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知識點歸納整理.doc_第1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知識點歸納整理.doc_第2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知識點歸納整理.doc_第3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知識點歸納整理.doc_第4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知識點歸納整理.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_上溪小學604班四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四年級上冊知識點概括總結1.大數的認識:(1)億以內的數的認識:十萬:10個一萬;一百萬:10個十萬;一千萬:10個一百萬;一億:10個一千萬;2.數級:數級是為便于人們記讀阿拉伯數的一種識讀方法,在位值制(數位順序)的基礎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級的原則,把數讀,寫出來。通常在阿拉伯數的書寫上,以小數點或者空格作為各個數級的標識,從右向左把數分開。3.數級分類(1)四位分級法即以四位數為一個數級的分級方法。我國讀數的習慣,就是按這種方法讀的。 如:萬(數字后面4個0)、億(數字后面8個0)、兆(數字后面12個0,這是中法計數)。這些級分別叫做個級,萬級,億級。 (2)三位分級法 即以三位數為一個數級的分級方法。這西方的分級方法,這種分級方法也是國際通行的分級方法。如:千,數字后面3個0、百萬,數字后面6個0、十億,數字后面9個0。4.數位:數位是指寫數時,把數字并列排成橫列,一個數字占有一個位置,這些位置,都叫做數位。從右端算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等等。這就說明計數單位和數位的概念是不同的。5.數的產生:阿拉伯數字的由來:古代印度人創造了阿拉伯數字后,大約到了公元7世紀的時候,這些數字傳到了阿拉伯地區。到13世紀時,意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寫出了算盤書,在這本書里,他對阿拉伯數字做了詳細的介紹。后來,這些數字又從阿拉伯地區傳到了歐洲,歐洲人只知道這些數字是從阿拉伯地區傳入的,所以便把這些數字叫做阿拉伯數字。以后,這些數字又從歐洲傳到世界各國。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由于我國古代有一種數字叫“籌碼”,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我國沒有得到及時的推廣運用。本世紀初,隨著我國對外國數學成就的吸收和引進,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推廣使用才有100多年的歷史。阿拉伯數字現在已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數字了。6.自然數:用以計量事物的件數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數 。 即用數碼0,1,2,3,4,所表示的數 。表示物體個數的數叫自然數,自然數由0開始(包括0), 一個接一個,組成一個無窮的集體。7.計算工具:算盤、計算器、計算機。8.射線:在幾何學中,直線上的一點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組成的圖形稱為射線。如下圖所示:8.射線特點(1)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它從一個端點向另一邊無限延長。 (2)射線不可測量。9.直線:直線是點在空間內沿相同或相反方向運動的軌跡。10.線段:線段用表示它兩個端點的字母或一個小寫字母表示,有時這些字母也表示線段長度,記作線段AB或線段BA,線段a。其中AB表示直線上的任意兩點。11.線段特點(1)有限長度,可以測量 (2)兩個端點12.線段性質: (1)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2)連接兩點間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間的距離。 (3)直線上兩個點和它們之間的部分叫做線段,這兩個點叫做線段的端點。 直線沒有距離。射線也沒有距離。因為,直線沒有端點,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無限延長。13.角(1)角的靜態定義具有公共端點的兩條不重合的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公共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 (2)角的動態定義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所旋轉射線的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開始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始邊,終止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終邊 14.角的符號:角的符號:15.角的種類: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決定于角的兩條邊張開的程度,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張開的越小,角則越小。在動態定義中,取決于旋轉的方向與角度。角可以分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負角、正角、優角、劣角、0角這10種。以度、分、秒為單位的角的度量制稱為角度制。此外,還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銳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銳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鈍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鈍角。 16.乘法:乘法是指一個數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說成5個4連加。17.乘法算式中各數的名稱:“”是乘號,乘號前面和后面的數叫做因數,“=”是等于號,等于號后面的數叫做積。 10(因數) (乘號) 200(因數) =(等于號) 2000(積)18.平行:在平面上兩條直線、空間的兩個平面或空間的一條直線與一平面之間沒有任何公共點時,稱它們平行。如圖直線AB平行于直線CD,記作ABCD。平行線永不相交。19.垂直:兩條直線、兩個平面相交,或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20.平行四邊形:在同一平面內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21.梯形:梯形是指一組對邊平行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平行的兩邊叫做梯形的底邊,其中長邊叫下底,短邊叫上底;也可以單純的認為上面的一條叫上底,下面一條叫下底。不平行的兩邊叫腰;夾在兩底之間的垂線段叫梯形的高。22.除法:除法法則:除數是幾位,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前幾位不夠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寫在哪位上面,不夠商一,0占位。余數要比除數小,如果商是小數,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數是小數,要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計算。擴展資料1.“數位”與“位數”、“計數單位”均為意義不同的概念。 “數位”是指一個數的每個數字所占的位置。數位順序表從右端算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等等。同一個數字,由于所在的數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數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時,同一個6,放在十位上表示6個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個百,放在億位上表示6個億等等。 “位數”是指一個自然數中含有數位的個數。像458這個數有三個數字組成,每個數字占了一個數位,我們就把它叫做三位數。198023456由9個數字組成,那它就是一個九位數。“數位”與“位數”不能混淆。 計數單位: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都是計數單位。“個位”上的計數單位是“一(個),“十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十”,“百位”上的計數單位是“百”,“千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千”,“萬位”上的計數單位是“萬”等等。所以在讀數時先讀數字再讀計數單位。2.自然數知識擴展自然數集有加法和乘法運算,兩個自然數相加或相乘的結果仍為自然數,也可以作減法或除法,但相減和相除的結果未必都是自然數,所以減法和除法運算在自然數集中并不是總能成立的。自然數是人們認識的所有數中最基本的一類,為了使數的系統有嚴密的邏輯基礎,19世紀的數學家建立了自然數的兩種等價的理論:自然數的序數理論和基數理論,使自然數的概念、運算和有關性質得到嚴格的論述。一定是整數。