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云南省丘北二中高考歷史三模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相關數據。表格數據反映了當時中國項目工業增值農業增值糧食(億噸)計劃值14.7%4.3%1.9完成值18%4.5%1.95A.著手國民經濟恢復任務B.優先發展重工業C.制定的經濟目標較為穩妥可靠D.發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相結合2.20世紀70年代初,國家批準“四三方案”(因計劃用外匯43億美元),從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引進先進成套技術設備,興建了二十多個大型工業項目,至1982年全部投產,成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該材料主要表明A.對外開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拉開中國與西方往來序幕C.外交環境影響經濟的發展 D.“左”傾錯誤得到徹底糾正3.下表是漢代某一個階段關于三個青銅器的銘文記述。作為史料,這些銘文可以用來研究漢代出處銘文《元和四年壺》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黃陽君作。宜子孫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永和鐘》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辰造□□□鐘,重□□斤。直(值)錢七千二百。宜用《延熹鐘》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鐘,廿二斤。直(值)錢二千四百。大吉□□富貴宜田家□意□長生A.官營手工業生產規模B.鹽鐵官營的實施狀況C.手工冶金的生產技藝D.國家賦稅的征收情況4.如圖是近期出版的有關上海的歷史書,該書所記內容上限應始于A.崧澤文化 B.西周分封 C.上海設縣 D.上海筑城5.蘇聯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表蘇聯官方估計西方估計蘇聯學者估計8978—8959年8.87.56.78958—8957年5.75.95.58955—8969年6.87.85.88968—8967年7.66.96.78965—8989年5.67.68.98988—8987年6.59.59.5——(據E.埃里克森8969—8999
年的蘇聯》)據表可知()A.蘇聯學者的估計結果最為可信 B.西方對蘇聯的經濟遏制不斷加劇C.斯大林模式的優越性完全喪失 D.科技革命倒逼國家戰略適時調整6.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科舉考試時務策試題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備考、舟師御敵、團練鄉勇、火攻制度、海道羅針、平海綜要。這反映出當時科舉考試A.表現出關注現實的求變意識 B.全力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服務C.追求社會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標志著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啟動7.史書有不同的體裁,不同的體裁又有不同的特征。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的體裁特征是A.以事件為中心B.以人物為中心C.以年代為中心D.以制度為中心8.下列事件被譽為“讓上帝回歸教堂”的西歐社會改革運動是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啟蒙運動 D.新航路開辟9.“天下斷無殺人放火之義民,國家豈有倚匪敗盟之政體?”“今茲議約,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念列邦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后追思,慚憤交集。”以上兩段文字均選自《罪己詔》,其發布者應是:A.道光帝 B.咸豐帝 C.同治帝 D.光緒帝10.1877年,洋務派官員馬建忠在歐洲留學期間致書李鴻章,指出:“各國吏治異同,或為君主,或為民主,或為君民共主之國,其定法、執法、審法分而任之,不責于一身,權不相侵,故其政事綱舉目張,粲然可觀。”這表明馬建忠A.認同西方政治體制 B.提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C.堅持“中體西用”思想 D.主張立足國情選擇政體11.以下思維導圖反映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A.帝國主義世界范圍的統治秩序B.世界格局穩定、經濟文化繁榮C.兩種社會制度并存、共同發展D.世界現代史從繁榮走向了動蕩12.地理大發現之后,新舊大陸間糧食作物的互相傳播,為全球范圍內的交流提供了物質基礎;經濟作物的種植與貿易,則促進了各地商業的發展和白銀的跨洲際流動,各大洲紛紛成為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材料反映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基本形成 B.資本成為全球化的主要動力C.農業變革推動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開辟改變了經濟結構13.