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河北省高三下學期學業水平選擇性模擬考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5屆河北省高三下學期學業水平選擇性模擬考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5屆河北省高三下學期學業水平選擇性模擬考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5屆河北省高三下學期學業水平選擇性模擬考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5屆河北省高三下學期學業水平選擇性模擬考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2025屆河北省高三下學期學業水平選擇性模擬考試(一)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考古發現,河南裴李崗遺址的房屋,形狀多為圓形、橢圓形,面積大小不等;均有門道,且門道方向不一致;房屋正中心和墻壁周圍有柱洞,房屋內部有灶坑;房屋多經過防潮、保暖處理(燒烤等方法)。據此推知,當時該地()A.氏族間的聯系趨于緊密 B.農耕定居生活較為穩定C.權貴階層的影響力增強 D.聚落布局突出宗族特色【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房屋)形狀多為圓形、橢圓形,面積大小不等”“房屋正中心和墻壁周圍有柱洞,房屋內部有灶坑”“房屋多經過防潮、保暖處理”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河南裴李崗遺址先民的房屋建筑形狀多樣,且設計實用,注重交通、餐飲、防潮和保暖等功能,反映出該地農耕定居生活較為穩定,B項正確;材料只有聚落房屋建筑情況,沒有體現不同氏族間聯系和互動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裴李崗遺址先民的居住情況,沒有強調社會分化和權貴階層的影響力,排除C項;材料沒有公共祭祀、敬神等信息,不能得出聚落布局突出宗族特色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2.漢代在西北地區駐有大量軍隊,朝廷通常采用牒書、舉書等來管理軍隊和處理政務。牒書,“主要用于與人事有關的公文來往,如任免、鞠訊、罪責、債務、傷病、驗問、舉賢等”。舉書,“即舉白書,言對某件事情需查實報告”。這主要緣于漢代()A.基層治理的完善 B.監察體制的優化C.屯田制度的推行 D.中央集權的加強【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漢代在西北駐軍管理中廣泛使用牒書、舉書等公文形式,涉及人事任免、罪責審訊、查實報告等事務,反映了朝廷通過規范化的文書制度對地方軍隊和政務進行直接管控,這一做法本質上是為了強化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控制,確保政令統一,避免地方權力膨脹,符合漢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需求,D項正確;材料中的文書更多是軍隊內部管理,不涉及基層的鄉里組織,同時基層治理的完善不是文書制度的緣由,排除A項;牒書和舉書屬于行政管理文書,與刺史等監察制度因果關系,排除B項;屯田制度雖與邊疆駐軍相關,但文書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強化中央權威,而非單純推行經濟措施,排除C項。故選D項。3.唐朝時期,許多和金銀器造型一樣的陶瓷器橫空出世,其中香爐、碗、盤、瓶尤其之多。在裝飾紋樣和裝飾技法上也對金銀器進行借鑒,浮雕、鏤空等工藝大量用在陶瓷器上,如下圖1、2所示。這可用于佐證唐朝時期()A.中外交流減少民眾生活差異 B.自由雇傭勞動促進生產效率提高C.社會需求推動生產技術進步 D.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開闊工匠眼界【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許多和金銀器造型一樣的陶瓷器橫空出世”“在裝飾紋樣和裝飾技法上也對金銀器進行借鑒”等信息,結合兩幅圖片和所學可知,唐代工匠在制作香爐、碗、盤、瓶等百姓日用陶瓷器皿時,經常借鑒彰顯富足喜樂的金銀器裝飾紋樣和裝飾技法,大量采用時下流行的浮雕、鏤空等工藝,說明社會需求推動了生產技術進步,C項正確;材料沒有強調外來技藝對陶瓷制作的影響,排除A項;據所學,自由雇傭勞動直到明代才出現,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影響工匠眼界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4.據表可知,南宋時期()以事教的童蒙讀物表童蒙讀物朝代著者條目《童蒙須知》南宋朱熹衣服冠履、言語步趨、灑掃涓潔、讀書寫字、雜細事宜《小學》南宋朱熹明倫、敬身《小學詩禮》南宋陳淳事親、事長、男女、雜儀A.理學世俗化的傾向突出 B.“格物致知”思想深入人心C.傳統教化方式發生變化 D.“致良知”的理論開始萌芽【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宋出現理學家朱熹等人編撰的以事教的童蒙讀物,說明南宋時期理學世俗化的傾向突出,A項正確;童蒙讀物是人們學習儒家倫理的資料,是被動的學習,無法反映“格物致知”思想深入人心,排除B項;材料沒有傳統教化方式發生變化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致良知”的理論是明代王陽明創立的,這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5.明清中央王朝十分重視土司承襲問題。