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語法知識考點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線--------------------------1.請首先在試卷的標封處填寫您的姓名,身份證號和地址名稱。2.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在規(guī)定的位置填寫您的答案。一、判斷題1.古代漢語中,“也”字僅用于句末表示肯定。
答案:錯誤
解題思路:在古代漢語中,“也”字除了用于句末表示肯定之外,還可以用于句中,表示停頓或語氣轉(zhuǎn)換。例如:“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也”用于句中。
2.“而”字在古代漢語中只能作連詞。
答案:錯誤
解題思路:“而”字在古代漢語中除了作連詞外,還可以作介詞,表示順承、轉(zhuǎn)折等關系。例如:“而立之年”中的“而”作介詞。
3.古代漢語中,名詞可以直接作動詞使用。
答案:正確
解題思路:在古代漢語中,名詞可以直接作動詞使用,這種用法稱為名詞活用為動詞。例如:“吾將上下而求索”中的“上下”即名詞活用為動詞。
4.“所”字在古代漢語中,“所動詞”結(jié)構(gòu)。
答案:錯誤
解題思路:“所”字在古代漢語中除了與動詞構(gòu)成“所動詞”結(jié)構(gòu)外,還可以與名詞構(gòu)成“所名詞”結(jié)構(gòu),表示所屬關系。例如:“所愛者誰?”中的“所”與名詞“愛”構(gòu)成結(jié)構(gòu)。
5.古代漢語中,動詞后面不能跟賓語。
答案:錯誤
解題思路:在古代漢語中,動詞可以跟賓語。例如:“吾友子虛”中的“友”即為動詞“友”的賓語。
6.古代漢語中,形容詞作動詞用時,不能帶賓語。
答案:錯誤
解題思路:在古代漢語中,形容詞作動詞用時可以帶賓語。例如:“顏淵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中的“仁”即為形容詞“仁”的賓語。
7.古代漢語中,副詞只能修飾動詞。
答案:錯誤
解題思路:在古代漢語中,副詞不僅可以修飾動詞,還可以修飾形容詞、名詞等。例如:“子路,勇者也。”中的“也”為副詞,修飾名詞“勇”。
8.古代漢語中,量詞不能修飾名詞。
答案:錯誤
解題思路:在古代漢語中,量詞可以修飾名詞。例如:“一簞食,一瓢飲”中的“一簞”和“一瓢”即為量詞修飾名詞的例子。二、選擇題1.下列哪個字不能作動詞?
A.讀
B.吃
C.坐
D.說
2.下列哪個詞不是副詞?
A.乃
B.既
C.既而
D.于是
3.下列哪個句子中的“于”字不是介詞?
A.父母于我有恩
B.子路于孔子
C.狗于門
D.雞鳴于樹
4.下列哪個句子中的“以”字不是介詞?
A.以文會友
B.以德服人
C.以身作則
D.以此為榮
5.下列哪個句子中的“而”字是連詞?
A.君子而仁者,愛人
B.而今安在哉?
C.而后行乎?
D.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A.讀
解題思路:選項A中的“讀”字在古代漢語中通常作動詞,表示閱讀或朗讀。而選項B、C、D中的“吃”、“坐”、“說”均能作為動詞使用,因此正確答案是A。
2.答案:D.于是
解題思路:副詞是修飾動詞、形容詞或整個句子的詞,表示時間、頻率、程度等。選項A、B、C中的“乃”、“既”、“既而”均為副詞,而選項D中的“于是”是一個連詞,表示因此或于是,因此正確答案是D。
3.答案:B.子路于孔子
解題思路:介詞在句子中用來介紹名詞或代詞與句子其他成分的關系。選項A、C、D中的“于”字分別用于表示關系,如“父母于我有恩”表示父母對我有恩,“狗于門”表示狗在門上,“雞鳴于樹”表示雞在樹上鳴叫。而選項B中的“子路于孔子”中的“于”是動詞“于”的賓語,不表示關系,因此正確答案是B。
4.答案:A.以文會友
解題思路:介詞“以”在句子中用來表示手段、方式、標準等。選項B、C、D中的“以德服人”、“以身作則”、“以此為榮”均表示以某種方式或標準來行動或評價。而選項A中的“以文會友”中的“以”表示手段,意為通過文學來交友,因此正確答案是A。
5.答案:B.而今安在哉?