在《共產黨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難抑興奮激動的心情說:“今天我寫這個序言的時候,歐美無產階級正在檢閱自己的戰斗力量,它們第一次在一個旗幟下動員成為一個軍隊,以求達到一個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說明A.馬克思主義成為工人運動的指導理論 B.無產階級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政治訴求C.歐洲各國正在籌備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D.各國工人組織已建立穩固統一的聯盟14.新史學倡導者魯濱遜強調:“(歷史)可以被用來解除對各種生疏不明情況的迷惑……這并不是因為我們的過去會給我們提供行動的先例,而是因為我們充分理解了過去,便可以充分的理解現狀,我們的行動就是建立在這樣基礎上面的。”他認為學習歷史的主要目的是()A.“復原”過去,指引未來 B.鑒于往事,資于治道C.理解現實,把握發展方向 D.加強對人們的思想控制15.有學者指出,歷史早期的政治體制依然已包含著某些因素,得以在戰國時代孕育出變法運動,并在秦朝取得了最大成功,為延續兩千年統一帝國的大廈,奠定了基石和骨架。材料中的“最大成功”是A.廢除血緣宗親和貴族政治 B.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C.變革王位繼承和選官制度 D.確立了君權神授和等級秩序16.1997年德國稅制改革方案規定,從1999年起,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從53%降到38%,最低稅率為13%;企業營業所得稅最高稅率從45%降到40%,1年后再降到35%。將對節假日加班工資征稅,并對失業金、病假補貼等征稅50%.據此可知,改革旨在A.贏得政治選舉 B.調整社會福利 C.改善貧富差距 D.推動經濟增長17.表中國鄉鎮企業行業分布表(單位:萬個)年份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飲、服務業14821.282.423.384.385.0114886.287.3243.389.3366.6表中的數據變化說明,這一時期我國A.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B.城鄉一體化逐步實現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D.工業結構趨于合理18.“(漢惠帝時)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至“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同時,“弛山澤之禁”,“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于是出現了“富商大賈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榮景象。由此可見,這時期A.商人政治地位逐漸提高 B.重商政策推動經濟繁榮C.政府放棄鹽鐵官營制度 D.國家干預促進商業發展19.中國古代農民的實際負擔,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賦稅征課額,歷史上賦役歷來就有“明稅輕、暗稅重,橫征雜派無底洞”的弊病。這一弊病根源于A.農業社會以農為本的經濟理念B.農耕經濟時代小農經濟的脆弱C.專制王權之下法治精神的匱乏D.傳統文化重義輕利的價值追求20.歐洲中世紀后期在教會神學的籠罩下產生了大學的世俗教育。出現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是A.教會勢力的減弱 B.城市經濟的復興C.傳統教育的崛起 D.更好地傳播神學21.下表反映了秦漢時期山東部分地區郡縣設置情況秦漢時期山東部分地區郡縣設置情況表古國始封國都今地存滅始置州郡縣時期莒少昊后贏娃國,周武王封之于莒。莒縣歷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戰國時滅于楚。秦因置(莒)縣薛黃帝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為候。藤州市東薛城歷夏商西周,至戰國滅于齊。秦因置郡,西漢廢郡為縣。魯用武王封弟用公旦于曲阜。曲阜市歷西周春秋,戰國為楚所滅。西漢置縣屬魯國,西晉始置郡。單有虞氏舜帝師所封。單縣春秋時為魯單父邑西漢因置單父縣對表所反映的情況的合理解釋是A.姬姓是西周時期分封的主體B.秦漢郡縣往往沿襲先秦古國國名C.兼并戰爭嚴重破壞先秦文明D.以郡統縣的傳統發端于秦漢時期22.下圖是各種器物開始在人類生活中出現的過程,對照歷史發展,圖中(丁)最可能出現在A.夏代 B.商朝 C.西周 D.東周23.美國作家斯托夫人于1852年發表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塑造了慈愛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順從、堅忍并忠心于白人主人的湯姆叔叔。當年在美國本土便銷售出了三十萬冊,林肯接見斯托夫人人時,說道:“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據此可知這一小說()A.成為美國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 B.是美國歷史上最優秀的文學作品C.得到美國總統林肯的高度贊揚 D.喚起美國社會對黑人奴隸的關注24.鴉片戰爭后,中國政府認為,“領事裁判權”實際是用“以夷制夷”的好辦法讓洋人自己管理自己;認為“協議關稅”是通過關稅包干性質的固定稅率,來減少中外通商沖突和增加清廷財政收入。這表明當時的中國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國家 B.逐步卷入世界市場C.在外交上取得較大主動 D.缺乏近代外交觀念25.