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風水學與現代城市規劃.doc_第1頁
建筑風水學與現代城市規劃.doc_第2頁
建筑風水學與現代城市規劃.doc_第3頁
建筑風水學與現代城市規劃.doc_第4頁
建筑風水學與現代城市規劃.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風水與城市規劃一、古代建筑風水學的基本思想 眾多考古資料證明,重視人的居住環境,這是中國本土文化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華先民們對自身居住環境的選擇與認識已達相當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時期聚落的選址已有了很明顯的“環境選擇”的傾向,其表現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2)位于河流交匯處,交通便利。(3)處于河流階地上,不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襲。(4)如在山坡時,一般處向陽坡。如半坡遺址即為依山傍水、兩水交匯環抱的典型的上吉風水格局。頗具啟發意思的是,這些村落多被現代村落或城鎮所迭壓,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圍內,在15個現代村落中就發現了11處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甘肅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圍內,就發現了69處遺址。可見,遠古時代的人們對聚落選址因素的考慮很是講究,這個古老的傳統根深蒂固地遺留在后人的腦海中,并具體顯現在許多現代城市、村鎮的選址與建設中。從上古文化遺址情況中還可判斷,人們聚居的地區,已出現了較為明確的功能分區。如半坡遺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區之外,居民區與墓葬區的有意識分離,成為后來區分陰宅、陽宅的前兆。新石器時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斷改進,反映了人們隨環境而變化的適應能力,對原始聚落的位置選擇,也體現了遠古先民對居住環境的質量有了較高的認識水平。總之,人們在觀察環境的同時,開始了能動地選擇環境。 從殷商之際的宮室遺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們對河流與居住環境之關系的認識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今河南安陽西北兩公里的小屯村,是殷商王朝的首都。這里洹水自西北折而向南,又轉而向東流去。就在這條河流的兩岸,其南岸河灣處的小屯村一帶,是商朝宮室的所在地;宮室的西、南、東南以及洹河以東的大片地段,則是平民及中小貴族的居住地、作坊和墓地等;其北岸的侯家村、武官村一帶則為商王和貴族的陵墓區。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宮室區、民居區還是生產區、陵墓區,它們都是位于河水曲折懷抱之處,這充分證明了后世風水學中追求“曲則貴吉”理念源遠流長。正如博山篇論水中所說:“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彎環曲折,水格之貴。”蔣平階水龍經亦曰:“自然水法君須記,無非屈曲有情意,來不欲沖去不直,橫須繞抱及彎環?!薄八娙龔?,福壽安閑,屈曲來朝,榮華富繞?!笨傊?,對水流的要求是要“彎環繞抱”,講究“曲則有情”,因為“河水之彎曲乃龍氣之聚會也?!保栒橐?再則,風水學中以河曲之內為吉地,河曲外側為兇地。堪輿泄秘曰:“水抱邊可尋地,水反邊不可下?!彼埥浺嗾J為,凡“反飛水”、“反跳水”、“重反水”、“反弓水”一類的地形均為兇地,不利于生養居住。所謂“欲水之有情,喜其回環朝穴。水乃龍之接脈,忌乎沖射反弓。”顯然,這是古代先民在對河流地區的自然環境與城鄉建筑之關系作了長期的觀察與實踐中得出的結論,這一結論與現代河流地貌關于河曲的變化規律是相吻合的。換而言之,古代建筑風水學中所總結的“水抱有情為吉”的觀點,就是根源于此種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 其次,風水學強調城市與建筑的“面南朝陽”,這即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著非常合理的科學依據。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與周易之學有著密切的關聯。周易說卦曰:“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后世人謂帝王統治國家的方略為“南面之術”,即源于此。此外,中國的天文星圖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繪制的,地圖是以面南而立用俯視地理方法繪制的。所以中國古代的方位觀念也很獨特:前南后北,左東右西,而與今天人們普遍使用的源自西方的方位觀念(上南下北)恰好相反。這種“面南朝陽”思想的產生,又是由它特定的環境特點決定的。因中國處在北半球中,陽光大多數時間都是從南面照射過來,人們的生活、生產是以直接獲得陽光為前提的,這就決定了人們采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的。再者,面南而居的選擇亦與季節風向有關。中國境內大部分地區冬季盛行的是寒冷的偏北風,而夏季盛行的是暖濕的偏南風,這就決定了中國風水的環境模式的基本格局應當是坐北朝南,其西、北、東三面多有環山,以抵擋寒冷的冬季風,南面略顯開闊,以迎納暖濕的夏季風。 