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2024屆天津市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新石器時期,長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內涵豐富;長江中游的高廟文化,陶器刻畫圖像繁縟復雜,表現天極宇宙觀的主題;西遼河流域的興隆洼文化玉器溫潤,出現對昆蟲羽化蛻變之力的崇拜。由此可知()A.區域間貿易往來促進文化交流B.早期文明具有多樣性的特點C.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D.自然神靈崇拜是文明的主題【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華文化圈內不同區域文明具有一定差異性,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多元特征,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貿易往來,且材料表現不同區域文明的差異性,未能體現文化交流,促進文化交流的方式有戰爭、貿易往來、人口遷徙等,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文化差異,不能得出多元一體這一結論,排除C項;材料中上山文化并未體現出崇拜自然的特征,排除D項。故選B項。2.如圖為四川彭州出土的東漢畫像磚。畫中有一頭戴冠、身著長袍的官員跪坐于房前左側,一只手向前伸出;房前右側,一肩負鳩杖的老者跪在地上,探頭望著前面地上的一只口袋,一赤足短褲者手捧量器,彎腰向地上的袋中倒物。該畫像磚可以佐證當時()A.小農經濟是封建統治的基礎 B.義倉養老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內容C.經濟繁榮是社會優撫的前提 D.優撫制度是國家治理的組成部分【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畫中有一頭戴冠、身著長袍的官員跪坐于房前左側,一只手向前伸出;房前右側,一肩負鳩杖的老者跪在地上,探頭望著前面地上的一只口袋,一赤足短褲者手捧量器,彎腰向地上的袋中倒物。”并結合所學可知,“鳩杖”就是扶手為一只鳩鳥的手杖,在古代,鳩杖為尊老敬老之物,漢代更是以擁有皇帝所賜的鳩杖為榮,漢代為老人賜鳩杖,在我國歷史上形成了一種尊老養老的優撫制度,故優撫制度是國家治理的組成部分,D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古代尊老養老,未涉及小農經濟的內容,排除A項;材料只提到政府對老人的優撫,無法體現義倉養老,排除B項;材料只提到漢代尊老養老的內容,無法體現經濟繁榮和社會優撫之間的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3.兩宋以前的農民主要是均田制下的自耕農和地主莊園內的部曲,《唐律釋文》解釋:“隨主屬貫,又別無戶籍,若此之類,名為部曲。”宋代以后,部曲逐漸發展為佃農,并作為客戶成為國家的“編戶齊民”,與主戶取得了平等的戶籍。最能說明這一變化的是()A.土地私有制得到發展 B.農業雇傭關系逐漸普及C.客戶的社會地位提高 D.傳統經濟關系發生突破【答案】D【解析】材料中由部曲發展到客戶,發生的變化是租佃制的發展,部曲逐漸成為佃農,同時成為國家的“編戶齊民”,這根本上反映的是傳統經濟關系的突破,D項正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情況在材料中沒有提及,排除A項;根據材料“戶籍上與主戶”可知,兩者之間的關系為租佃關系,而非雇傭關系,排除B項;材料主旨為“租佃制的發展”,而“客戶的社會地位”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4.明清兩代對大運河漕船的規格、數量以及維護都有具體的要求。如要求漕船要用材質良好的楠木、杉木制作,標準長度為16米左右。明代設立總督河道衙門,長官為總督河道,清代改稱“河道總督”,是管理漕運河道的最高軍政長官。以上史實表明了()A.清朝對南方統治不斷加強 B.政府維持漕運成本巨大C.明清國家運輸體系趨于完備 D.國家對東南財賦的重視【答案】D【解析】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明清重視對大運河漕船和漕運河道的管理,這是因為國家財政仰仗于漕運將南方的財賦運往北方,說明國家對東南財賦的重視,D項正確;材料只提到明清兩代對漕運的管理,無法得出清朝對南方的統治不斷加強,排除A項;材料只提到漕運管理,無法得知成本巨大,排除B項;漕運只屬于國家運輸體系中的一種,無法得知趨于完備,排除C項。故選D項。5.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中國民間資本創辦經營的出版機構興盛。其中,文明書局以開通民智為主旨,以出版教科書著稱;廣智書局志在維新,所出圖書多屬變法、變政之類;教育世界志在振興教育;湖北法政編輯社所出皆為法學書籍等。這反映了清末()A.文化出版業實現私有化經營 B.社會危機加快思想覺醒C.文化領域形成自由爭鳴局面 D.維新變法觀念日益強化【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內外危機加劇,促使民間知識分子從“開通明智”“維新”“振興教育”“法學”中探尋出路,思想加快覺醒,B項正確;題干只涉及民間資本興盛,未提及官營出版業的私有化,排除A項;晚清政府并未放棄對思想文化的管控,“自由爭鳴”無法實現,排除C項;19世紀末,戊戌變法失敗后,維新變法觀念有所減弱,民主革命觀念增強,排除D項。故選B項。6.下圖為刊載于民國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新聞報》漫畫《一意進行》。