粱啟超在小說《新中國未來記》中構想出一個“文學之盛,國力之富,冠絕全球”“黃白兩種人權利平等、互相親睦”的國家形象。據此可知,粱啟超的小說A.回應了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 B.成為宣傳維新思想的主渠道C.帶有明顯的空想主義色彩 D.體現了國人對專制的反抗26.《全唐詩》云:“浪沒貨魚市,帆高賣酒樓”、“揚州喧喧賣藥市,浮俗無由識仙子”、“錦江風散霏霏雨,花市香飄漠漠塵”。上述詩句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唐代A.坊市界限打破 B.草市普遍出現 C.商稅收入增加 D.專業市場形成27.如圖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歷史事件,這一事件標志A.革命統一戰線局部破裂 B.北洋軍閥統治基本推翻C.國民革命運動徹底失敗 D.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28.下面為唐朝三省的位置圖(太極宮為皇宮)。由圖中信息可推知,唐朝A.尚書省在三省中權力最大 B.三省之間的橫向聯系較松散C.三省體制能有效制約皇權 D.中書門下兩省輔助皇帝決策29.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事件發生在19世紀初英國倫敦普通低層婦女瑪麗身上可能性最小的是A.每天要到附近的工廠上班 B.聽說有一部已經實施的《工廠法》C.十歲的兒子找了一份工作 D.每天用電烤箱為家人準備面包等晚餐30.法國畫家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于1872年創作油畫《希望》:在原野中的荒涼廢墟上,一位身著白衣的美麗少女,手執一綠色的橄欖枝(生命與和平);背景為一片蔚藍的晨曦(美好的未來)。該作品A.具有象征主義的特點 B.尤其突出理性的精神C.注重光色的瞬間變化 D.表現手法怪誕且夸張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927年2月,盧作孚到北碚出任峽防團務局局長,該局管轄江(北)巴(縣)壁(山)合(川)四縣團務,局址設在北碚,也稱北碚峽防局。后來,他即以北碚作為基地,利用峽防局和由其擔任總經理的民生實業公司,在嘉陵江三峽地區從事鄉村建設的理論探究和社會實踐。由于當地是抗戰大后方,在其他地區鄉村建設運動受日本侵華戰爭影響而陷入停頓之時,盧作孚推行的鄉建運動卻仍然能夠得以繼續進行。另外,與其他地區相比較,盧作孚從事鄉村建設的突出特點,是力圖建構一個別具特色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交通建設為先行,以鄉村城市化為帶動,以文化教育為重點的‘鄉村現代化’建設模式”。他為之付出了極為艱辛的努力,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摘編自朱英《中國近代史十五講》(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盧作孚發起的鄉建運動順利開展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述盧作孚的歷史功績。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古代學者關注天下興亡與國家盛衰,追求在現實社會中建功立業。他們以學術研究為國家與社會服務,不做為學術而學術的純理論研究。儒家總結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經緯世宙之跡,而非托于空言”,成為學者從盛衰興亡中探討治國之道,實現經世致用的思想淵源。他們根據時代環境與社會現實的需要,針對治國興邦的各種問題展開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為價值判斷的標準,反映崇尚實際、注重實效的實用理性。——摘編自龐天佑《論儒家思想與中國古代學者的人文精神》(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人文精神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人文精神特點的成因。33.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唐寅,字伯虎,明中葉杰出的畫家、文學家。唐寅曾遭科考案牽連,痛感社會黑暗。為了排遣胸中煩悶,他遠游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領略湖山之勝。唐寅的繪畫,初學“院派”畫家周臣,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工,筆墨精細,形象真實。后師法宋元以來諸名家,以詩畫來表現自己的感情,寄托逸花吐云般的英氣。唐寅的詩歌,初學唐人,“多凄怨之詞”,“不計工拙,興寄爛漫”,風采斐然,消極自放,卻飽含著辛酸的人生感受。他還出入秦樓楚館,放浪形骸,以盡量享受短暫的人生,在“半醉半醒”的生活中,冷眼世事,孤傲不羈,“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晚年,唐寅還歸心佛教,從色空觀與人生夢幻說中尋求寄托。唐寅的一生,懷才不遇,但卻以詩畫為明代的文化作出了貢獻,后人把他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共推為畫家“吳門派”的四杰,視為重振和發展文人畫的大家。——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寅詩畫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唐寅詩畫風格形成的背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1949年到1952年,我國著手國民經濟恢復任務,排除A;材料沒有反映優先發展重工業的信息,排除B;一五計劃的計劃值與完成值大致吻合,說明制定的經濟目標較為穩妥可靠,故選C;材料沒有反映社會主義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相結合的信息,排除D。2、C【解析】