《大明會典》對“土官襲替”“土官就彼襲替”“土官襲替禁例”“夷人襲替”等制度規定記載得尤為詳細;《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則對土司承襲、分襲等問題規定得十分具體、明確。這些規定的實行()A.增強了朝廷的統治權威 B.開啟了邊疆內地一體化進程C.緩和了中央與地方矛盾 D.彰顯了改土歸流政策的效果【答案】A【解析】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明清中央王朝對土司承襲問題有詳細且明確的規定。從而可知這些規定有利于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增強了朝廷的統治權威,A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邊疆與內地的一體化進展如何,且“開啟了”表述不準確,排除B項;但材料并未直接體現中央與地方矛盾的緩和,而是中央對于地方長官繼承制度的約束,排除C項;因改土歸流是指改土司制為流官制,是明清時期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廢除土司世襲制度,實行流官統治的政治制度,而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土司承襲制度,并未直接體現改土歸流政策及其效果,排除D項。故選A項。6.19世紀中后期,外國史譯著作大量引入中國。其中有日本學者的史譯著作雖然體例效仿西方,但內容中卻有反對歐洲中心、強調落后民族要奮發圖強等主張,中國士人爭相閱讀。這反映出當時()A.維新變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強國御侮之道受到時人關注C.京師同文館促進了思想啟蒙 D.救亡圖存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19世紀中后期,外國史譯著作大量引入中國,其中有日本學者的史譯著作雖然體例效仿西方,但內容中卻有反對歐洲中心、強調落后民族要奮發圖強,這正是強國御侮思想的體現,中國人爭相閱讀這些著作,也說明當時社會對這一思想的關注和認同,說明當時強國御侮之道受到時人關注,B項正確;材料無法反映維新變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排除A項;材料并未提及京師同文館或其對思想啟蒙的促進作用,排除C項;救亡圖存逐漸成為社會共識中“社會共識”說法夸大,排除D項。故選B項。7.湖北軍政府設有軍醫服務,當時有4個外國人擬在武昌設立醫院,以便病者及傷者之治療,都督黎元洪即時應允。此外,革命軍也自立有醫院數處。有革命軍受傷者25人抬至倫敦教會醫院醫治,紅十字會“救助一切,甚為敏捷可觀,不讓外人”。材料所述狀況()A.樹立了政府的革命形象 B.擴大了民主革命的基礎C.堅定了新軍的革命信念 D.助推了革命形勢的發展【答案】D【解析】據材料“湖北軍政府設有軍醫”“(允許外國人)在武昌設立醫院”“革命軍也自立有醫院數處”“倫敦教會醫院”“紅十字會”紛紛參與救治革命軍人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爆發后,傷員病患可得到及時救治,社會穩定有序,有助于革命形勢的發展,D項正確;外國醫院、教會醫院和紅十字會等參與救治傷患與政府革命形象的樹立無關,排除A項;醫院不是宣傳和鼓吹革命的場所,其醫療行為不能擴大民主革命的基礎,排除B項;外國人、教會和紅十字會設立醫院、行醫治病不是堅定新軍革命信念的動因,排除C項。故選?D項。8.下表為某一時期在不同地區進行的政權建設探索。形式政權建設探索形式一參議會改為人民代表會議,區、鄉人民代表會議的代表一般均由民主選舉產生,實行普遍、直接的選舉形式二暫時推行各界代表會議制,各界代表會是市人民代表會議召開前的臨時政府的協議機構;各界代表除一部分由政府特聘外,主要按行業、黨派和團體推舉該表所述史實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國統區形成了第二條戰線 B.工農革命政權的創建C.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 D.國民革命高潮已到來【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參議會改為人民代表會議”“暫時推行各界代表會議制”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表所述史實出現在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其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C項正確;材料顯示的是的統治區而不是國統區,排除A項;工農革命政權的創建發生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建立蘇維埃共和國,與“人民代表會議”不符合,排除B項;國民革命發生在1924至1927年,排除D項。故選C項。9.1952年6月,在領導下,上海《文匯報》連載了42篇關于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反對美帝國主義細菌戰的主題漫畫,同年7月又開辟了愛國衛生運動的科普專欄。這表明當時()A.國家重視社會輿論的作用 B.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C.社會主義改造的成效顯著 D.醫療機構職能日益擴大【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領導下,上海《文匯報》連載了42篇關于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反對美帝國主義細菌戰的主題漫畫,同年7月又開辟了愛國衛生運動的科普專欄,這表明當時國家重視社會輿論的作用,A項正確;因“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是在1952年底,與本題時間信息不一致,排除B項;本題材料沒有體現社會主義改造及其成效,且兩者時間不符,排除C項;本題材料反映的是社會輿論宣傳愛國衛生運動,與醫療機構職能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0.