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是一幅關于“英國脫歐”的漫畫。該漫畫揭示出A.歐洲國家間的矛盾日益加劇 B.日不落帝國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C.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曲折性 D.區域集團化一定程度阻礙全球化發展2.書法家宋曹在《書法約言》中認為要寫好某種字體,必須“令字內間架明稱,得其字形,再會以法,自然合度……使筆筆著力,字字異形,行行殊致,極其自然,乃為有法。”下列字體最符合這一特征的是A.B.C.D.3.1921年夏,美國人哈默對列寧談起了訪問饑荒地一一烏拉爾區的印象。他認為,俄國的物資和人力都很充足,許多工廠的狀況比他預計的要好,哈默的這番評價表明該地區A.新經濟政策已經取得初步成功B.具有發展經濟的潛力C.曾抵制“戰時共產主義”政策D.沒有遭到戰爭的破壞4.永樂朝有翰林院官員上奏:“朝廷歲令天下有司織錦緞、鑄銅錢,遣內官赍往外藩及西北買馬收貨,所出常數千萬,而所取曾不及其一二?!弊鄷u的是A.朝貢貿易 B.海禁政策 C.閉關政策 D.市舶貿易5.按照自然法理念,人人都應該是自由的,但當這一理念向實踐提出挑戰時,羅馬統治集團最終擇取的態度還是強調萬民法,回避自然法。這說明A.自然法與萬民法截然對立 B.萬民法對私權的調節尚缺乏變通C.自然法未能反映時代訴求 D.萬民法沒有承認奴隸的平等人權6.(加試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說:“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么回事……他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得太清楚了?!薄罢\然,還有這樣一種區別:1939年的……這場戰爭是為了一種信念而斗爭。這就使人變得堅強剛毅。而1914年的戰爭則不同,人們對于那場戰爭的真相一無所知……所以,當年的炮灰們脖子上圍著花環,鋼盔上繞著橡樹葉當桂冠,會像醉漢一般歡呼著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边@段話旨在說明A.和平與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B.兩次世界大戰給戰爭增添了新的方式與內容C.二戰因其戰爭的正當性引領人們勇于獻身和犧牲D.—戰所造成的巨大傷亡和破壞在人們心中留下長久的陰影7.拉爾夫?達倫道夫在1998年寫道,20世紀“在相當大程度上為各種分裂所主宰,導致熱戰冷戰不斷,但20世紀同時也是一體化的起源”;全球化開始“主導人們的生活、想象和恐懼”,人們不得不“從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應這一日益全球化的現實”。達倫道夫在這里強調的是()A.全球化促進了國際局勢緩和以及國家之間的聯系B.全球化的趨勢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C.國家之間的對抗日趨激烈使人類面臨恐慌和焦慮D.全球化趨勢對于各國既是發展機遇也是嚴峻挑戰8.如圖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云紋漆案,是古人盛放食物的家具,它反映了兩千多年前貴族宴飲進餐時分餐制的生活狀況。后來,考古學家們又在距今約4500年以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現了一些用于飲食的木案,說明當時就已經出現了分餐制。由此可知,分餐制的出現A.說明古人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B.源于氏族公社共享勞動成果C.體現了長幼有序的禮儀規范 D.反映了貴賤有序的等級觀念9.艾瑞克霍布斯鮑姆在《極端的年代》一書中指出:“1929—1932年無疑是一道深谷,如今在思想和知識界及政治舞臺上,共有三股勢力爭霸。馬克思共產主義是其一。第二種勢力則是改良資本主義,至于第三股勢力所走的路線,就是法西斯路線。”“馬克思共產主義是其一”的依據是A.《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B.俄國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C.“新政”加強了社會保障 D.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0.梁啟超說:“(西方)繼哥倫布以后,有無數之哥倫布,繼達·伽馬之后,有無數之達·伽馬。(中國)則鄭和之后,竟無第二之鄭和?!绷簡⒊庠贏.呼吁國民學習西方人文主義 B.否定明清遠洋開拓的滯后性C.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會原因 D.肯定西方地理大發現的成就11.在一堂“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研討課上,四位同學都達成了“太平天國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減少了阻力”的共識,并闡明了自己的依據,你認為正確的是()A.甲同學: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具有革命性B.乙同學:太平天國頒布了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的《資政新篇》C.丙同學:太平天國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與崩潰D.丁同學:太平天國運動是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12.據載,(明代)“?。☉c)、萬(歷)中,閩商大至(鎮洋鎮),州(指江蘇太倉州)賴以饒。今累歲弗登,(棉花)價賤如土,不足以供常賦矣”。這說明當時()A.棉織品不符合民眾生活需要 B.全國經濟區域分布較為明朗C.賦稅負擔沉重阻礙經濟發展 D.江浙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高13.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著作是A.《論法的精神》 B.《社會契約論》 C.《人權宣言》 D.《共產黨宣言》14.隋文帝“下令在黃河沿岸交通樞紐要地設置官倉,把關東地區的糧食集中在倉里”。當時著名的官倉主要有廣通倉、常平倉等,每倉各有地窖至少數百個。隋代官倉的設置A.反映了商品經濟的新突破 B.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糧食供應C.加強了南北方的經濟交流 D.體現出經濟重心的南移趨勢15.據《后漢書》記載,東漢后期出現了“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商販,周于四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的現象。該現象所反映的農業經營方式A.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B.破壞了小農經濟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財稅 D.緩和了階級矛盾16.1846年,英國人愛德華在上海觸犯大清法律被拘捕,按照有關條款,處理他的只能是A.驅逐出境 B.依據大清法律進行判決C.無條件釋放 D.交由英國駐華領事處理17.“美國總統威爾遜本是國聯的發起人和積極的鼓吹者,但是參議院拒不批準《凡爾賽和約》,結果美國沒有加入國聯?!边@體現了美國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是A.分權制衡原則 B.民主原則 C.聯邦制原則 D.中央集權原則18.宋代關于物的立法,有動產和不動產的區分,其中動產被稱為“財”或“物”,不動產被稱為“產”或“業”。業主的土地所有權也由單一的所有權派生出永佃權、占佃權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權的典當、抵當等擔保物權。這反映了宋代A.民間租佃關系日益規范B.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C.法律注重保護土地所有權D.對經濟控制逐步加強19.據現有的考古資料所知,中華民族的祖先分別在多個區域創造了原始文化。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區,時間上有先后,規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們各有特點,自成系統,既有個性,又有共性。這體現了中華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區為主,逐漸向外輻射 B.呈現八方雄起、豐富多彩的姿態C.在諸多區域同時出現,各自發展 D.各地區存在延續不斷的繼承關系20.清朝道光、咸豐年間,邊疆史地研究蔚然成風,涌現出一大批探求邊疆形勝、謀求保國固土的史地著作,其原因既有“激發于清季之外侮”,更是“胚胎于樸實之學風”。這一“樸實之學風”是指A.經世致用 B.格物致知 C.師夷長技 D.以史為鑒21.