20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系緩和,中日建交,因此中國能夠利用外匯從美日等國購進成套技術設備,說明外交環境影響經濟發展,C正確;對外開放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施的,排除A;“序幕”不符合史實,1964年中法建交,排除B;D中“徹底”表述絕對,20世紀70年代初“文革”尚未結束,排除。3、C【解析】
表格“宜子孫及酒食”“(值)錢七千二百”說明古代手工冶金的技術和工藝成就較深,故C正確;材料沒有直接說明手工業的來源,故A錯誤;材料中描述的是冶金,不是鹽鐵官營,故B錯誤;國家征稅不符合表格主旨,排除D。【詳解】4、A【解析】
依據材料中“上海6000年”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至5300年,屬于新石器時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符合題意,因此A選項正確。西周分封實行于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之后,與材料信息不符,B選項錯誤;1291年正式設置上海縣,與材料信息不符,C選項錯誤;上海筑城于1553年,與材料信息不符,D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5、D【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79世紀79年代末和79世紀89代蘇聯國民收入增長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且西方估計與蘇聯學者估計均低于官方值,反映了在斯大林模式初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粗放型發展戰略的弊端,在科技轉化為生產方面落后于西方,但由于科技進步緩慢,蘇聯后期集約化戰略收效微弱,故D項符合題意;蘇聯學者估計均低于蘇聯官方與西方學者,說明蘇聯學者對蘇聯經濟的估計過于消極,排除A項;圖表不是反映是西方對蘇聯經濟遏制的結果,排除B項;79世紀79年代末和79世紀59年代末,蘇聯國民收入增長率相對較高,體現了斯大林模式的優越性,排除C項。故選D。6、A【解析】
材料文字“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備考、舟師御敵、團練鄉勇、火攻制度、海道羅針、平海綜要”反映了鴉片戰爭爆發后,當時國家面臨海戰、海防方面的重要問題和急需了解的知識,材料體現了科舉制對現實的關注,A正確;太平天國運動尚未興起,排除B;時務策試題圍繞的主題局限在海戰海防,無法追求人才多元化,排除C;近代教育起步是在洋務運動時期,排除D。7、C【解析】
《資治通鑒》是編年體史書,以年代為中心,故C正確。8、B【解析】
“讓上帝回歸教堂”的意思是不用借助教堂和神職人員與上帝交流,是說每一個基督徒都可以直接向神禱告和祈求,而不用借助教堂和神職人員了。即宗教改革運動,故答案為B;文藝復興運動是以古希臘羅馬文化為旗號,雖然也批判神學,但是沒有明確如何對宗教進行改革,A錯誤;啟蒙運動主要提倡自由平等的理性運動,反對封建特權,不是對宗教進行改革,排除C;新航路開辟也不是社會改革運動,D錯誤。9、D【解析】
依據“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可知,該條約是1901年列強與清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此時的皇帝是光緒帝,故D正確;道光帝時期簽訂的是《南京條約》,割讓的是香港島,排除A;咸豐帝時期簽訂的是《北京條約》,割讓的是九龍司,排除B;同治帝簽訂是《馬關條約》,割讓的是島等,排除C。故選D。10、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定法,執法、審法分而任之,不責于一身,權不相侵,故其政事綱舉目張,粲然可觀”可知是對西方政治體制的贊賞,故A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馬建忠提倡改革的問題,故B項錯誤;“中體西用”思想的重點在于固守中國傳統的封建君主制,與材料主旨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也體現不出立足國情選擇政體的問題,故D項錯誤。故選A。11、C【解析】
根據“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摸式”“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等信息可知,導圖反映了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并存、共同發展,故C正確;A無法體現“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摸式”,排除;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格局并不穩定,B錯誤;思維導圖反映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歷史,從一戰到二戰,無法體現從繁榮走向了動蕩,D錯誤。12、C【解析】