中國部分城市40年發展情況對比表1984年GDP(億元)2023年GDP(億元)天津281.316737.30煙臺100.010162.46寧波97.016452.80福州46.612928.47青島113.815760.34廣州153.530355.73表中數據的變化主要得益于()A.“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提出 B.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C.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貫徹 D.三線建設的逐步展開【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中共中央進一步決定開放包括表中城市在內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由此可知,表中數據的變化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B項正確;“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提出是在1964年,排除A項;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貫徹是在20世紀50年代,排除C項;三線建設,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中國中西部地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基本設施建設,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1.據考古發現,兩河流域獅子山遺址的宮殿式建筑(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少包含了一座神廟,還備有完整的守衛設施,掌控著物資的儲藏分配。此外,在該建筑遺址還出土了大量印泥。據此可知,當時兩河流域()A.階級分化產生 B.商品經濟繁榮 C.統一趨勢加強 D.文明曙光顯現【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宮殿式建筑(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少包含了一座神廟,還備有完整的守衛設施,掌控著物資的儲藏分配”這些信息表明,當時的社會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管理和組織能力,根據材料“此外,在該建筑遺址還出土了大量印泥”可知,這進一步說明了當時社會交流的頻繁和重要性,印泥作為記錄或認證的工具,暗示了當時可能已經有了較為復雜的文字系統和社會規范,宮殿式建筑、守衛設施、物資管理以及印泥的使用,共同構成了當時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顯示出當時兩河流域文明曙光顯現,D項正確;材料并未直接提及階級分化,排除A項;雖然物資的儲藏分配可能涉及經濟活動,但不足以證明商品經濟的繁榮,排除B項;宮殿式建筑和守衛設施更多反映了社會管理和組織能力,而非統一趨勢,排除C項。故選D項。12.1415年,葡萄牙人征服了摩洛哥,由此直接控制了直布羅陀海峽即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海上要道。1445年,葡萄牙人開始使用更安全更迅速的帆船,航行到非洲的佛得角和塞內加爾的產金地區,開始在這些地區進行黃金、奴隸、胡椒、象牙貿易。由此可知,葡萄牙人的做法()A.開辟了亞歐間的新航路 B.開創了歐非之間的貿易網絡C.準備了遠洋航行的條件 D.中斷了非洲社會發展的進程【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由此直接控制了直布羅陀海峽即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海上要道”“葡萄牙人開始使用更安全更迅速的帆船,遠征到非洲的佛得角和塞內加爾的產金地區,開始在這些地區進行黃金、奴隸、胡椒、象牙貿易”和所學知識可知,葡萄牙人控制戰略要道、改進航海技術(如更安全的帆船)、積累貿易資源(黃金、奴隸等),均為后續更大規模的遠洋航行(如迪亞士繞過好望角、達伽馬抵達印度)準備了條件,C項正確;材料所述時間段,亞歐間的新航路并未開辟,排除A項;歐非之間的貿易網絡自古就有,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非洲社會發展進程的中斷,排除D項。故選C項。13.18世紀,法國學者狄德羅和達朗貝爾在其主編的《百科全書》里勾勒出一個既承前啟后又極富特色的人類知識系統。相對于之前的知識系統,《百科全書》更新的不僅是知識本身,更是組織知識的方式、認識知識的方式。該狀況有助于()A.文藝復興的轉型 B.近代科學的興起 C.宗教改革的深入 D.啟蒙思想的流行【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關鍵信息“18世紀”“法國學者”“《百科全書》里勾勒出一個既承前啟后又極富特色的人類知識系統”“《百科全書》更新的不僅是知識本身,更是組織知識的方式、認識知識的方式”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述狀況有助于啟蒙思想的流行,D項正確;結合時間“18世紀”可知材料不是體現文藝復興的轉型,排除A項;近代科學興起于16——17世紀,排除B項;材料沒有宗教改革深入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14.