對該圖解讀正確的是()A.揭露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野心 B.表達國人維護共和制的決心C.折射出政黨政治的艱難曲折 D.諷刺軍閥混戰破壞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據材料“民國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可知,時間是1913年12月27日,畫面中“內閣”“國會”“政治”都被車輪碾壓而飛濺,漫畫在諷刺袁世凱在推行獨裁統治、解散國民黨、破壞國會和內閣,說明民主政治遭到嚴重破壞,揭示出政黨政治的艱難曲折,C項正確;袁世凱復辟帝制是在1916年,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共和制被破壞,沒體現國人維護共和制的決心,排除B項;軍閥混戰是在1916年后,排除D項。故選C項。7.1931年,閩浙贛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府在江西德興蘇區設立了四大對外貿易處,履行“管理并監督蘇區與非蘇區的貿易,流通蘇區與非蘇區的經濟”的職能,落實“保護貿易自由,準許外商經商”的政策。該做法旨在()A.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 B.貫徹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C.探索統一戰線新路徑 D.改變農村的小農經濟結構【答案】A【解析】據材料“四大對外貿易處,履行‘管理并監督蘇區與非蘇區的貿易,流通蘇區與非蘇區的經濟’的職能,落實‘保護貿易自由,準許外商經商’的政策”和所學可得出,設立對外貿易處的做法有利于根據地經濟發展,緩解國民黨對革命根據地經濟封鎖帶來的經濟困難,目的在于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A項正確;貫徹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并非該做法的主旨目的,排除B項;該做法涉及的是經濟貿易管理,不是統一戰線,排除C項;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沒有改變農村的小農經濟結構的意圖和政策,排除D項。故選A項。8.1937年7月31日,《盛京日報》(日本輿論宣傳工具)宣稱,“今日外蒙與新疆,悉為蘇俄所掩有……現在蘇俄雖困于內江,其赤化世界之雄圖未曾放棄”,認為中國聯蘇容共,向歐美帝國主義國家求援,反而傷害了亞洲同胞的感情。這一言論意在()A.抨擊中共聯絡蘇聯的做法 B.掩蓋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C.揭露歐美控制中國的行徑 D.控訴國民政府的退讓政策【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盛京是沈陽的舊稱,1937年東北被日本所控制,《盛京日報》為日本輿論宣傳機關,報中指責蘇聯、中國、歐美國家,是在為日本侵華尋找借口,掩蓋其獨占中國的野心,B項正確;抨擊中共、蘇俄知識是《盛京日報》的借口,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項;日本揭露歐美的行徑只是為自己侵華尋找借口,并不是目的,排除C項;日本控訴國民政府聯蘇容共,向歐美求援,只是其侵華的一個借口,排除D項。故選B項。9.1954年,中國對亞非新興國家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帝國主義附庸國”“資本主義國家”等稱呼,而是改用如表所示的稱呼。中國對亞非新興國家的新稱呼項目新稱呼新稱呼的標準第一類“東方國家”“亞非國家”地理位置第二類“獨立自主國”“半獨立自主國”國家主權獨立程度第三類“中間國家”“中立國家”“第三世界集團”同冷戰中兩大陣營的關系上述調整()A.順應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 B.推動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擴大C.構建了利于和平發展的外交話語 D.提升了不結盟運動的影響力【答案】C【解析】據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1954年中國對新興國家的稱呼進行調整,敵對色彩淡化變得友善平等,說明當時中國積極調整對外策略,注意外交用語,C項符合題意;多極化是指形成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各種力量相互制衡的趨勢日益明顯,材料只是強調中國對新興國家的用于發生變化,未涉及實力的變化以及對兩極格局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涉及對亞非新興國家稱呼的變化,未涉及社會主義國家數量的增減,排除B項;1961年第一屆不結盟運動會議召開,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0.下圖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城鎮化的歷史進程。由此可知,當時中國()A.城鎮化呈持續穩定增長趨勢 B.綜合國力提升有利于城鎮化C.對外開放直接推動了城鎮化 D.城鎮化發展離不開體制創新【答案】D【解析】讀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城鎮化的發展受到當時經濟體制的影響,在計劃經濟階段陷于停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城鎮化獲得高速發展,D項正確;在1949—1977年計劃經濟階段,城鎮化發展停滯并有下降趨勢,沒有體現“持續穩定增長趨勢”,排除A項;材料反應的本質問題是經濟體制改革與城鎮化的關系問題,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直接推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11.