“地理大發現”和“各大洲紛紛成為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體現了早期的全球化,而材料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部分原因是“新舊大陸間糧食作物的互相傳播”和“經濟作物的種植與貿易”,故選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基本形成是在工業革命后,A錯誤;B項“資本”不是材料主旨,且資本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主次地位沒有體現,排除;D項中“新航路開辟”不是材料主旨,且“經濟結構”的相關內容也沒有直接涉及,排除。13、A【解析】
1890年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提出,歐美無產階級在革命旗幟的動員下成長成為了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意在說明馬克思主義已成為工人運動的指導理論,A項正確;19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歐洲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就已經提出了自己獨立的政治訴求,B項錯誤;19世紀末歐洲各國無產階級主要進行和平斗爭,C項錯誤;1890年國際工人協會已經解散,第二國際尚未建立,D項錯誤。14、C【解析】
“我們充分理解了過去,便可以充分的理解現狀”的信息說明學習歷史目的是理解現實,把握發展方向,C正確。A中“復原”說法錯誤;B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思想控制不符合事實。15、B【解析】
秦朝最大的成功是在政治體制方面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B正確;血緣宗親和貴族政治在春秋戰國的轉型過程中就已經破壞,并不是秦朝廢除,排除A;秦朝的選官制度是對戰國選官制度的繼承,排除C;等級秩序不是秦朝確立的,排除D。16、D【解析】
降低個人所得稅,企業營業所得稅,并且對加班工資增稅,同時對失業金、病假補貼等征稅,這樣做能夠刺激生產,同時減少國家財政開支,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D正確;A與題無關,排除;B屬于片面解讀材料,題干不僅僅涉及社會福利調整,排除;德國的稅制改革減少了社會福利,不利于改善貧富差距,排除C。17、A【解析】表格數據反映了1482年到1488年我國鄉鎮企業發展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非農產業迅速增加,這一變化說明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故A符合題意。材料反映不出城鄉一體化的信息,B不正確;144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C與史實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國鄉鎮企業的發展情況,不能得出整個國家工業結構是否合理,D不正確。點睛:本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主題,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學生對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等問題的理解。解答圖表類選擇題一般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以圖表形式呈現,較直觀地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歷史的本質。解答該類試題要先分析圖表信息,將其轉化為文字信息,然后聯系所學知識,解答問題。18、D【解析】
根據“復弛商賈之律”“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說明政策的松動推動了商業的發展,國家干預促進商業發展,故選D;“然市井之孫亦不得仕宦為吏”說明抑商政策側重于抑制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A;根據材料可知,漢惠帝時、孝文皇帝時復弛商賈之律,但是市井之孫亦不得仕宦為吏,說明也是實現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沒有反映官營手工業的信息,排除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復弛商賈之律”“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19、C【解析】
“明稅輕、暗稅重,橫征雜派無底洞”說明“征發無度,稅無定準”,體現了法治精神的匱乏,故選C;材料沒有體現農業社會以農為本的經濟理念,排除A;材料沒有反映農耕經濟時代小農經濟脆弱性的信息,排除B;選項D與材料無關,排除。【點睛】解題關鍵是通過材料中“明稅輕、暗稅重,橫征雜派無底洞”得出政府法治精神的匱乏。20、B【解析】
試題分析:抓住題目中的:中世紀歐洲、根本原因,即可解題。中世紀的歐洲的城市經濟有所發展,同時城市經濟的發展擴大了世俗的力量。其他的說法并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經濟方面的。故B正確。考點:中世紀的歐洲?中世紀歐洲城市的發展【詳解】21、B【解析】