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海報和宣傳畫成為戰爭宣傳的重要形式,主題一般是一些國家領導人的形象或者是可惡的敵人的形象,在一些征兵海報中則以軍隊和婦女兒童的形象居多,并配有一些醒目的、具有號召力的文字,張貼在各個交戰國的大街小巷。可見,海報和宣傳畫在當時()A.服務于政治軍事需求 B.體現了作戰方式的創新C.著眼于擴大戰爭規模 D.縮小了交戰雙方的差距【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報和宣傳畫被廣泛用于戰爭宣傳,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展示國家領導人、敵人形象以及軍隊和婦女兒童的形象,配以具有號召力的文字,來動員民眾支持戰爭。這些宣傳手段直接服務于政治和軍事需求,旨在增強民眾的戰爭意識和支持力度,A項正確;海報和宣傳畫并不是作戰方式,體現不出作戰方式的創新,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海報和宣傳畫與擴大戰爭規模之間的關系,無法得出選項結論,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交戰雙方的實力對比情況,且僅憑宣傳畫并不能直接縮小雙方的差距,排除D項。故選A項。15.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美國每年收入不到2500美元的家庭,其進款有十分之九花在物品和勞務上;每年收入在10萬美元的家庭,花在物品和勞務上的費用約占進款的一半……擁有大量收入的人,把他們的錢用于投資與投機。這反映了當時美國()A.社會結構出現了新變化 B.通貨膨脹有所緩解C.經濟繁榮背后隱藏危機 D.宏觀調控政策失靈【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美國經濟雖然繁榮,但投資與投機活動猖獗,貧富差距較大,這為之后經濟大危機的爆發埋下了伏筆,C項正確;本題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不同收入家庭的消費與投資情況,無法直接得出“社會結構出現了新變化”的結論,排除A項;通貨膨脹?是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體實際需要,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物價持續、普遍上漲的現象,材料沒有反映當時美國通貨膨脹問題,排除B項;本題材料并未涉及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無法得出“宏觀調控政策失靈”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16.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曾經說過:“柏林不僅是一個地區性問題,它是一個氣壓計。世界政治氣候上,壓力有了任何微小的變化都會反映在這個地區上,雙方都會摩拳擦掌在此進攻或防守對方。”該言論產生的背景是()A.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 B.大國對峙的加劇C.古巴導彈危機的發生 D.第三世界的合作【答案】B【解析】據材料和所學可知,在20世紀50至60年代,柏林危機(如1958年的“最后通牒”和1961年柏林墻的修建)是美蘇爭霸的焦點,赫魯曉夫將柏林比作“氣壓計”,強調國際局勢的微小變化都會通過柏林的對峙體現出來,赫魯曉夫的言論反映了冷戰期間柏林作為美蘇對峙前哨的特殊地位,這直接對應當時美蘇兩大陣營對抗加劇的背景,B項正確;世界殖民體系崩潰與柏林問題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古巴導彈危機發生于1962年,是后續事件而非背景,排除C項;第三世界的合作主要指不結盟運動,也與柏林問題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共52分。第17題12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6分,第20題1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神農所傳止三百六十五種,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蘇恭增一百一十四種,宋劉翰又增一百二十種,至掌禹錫、唐慎微輩,先后增補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種,時稱大備。然品類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乃窮搜博采,芟煩補闕,歷三十年,閱書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書……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厘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標正名為綱,余各附釋為目,次以集解詳其出產、形色,又次以氣味、主治附方。——摘自《明史》卷二百九十九(1)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材料所述典籍的名稱及作者,并說明其歷史地位。(2)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中國古代與材料所述典籍內容或功用類似的另外一部典籍名稱,并對其作簡要評價。【答案】(1)名稱:《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歷史地位:集中藥學知識之大成;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2)【示例】名稱:《唐本草》。