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阿茲特克人國家都城附近有很多廣場,是開展貿易的集市場所。城北有一個大集市,每天參與交易的有6000多人,貿易大都是以物換物,交易貨物有金銀珠寶、石器、貝殼、羽毛、糧食、蔬菜、水果、酒、糖、木炭、陶罐、陶壺、花瓶、鳥皮等。這可以用于說明阿茲特克人國家()A.農業和手工業商品化生產具有一定規模B.都城是全國經濟和交通中心C.耕地面積的擴大保證了農業生產的收益D.廣場兼具政治與經濟的職能【答案】A【解析】據材料“特諾奇蒂特蘭(阿茲特克人國家的都城)附近有很多廣場,這些廣場都是開展貿易的集市場所”可知,阿茲特克人國家農業和手工業商品化生產具有一定規模,A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都城是全國經濟和交通中心,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擴大耕地面積,C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阿茲特克的廣場具有政治職能,排除D項。故選A項。12.1619年,英國國王授予溫·布德殖民地煙草采購專利權。同年宣布,國王將煙草的采購和運輸權集中到有能力管理煙草的專利者手中,其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購進煙草,若有違者,一經發現,將沒收之。此舉旨在()A.積累資本發展產業革命 B.重商富國爭奪霸權C.控制私有經濟強化王權 D.規范商業競爭秩序【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英國將煙草的采購、運輸等權力集中到專利者手中,實行專賣,其目的是將煙草種植與銷售主動權掌握在自己人手里,以達到重商富國爭奪霸權,B項正確;產業革命即工業革命,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中后期,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是將煙草種植與銷售主動權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而非強化王權,也不是規范商業競爭秩序,排除C項和D項。故選B項。13.如圖是選自1543年外科醫生維薩里出版的《人體的構造》一書中的插圖,插圖的注釋為“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拯救人類,否則一切事物都將面臨死亡”,這一插圖和言論反映了當時()A.天主教對人們的思想控制束縛 B.追求個性自由解放的時代要求C.倡導理性積極探索新知的觀念 D.黑死病流行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維薩里是16世紀歐洲著名的醫生和解剖學家,近代人體解剖學的創始人,他的《人體的構造》一書把醫學建立在解剖學生理學的基礎上,成為了近代醫學革命,也是近代科學革命的標志之一。題干插圖為沉思的骨骼,插圖注釋主張人應該勤于思考,反映倡導理性、科學、求知的觀念,C項正確;材料主旨是16世紀醫學家維薩里提倡科學思考和研究,而非天主教控制思想、打擊“異端”,排除A項;材料主要講提倡理性思考,而非個性解放,排除B項;題干中的人體骨骼插圖與維薩里研究人體解剖學有關,而非象征黑死病帶來的死亡,排除D項。故選C項。14.1946年2月,美國駐蘇聯大使館代辦向華盛頓發回一封8000字的“長電報”,提出美國要依靠實力抵制蘇聯的擴張,同時又不會引起美蘇之間全面軍事沖突的主張;同年9月,蘇聯駐美國大使向莫斯科發回長篇報告,斷定美國戰后對外政策的特征是謀求世界霸權,將蘇聯視為其通往世界霸權道路上的主要障礙。由此可見,美蘇雙方()A.戰時盟友關系開始解體 B.由大國合作轉為對抗C.形成全面冷戰對峙局面 D.逐步形成美蘇兩極格局【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結束后不久,美蘇外交官均在報告中強調對方的敵對和威脅,提議政府采取措施應對,反映出美蘇雙方國家利益的分歧,說明兩國從二戰中的合作轉為了對抗,B項正確;材料不能證明是“開始”,排除A項;美蘇形成全面冷戰對峙局面是在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之后,排除C項;直到1955年華約建立,美蘇兩極格局才最終形成,排除D項。故選B項。
15.《十三行史料展》記述“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廣州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這里擁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環球貿易航線。……客觀上造就了一個時期里著名的中西貿易中心和廣州歷史上令世人矚目的經濟文化的輝煌時代。”鴉片戰爭前夕廣州十三行的興盛更能反映出A.中國商品具有貿易優勢 B.當時的中國是世界市場的中心C.