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新中國外交歷程紀念光盤,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標題反映了這一時期的外交特點。其中能夠反映新中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外交特點的標題是A.“另起爐灶”、“分道揚鑣”、“播種友誼”B.“斗智斗勇”、“再次較量”、“峰回路轉”C.“另起爐灶”、“跨洋握手”、“揚眉吐氣”D.“揚眉吐氣”、“跨洋握手”、“冰釋雪融”22.下列不屬于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歷史事件的是A.中日建交 B.尼克松訪華C.中美建交 D.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3.漢武帝倡導“獨尊儒術”。后來漢宣帝反對專任儒生時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這里所謂“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禮樂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分封制度24.主題在于“打下按西方模式建立一個近代國家的基礎”,逐步形成既有近代資本主義的共同特征,又有本國特色的社會經濟結構,為起飛奠定了基礎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 B.明治維新 C.洋務運動 D.辛亥革命25.司馬遷筆下的漢武帝是敬鬼信神祈求長生的昏君;撰《漢書》的班固卻對漢武帝贊賞有加,認為他“卓然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司馬光則說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材料最能說明A.歷史是一種解釋B.歷史可以隨意解釋C.歷史很難有真相D.時代影響歷史解釋26.下圖是1949-2008年中國與外國建交情況曲線圖。促成1972年出現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國在萬隆會議贏得尊重B.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C.中美關系開始走向了正常化D.改革開放擴大中國政治影響27.《詩》《書》等原是孔子編訂的私學教材,至漢代,位列官方史書《漢書》的《藝文志》第一大部類“六藝略”。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諸子“百家爭鳴” B.始皇帝焚書坑儒C.漢武帝獨尊儒術 D.司馬遷撰《史記》28.市場社會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是一種很有影響的思潮。它認為:生產資料歸國家或集體所有,而資源配置則遵循市場規律,計劃機關采用價格工資利率稅收等“經濟杠桿”來取代分配實物的指令性計劃。這表明我國A.經濟改革思想的高度統一B.城市經濟改革已全面啟動C.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目標D.已在探索經濟發展新模式29.抗戰時期,中共領導的邊區民主選舉中,陜甘寧邊區有80%的選民參加了選舉,綏德、清潤、延川等地達到95%,一些地方因陋就簡發明了“圈選”“豆選”“洞選”、流動票箱、挨門串戶等選舉方式。這主要體現出A.人民民主選舉廣泛真實 B.民主政權建設包容開放C.邊區文化教育保守落后 D.統一戰線得到廣泛支持30.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雅典發生了瘟疫,情況艱難,雅典人開始譴責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憤怒都轉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眾會議上說:“你們正在攻擊我,因為我曾主張戰爭;同時也攻擊你們自己,因為你們自己也表決贊成戰爭?!弊罱K伯利克里被廢黜和罰款。這反映了伯利克里時期的古代雅典A.鼓勵公民積極參政B.泛濫的民主使得公民道德淪喪C.首席將軍權力式微D.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15世紀,歐洲大學和國家采取了各種措施阻止而不是鼓勵學生的流動。“當時每個國家、政治或教會團體都試圖建立大學,以使其公民能在當地而不是國外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它們將公民的智力和思想訓練監控起來,阻止資金流向國外以損害本地商人和手藝人的利益?!币恍﹪疑踔烈詣儕Z公職的懲罰來強化進入國外大學的禁令?!幾再R國慶《西方大學史上的留學潮》材料二1902年,清政府正式飭令各省選派學生赴歐洲留學。清末的留歐生,以公費為主,自費留學生較少。清政府明令:“凡官費出洋學生,概學習農工格致各項專科,不得改習他科?!薄傲暦ā⒄⑽?、商各科者,雖入大學,不得給官費。”1903年以后,清朝官僚一致認為最好向日本派遣留學生,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涌入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一日本,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留日高潮。針對戊成維新前后改良派學習日本的愿望,日本輿論大肆宣揚說:“支那既渴望教育,日本教育家茍趁此時喙于支那教育問題,握其實權,則日后支那為教育上之主動者,為知識上之母國,種子一播,則將來萬種之權,皆由是而起。”——摘編自劉志強、張學繼《留學史話》(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4—15世紀的歐洲和20世紀初的中國在留學政策上的異同之處,并簡要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為什么在20世紀初中國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留日高潮?32.材料民國期間,教育部公布中小學各科課程標準,各出版機構遵照標準自編課本;官方雖不斷推行統一教科書,但統一教科書編寫科目殘缺且沒有形成專門發行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掀開了我國教材編寫事業的新篇章。以解放區的教材制度為依據,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將全國教材的編寫、審定、出版、發行權收歸中央。1950年,作為教材編寫專門機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人教社依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規定的“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主要任務”的文化教育方針和“各科教材必須保持完整的科學性和貫徹愛國主義的精神,參考蘇聯,編寫完全適合于中國需要的新教科書”的編輯方針,組織大批專家開始重新編寫和修訂中小學教材?!幾怨辍段覈y編教材的歷史沿革和基本經驗》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教材編寫改革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教材編寫改革的意義。33.材料為適應“新政”需求,清政府任命沈家本和伍廷芳為修律大臣,對舊律進行大規模的變通修訂。1911年,清政府頒布《大清新刑律》,是第一部與當代刑法有直接歷史淵源的刑法典,體現了近代刑法精神。傳統刑法中,禮是刑法的重要原則,新刑律刪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為根據的“八議”、“十惡”等具有禮教色彩的法律內容,引進了故意、過失、正當防衛等近代刑法理論。其中規定:“法律無正條者,不問何種行為,不為罪?!痹谠迓芍?,君臣、官民、士庶、良賤、男女、旗人及漢人之間犯罪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都有著極大的區別。而新刑律則取消了特權的存在,基本上確立了法律平等原則。新刑律還反對酷刑,廢除肉刑,特別是將凌遲、梟首、戮尸等酷刑廢除,確立了文明的刑法體系。——摘編自楊智平、黃國耀(清末“新政”時期的刑法變革》(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大清新刑律》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晚清政府的刑法改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圖示中一把剪刀將英國脫離歐盟,說明英國脫歐影響著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故C項正確;圖片僅反映英國脫歐,不能反映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排除A項;題干并未就英國脫歐后的國家發展做出判斷,排除B項;圖片不能說明歐洲一體化對全球化的阻礙作用,排除D項。故選C。2、B【解析】