簡要評價:反映了中國古代醫藥學家和政府對藥物性能功用的認識;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解析】【小問1】第一小問名稱及作者,根據材料“首標正名為綱,余各附釋為目,次以集解詳其出產、形色,又次以氣味、主治附方”并結合所學明清時期科技成就可知,名稱:《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第二小問歷史地位,結合所學明清時期科技成就可知,集中藥學知識之大成;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小問2】第一小問典籍名稱,結合所學古代科技成就可知,與《本草綱目》所述典籍內容或功用類似的另外一部典籍名稱是《唐本草》。第二小問評價,結合所學從《唐本草》的內容、地位、影響角度分析,如反映了中國古代醫藥學家和政府對藥物性能功用的認識;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表時段及外交主題主要內容古代中國:天朝上國的朝貢外交將國際關系比擬為家庭關系,以“擬血緣原則”處理國際關系;不追求經濟利益,卻承擔經濟損失;建立在嚴格的禮儀規范之上;對藩屬國以“懷柔”為主,充分尊重其領土(完整)和主權,實際控制力不強;結構穩定,和平性、延續性強近代中國:屈膝求和的條約外交每次戰敗后簽訂的條約,逐漸形成了中國近代“條約外交”的依據。一方面政府希望通過執行條約,求得列強的寬恕,維護統治,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和解;另一方面希望利用條約來對列強無休止的要求進行制約,維護自身權益現代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但在具體政策上,經歷了“一邊倒”“反兩霸”“一大片”“一條線”“不結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等調整,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摘編自姚瑤《新中國外交戰略的演進》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答案】【示例】論題:現代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闡述:新中國成立后,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廣泛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新中國成立初期,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體體現為“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三條方針。在這些方針指引下,新中國先后同蘇聯等國建交。1954年6月,中國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準則。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中國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為進一步開展同亞非各國間的友好合作創造了條件,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進展。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現了以與亞非民族獨立國家建交為基本特點的建交高潮。同時,中國逐步沖破西方國家的封鎖。1964年,中國與法國建交,實現了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打開新局面,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到1976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11個。改革開放后,中國遵循和平發展理念,開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路,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綜上,新中國成立后,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制定執行具體的方針政策,取得巨大成功。(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僅供參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題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解析】首先,按要求閱讀材料,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如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等信息,結合所學可歸納出論題“現代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然后,綜合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運用唯物史觀,闡述個人所擬論題,如以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出三大外交方針、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求同存異”方針,20世紀五六十年代積極發展與亞非民族獨立國家、與法國等國建交,20世紀70年代外交打開新局面,改革開放后開展全方位外交和中共十八大以來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等外交成就,說明現代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最后在史實論述基礎上,升華認識,總結規律,如指出新中國成立后,一貫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制定執行具體的方針政策,取得巨大成功等;整個解題過程注意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行會是中世紀英國城市生活的基本組織。