技術含量少、勞動報酬低的體力勞動。比如元坪村外出務工的280人中,從事簡單體力型勞動的占80%,從事復雜技能型勞動的占20%。2、勞動力分布不合理。隨著小城鎮建設的不斷推進,部分村土地逐步減少,外出務工之外的留守人員大多思想觀念落后,把自己長期拴在土地上,靠單一的種養增收。大膽調整產業結構,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者少之又少,于是出現了“凡是田種的好的,都是經濟困難的”這一說法。如定軍山鎮元坪村,村民收入除了外出務工就是傳統農業,雖然鄰近縣城,但依托地理優勢發展經濟的意識淡薄,從事行業單一,缺乏發展后勁。3、勞動力外流嚴重。一是外出務工人員數量日趨增多。由于傳統的種植、養殖生產周期長、獲益較慢,而務工經濟收入效益大,見效快(據調查,外出務工人員每人年凈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導致村民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加。元坪村具備生產條件和能力的674人中,長期在外務工的280人,占41.5%。二是人才大量流失。調查表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有一定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術、思維靈活、年富力強的村民從農村進入城市創業,留下的村民中,大多文化水平低、少特長,僅僅只能謀生。三是產生了一些社會問題。一些青壯年男女紛紛進城務工經商,把年幼的子女托付給祖父母、外祖父母或遠親近鄰,由于祖輩年老體弱、文化低或無文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力不從心,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留守老人”也因子女不在身邊,遇到困難或生病時,更為孤苦無助。三、建議及對策1、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繼續抓好和鞏固農村“普九”教育工作,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為農村各類實用人才成長奠定深厚基礎。縣上要利用縣鄉企中專、農廣校、黨校、職業高中等教學單位,大力開展各類職業培訓、專業技術培訓。鼓勵縣上教學單位把課堂辦到農村一線。同時,通過采取技術扶貧、外出培訓等形式,加快對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培養。鄉鎮、村要積極建立成人文化教育活動場所,采取聘請專家、技術人員、播放科教片等形式定期為村民講解文化科技知識,不斷提高村民的科技水平和整體素質。2、合理配置農村勞動力。加大宣傳引導力度,促使村民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突破傳統“小農業”觀念的束縛,做到依靠土地,但不依附土地,發揮自身優勢,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多業并舉,走“復合型”致富之路。加強示范引導,鎮、村兩級要選擇并支持一批代表性強的“能人”大膽調整產業結構,興辦二、三產業,塑造活典型。在他們的示范、輻射下,使廣大村民動起來、干起來,促使農村致富能手遍地開花。通過市場引導、典型示范使農村廣大勞動力逐步降低對土地的依賴性,合理流動、科學配置,在新農村建設中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開辟新局面。3、健全完善人才開發,利用機制。縣、鄉鎮一方面要下大力氣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就業崗位,為留住農村人力資源創造必要條件;另一方面,在抓好勞務輸出、組織村民進城務工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過“回歸工程”、“引智工程”等措施,引導外出務工有成人員回鄉創辦企業,讓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都能有事干、有錢掙。縣上要暢通城鎮人才向農村流動的渠道,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引導縣鄉機關優秀人才到村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副書記)、村委會指導員(副指導員),幫助村上抓經濟發展。村上要理清思路,制定發展規劃,依托本地資源優勢,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和壯大集體經濟,使村民外出數量逐漸減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留守老人”的贍養等問題得到解決。對條件成熟的農村實用人才(如:生產能手、能工巧匠、經營能手和鄉村科技人才等),縣、鄉鎮要結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及時選拔他們到村、組干部崗位,讓其示范性更強、拉動性更大。對大中專 畢業主動回農村工作的,縣上從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讓其安心干事創業。對到村上投資興辦企業的單位和個人,村上要制定出互惠互利的辦法,用制度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