用以計量事物的件數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數 。 即用數碼0,1,2,3,4,所表示的數 。表示物體個數的數叫自然數,自然數由0開始(包括0), 一個接一個,組成一個無窮的集體。3.角的其他分類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優角:大于180小于360叫優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銳角、直角、鈍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負角: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而成的角叫做負角。 正角:逆時針旋轉的角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補角:兩角之和為90則兩角互為余角,兩角之和為180則兩角互為補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補角相等。 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個公共頂點且兩個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互為對頂角。兩條直線相交,構成兩對對頂角。互為對頂角的兩個角相等。 還有許多種角的關系,如內錯角,同位角,同旁內角(三線八角中,主要用來判斷平行)!4.平行線的性質(1)兩條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2)兩條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3)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5.平行線的判定(同一平面內)(1)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如果兩條直線同時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5)如果兩條直線同時垂直于第三條直線,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6.垂線性質(1)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 (3)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四年級下冊知識點概括總結1.整數加法(1)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2)在加法里,相加的數叫做加數,加得的數叫做和。加數是部分數,和是總數。(3)加數+加數=和,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2.整數減法(1)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2)在減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已知的加數叫做減數,未知的加數叫做差。被減數是總數,減數和差分別是部分數。 (3)加法和減法互為逆運算。 3.整數乘法(1)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都叫做因數。相同加數的和叫做積。(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4)1和任何數相乘都的任何數。(5)一個因數一個因數 =積;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4.整數除法(1)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2)在除法里,已知的積叫做被除數,已知的一個因數叫做除數,所求的因數叫做商。(3)乘法和除法互為逆運算。(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數。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個數除以0,均得不到一個確定的商。(5)被除數除數=商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5.整數加法計算法則: 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6.整數減法計算法則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數合并在一起,再減。 7.整數乘法計算法則先用一個因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用因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尾就對齊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8.整數除法計算法則先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除數是幾位數,就看被除數的前幾位; 如果不夠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夠商1,要補“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數要小于除數。9.運算順序(1)小數、分數、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運算順序相同;分數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運算順序相同。(2)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運算;兩級運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3)有括號的混合運算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括號外面的。(4)第一級運算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5)第二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10.加法交換律加法交換律的概念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字母公式:a+b+c=(b+a)+c 11.加法結合律加法結合律的概念為: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字母公式:a+b+c=a+(b+c) 12.乘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的概念為: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字母公式:ab=ba 13.乘法結合律乘法結合律的概念為: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 字母公式:abc=a(bc) 14.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為:兩個數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 字母公式:(a+b)c=ac+bc 15.小數:小數由整數部分、小數部分和小數點組成。當測量物體時往往會得到的不是整數的數,古人就發明了小數來補充整數,小數是十進制分數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16.小數基本性質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但計數單位變了。而且,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17.小數的寫法整數部分寫在小數點前,小數部分寫在小數點后,中間用小數點隔開。 18.小數的讀法一種是按照分數的讀法來讀帶小數的整數部分按整數讀法讀;小數部分按分數讀法讀例如:0.38讀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讀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另一種讀法,整數部分仍按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若幾個零重復,不可只讀一個0。例如:0.45讀作零點四五;56.032讀作五十六點零三二;1.0005讀作一點零零零五。19.小數的比較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與整數基本相同,即從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加以比較。因此,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看它們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數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大; 20.小數的性質:(1)在小數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數的大小數不變(2)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發生變化把小數點分別向右移動一位、二位、三位 位,則小數的值分別擴大10倍、 100倍、 1000倍 如果把小數點分別向左移動一位、二位、三位 則小數的值分別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21.小數的近似值:保留小數:按要求在舍去部分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