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第20課《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課件大綱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第20課《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課件大綱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第20課《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課件大綱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第20課《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課件大綱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第20課《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課件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演講人:日期: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第20課《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課件大綱目錄CONTENTS課程導入與背景介紹明清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手工業與商業的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閉關鎖國”政策及其影響課堂總結與思考01課程導入與背景介紹伏爾泰對18世紀中國的評價引述伏爾泰高度評價中國伏爾泰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穩定、最優秀”的帝國之一,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值得歐洲學習。贊揚中國的文化與哲學批判歐洲對華政策伏爾泰特別贊賞中國的儒家思想和文化,認為它們對歐洲啟蒙運動產生了積極影響。伏爾泰對當時歐洲對華政策提出批評,認為歐洲應該向中國學習,而不是妄圖征服和掠奪。123全球經濟中心之一農業與手工業高度發達明清時期,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銀流入國之一。明清時期,中國的農業和手工業得到了極大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農業國家之一。明清時期的世界地位與歷史定位科技與文化的輝煌明清時期,中國在科技、文化等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如《本草綱目》的編纂、四大發明的傳播等。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明清時期,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導致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學習目標:分析經濟發展與政策影響了解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狀況通過學習,了解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成就和存在的問題。030201分析經濟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深入探討明清時期經濟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包括重農抑商政策、閉關鎖國政策等。掌握歷史分析方法學習如何運用歷史分析方法,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02明清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減輕農民負擔政策鼓勵農民墾荒,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農業生產能力。鼓勵墾荒賦稅改革改革賦稅制度,增加政府收入,為農業生產提供支持。實行“攤丁入畝”等政策,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原因分析:政策調整(如“攤丁入畝”)新作物引進:玉米、甘薯的推廣玉米的傳入與推廣玉米具有高產、耐旱、耐寒等特點,成為農民的重要糧食作物。甘薯的種植與利用農作物的多樣化甘薯富含淀粉,可制作多種食品,成為民間重要食物來源。新作物的引進使得農作物種類更加多樣化,有助于農業生產的穩定。123耕地擴大與水利工程(如治理黃河)擴大耕地通過墾荒、開墾林地等方式,擴大耕地面積,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水利工程的興修治理黃河等河流,修建水利工程,減少水旱災害,保障農業生產。農耕技術的提高改進農具、耕作方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發展。03手工業與商業的繁榮手工業發展:紡織業、制瓷業的技術突破明清時期,紡織業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出現了許多新的織造技術和工具,如提花機、花樓機等,提高了織造效率和質量。紡織業技術革新明清時期,制瓷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青花瓷、粉彩等瓷器品種不斷涌現,成為中國瓷器的代表。制瓷業技術突破明清時期,手工業生產逐漸走向專業化,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形成了明顯的分工和合作,推動了手工業的發展。生產工藝專業化明清時期,蘇州成為江南地區的商業中心,其絲織業、棉紡織業、印刷業等行業十分發達,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業者聚集。商業市鎮興起:蘇州、漢口等案例蘇州的繁榮漢口位于長江中游,明清時期逐漸成為商業重鎮,其鹽運、糧食貿易等商業活動十分頻繁,帶動了城市的發展。漢口的崛起明清時期的商業市鎮,具有各自的經濟特色,如蘇州的絲綢、漢口的鹽運等,這些特色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市鎮經濟特色晉商的經營活動明清時期,晉商以鹽業、票號等為主要經營內容,形成了龐大的商業網絡,推動了商業的繁榮。商幫形成:晉商、徽商的經營活動徽商的經營特色徽商以經營鹽業、茶葉、木材等為主,注重品牌建設和經營策略,其商業文化對后世影響深遠。商幫的作用商幫的興起,不僅推動了商業的繁榮,也促進了區域間的經濟交流和文化傳承。04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定義與表現:雇傭關系與手工工場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最初形態,出現在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定義雇主提供生產資料,雇傭工人進行生產,并支付工資。雇傭關系的出現,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的分離,產品的商品化。雇傭關系的形成集中了較多的雇工,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手工工場的出現01020403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典型行業:絲織業、棉紡織業絲織業的興起明代中期以后,絲織業成為重要的手工業部門,產量和質量都有很大提高。棉紡織業的普及絲織業與棉紡織業的影響棉花的種植和棉紡織技術的推廣,使得棉紡織業逐漸成為主要的手工業部門。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分工和城市化進程。123發展局限:封建制度的束縛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限制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生產資料難以集中。封建官僚制度官僚資本主義的腐敗和剝削,阻礙了資本主義的健康發展。封建政策限制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等政策限制了資本主義的自由發展。封建文化影響封建文化觀念束縛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05“閉關鎖國”政策及其影響政策背景:海禁與廣州十三行為防范外敵和沿海居民與外國商人勾結,明清兩朝實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間貿易和對外交往。海禁政策作為唯一對外通商口岸,廣州的十三行成為當時中國與外界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廣州十三行清政府規定了嚴格的貿易限制和貢舶制度,只允許外國商人在特定時間和地點進行貿易。貿易限制隔絕外來影響長期與世隔絕導致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阻礙了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發展加劇社會矛盾閉關鎖國政策加劇了國內階級矛盾,激化了人民反抗封建統治的斗爭。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隔絕了外來文化和技術的傳入,維護了封建統治的穩定。短期作用:維護封建統治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無法接觸到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知識,導致科技水平長期落后。長期后果:中外技術差距拉大科技落后技術落后導致生產力低下,無法與外國進行競爭,使得中國經濟逐漸衰退。經濟衰退科技落后也導致了軍事上的失利,使得中國在近代戰爭中屢次失敗,喪失了大量領土和主權。軍事失利06課堂總結與思考明清經濟的整體特征明清時期,農業生產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耕地面積擴大,農作物的種類和產量都有所增加,為經濟的繁榮提供了基礎。農業繁榮明清時期,手工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不僅繼承了前代的傳統技藝,還出現了許多新的工藝和制造方法。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的發展和手工業技術的進步,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為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手工業發達明清時期,商業貿易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商人的地位逐漸提高,商品經濟逐漸繁榮。商業貿易興盛01020403資本主義萌芽明清時期,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比重逐漸增加,展現出強大的經濟實力。但明清時期的經濟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縛,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地位低下,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對外貿易和科技的交流,導致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明清時期,雖然有一些科技成就,但總體上科技創新滯后,未能實現質的飛躍。辯證評價:發展與停滯并存經濟發展迅速封建制度束縛閉關鎖國政策科技創新停滯延伸討論:與同時期歐洲的對比經濟形態不同明清時期中國的經濟形態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而同時期的歐洲已經進入了商業和工業的現代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