由于是“面南而居”,風水學中往往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來表示方位。如葬書說:“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后為玄武?!标栒畷唬骸胺舱笥辛魉?,謂之青龍;右有長道,謂之白虎;前有汗池,謂之朱雀;后有丘陵,謂之玄武,為最貴地。”于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成為風水中推崇的四個方位神的名稱。但風水中何時開始使用這四種動物作為方位神,一時無從稽考。不過,在河南淄陽西水坡發現的距今6O00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墓葬中,有著一幅圖案清晰的用蚌殼砌塑而成的“青龍”、“白虎”圖形,分別位居埋葬者兩側。如果墓葬中的“青龍”、“白虎”圖形也有著指方位的作用,那幺后世風水著作中關于“青龍婉蜒,白虎蹲踞”的思想就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其實在上古時代,人們已有了較明確的方位神的觀念。正如禮記曲禮上所說:“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贝怂膫€方位神的名字又代表四個天神的名字,構成南北東西四個天象。故淮南子天文訓曰:“天神之貴者,莫貴于青龍?!鼻帻?、白虎、朱雀、玄武作為四方之神,后為道教所尊奉,以致在中國文化中影響廣泛。 青龍、白虎等四神作為方位神靈,各司某職護衛著城市、鄉鎮、民宅,凡符合以下要求者即可稱之為“四神地”或“四靈地”。其條件是“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奔葱浞较虻纳椒宕诡^下顧,朱雀方向的山脈要來朝歌舞,左之青龍的山勢要起伏連綿,右之白虎的山形要臥俯柔順,這樣的環境就是“風水寶地”。 風水寶地的構成,不僅要求“四象畢備”,并且還要講究來龍、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陽宅十書說:“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系人禍富,最為切要?!薄瓣栒瑏睚堅瓱o異,居處須用寬平勢。明堂須當容萬馬或從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環抱貴,左右有路亦如然?!薄案毸谑帐熬o,不宜太迫成小器。星辰近案明堂寬,案近明堂非窄勢。此言住基大局面,別有奇特分等第?!边@是一種從大環境而言的風水寶地模式:即要求北面有綿延不絕的群山峻嶺,南方有遠近呼應的低山小丘,左右兩側則護山環抱,重重護衛,中向部分堂局分明,地勢寬敞,且有屈曲流水環抱,這樣就是一個理想的風水寶地。正如佛隱風水講義中所說:“靠山起伏,高低錯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脈,穴位突起,龍砂虎砂,重重環抱,外山外水,層層護衛的發福發貴之地。” 從現代城市建設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慮整個地域的自然地理條件與生態系統。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巖性、構造、氣候、土質、植被及水文狀況。只有當該區域各種綜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協調、彼此補益時,才會使整個環境內的“氣”順暢活潑,充滿生機活力,從而造就理想的“風水寶地”一個非常良好的生活環境。對于中國常見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而言,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生態學意義的典型環境。其科學的價值是: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擋冬季北來的寒風;面朝流水,即能接納夏日南來的涼風,又能享有灌溉、舟楫、養殖之利;朝陽之勢,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緩坡階地,則可避免淹澇之災;周圍植被郁郁,即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調節小氣候,獲得一些薪柴。這些不同特征的環境因素綜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個有機的生態環境。這個富有生態意象、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市或村鎮,也就是古代建筑風學中始終追求的風水寶地。 二、古代風水學對現代城市規劃與建筑的啟示 在古代風水學中,經常把大地比作人體來考慮各種因素,對此風水中有一句話叫作“相地如相人”。如玄女青囊海角經曰“支龍形勢,如人之狀,然其身一動,則手足自應;將主一出,則群兵必隨?!薄氨旧碇堃L遠,身體必要端正為上,手足必以相合為佳,長幼必以遜順為貴,主賓必以迎接為奇。”在這種人、地類同思想的基礎上,風水中常據人體的結構將龍脈之真穴分為三種穴,一在頭部,二在臍眼,三在陰部,其具體位置是:“上聚之穴,如孩兒頭,孩子初生囪門未滿,微有窩者,即山頂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臍,兩手即龍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陰囊,兩足即龍虎也?!