解題思路:連詞“而”在句子中用來連接句子成分,表示轉(zhuǎn)折、遞進、因果等關系。選項A、C、D中的“而”分別用于連接并列關系、假設關系和轉(zhuǎn)折關系。而選項B中的“而今安在哉?”中的“而”表示轉(zhuǎn)折,意為但是因此正確答案是B。三、填空題1.“_________”是古代漢語中的疑問代詞。
2.“_________”是古代漢語中的代詞,表示“我的”。
3.“_________”是古代漢語中的代詞,表示“你的”。
4.“_________”是古代漢語中的介詞,表示“在”。
5.“_________”是古代漢語中的介詞,表示“比”。
6.“_________”是古代漢語中的連詞,表示轉(zhuǎn)折。
7.“_________”是古代漢語中的連詞,表示并列。
8.“_________”是古代漢語中的連詞,表示順承。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誰
解題思路:“誰”在古代漢語中常用于提問,詢問人或事物的身份或歸屬,屬于疑問代詞。
2.答案:吾
解題思路:“吾”是古代漢語中用于自稱的第一人稱代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我”。
3.答案:爾
解題思路:“爾”是古代漢語中用于對他人的第二人稱單數(shù)代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你”。
4.答案:于
解題思路:“于”是古代漢語中的介詞,表示處所,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在”。
5.答案:于
解題思路:在表示比較時,“于”與比較的對象一起使用,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比”。
6.答案:然
解題思路:“然”用作連詞時,表示轉(zhuǎn)折,用來連接兩個相對矛盾或?qū)Ρ鹊木渥印?/p>
7.答案:而
解題思路:“而”是古代漢語中的連詞,表示并列關系,連接兩個平行的成分或句子。
8.答案:以
解題思路:“以”用作連詞時,表示順承關系,連接前后兩個句子或成分,表示后者是前者的一種結(jié)果或延續(xù)。四、改寫句子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备臑橹鲃泳?/p>
孔子曰:“我行三人,必有師我。”
2.吾日三省吾身改為被動句
吾身日被三省。
3.子路曰:“愿聞一言”改為陳述句
子路愿意聽一句話。
4.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改為疑問句
師者,難道不是用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嗎?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改為否定句
吾十有五而不志于學。
6.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改為感嘆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豈不樂乎?”
7.吾友三人,子路、曾皙、再有改為句
吾友三人,子路、曾皙、再有,皆在。
8.君子不器改為否定句
君子非不器。
答案及解題思路:
答案:
1.孔子曰:“我行三人,必有師我。”
2.吾身日被三省。
3.子路愿意聽一句話。
4.師者,難道不是用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嗎?
5.吾十有五而不志于學。
6.子曰:“學而時習之,豈不樂乎?”
7.吾友三人,子路、曾皙、再有,皆在。
8.君子非不器。
解題思路:
1.將“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敝械摹拔規(guī)煛碧崆埃臑橹鲃泳涫健?/p>
2.將“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身”作為被動句的主語,將“日三省”改為被動形式。
3.將“愿聞一言”中的“愿”去掉,直接陳述子路的態(tài)度。
4.將“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改為疑問句,表達對“師”作用的疑問。
5.將“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中的“而”改為“不”,構(gòu)成否定句。
6.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改為感嘆句,強調(diào)學習的樂趣。
7.將“吾友三人,子路、曾皙、再有”改為句,重復的“吾友”。
8.將“君子不器”改為否定句,表示君子不是沒有才具。五、翻譯題1.翻譯:“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答案:孔子說:“溫習舊知,從而獲得新知,就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了。”
2.翻譯:“吾友三人,子路、曾皙、再有。”
答案:我有三個朋友,分別是子路、曾皙、再有。
3.翻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答案:學習了然后按時去溫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4.翻譯:“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答案: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
5.翻譯:“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
6.翻譯:“子路曰:‘愿聞一言。’”
答案:子路說:“我想聽一句話。”
7.翻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答案:通過溫習舊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
8.翻譯:“君子不器。”
答案:君子不拘泥于某一器物,即君子不應局限于某一專門技藝或某一狹隘的方面。
答案及解題思路:
答案:
1.孔子說:“溫習舊知,從而獲得新知,就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了。”
2.我有三個朋友,分別是子路、曾皙、再有。
3.學習了然后按時去溫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4.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
5.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
6.子路說:“我想聽一句話。”