閉關鎖國政策不具有絕對性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材料“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廣州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可以看出這一時時期世界各地商品交往頻繁,反映了世界市場逐漸的形成,D項正確;材料只反映了十三行貿易繁榮,但未體現中外貿易誰占據優勢,排除A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當時世界各地之間不斷加強,體現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但不代表當時的中國是世界市場的中心,排除B項;依據所學可知,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因此十三行的興盛不能證明閉關鎖國的不絕對性,排除C項。故選D項。二、材料分析題(3大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宋年間,僅黃河中下游地區就發生決口事件達89次之多,受災范圍涉及今河南、陜西、河北、山東等省。為此,北宋政府高度重視黃河治理工作,曾屢次號召朝野人士進行討論研究,群臣和皇帝本人都曾提出了不少頗有見地的治理建議和方案并付諸實踐,如“詔河北轉運司計塞河之備”;就地取材,利用各種薪柴竹石為骨架,然后加上黃土進行填塞混合做成河堤以提高河堤的穩固性;“藉林木固護堤岸,廣行種植,以壯地勢";使用帶有機械力量的地龍爪和浚川杷;利用完備的考課和獎懲機制,迫使官員認真對待治河問題等。——摘編自戴龐海、陳峰《北宋政府治理黃河的主要措施》材料二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河南決口,導致山東、直隸、河南三省相繼受災。堵筑決口所需甚巨,“多者千余萬.少亦數百萬”,清政府治河經費有限,加之部分官員貪污腐敗,故“著直隸、河南、山東各督撫飭令地方官更疏浚積潦,凱切曉諭紳民等量力捐貢”。此舉拉開了晚清新河道由地方治理之序幕……地方官紳積極治河,自行籌措治水經費等。在基層官紳與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民地可耕,漸能復業”。盡管如此,由于基層官紳囿于局部利益,治水實踐無法形成有計劃的系統水利工程,導致所筑堤埝多“尺寸較卑,未能連貫”。——摘編自賈國靜、王鳳青《選擇的無奈:晚清黃河治理地方化探析》(1)根據材料一,概括北宋治理黃河水患的根本目的及措施。(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晚清黃河治理地方化的原因及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黃河治理的認識。【答案】(1)根本目的:確保黃河沿岸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的穩定與安全。(僅作答維護統治只給一半分,需根據材料強調地域)措施: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討論治理;設立專門官員,官員疏通水道;修筑混合河堤,加固河堤;植樹護堤;利用機械力量疏浚河流;明確官員責任,嚴格考核。(2)原因:內憂外患,中央政府無暇顧及;災害頻仍,治河經費不足;官員貪污腐敗,河道得不到及時疏浚;地方督撫勢力上升。(任答三點即可)影響:有一定的效果,但無法形成連貫的、有計劃的治理系統。(3)認識:黃河治理具有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中央與地方協調配合,共同推進治理;要建立連貫、系統的水利工程。(兩點)【解析】【小問1】材料表明“北宋年間,僅黃河中下游地區就發生決口事件達89次之多”和“北宋政府高度重視黃河治理工作”再結合所學可知根本目的是確保黃河沿岸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的穩定與安全。本題第二小問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北宋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曾屢次號召朝野人士進行討論研究,群臣和皇帝本人都曾提出了不少頗有見地的治理建議和方案并付諸實踐”可知措施是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討論治理;根據材料“詔河北轉運司計塞河之備”可知措施是設立專門官員,官員疏通水道;根據材料“就地取材,利用各種薪柴竹石為骨架,然后加上黃土進行填塞混合做成河堤以提高河堤的穩固性”可知措施是修筑混合河堤,加固河堤;根據材料“藉林木固護堤岸,廣行種植,以壯地勢”可知措施是植樹護堤;根據材料“使用帶有機械力量的地龍爪和浚川杷”可知措施是利用機械力量疏浚河流;根據材料“利用完備的考課和獎懲機制,迫使官員認真對待治河問題等”可知措施是明確官員責任,嚴格考核。【小問2】根據材料“黃河在河南決口,導致山東、直隸、河南三省相繼受災”和“政府治河經費有限”可知原因是災害頻仍,治河經費不足;根據材料“加之部分官員貪污腐敗”可知原因是官員貪污腐敗,河道得不到及時疏浚;從內憂外患角度分析原因是內憂外患,中央政府無暇顧及;從地方權力上升角度分析原因是地方督撫勢力上升。本題第二小問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晚清時期。根據材料“在基層官紳與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民地可耕,漸能復業’”和“由于基層官紳囿于局部利益,治水實踐無法形成有計劃的系統水利工程”可知影響是有一定的效果,但無法形成連貫的、有計劃的治理系統。【小問3】從黃河治理的長期性角度分析得到的認識是黃河治理具有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從中央與地方角度分析認識是中央與地方協調配合,共同推進治理;從連續性角度分析認識是要建立連貫、系統的水利工程。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紀的經濟大變動,為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提供了動力。