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門市天門外國語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天門市天門外國語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天門市天門外國語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天門市天門外國語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天門市天門外國語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天門市天門外國語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戰國產生了絲織品和竹簡、木簡,西漢有了紙張,文字的存在形式直接以手寫形式出現,漢字書寫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把文字的書寫工作從文物形式制作工藝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環節中解放了出來,成為獨立的書法行為。在書寫時可以追求簡捷和隨意,并融入書者的思想感情或個性化的東西及藝術審美的要求。材料說明了A.文字載體的變革促進了書法發展B.中國書法開始成為有意識的創作行為C.字體簡化推動了文化教育的傳播D.科技進步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發展普及2.有學者認為,國家政權總是力圖壟斷和控制盡可能多的工業生產部門。不只是皇室和貴族所消費的各種工業品由官府經營、雇匠制造,一些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如鹽、鐵等,政府也壟斷著生產和流通的去向。這是中國古代經濟制度與西方中世紀經濟制度諸多不同的一個方面。中國古代經濟制度的上述特征體現出中國古代社會A.經濟領域壟斷組織的發達 B.中央政權(集權)制度的強大C.官營手工作坊水平的高超 D.封建制度的不斷衰落3.明中后期,河南地區棉農種植的棉花,除滿足自身需要及供給本地棉紡織業外,還有大批被輸往江南,供應松江、蘇州等地的棉紡織業,因而鐘化民認為“中州地區所產棉花雖然數量很大,卻盡歸商販,民間衣服率從貿易”。這反映了()A.農業經濟的商品化 B.自然經濟日趨瓦解C.長途貿易較為興盛 D.經濟分工更加細化4.下列為我國“一五”計劃基建投資比重分配柱狀圖。這一投資結構體現了建國初我國A.重工業位居于世界前列B.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經濟建設緊密結合國情5.孫中山早期的民族主義強調“驅除韃虜,恢復中華”。1924年《國家建設民族主義》中則提出要結合四萬萬人成一個堅固的民族,用民族精神來救國。這一轉變A.突顯了反帝反封的斗爭目標 B.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開展C.反映了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 D.體現了其民族平等的觀念6.下表是《1995年-1999年美國計算機和電訊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它反映了A.消費需求促進計算機發展 B.第三產業成為美國發展主導C.凱恩斯主義成就美國經濟 D.新經濟推動了美國經濟增長7.“汲取古典文化的精華,創造符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的文化體系和上層建筑”的是A.文藝復興運動 B.啟蒙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科學社會主義8.下圖為經濟學家劉逖對清代人均GDP的詳細測算,測算結果顯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經濟恢復后即開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時一度跌至最低點。”對此合理解釋是A.封建經濟持續衰落B.自然災害的頻發C.封建賦稅盤剝沉重D.人口爆炸式增長9.某教材寫道“英國舊律,更定稅則必由民舉議員定之,因請立美洲議院,如英制。英廷不允,僑民大憤,不奉令,雖婦人孺子亦主持自立,起與英抗。”文中“僑民”是指A.歐洲移民 B.中國華僑 C.印第安人 D.非洲黑人10.中國夏商之際的“方國”名稱來源于商朝晚期殷墟遺址出土的甲骨卜辭,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稱呼這些諸侯部落或國家,它們與中原共主王朝夏、商構成一種政治聯盟關系,而西周在廣闊的疆域內授土授民,既封且分。這表明A.夏商實現了對方國的直接統治 B.方國與夏商王朝政治關系平等C.分封制增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力 D.分封制促進了邊遠地區的開發11.“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詩中提到選拔人才的“長策”是指A.軍功授爵制B.九品中正制C.察舉制D.科舉制12.2019年3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將改革開放初期制定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三法合一”,并增加了簡化投資手續、保護投資者利益等新內容。此過程反映出中國A.對外開放從“引進來”變為“走出去”B.為加入WTO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做準備C.基本建立起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D.通過完善法律文件保障和推動對外開放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彭雪楓(19071944),河南鎮坪人,少年聰穎智高。在白色恐怖籠罩下,1922年入西北軍第十六混成旅官佐實驗學校接受軍事教育和訓練,1925年春,開始閱讀進步書刊,接觸馬克思主義,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途中,曾參與遵義會議文件資料的準備工作,并撰寫第一篇軍事文章《八角樓戰斗的教訓》。隨著日本侵華的加劇,1938年9月,在河南創辦《拂曉報》,題寫發刊詞,宣傳抗日主張,還親手創辦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開設《矛盾論》《統一戰線政策>《中國革命問題》等理論課程,潛心思考和研究黨的抗日戰爭的方針原則和戰略戰術。1944年9月,彭雪楓在河南省夏邑八里莊指揮作戰時中流彈犧牲,年僅37歲。——摘編自陳宇《中華人民共和國36位軍事家》(1)根據材料,概括彭雪楓的歷史功績。(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彭雪楓取得功績的原因。14.(20分)材料1684年,施瑯率兵統一臺灣,并上書力主保留臺灣。第二年,康熙采納施瑯的建議,在臺灣設五府(臺灣)三縣,設澎湖巡檢,隸福建省。同時,下令廢除禁海與遷界,實行展界與開禁。此后,大陸特別是福建移民大量渡臺,廣泛分布于臺灣各地。統一臺灣后,先是在臺設立中等教育性質的府縣儒學,后設立初等教育性質的鄉學,包括社學、義學和民學。康熙二十五年,清廷又批準在臺灣開科取士,于ニ十六年開始施行。統一后,臺灣各級官吏崇佛之風盛行,官民紛紛興修廟宇。大陸移民還將本土的民間信仰帶到臺灣各地。他們除修建許多寺觀,供奉一些全國普遍信仰的神祇如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玄天上帝、關圣帝君福德正神(土地公)城隍爺等等之外,來自不同地區的移民還修建了許多寺觀,供奉故鄉的守護神。即使臺灣的時令節日的風俗,都與大陸特別是南一樣。——摘編自許在全等《論施瑯統一臺灣的歷史功績》(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7世紀晚期臺灣得以開發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施瑯統一臺灣的歷史功績。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從絲織品和竹簡、木簡,到紙張,這體現的是漢字書寫載體的變化,這是書法獨立的條件,由此使得漢字的書寫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故A項正確;材料主旨是書寫載體的變化促進的書法的發展,因此書法開始成為有意識的創作行為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故B項錯誤;材料不涉及漢字簡化,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書法藝術的發展普及,故D項錯誤。2、B【解析】