根據材料“使筆筆著力,字字異形,行行殊致,極其自然,乃為有法”可知宋曹所述字體為筆畫詳備、結構嚴整的楷書,結合所學選擇B選項;選項A的字體為小篆,小篆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與材料所述不符,故排除A選項;選項C的字體具有行云流水、飄逸易識的特點,是行書的代表,故排除C選項;選項D的特點是筆畫省略,結構簡便,屬于草書,故排除D選項?!军c睛】本題考查古代書法的各特點,需掌握各種書法的特點與形式。3、B【解析】

1921年3月,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哈默在這一年的夏天訪問了饑荒地一一烏拉爾區,由材料可知,新經濟政策在這一地區尚未推行或未見成效,A錯誤;哈默在訪問饑荒區后卻說“比他預計的要好”,可見他很樂觀地看待當地的經濟發展潛力,B正確;饑荒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破壞可能存在聯系,但不能說明這一地區抵制“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排除C;蘇俄內戰發生于1918-1920年,該地區有沒有遭到戰爭破壞,從材料信息不能得知,D錯誤。4、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政府將司織錦緞、鑄銅錢派官員送到外國及西北,支出多,收入少,這是中國朝貢貿易的特征,故A正確;海禁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都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故B、C與材料無關;市舶貿易是專指海上貿易,材料中沒有體現,D錯誤。5、D【解析】