又正是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為18世紀的工業革命創造了基本的社會條件。——據成德寧《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與結構變遷》材料二1864年美國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過了《鼓勵移民法》。由于美國采取了多種鼓勵自由移民的優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斷地來到美國。據統計,在1850—1940年,大約6000萬人離開歐洲,其中約一半去了美國,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地區。——據帕爾默《工業革命——變革世界的引擎》等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出現新的國際移民浪潮,在20世紀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動之盛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聯合國的數字表明,全球移民總量從1965年的7500萬增長到1990年的1.2億。這一時期,移民的流向發生根本性逆轉,主流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移居。而勞動移民成為移民主體,其中高素質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移民成為突出現象,同時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難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為主體的廉價勞動力移民群體。——據李其榮《經濟全球化與國際人口遷移》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世界經濟大變動的具體表現。分析工業革命對英國社會流動產生的影響。(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這一時期歐洲人移民美國的原因,并概述這一時期歐洲移民對世界發展的積極影響。據材料三,概括二戰后國際移民新浪潮的特點。【答案】(1)具體表現:新航路開辟,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歐洲社會出現“商業革命”;黃金、白銀大量流入歐洲,加速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影響: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工業資產階級日益壯大,并推動了議會改革;無產階級生產生活環境惡劣,工人運動興起。(2)原因: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結束,歐洲產生大量剩余勞動力;新型交通工具的發明,為移民提供了便利;《鼓勵移民法》的通過,為移民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歐洲社會局勢動蕩,美國相對穩定,推動了歐洲人移民美國。積極影響:為世界各地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傳播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特點:移民的主流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移居;移民的主體是勞動移民。【解析】【小問1】第一小問表現,根據材料一“16世紀的經濟大變動”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隔絕的狀態,各地文明開始交匯融合,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經濟的變動,引起了商業革命,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日益增多,商業經營方式發生變化,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也引起了價格革命,黃金、白銀大量流入歐洲,造成物價上漲,從事商品生產的資產階級實力上升,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材料一“又正是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為18世紀的工業革命創造了基本的社會條件”并結合所學可知,英國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工業發揮的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革命促使社會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工業資產階級要求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推動了英國議會改革;無產階級發展壯大,為改善經濟和政治條件,工人運動興起。【小問2】第一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二“1864年美國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過了《鼓勵移民法》。