7.通過溫習舊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
8.君子不拘泥于某一器物,即君子不應局限于某一專門技藝或某一狹隘的方面。
解題思路:
1.對原文進行逐字翻譯,注意文言文中的實詞和虛詞的意義,以及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
2.在翻譯時,要注意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保證翻譯的通順和準確。
3.對于一些難懂的成語或典故,需要查閱相關資料,保證翻譯的準確性。
4.翻譯完成后,對照原文檢查是否有遺漏或誤解的地方,并進行修改。六、選擇題(選詞填空)1.(_________)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A.學而
B.時而
C.有時
D.適時
2.(_________)吾友三人,子路、曾皙、再有。
A.吾友
B.吾友之
C.吾友者
D.吾友者之
3.(_________)子路曰:“愿聞一言。”
A.子路
B.子路之
C.子路者
D.子路者之
4.(_________)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A.子曰
B.子路曰
C.孔子曰
D.孔子子路曰
5.(_________)吾日三省吾身。
A.吾日
B.日吾
C.日我
D.我日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A
解題思路:這句話出自《論語》,原文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其中“學而”是并列結(jié)構(gòu),表示“學習并且”。
2.答案:A
解題思路:這里的“吾友”是名詞短語,表示“我的朋友”,是主語,不需要加其他結(jié)構(gòu)。
3.答案:A
解題思路:“子路”在這里是主語,表示說話人,后面直接接引語“曰:‘愿聞一言。’”,所以使用“子路”即可。
4.答案:A
解題思路:這句話出自《論語》,原文是“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其中“子曰”是說話人孔子自稱。
5.答案:A
解題思路:這里的“吾日”是名詞短語,表示“我的每天”,是主語,不需要加其他結(jié)構(gòu)。七、綜合題1.分析“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
答案:
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主語:孔子
謂語:曰
賓語:引號內(nèi)的句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引號內(nèi)的句子本身是一個了主語的并列句,包含兩個分句:
第一個分句:“學而時習之”,主語,謂語“學”和“習”構(gòu)成并列謂語,狀語“而時”修飾“習”。
第二個分句:“不亦說乎?”,主語,謂語“說”后跟狀語“亦”,疑問語氣詞“乎”用于句末。
解題思路:
首先識別句子中的主語和謂語。
然后分析謂語后的賓語,包括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注意到賓語中了主語,并根據(jù)古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進行分析。
2.分析“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
答案:
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
主語:吾
謂語:省
狀語:日(每天)
賓語:吾身
補語:三省(自我反省三次)
解題思路:
識別主語和謂語。
分析狀語和賓語,注意“日”作為狀語修飾謂語“省”。
理解“三省吾身”中的“三”和“省”構(gòu)成的動賓結(jié)構(gòu)。
3.分析“子路曰:‘愿聞一言。’”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
答案:
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為:
主語:子路
謂語:曰
賓語:引號內(nèi)的句子“愿聞一言。”
引號內(nèi)的句子是一個了主語的祈使句:
主語:我()
謂語:愿聞
賓語:一言
解題思路:
識別主語和謂語。
分析賓語中的成分。
理解古代漢語中祈使句的用法。
4.分析“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边@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
答案:
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為:
主語:三人行
謂語:必
賓語:有我?guī)?/p>
其中,“三人行”是一個主謂結(jié)構(gòu),其中“行”是謂語,“三人”是主語。
解題思路:
識別主語和謂語。
分析賓語,注意“必有”構(gòu)成的是一個條件句。
5.分析“君子不器”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
答案:
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為:
主語:君子
謂語:不器
“不器”在這里是一個動賓結(jié)構(gòu),其中“器”是賓語,表示一種限制或束縛。
解題思路:
識別主語和謂語。
分析謂語中的動賓結(jié)構(gòu)。
6.分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
答案:
參見第1題的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租賃圖書的業(yè)務智能分析考核試卷
- 現(xiàn)代流行音樂演唱技巧考核試卷
- 裝配工具維保合同
- 智能家電控制系統(tǒng)考核試卷
- 絹紡廠的生產(chǎn)質(zhì)量控制與標準化考核試卷
- 水產(chǎn)品加工設備智能化改造與投資回報分析考核試卷
- 真空電子器件的分子束外延技術(shù)考核試卷
- 煤炭洗選技術(shù)與環(huán)保效率考核試卷
- 電子專業(yè)音頻接口考核試卷
- 絕緣材料老化與壽命評估考核試卷
- 一例盆腔臟器脫垂全盆底重建術(shù)患者的護理
- 快手賬號轉(zhuǎn)讓合同范例
- 10kV電力電纜(銅芯)技術(shù)規(guī)范書
- 高空作業(yè)車專項施工方案全套資料
- YY/T 0314-2021一次性使用人體靜脈血樣采集容器
- 2022年江蘇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年產(chǎn)11萬噸聚丙烯合成工藝設計
- 幼兒園教學課件《神奇的色彩女王 》課件
- 信息不對稱論文
- 話劇《林黛玉進賈府》
-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