由材料“羅馬統治集團最終擇取的態度還是強調萬民法,回避自然法”可以得出,羅馬法在實踐中沒有做到自然法所說的人人平等,對奴隸的平等地位拒絕承認,故D正確;A說法本身不正確,排除;萬民法相對公民法而言更加的靈活,故B不正確;C說法本身不正確,排除。6、D【解析】

根據材料“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么回事……他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得太清楚了”可知,材料強調的是一戰所造成的巨大傷亡和破壞在人們心中留下長久的陰影,D選項符合題意。和平與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的說法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兩次世界大戰給戰爭增添了新的方式與內容的說法與材料無關,材料強調的是戰爭的破壞性,B選項排除。二戰因其戰爭的正當性引領人們勇于獻身和犧牲的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選項排除。7、A【解析】

材料告訴我們20世紀,隨著冷戰結束,美蘇兩極格局瓦解,世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當今世界總的趨勢走向緩和,一體化程度逐漸加強,世界聯系日益密切,A選項符合題意;BCD選項與材料無關,未涉及,排除。8、B【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飲食木案體現的分餐制反映了氏族公社群體共享勞動成果的畫面,故B項正確;分餐制與古人衛生意識無直接聯系,排除A項;分餐制中并未體現長幼與貴賤的禮儀規范和等級秩序,排除CD兩項。故選B。9、B【解析】

根據“1929—1932年”這一時間,結合所學可知,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是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的體現,故B項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發表于1848年不符合材料中的時間,排除A項;“新政”此時還未實行,排除C項;此時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沒有勝利,排除D項。10、C【解析】

梁啟超將中西方偉大航海家進行對比,認為西方有后繼者,而中國沒有,意在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會原因,選項C正確;材料與人文主義無關,排除A;梁啟超將中西航海家及其后續發展情況對比,意在反思中西方社會差異,而非批評明清的遠洋開拓,排除B;選項D與題無關,排除。11、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的準確理解及調動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時注意“為中國的近代化減少了阻力”,核心是近代化。聯系已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腐朽的封建清政府,從而為近代化的掃清了道路,因此C符合題意,故選C。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12、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此時江浙地區民眾極度依賴棉花種植,棉價高低影響民眾的生活,說明當時該地區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高,因此D選項正確;明朝中期后棉布成為人們主要衣料,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此時全國的經濟區域分布情況,B選項錯誤;材料并未強調賦稅負擔對經濟發展的阻礙,C選項錯誤。故選D。13、D【解析】