保ㄇ迕虾蒲┬馁x正解)在清六圃沈新先生地學中即收有一幅以人體之“竅”為原型的風水穴位圖,最能形象逼真地體現這種人、地同類的理念。 由于古代風水學的基礎是建立在中國傳統哲學的陰陽與元氣說之上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將“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思想作為融貫整個風水學的靈魂。古代中國人很早就發現太陽、月亮及28星宿及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以及它們同地球晝夜節令變化和災情間的關系。在古人看來,天地的運動直接與人的生長相關。履園叢話說:“人身似一小天地,陰陽五行,四時八節,一身之中皆能運用,”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人體與宇宙同構。天地分為陰陽,人體亦分陰陽。天地有五星五岳,人體亦有五官、五臟。天分成十天干,表示地球繞太陽轉一圈,人亦對應有十指。地分為十二地支,表示一年月亮繞地球十二圈,人亦對應有十二經筋、十二經別、十二皮部人的整個經絡系統隨著時間的先后,年、月、日、時辰,周期性地氣血流汪,盛衰開合,人應時辰月令,這一切都暗示著我們,人類的出現決不是偶然的,它凝聚著整個宇宙的生命,人體完全是與宇宙相合的,人體之氣與宇宙之氣以交流的?!疤斓囟ㄎ?,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薄疤斓嘏c初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元氣在宇宙天地間回蕩,氣在人體中聚合,人實際上被視為自然生態鏈的一環,與大自然相比,人是渺小的。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動要吻合于自然,要取得與天地自然的合諧相處。因此,要避免在不利于人類生存的氣息與環境中生活,人的建筑活動就要利于自然的合諧。風水說中用氣來解釋自然環境,在人與天地自然環境的關系中,只要按照氣的運動變化規律,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秩序,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合諧,就會獲得平安與快樂,從而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風水選址的基本意義就是為人類尋找適當的居地。而藏著天地間生氣之地域,即為人類生長繁衍的理想居地。概括地說,風水理論的一切具體措施也就是圍繞如何尋生氣之凝聚點,如何迎氣、納氣、聚氣,通過對宇宙天地之氣的迎合、引導和順應,使人體之氣與之產生合諧,從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環境,保證人類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從這種意上看,風水可以說正是使宇宙之氣與人體之氣和合的藝術 風水最重理想環境的選擇,而風水的理想環境主要由山和水構成,其中尤以水為生氣之源。水龍經中說:“穴雖在山,禍福在水?!薄胺蚴癁樯街?,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皆血脈之貫通也?!币驗槭癁樯街牵疄樯街}。山以水為血脈,本身就是有機的。黃帝宅經的觀點更為明確:“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边@里明顯地把宅舍作為大地有機體的一部分,強調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這是風水關于建筑思想的主旨。亦有著非常深厚的哲學底蘊,如管子水地篇說:“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蓖醭湔摵鈺撜f:“天地之有百川也,猶人之有血脈。血脈流動,泛揚動靜。” 中國古代建筑受風水影響最大的就是追求一個適宜的大地氣場,即對人的生長發育最為有利的外環境。這個環境要山青水繡,風調雨順。因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所以,幾乎所有風水環境均講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風水空間結構進行組合。為什幺許多風水地能成為人們修心養性、休養生息的理想場所呢?原因在于其山水組合合理,能給人一種幽雅舒適曠神怕的感覺。從這種意義上講,“地靈人杰”并不是沒有道理的。難怪乎人們會孜孜以求地追求合理組合的山水環境。 人類社會在經歷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大發展”之后,開始對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后果作總結和反思,發現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據棄自然、毀壞自然,將人與自然本應和諧的關系推向了反面,并嘗到了由此而帶來的種種“惡果”,如氣候異常、環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調等等。然而,人畢竟是人,有主觀能動性,能自我調控自己,世界各國圍繞“人與環境”這一命題采取了種種對策。19世紀末,美國出現了“城市美化運動”,英國出現了“田園城市”的思潮,所有的這一切都反映了人們要求與環境和諧、重歸大自然的愿望?!疤飯@城市”一度付諸實踐,其思想啟迪了不少城市規劃學家,大多新的城市設計方案就是從這里受益的。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