由于美國采取了多種鼓勵自由移民的優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斷地來到美國”說明美國政府的移民政策有利于大量移民進入美國。再結合所學可從當時歐洲政局動蕩,美國相對穩定,推動了歐洲人移民美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后,歐洲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美國廣闊的市場需要大量勞動力;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交通工具的革新,為移民提供了便利。第二小問積極影響,根據所學可從歐洲移民把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帶到了世界各地,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把資產階級的民主科學等思想帶到各地等方面考慮。第三小問,根據材料三“這一時期,移民的流向發生根本性逆轉,主流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移居。而勞動移民成為移民主體,其中高素質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移民成為突出現象,同時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難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為主體的廉價勞動力移民群體”可得出移民的主流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移民,移民的主體是勞動移民。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全球城市是世界經濟組織結構的重要節點,是經濟管控、生產與貿易、信息交流與文化傳播以及政治權力的樞紐。如表是公元前400年—元1800年全球城市發展的時間軸線。公元前400年—公元1800年全球城市發展時間軸線公元前400年公元前200年絲綢之路與羅馬浪潮公元元年200年400年600年800年1000年1200年商業經濟浪潮1400年后哥倫布時代1600年重商主義浪潮1800年雅典
長安
長安開封北京
羅馬
倫敦
倫敦
倫敦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布爾
威尼斯
阿姆斯特丹——摘編自【英】格雷格·克拉克《全球城市簡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表中任選一個城市或補充一個新的城市,簡述其成為全球城市的主要因素。(要求:列出所選城市,不限于題目所給時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漢唐時期,長安成為全球城市。因素:長安是漢唐時期的政治中心,也是當時的經濟中心,具有強大的區域經濟影響力。漢唐時期的大一統給對外貿易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支持,農耕經濟的高度繁榮為對外貿易的興盛奠定了基礎。工商業的發展也大大提升了長安的經濟實力,手工業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而且遠銷海外。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發展,長安作為絲路貿易的東方起點具有強大的輻射能力,推動了中國的手工業技術、思想文化向世界的傳播,故長安在漢唐時期成為重要的全球城市。綜上所述,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和貿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籃球裁判員考試分析與試題及答案
- 無人機與周邊環境協調飛行試題及答案
- 足球裁判員考試重難點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24年籃球裁判員考試成績評估與試題答案
- 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協議書(2篇)
- 無人機航拍行業現狀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足球裁判員等級考試的反思與成長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體育經紀人考試備考策略試題及答案
- 模具設計市場需求變化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國劍桿花筘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廣東韶關南雄市衛生健康局下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67人歷年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商鋪租賃代理服務合同(含獨家代理權)
- 搶救病人護理書寫規范
- (完整版)中醫醫院醫療設備配置標準(2012年)
- 高壓配電室操作規程(3篇)
- 2025護坡護岸施工及驗收規范
- 2025加壓水洗法沼氣制備生物天然氣技術規范
- 工程項目不可抗力補充協議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課件
- 實驗室智能化設備的技術發展與趨勢
- 電廠化驗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