材料信息“國家政權總是力圖壟斷和控制盡可能多的工業生產部門”體現了中央權力對工業生產部門的控制,這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權的強大,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壟斷組織,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官營手工作坊的水平,故C項錯誤;材料和封建制度的衰落無關,故D項錯誤。3、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明朝中后期,棉花等農作物開始面向市場,說明的是農業經濟的商品化,A正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是在鴉片戰爭后,B排除;長途貿易興盛的說法不符材料主旨,材料強調的是農業經濟的商品化,C排除;材料與經濟分工細化無關,D排除。故選A。4、D【解析】

依據表格信息可知,這體現了我國“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結合所學可知,“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是由于新中國工業基礎薄弱,以及當時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這體現了建國初期我國的經濟建設與國情緊密結合。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在我國重工業在世界上的地位,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初期重工業基礎薄弱,發展落后,并非居于世界前列;B選項錯誤,材料信息沒有反映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C選項錯誤,依據表格可知,這一時期輕工業、農業、城市公用領域投資比例較小,并未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5、B【解析】

材料表明孫中山三民主義獲得了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這是國共合作的基礎,因此這一轉變推動國民大革命的開展。B正確;材料突顯的是民族救國,而不是反帝反封的斗爭目標,A排除;不能因為民族精神來救國就得出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結論,C排除;材料未體現民族平等的觀念,D排除。故選B。6、D【解析】