根據表中內容結合所學可知,先秦時期,山東地區封國林立,隨著秦漢大一統王朝的來臨,這些古國漸趨埋滅,而后繼朝代的大多郡縣名卻以這些古國名為名,故B項符合題意;A項,材料中莒薛封國均非姬姓封國,排除;C項,兼并戰爭嚴重破壞了西周的分封制度,破壞先秦文明的說法過于絕對,且缺乏材料依據,排除。D項,以郡統縣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盛行于秦漢,排除。22、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出現,鐵器開始使用,故D項符合題意;A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23、D【解析】
材料中《湯姆叔叔的小屋》對黑人形象的塑造,有利于通過文學傳播的方式喚起美國社會對黑人奴隸的關注,因此林肯說“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D正確;美國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南北雙方經濟形態的沖突,A排除;《湯姆叔叔的小屋》是優秀的文學作品,但是最優秀的說法錯誤,B排除;林肯總統的贊揚屬于表象,C排除。故選D。24、D【解析】
鴉片戰爭后,中國政府認為“領事裁判權”和“協議關稅”對中國有利。這表明當時的中國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兩條措施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是缺乏近代外交觀念的表現,故D正確;材料不能說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國家,故A錯誤;材料信息和逐步卷入世界市場無關,故B錯誤;材料體現不出外交上取得較大主動,故C錯誤。25、A【解析】
從材料可知,梁啟超的小說中描繪的場景,彰顯了當時國人救亡圖存,希冀中華民族強大的愿望,故A正確;材料無法體現小說成為宣傳維新思想的主要渠道,故B不正確;梁啟超的小說表達了對獨立富強的追求,并非無法實現的空想主義,故C不正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梁啟超希冀民族獨立、富強,沒有體現對專制的反抗,故D不正確。26、D【解析】
根據材料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魚市”、“藥市”、“花市”等出現在這些唐詩中,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唐代專業市場的形成,D選項符合題意;材料中無關“市”、“坊”即居民區和商業區界限打破的信息,A選項錯誤;詩中沒有提供草市普遍存在的信息,B選項錯誤;描寫商業繁榮的唐詩不能佐證商稅收入增加,C選項不符合題意。27、A【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表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從民族資產階級右翼完全轉變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從革命統一戰線中分裂出去,革命在部分地區遭到重大失敗,故A項正確;北洋軍閥統治基本推翻指的是北伐戰爭,排除B項;國民革命運動最終失敗的標志性事件是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排除C項;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從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排除D項,故選A。28、D【解析】
根據圖示可知,中書省和門下書分別在皇宮的左右側辦公,目的是能在最短時間聯系到皇帝,為及時處理政事與皇帝一起商討,輔助皇帝決策,故選D;AB在材料中體現不出,排除;在皇權專制的社會,決策權最終在皇帝手里,三省體制不能真正起到制約皇權,C錯誤。29、D【解析】
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19世紀初”“英國倫敦”可知是工業革命時期,由于電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此時還沒有電,不可能出現D項的情況,故D符合題意,選D。工業革命在生產組織形式上出現了工廠,故A可能出現;隨著工廠的增多,政府頒布《工廠法》的可能性存在,故B可能出現;資本家為追求利潤的更大化,利用童工,降低成本,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故C可能出現。30、A【解析】
橄欖枝象征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業科技與農業推廣實踐題
- 健康食品銷售質量免責承諾書
- 物業設備設施維護管理合同
- 品牌合作推廣活動安排方案
- 電子制造業安全管理措施與規范
- 商品進出口合作協議條款書
- 鋁合金門窗耐候性測試措施
- 企業咨詢服務協議條款書
- 樹立積極的政績觀-體育事業心得體會
- 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章程與運營協議
- 頸椎病針灸穴位治療
- 2025年中國汽車車燈行業市場現狀、前景分析研究報告(智研咨詢發布)
- 湯臣倍健營養品市場推廣方案
- 2024年湖北省中考語文真題(學生版+解析版)
- 告訴我地址 -從IPv4到IPv6的傳奇 課件 2024-2025學年清華大學版(2024)B版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
- 2024旋翼無人機巡檢作業規范
- 醫學教程 《急性闌尾炎幻燈》
- 重型貨車整車運輸協議樣本
- 讀后續寫-期中真題匯編(原卷版)
- (部編版)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目錄(一至六年級上冊下冊齊全)
- 允許孩子犯錯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