在經濟上,行會的職能主要表現在控制入會人員,包括入會時對成員的身份、地域和行業限制,以及成員的晉升限制;行會的商業管轄包括規定商品售賣的時間、地點、價格等;行會還對手工業生產質量和生產規模進行控制。在政治上,行會的作用主要是行會成員能夠成為市政官員,從而參與市政管理。此外,行會還是市民生活的組織管理者。行會作為中世紀工商業者自愿形成的行業共同體,有較多法人式實踐和合作觀念,這實際上是現代公司制度的萌芽。———摘編自李月星《中世紀英格蘭行會職能研究(1100——1400)》等材料二16世紀,同時擁有法律人格和獨立財產的合股公司在英國產生。這是介于貿易行會性質的“規約公司”與現代股份公司之間的“中間形態”,“其準確含義為‘貿易共有公司’”。1633——163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出現海難后,便規定以后參股不應對以前的公司損失擔責。1662年英國議會通過法案,出現了有限責任制。1690年后,英國出現了公司股票交易。1862年,英國通過《公司法案》,現代公司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摘編自張乃和《近代英國公司制度的起源》材料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托拉斯聯合企業,最早的是1879年美國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繼而,一些大型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即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和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于是,國際壟斷組織———跨國公司或多國公司應運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跨國公司得到迅速發展。據統計,到1977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跨國公司就達10000多家。———摘編自伍再陽《公司的起源和發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世紀英國行會的主要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現代公司制度形成發展的主要因素。(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現代公司制度的理解。【答案】(1)特點:是城市治理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經濟、政治、社會等多項職能;具有法人式實踐和合作觀念,成為現代公司制度的萌芽。(2)因素:中世紀行會的培育;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兩次工業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完善;國家立法的保障;等等。(3)理解:現代公司制度萌芽于中世紀;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發展;成為改造社會的重要力量;等等。【解析】【小問1】由材料一“在政治上,行會的作用主要是行會成員能夠成為市政官員,從而參與市政管理。此外,行會還是市民生活的組織管理者。”可得出,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材料一“在經濟上,行會的職能……生產規模進行控制”“在政治上,行會的作用……參與市政管理”“行會是中世紀英國城市生活的基本組織”可得出,具有經濟、政治、社會等多項職能;由材料一“行會作為中世紀工商業者自愿形成的行業共同體,有較多法人式實踐和合作觀念,這實際上是現代公司制度的萌芽。”可得出,具有法人式實踐和合作觀念,成為現代公司制度的萌芽。【小問2】由材料一“行會作為中世紀工商業者自愿形成的行業共同體,有較多法人式實踐和合作觀念,這實際上是現代公司制度的萌芽。”可得出,中世紀行會的培育;由材料二“16世紀,同時擁有法律人格和獨立財產的合股公司在英國產生。這是介于貿易行會性質的‘規約公司’與現代股份公司之間的‘中間形態’,其準確含義為‘貿易共有公司’”。”及所學可得出,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其提供了物質基礎;由材料二“1862年,英國通過《公司法案》,現代公司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和材料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托拉斯聯合企業”“20世紀五六十年代,跨國公司得到迅速發展”及所學可得出,兩次工業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由材料二“1662年英國議會通過法案,出現了有限責任制”及所學可得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完善;由材料二“英國通過《公司法案》”可得出,國家立法的保障等。【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