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故選D項;《論法的精神》、《社會契約論》和《人權宣言》都是資產階級的著作,與該口號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14、B【解析】

據材料可知,在黃河沿岸交通樞紐要地設官倉,把關東地區的糧食集中在倉里,如“廣通倉、常平倉”的設置,其目的是保障都城長安的糧食供應,B正確;糧倉的設置不能反映商品經濟的新突破,A錯誤;C、D與材料無關。15、B【解析】

東漢后期豪強地主控制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經營田莊,破壞了小農經濟,B項正確;豪強地主控制下奴婢和徒附沒有人身自由,不會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A項錯誤;田莊控制大量的人口,減少了中央政府的財稅收,C項錯誤;農民成為奴婢和徒附,受到的剝削壓迫很重,不能緩和階級矛盾,D項錯誤。16、D【解析】

由1843年《南京條約》的附件,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這樣因英國人在華違法犯罪只能交由英國駐華領事處理,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17、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美國三權分立政體的有關知識點。美國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掌握立法權??偨y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掌握國家的行政大權;總統對憲法負責,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但國會復議時若以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即為有效;總統有權提名任命政府高級官員;總統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須得到國會的批準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對法律擁有最高司法解釋權。三者獨立平等,但互相制約,以防止專制的出現,這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材料正反映了總統和議會間“分權制衡原則”,故選A。BCD項材料均未體現??键c:美國政治體制點評:1787年憲法規定了美國是聯邦制共和制的政體。美國實行聯邦制原則、三權分立的原則和民主的原則。在各機構之間、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實行相互的制衡。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英國、法國、德國確立的政體和通過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18、B【解析】材料體現的是宋朝保護財產權的立法,這是因為宋代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使得民事經濟活動較前代活躍,民事侵權糾紛相對較多,相應的規定民事侵權的法律也較為豐富。這本質上體現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的制定與完善,故選B。A、C、D三項不符合題目材料主旨。19、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但是它們各有特點,自成系統,既有個性,又有共性”說明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文明中心共存的特點,答案選B,ACD三項與題意要求不符??键c:中華文明的起源點評:中華文明遍布各地,呈現了多元發展、互相滲透、融聚一體的特點。在世界四大文明體系中,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和不斷向前發展的獨立文明體系,這一早就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文明特征。20、A【解析】

根據“激發于清季之外侮”可知,邊疆史地研究蔚然成風是因為當時外來侵略不斷,這實際上就是經世致用的表現,故選A;探究事物原理,而從中獲得智慧,不符合題意,排除B;師夷長技指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不符合題意,排除C;以史為鑒指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鑒戒,但無法體現“胚胎于樸實之學風”,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激發于清季之外侮”“胚胎于樸實之學風”,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21、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主要的外交成就是重返聯合國、中美關系緩和以及中日建交,這三大外交成就可以用揚眉吐氣、跨洋握手、冰釋雪融來概括,選項D正確;選項A中的另起爐灶是20世紀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選項B中的再次較量不符合中美關系緩和,排除;選項C中的另起爐灶是20世紀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22、C【解析】

中日建交為1973年,尼克松訪華為1972年,中美建交為1979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為1971年,故中美建交為20世紀70年代末期,故選C,排除ABD。23、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儒家強調西周的禮樂制度,希望通過禮樂制度來維系社會穩定,因此周政指的是禮樂制度,選項A正確;井田制屬于經濟制度,排除B;郡縣制產生之后,后世儒家并不強調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選項C、D排除。24、B【解析】

根據所學,日本的明治維新,主要是學習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同時又保留了日本本民族的特色,同時有大量的封建殘余,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故B項正確;彼得一世改革并沒有按西方模式建立近代化的國家,排除A項;洋務運動只是在技術上學習西方,并沒有建立西方的模式和經濟基礎,排除C項;辛亥革命雖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是并沒有形成本國特色的社會經濟結構,排除D項。25、A【解析】從材料“司馬遷筆下的漢武帝”“撰《漢書》的班固卻對漢武帝”“司馬光則說漢武帝”中可以看出,針對同一個人物有著不同認識和評價,這說明了歷史是一種解釋,故A項正確;B項錯誤,錯在“隨意”;C項錯誤,錯在“很難有”;D項材料中沒有體現。26、C【解析】