新經濟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信息技術為主導,分析表格可知,1995年~1999年美國實際GDP年均增長速度為3.8%,而計算機和電訊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為0.87個百分點,約占23%,使美國的通貨膨脹每年減少0.4個百分點以上,對美國國內價格的貢獻約占25%,對美國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項正確;表格沒有反映消費需求,排除A項;計算機和電訊產業只是第三產業之一,不能反映其成為美國發展主導,排除B項;美國計算機和電訊產業對經濟的貢獻與凱恩斯主義無關,排除C項。故選D。7、A【解析】

根據所學,文藝復興運動是在借助復興古曲文化基礎之上宣傳資產階級新文化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故A項符合題意;BC項都沒有“汲取古曲文化”,排除AC項;科學社會主義創造的不是資產階級需要的文化,排除D項。8、D【解析】

在康雍乾時期,國家政局穩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更名田”“攤丁入畝”等政策的頒行,清代人口從五千萬左右爆增至四個億,人口爆增的同時生產力并未有大的提升,人均GDP下降,故D項正確。封建經濟并未衰落,甚至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故A項錯誤。自然災害在古代發生頻率是比較平衡,對歷朝歷代的影響差不多,不能作為清代人均GDP下降的原因,故B項錯誤。人均GDP未涉及賦稅,故C項錯誤。所以選D。9、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國殖民當局通過實施新稅則壓制北美殖民地發展,引發北美殖民地民眾的反抗獨立斗爭,“僑民”指移居美洲的歐洲白人,此時已經形成美利堅民族,故A項正確;B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10、C【解析】

夏商時期中原王朝和地方諸侯方國構成政治聯盟,到西周時期“授土授民、既封且分”建立諸侯國,形成中央與地方的統屬關系,表明分封制增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力,C項正確;夏商時期中原王朝與方國是政治聯盟,還未實現對地方的直接統治,A項錯誤;夏商王朝是各方國的“共主”,與方國不是平等關系,B項錯誤;材料分析的是中央與地方關系,不僅局限于邊遠地區的開發,D項錯誤。11、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發展了科舉制,大大吸納了飽學之士,因此有“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之說,故D項正確;軍功授爵制是秦朝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察舉制是漢代的選官制度,故ABC錯誤。12、D【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增加了簡化投資手續、保護投資者利益等新內容,進一步地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事業,故選D。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即已標志著對外開放從“引進來”變為“走出去”,排除A;中國加入WTO,是在2001年,準備一說不符合史實,排除B;中國在21世紀初即已基本建立起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排除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功績:為民主革命的勝利做出了貢獻;整理檔案,為后人研究提供了史料;總結了革命的經驗;創辦報刊和隨軍學校,進行抗日政策宣傳和軍事人才培養;開設特殊課程,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2)原因:受過較好的教育與訓練;天資聰慧、善于總結經驗;個人的愛國情懷和堅持斗爭、勇于犧牲的精神;中國共產黨的重用與培養;社會環境及社會矛盾的變化。【解析】

(1)根據材料“長征途中,曾參與遵義會議文件資料的準備工作”并結合這一時期革命發展的進程可知彭雪楓為民主革命的勝利做出了貢獻,整理的會議文件材料成為后人研究的重要史料;根據材料“撰寫第一篇軍事文章(八角樓戰斗的教訓》”可知,彭雪楓善于總結革命的經驗;根據材料“在河南創辦《拂曉報》,題寫發刊詞,宣傳抗日主張,還親手創辦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可知,彭雪楓創辦報刊雜志和隨軍學校,進行抗戰宣傳和軍事人才培養;根據材料“開設理論課程,研究戰略戰術"等可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2)彭雪楓取得功績的原因可從個人和社會兩個角度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彭雪楓的個人天資和其教育背景、個人的愛國熱情是重要原因;從社會角度而言,社會的矛盾變遷是重要原因。14、(1)政府設置機構進行管理;移民的開發;對教育的重視;宗教信仰的影響。(2)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臺灣的開發和經濟發展,加強了臺灣和祖國大陸之間的聯系。【解析】

(1)原因:根據材料“在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