從圖片中可知中國建交的最高峰是在1972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階段最大的外交成果是中美關系開始實現正?;?,由此開啟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建交高潮,故選C。萬隆會議發生于1955年,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時間不符,排除ABD。27、C【解析】

《詩》、《書》由孔子的私學教材最后位列漢代官方史書的第一大類,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官方正統,故選C項;諸子“百家爭鳴”主要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與題意時間不符,故排除A項;始皇帝焚書坑儒,使儒家思想大受打擊,與題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項;司馬遷撰《史記》明顯與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變化無關,故排除D項。28、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80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流行,可知該思潮在中國受到重視,反映了我國在學習這種模式,故D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80年代的市場社會主義只是一種很有影響的思潮,不能反映思想的高度統一,故A項錯誤;1985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是受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方針的影響,故B項錯誤;1992年十四大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故C項錯誤。29、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邊區政府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投票方式,確保廣大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參加基層選舉,體現了人民民主選舉的廣泛真實,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體現在邊區民主政權包容社會各方面的代表,材料并未體現,排除;材料主要體現的是陜甘寧邊區的民主選舉,不是邊區文化教育落后,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民眾對統一戰線的態度,D選項錯誤。故選A。30、D【解析】

材料沒有反映伯里克利鼓勵公民積極參政,排除A;材料沒有反映公民的道德狀況,排除B;首席將軍仍然擁有法律賦予的權力,材料沒有反映發生變化,排除C;從材料信息來看,伯里克利發動戰爭是根據公民大會的決定,僅僅只是伯里克利主張戰爭并不必然會發動戰爭,只有公民大會的決定具有最終權力,故選D。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異:態度方面,歐洲阻止,清政府鼓勵;目的方面,歐洲力圖控制公民的思想并阻止資金流向國外,清政府鼓勵學習外國理工類技術,培養實業人才。同:都是為了鞏固統治;都重視對留學進行一定程度的管理。原因:歐洲民族主義興起;歐洲盛行重商主義;中國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實施新政的需要。(2)從中國政府的角度看日本明治維新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君主立憲政體,派遣留學生赴日本學習,更符合清朝統治階級的利益。而派遣留學生赴歐美學習,清朝統治者擔心他們接受歐美民主思想,從而危及清王朝的統治。從日本政府的角度看:明治維新以后,日本迅速向軍事封建的帝國主義轉化,加入國際帝國主義列強爭奪世界市場的行列,并將侵略矛頭指向了朝鮮和中國。為了從精神上控制中國,決定大批接受.中國留學生。從留日學生的實際情況看:一是距離近,節省路費;二是文字和生活習慣相似,容易融合;三是同屬東方,易仿行等【解析】

(1)異:態度方面,根據材料“14—15世紀,歐洲大學和國家采取了各種措施阻止而不是鼓勵學生的流動”和“1902年,清政府正式飭令各省選派學生赴歐洲留學。清末的留歐生,以公費為主,自費留學生較少”可得出歐洲阻止,清政府鼓勵;目的方面,根據材料“通過這種方式它們將公民的智力和思想訓練監控起來,阻止資金流向國外以損害本地商人和手藝人的利益”和材料二“‘凡官費出洋學生,概學習農工格致各項專科,不得改習他科’‘習法、政、文、商各科者,雖入大學,不得給官費?!笨傻贸鰵W洲力圖控制公民的思想并阻止資金流向國外,清政府鼓勵學習外國理工類技術,培養實業人才。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和清政府的留學政策都是為了鞏固統治;根據材料可以看出,歐洲和清政府都對留學進行一定程度的管理。原因:根據材料一時間“14—15世紀”可知,這一時期歐洲民族主義興起,盛行重商主義,因此在留學政策上管理較為嚴格;根據材料二時間“1902年”可知,這一時期中國民族危機加深,而且清政府正在實施新政,因此大量派遣留學生。(2)原因:本題從中國政府、日本政府以及留學生自身實際三個角度考慮。從中國政府的角度,清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